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蚀变指数(CIA)及其在新元古代碎屑岩中的应用 被引量:241
1
作者 冯连君 储雪蕾 +1 位作者 启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39-544,共6页
化学蚀变指数(CIA)首先是作为一个判断源区化学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被广泛应用的,它的表达式通常表示为:CIA={x(Al2O3)/[x(Al2O3)+x(CaO*)+x(Na2O)+x(K2O)]}×100,主成分均指摩尔分数,CaO*仅为硅酸盐中的CaO.利用CIA分析湖南石门杨... 化学蚀变指数(CIA)首先是作为一个判断源区化学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被广泛应用的,它的表达式通常表示为:CIA={x(Al2O3)/[x(Al2O3)+x(CaO*)+x(Na2O)+x(K2O)]}×100,主成分均指摩尔分数,CaO*仅为硅酸盐中的CaO.利用CIA分析湖南石门杨家坪剖面的新元古代地层,发现冰期沉积物(南沱组、东山峰组)的CIA值(60~70)和间冰期沉积物(湘锰组)CIA值(70~75)分别反映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化学风化特点,并且根据渫水河组CIA值(55~70)可以判断渫水河组可能也是冰期的沉积产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A-CN-K图解判断沉积岩源岩成分,因为样品点在三角图解中投影点的趋势线与Pl-Ksp连线的交点代表的是源岩斜长石和钾长石的比率.据此初步判断渫水河组源岩成分是南秦岭-扬子地区元古宙TTG岩石.此外,钾交代作用在前寒武纪普遍发育,在A-CN-K图解中表现为样品点的趋势线向右偏离预测的风化趋势线,渫水河组的样品点就表现出这样的特征,可以判断渫水河组钾交代作用发育.样品的选取是进行CIA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首先样品的岩性最好是细屑岩,这样可以排除分选作用对源岩成分的改造;其次,需要考虑去除成岩作用过程中加入的K2O;再次,利用ICV这个化学指标来判断沉积再循环作用对沉积物成分的改造,ICV大于1意味着沉积再循环作用的影响很小,所以选取ICV大于1的细屑岩样品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蚀变指数(CIA) 钾交代 源岩成分 化学风化程度 新元古代 杨家坪剖面
下载PDF
扬子地台灯影组碳酸盐岩中的硫和碳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67
2
作者 储雪蕾 +2 位作者 启锐 冯连君 霍卫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724,共8页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20.0‰~+38.7‰之间变化,...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20.0‰~+38.7‰之间变化,碳酸盐岩的δ^(13)C值变化在+0.5‰~+5.0‰之间。除灯影组顶、底界线处外,δ^(34)S和δ^(13)C值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大体上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灯影组碳酸盐岩中连续的硫、碳同位素记录分别反映了同期海水中溶解硫酸盐和碳酸盐的硫、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灯影组微量硫酸盐和碳酸盐岩的同位素特征,意味着灯影期海洋中具有高的生物产率和有机碳埋藏速率;除了顶底界线处,具有相对稳定的古气候条件和古海洋环境。灯影期海水的δ^(34)S值和δ^(13)C值同时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可能是由海洋深部水体逐渐氧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灯影组 硫同位素 碳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
下载PDF
陡山沱期古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变化 被引量:38
3
作者 储雪蕾 +2 位作者 启锐 冯连君 霍卫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50-855,共6页
利用从碳酸盐岩中提取微量硫酸盐的方法,实现了扬子地区陡山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连续的硫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未受成岩作用改造的同一样品的硫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能够同时给出扬子地区陡山沱期古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组成.获得的高分辨... 利用从碳酸盐岩中提取微量硫酸盐的方法,实现了扬子地区陡山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连续的硫和碳同位素组成测定.未受成岩作用改造的同一样品的硫和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能够同时给出扬子地区陡山沱期古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组成.获得的高分辨率陡山沱期硫酸盐的硫同位素年代曲线可能反映了“雪球地球”事件之后全球古海洋的硫同位素变化趋势,它与同时期的碳同位素年代曲线变化相似.陡山沱期早期古海水的δ34S值出现超过20‰的正漂移,同期δ13C值也出现高达10‰的正漂移,使古海水的δ34S值和δ13C值分别达到+46.4‰和+6.9‰的高值.