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六逸与日本文学 被引量:1
1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4-64,共11页
关键词 日本文学 谢六逸 夏目漱石 日本唯美主义 文学史 《小说月报》 文学思潮 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随笔小品
下载PDF
谈谈贵州散文诗的写作取向
2
作者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贵州散文诗应当从“语言、写实、想象”三个向度去作新的选择取向,蓄势待发。进而开辟贵州散文诗写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 语体试验 文体试验 本土资源 想象力
下载PDF
王安石为什么选用“绿”字?——“春风又绿江南岸”新解
3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5-17,共3页
本文从诗的本体——“情气”着眼,解读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对这一诗学细胞中所包涵的“情、象、意”等诗的基本要素,作了深入的“细读”;同时,本文还从诗学的审美心理和创造心理、从语言学的语言传承、语言传达、... 本文从诗的本体——“情气”着眼,解读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对这一诗学细胞中所包涵的“情、象、意”等诗的基本要素,作了深入的“细读”;同时,本文还从诗学的审美心理和创造心理、从语言学的语言传承、语言传达、读者接受等角度,对王安石这一诗性创造作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气 情象 语境 语感
下载PDF
《看花》解读
4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43-46,75,共5页
该文通过对罗莲诗《梅》三首从感觉、情怀、想象、知性各个维度的重点解读,揭示了诗人探寻花之精蕴的执着笔致及其寻求某种“终级情怀”的神性写作意向。特别指出诗人向传统的咏梅诗题材注入了一种现代眼光与现代意识:梅具足了“寒”消... 该文通过对罗莲诗《梅》三首从感觉、情怀、想象、知性各个维度的重点解读,揭示了诗人探寻花之精蕴的执着笔致及其寻求某种“终级情怀”的神性写作意向。特别指出诗人向传统的咏梅诗题材注入了一种现代眼光与现代意识:梅具足了“寒”消浊排污的品性,“寒”成了梅的精魂和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悟 情象 情辞 情气 情象结构
下载PDF
论张克的文学/文化行程
5
作者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33-39,共7页
从军营到报社再到出版社,从战士成为记者、诗人与编辑、旅行家、传记作家、报告游记作家、出版家与社会活动家。张克的文学/文化编码系统是动态发展的,这与他的文学/文化意识的深化同步进行。最终形成了他始终立足于贵州领域、建设文化... 从军营到报社再到出版社,从战士成为记者、诗人与编辑、旅行家、传记作家、报告游记作家、出版家与社会活动家。张克的文学/文化编码系统是动态发展的,这与他的文学/文化意识的深化同步进行。最终形成了他始终立足于贵州领域、建设文化家园的独特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化意识 地域文化 文化开放眼光 文化家园
下载PDF
别开生面的传论——读《张爱玲·张佩纶·张志沂》
6
作者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82-83,共2页
自弗洛依德发现人内心的秘密之后,作家和研究者纷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人的内心世界;继起的新批评,则热衷于条分缕析的文本细读;社会历史批评被人们冷淡久矣;冯祖贻先生这部专著,全面研究和疏理了张氏家族、旁及李鸿章家族,重点写了张氏... 自弗洛依德发现人内心的秘密之后,作家和研究者纷纷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人的内心世界;继起的新批评,则热衷于条分缕析的文本细读;社会历史批评被人们冷淡久矣;冯祖贻先生这部专著,全面研究和疏理了张氏家族、旁及李鸿章家族,重点写了张氏家族两位杰出人物张佩纶和张爱玲.使我们重新感受了社会历史批评大处着跟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研究 文学 张氏 家族 家系 张佩纶 社会历史批评 文本细读 冯祖贻 张志 服装
下载PDF
“诗识”的俯察,“诗力”的呼唤——评吉狄马加《致马雅可夫斯基》
7
作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6,共8页
本论文对吉狄马加的《致马雅可夫斯基》进行解读。文章首先指出诗人选择马雅可夫斯基作为书写对象的原因。接下来从吉狄马加诗路的抉择、诗力的呼唤、诗心的构建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致马雅可夫斯基》所具有的全球视野中的忧患... 本论文对吉狄马加的《致马雅可夫斯基》进行解读。文章首先指出诗人选择马雅可夫斯基作为书写对象的原因。接下来从吉狄马加诗路的抉择、诗力的呼唤、诗心的构建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致马雅可夫斯基》所具有的全球视野中的忧患意识、责任承担的身份角色、勇敢地对抗资本强权反抗一切异化等艺术特色和精神高度。进而指出吉狄马加诗歌所呈现出的诗识、诗力、诗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狄马加 《致马雅可夫斯基》 诗识 诗力 诗心