在陡山沱期中期古海水的δ34S值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对应于较高的δ13C值.随后,古海水的δ34S值呈现较强烈的振荡,δ13C值也有类似表现.在陡山沱期末期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负漂移,δ值分别降到-10.1‰和-5.7‰.扬子地区陡山沱期古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组成与变化意味着南沱冰期之后的海洋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环境十分有利于生物繁衍与活动,那时的生物产率和有机碳埋藏速率曾达到很高的水平.不过,“雪球地球”之后的环境并不稳定,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可能都曾发生过波动与反复.发生在陡山沱末期海水的硫和碳同位素的负漂移是一次全球性事件,可能与深部海水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陡山沱期 古海水 硫同位素 碳同位素 “雪球地球”事件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 同位素分馏
原文传递
莲沱砂岩——南华大冰期前气候转冷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41
4
作者 冯连君 储雪蕾 +1 位作者 黄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387-2393,共7页
湖北宜昌地区出露的莲沱组中上部细屑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LA)介于60~70之间,表明是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的。比较莲沱组与板溪群中下部沉积岩的主化学成分和 CIA 值表明,板溪群源区遭受过强烈的化学风化,相应的古气候是温暖湿润的... 湖北宜昌地区出露的莲沱组中上部细屑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LA)介于60~70之间,表明是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的。比较莲沱组与板溪群中下部沉积岩的主化学成分和 CIA 值表明,板溪群源区遭受过强烈的化学风化,相应的古气候是温暖湿润的,而莲沱组源区化学风化弱,可见两者形成时的古气候环境明显不同。根据 CIA 值推测,地层层序上莲沱组位于板溪群的中上部,莲沱砂岩的 CIA 研究表明南华大冰期前全球气候已经从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CIA 值继续降低预示着全球性的冰期到表,不久就发生了"雪球地球"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扬子地台 莲沱组 化学蚀变指数 寒冷气候 古城(江口)冰期
下载PDF
从“全球冰川”到“雪球假说”——关于新元古代冰川事件的最新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启锐 储雪蕾 +1 位作者 冯连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73-481,共9页
新元古代冰期地层不同于显生宙冰期地层。近年来 ,一些学者提出了雪球假说 ,掀起了关于新元古代冰期环境特征与成因演化的研究热潮 ,成为当前地学前沿的一个热门课题。本轮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它的高度综合性 ,涉及岩石圈、水圈、大... 新元古代冰期地层不同于显生宙冰期地层。近年来 ,一些学者提出了雪球假说 ,掀起了关于新元古代冰期环境特征与成因演化的研究热潮 ,成为当前地学前沿的一个热门课题。本轮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 ,是它的高度综合性 ,涉及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 ,此外还牵扯到天体运行等学科。研究重点有新元古代冰川作用的低纬和低海拔特征、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关系、冰室效应和温室效应的矛盾运动、海洋封冻的探索、碳酸盐岩岩帽的成因、碳、硫、锶等同位素的峰谷变化的环境含义、冰期地层中铁矿的成因、新元古代冰期的次数争议、雪球理论的数值模拟和冰期环境特征及其变化与生物演化 ,特别是与早寒武世生物大辐射的关系等。我国南方已成为研究新元古代冰期地层及其与寒武系生物大辐射关系的重要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冰川作用 雪球假说 同位素地球化学 寒武系 生物圈
下载PDF
蓟县元古界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变化 被引量:36
6
作者 储雪蕾 +2 位作者 启锐 冯连君 福松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51-959,共9页
天津蓟县元古界剖面长城系碳酸盐岩的δ^(13)C值基本为负值,蓟县系大体在(0±1)‰的范围内,进入青白口系井儿峪组一般在(2±2)‰的正值.从串岭沟组到大红峪组(约1700~1600 Ma)碳酸盐岩的δ^(13)C值大约由-3‰变化到0‰,但大红... 天津蓟县元古界剖面长城系碳酸盐岩的δ^(13)C值基本为负值,蓟县系大体在(0±1)‰的范围内,进入青白口系井儿峪组一般在(2±2)‰的正值.从串岭沟组到大红峪组(约1700~1600 Ma)碳酸盐岩的δ^(13)C值大约由-3‰变化到0‰,但大红峪组δ^(13)C值大幅度振荡.蓟县系地层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两次较大的变化,分别在杨庄组和雾迷山第三亚组之后.相当完整和连续的碳同位素记录反映了约 1700~800 Ma全球海水的δ^(13)C值长期变化趋势.发生在约1700~1600 Ma和<约 1300 Ma海水的δ^(13)C值升高及大幅度振荡可能是两次全球性构造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县 元古界 碳酸盐岩 碳同位素 化学地层学 长期变化 全球构造事件
原文传递
湘西北南华系渫水河组寒冷气候成因的新证据 被引量:25
7
作者 冯连君 储雪蕾 +3 位作者 启锐 李禾 姜能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72-1178,共7页
杨家坪剖面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自从1980年以来,该剖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关于渫水河组形成的古气候环境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渫水河组沉积的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渫水河组与其上覆的古城组(又称东山峰组)和南沱组的冰成... 杨家坪剖面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镇.自从1980年以来,该剖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关于渫水河组形成的古气候环境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渫水河组沉积的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渫水河组与其上覆的古城组(又称东山峰组)和南沱组的冰成岩石具有相似的CIA(化学蚀变指数)和CIW(化学风化指数)值.这意味着渫水河组和南沱组、古城组的沉积岩在沉积前具有相近的低等化学风化程度.因此,渫水河组也可能是在寒冷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属于冰期记录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杨家坪剖面 渫水河组 古城冰期 化学风化程度 古气候 寒冷气候 化学蚀变指数 化学风化指数
原文传递
新元古代“雪球”事件对海水碳、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储雪蕾 +2 位作者 冯连君 启锐 郭建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7-493,共7页
在新元古代晚期地球上曾发生过全球性的冰川作用 ,一些学者称之为“雪球”事件。在新元古代“雪球”事件前后 ,古海水的C、S同位素组成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在“雪球”之前海水中的碳酸盐非常富集13 C ,在“雪球”期间和紧随其之后贫1... 在新元古代晚期地球上曾发生过全球性的冰川作用 ,一些学者称之为“雪球”事件。在新元古代“雪球”事件前后 ,古海水的C、S同位素组成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 ,在“雪球”之前海水中的碳酸盐非常富集13 C ,在“雪球”期间和紧随其之后贫13 C ,然后δ13 C值出现了高达 10‰的正漂移 ;在“雪球”开始之前古海水硫酸盐的δ3 4 S值呈逐渐降低的变化特征 ,紧随“雪球”之后古海水硫酸盐的δ3 4 S值出现了超过 2 0‰的正漂移 ,达到地质史上的最高值 ,同期形成的硫化物具有异常高的δ3 4 S值。“雪球”事件前后古海水C、S同位素组成的大幅度变化 ,是由“雪球”前后全球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的。“雪球”前后海水C、S同位素的大幅度变化是与“雪球”有关的特殊环境条件作用的结果 ,也是“雪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代 “雪球”事件 海水 同位素
下载PDF
大塘坡期锰矿层中黄铁矿异常高的δ^(34)S值的意义 被引量:21
9
作者 储雪蕾 李任伟 +1 位作者 启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0-322,共3页
我国南方末元古代间冰期的锰矿层 (大塘坡期 )出现了普遍超过 +4 0‰的异常高δ3 4 S值的沉积黄铁矿 ,这是全球性的“雪球”事件的响应。全球海洋从“冰室”到“温室”的剧烈环境变化不仅诱发“早寒武世生物大爆发” ,也是产生海洋硫和... 我国南方末元古代间冰期的锰矿层 (大塘坡期 )出现了普遍超过 +4 0‰的异常高δ3 4 S值的沉积黄铁矿 ,这是全球性的“雪球”事件的响应。全球海洋从“冰室”到“温室”的剧烈环境变化不仅诱发“早寒武世生物大爆发” ,也是产生海洋硫和碳同位素巨大漂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雪球"事件 大塘坡期锰矿层
下载PDF
新元古代全球冰川事件对早期生物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储雪蕾 +2 位作者 陈孟莪 启锐 冯连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9-56,共8页
新元古代曾发生过强烈的全球性冰川作用 ,紧随冰川作用之后 ,发生了两次生物大辐射事件。这一时期是地球上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宏观后生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生物演化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全球性冰川作用与早期生命演化这二者之... 新元古代曾发生过强烈的全球性冰川作用 ,紧随冰川作用之后 ,发生了两次生物大辐射事件。这一时期是地球上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时期 ,特别是宏观后生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生物演化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全球性冰川作用与早期生命演化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呢 ?过去地质学家对于新元古代的冰川沉积物多偏重于地层学、沉积学等方面的研究 ,古生物学家又很少关心前寒武纪的冰期地层 ,“新元古代冰川作用”和“早期生命演化”二者很少放在一起讨论。文章重点讨论了冰川作用对早期生物演化的影响。论述了新元古代晚期全球性冰川作用存在的证据及其特点 ,分析了新元古代冰期前后地球上生物的重大演化特点 ,重点讨论了新元古代全球性冰川作用对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特别是在真核细胞生物向多细胞动物进化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冰川事件 早期生物演化 冰川作用 生物群 后生动物