下载PDF
柔美的火焰——唐亚平忆象 被引量:1
8
作者 《诗歌月刊》 2009年第11期15-16,共2页
我与唐亚平的交往,初始于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纯粹的真诚年代。其时,她尚在读川大哲学系79级。我则读贵大中文系78级,属赶末班车的老坯子,却又不安份守己,和几个诗友创办了一份油印诗刊:《崛起的一代》。这份"学生自发刊物"在被... 我与唐亚平的交往,初始于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纯粹的真诚年代。其时,她尚在读川大哲学系79级。我则读贵大中文系78级,属赶末班车的老坯子,却又不安份守己,和几个诗友创办了一份油印诗刊:《崛起的一代》。这份"学生自发刊物"在被点名批判的前后,好歹出了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 中文系 交往 贵州高原 情性 哲学系 圆珠笔 女性 年代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午夜爝火——读《沉梦·沉船》
9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1-28,共8页
记得有人说过,三四流的作品往往比第一流的更能真切地反映其时代特征。或许,这使本文对《沉梦·沉船》的解读不至于毫无意义。 一、《沉船》的蕴义 本文将重点解读《沉梦》,但不妨先略说《沉船》。 这是一个用散文诗的方式叙述的凄... 记得有人说过,三四流的作品往往比第一流的更能真切地反映其时代特征。或许,这使本文对《沉梦·沉船》的解读不至于毫无意义。 一、《沉船》的蕴义 本文将重点解读《沉梦》,但不妨先略说《沉船》。 这是一个用散文诗的方式叙述的凄恻故事,它似乎暗示了作者秦连渝对湮埋的昔日人生进行打捞的努力。故事里的人物与情节是限定的。然而它以三角爱情与多角纠葛演绎出来的悲怆命运,却使它镜像般地折射出某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价值 主流意识 师专学报 沉船 终极价值 鲁迅 文化转型期 时代特征 《野草》 人生情怀
下载PDF
“情气”论——诗的本体思考
10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38-45,共8页
在寻找诗歌产生与运动的原始动力,以及诗在文本中的魅力和对于接受者的感染力时,你可发现隐匿的“情气”? 它无形而有态:似乎为人们熟视无睹,但在诗中却无处不在。你不妨想象微风抚摸草地的颤抖;或是月泻平湖的静谧,雾罩森林的蓊郁;亦... 在寻找诗歌产生与运动的原始动力,以及诗在文本中的魅力和对于接受者的感染力时,你可发现隐匿的“情气”? 它无形而有态:似乎为人们熟视无睹,但在诗中却无处不在。你不妨想象微风抚摸草地的颤抖;或是月泻平湖的静谧,雾罩森林的蓊郁;亦或急湍的奔流、瀑布的腾啸;亦或火山的狂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 “象” “意” “气” 本体 诗的创造 诗性思维 师专学报 诗歌 “能”
下载PDF
狂劲与灵机牵动的野山——李发模论
11
作者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32-36,共5页
诗人李发模已经出版了诗集、诗论及其它著作二十余部,“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本文只想就阅读李诗的感悟和思索,发现和捉摸诗人的精神性格与灵魂投影。如此看来,这篇诗人论,不免是片面之辞。 算起来,我与发模相知已... 诗人李发模已经出版了诗集、诗论及其它著作二十余部,“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本文只想就阅读李诗的感悟和思索,发现和捉摸诗人的精神性格与灵魂投影。如此看来,这篇诗人论,不免是片面之辞。 算起来,我与发模相知已有二十余年,却又有十余年没读过他的作品了。即使当年读《呼声》时的欣喜,如今已是模糊。陡然一见他如此集中丰硕的成果,自然眼界大开,感觉相当强烈。但我又告诫自己,批评固然要趁感觉的新鲜,却不可感情用事,以至轻视了知性的掂量,更不可友情为重,忘了对真与美的职责,忘了读者期待的公正。同时,朋友间友爱的切磋不也是极好的批评方式么?批评从向读者的阐释一变而为与作者的对话,它可能相当严格,却更多地表现为关切。能不能把一篇评论既作为阐释,又变为对话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论 “狂” 公弦 六盘水 郭小川 社会科学版 诗歌 艺术起点 喷泉 师专学报
下载PDF
“诗性正治”的异彩——吉狄马加长诗《我,雪豹》
12
作者 《扬子江(诗刊)》 2016年第3期35-43,共9页
读罢诗人吉狄马加的长诗《我,雪豹》,感觉其竟然与论者倡导的“诗性正洽”拍合。自然高兴,这篇小文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键词 吉狄马加 长诗 诗性 诗人
原文传递
商品广告设计的“情”“意”“象”
13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47-51,共5页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多元化、多样化时代,最鲜明地表现出“多”的特征,莫过于琳琅满目、堆山叠海的商品市场了。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现代商品广告也随着人们的双重需求在迅猛发展。
关键词 广告设计 “意” 消费者 消费心理 现代商品广告 商品价值 情感因素 消费意识 “情” 设计者
下载PDF
诗性思维的“迷误”——李发模诗歌艺术批评
14
作者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1-46,共6页
引言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诗歌布开了朦胧的弥天大雾;同时,各种诗的花色品种也并不寂寞,犹自争开竟放,把个中国诗坛装点得琳琅满目。既非迷糊的流汁也非浅露的白开水,便是李发摸这路诗风了。其诗大都出自真情实感,既不装腔作势也不故... 引言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诗歌布开了朦胧的弥天大雾;同时,各种诗的花色品种也并不寂寞,犹自争开竟放,把个中国诗坛装点得琳琅满目。既非迷糊的流汁也非浅露的白开水,便是李发摸这路诗风了。其诗大都出自真情实感,既不装腔作势也不故弄玄虚,相当明快易解而颇看重内蕴。李发模选择了这条诗的生产线,也就有了习惯审美心理与“言志”、“抒情”等传统诗风作为强大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思维 诗歌艺术 语感 情象 大象 六盘水 社会科学版 诗质 “象” 中国诗坛
下载PDF
“非模式文学”的实验成果——读《湮灭》
15
作者 《安顺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0-16,共7页
引言 哑默,原名伍立宪,贵州安顺普定籍人;1942年生于贵阳市。现居贵阳市郊野鸭塘中学。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贵州作家协会会员。 哑默从56年开始文学创作,直至87年在《诗刊》上正式发表作品,孜孜追求文学整整三十余年。1988年,美国... 引言 哑默,原名伍立宪,贵州安顺普定籍人;1942年生于贵阳市。现居贵阳市郊野鸭塘中学。为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贵州作家协会会员。 哑默从56年开始文学创作,直至87年在《诗刊》上正式发表作品,孜孜追求文学整整三十余年。1988年,美国华语《华声报》分期连载了他3000余行的“民族情感史诗”《飘散的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模式 实验成果 文学创作 主人公 社会科学版 师专学报 大自然 阅读和写作 年轻女性 非虚构性
下载PDF
塑造地域文化的新形象——试论张克的创作
16
作者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62-67,共6页
贵州许多人士,都对本省地域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作家张克便是其中之一.概括地说,张克对贵州地域文化所作的贡献有五个方面:第一,张克以记者身份从50年代初开始的采访活动,特别是在80年代初对贵州新发现的自然风光景点所作的卓... 贵州许多人士,都对本省地域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作家张克便是其中之一.概括地说,张克对贵州地域文化所作的贡献有五个方面:第一,张克以记者身份从50年代初开始的采访活动,特别是在80年代初对贵州新发现的自然风光景点所作的卓有成效的新闻报道,富有成效地“重新树立贵州在外界的形象——公园省”,这无疑是具有贵州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的宣传导向.第二,张克从80年代以来写作的散文与游记作品,十分突出地表明了贵州地域文化的价值导向.张克描写贵州自然风光的报告游记尤为出色,正如一些评述文章中所指出的,它“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引起了港澳台和新加坡华人的关注,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第三,张克的诗歌作品与文学评论,崇尚自然,鼓吹“特色”,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审美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贵州文化 贵州旅游 新形象 黄果树瀑布 文化转型 独木桥 报告文学 文化形态 自然景观
下载PDF
本土性现代精神与未来示范——千江月写竹画竹之启示
17
作者 《艺术评鉴》 2018年第20期1-4,共4页
千江月,原名卢加强,少年时代在文同故里求学,对竹文化具有别样的情怀。现为美学博士后,四川省艺术院院长,东坡书画院院长,香格里拉彩墨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生活美学研究会顾问,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院客座... 千江月,原名卢加强,少年时代在文同故里求学,对竹文化具有别样的情怀。现为美学博士后,四川省艺术院院长,东坡书画院院长,香格里拉彩墨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生活美学研究会顾问,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在文学、绘画、书画评论方面有广泛涉猎,酷爱画竹,向往"晨随清风写墨竹,夜借明月寻蝉音,闹世不唱流行曲,书斋常怀古人心"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竹 现代精神 本土性 示范 四川师范大学 美学研究 艺术学院 四川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