下载PDF
环境温度变化对水润滑动静压轴承的热弹流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优强 +1 位作者 徐彩红 王立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76,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季节或地域以及外部降温对水润滑动静压轴承热弹流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孔式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了热效应的Reynolds方程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进行热弹流润滑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边界条件下三种轴瓦材... 目的研究不同季节或地域以及外部降温对水润滑动静压轴承热弹流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孔式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了热效应的Reynolds方程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进行热弹流润滑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边界条件下三种轴瓦材料的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润滑膜的温度变化及其压力膜厚的变化。结果当轴瓦、轴颈的温度相同且异于润滑剂初始温度(313 K)时,轴瓦、轴颈温度越低,润滑膜的温度越低,在入口区和出口区出现明显的温度变化,轴瓦、轴颈温度越低,润滑膜的膜厚越大,第二压力峰越明显。轴承外部降温,使轴瓦温度(297.35、281.7 K)保持低于润滑膜以及轴颈的初始温度(313K),轴瓦温度越低,润滑膜的温度越低,入口区以及出口区的温度也发生变化,润滑膜的膜厚增大,第二压力峰增大。对比轴瓦、轴颈温度同时降低和轴瓦温度降低这两种工况,润滑剂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压力膜厚的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幅度不同。结论由于轴承所处季节或地域不同,轴瓦、轴颈的温度异于润滑剂初始温度,外部环境温度越低,润滑膜的膜厚越大,有利于润滑。通过外部降温的形式使轴瓦保持低温状态,同样可以使润滑膜的膜厚增大,有利于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 动静压 轴瓦材料 环境温度 外部降温 润滑剂 热弹流
下载PDF
从岩石组合特征分析库-满坳拉谷的发育史 被引量:5
12
作者 储雪蕾 +1 位作者 郭建平 向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1-86,共6页
由于地幔柱的作用,新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早期在塔里木板块东北部曾发育一个坳拉谷,称之为库 满坳拉谷。在库鲁克塔格和满加尔凹陷地区,从早震旦世到奥陶纪发育中酸性和基性双峰火山岩建造、深水碳酸盐岩和复理石沉积体系,具坳拉谷盆地... 由于地幔柱的作用,新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早期在塔里木板块东北部曾发育一个坳拉谷,称之为库 满坳拉谷。在库鲁克塔格和满加尔凹陷地区,从早震旦世到奥陶纪发育中酸性和基性双峰火山岩建造、深水碳酸盐岩和复理石沉积体系,具坳拉谷盆地沉积特征;志留系—石炭系具有坳陷盆地沉积特征;上石炭统—二叠系缺失;中生代发育陆相沉积体系,标志着强烈造山运动盆地隆起消亡。这些地层层序构成了典型的坳拉谷盆地沉积体系,完整地记录了库 满坳拉谷从产生至消亡的构造发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岩石层序 坳拉谷 沉积体系 塔里木
下载PDF
水润滑动静压陶瓷轴承的热弹流润滑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优强 +1 位作者 徐彩红 王立梅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22,共6页
建立了水润滑动静压陶瓷轴承的弹流润滑几何模型,采用考虑了热效应的Reynolds方程,对水润滑动静压陶瓷轴承进行考虑热效应时的弹流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供水压力对水润滑动静压陶瓷轴承的压力膜厚影响,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润滑膜局... 建立了水润滑动静压陶瓷轴承的弹流润滑几何模型,采用考虑了热效应的Reynolds方程,对水润滑动静压陶瓷轴承进行考虑热效应时的弹流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供水压力对水润滑动静压陶瓷轴承的压力膜厚影响,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润滑膜局部最高温度出现的区域,得到了速度、载荷对水润滑动静压陶瓷轴承润滑膜温度控制的协同作用曲线。结果显示,初始供水压力的静压效应有利于轴承润滑,初始供水压力增大,润滑膜膜厚增大,不同工况下压力变化趋势不同;不同工况下,润滑膜局部最高温度的区域发生变化;当润滑膜局部最高温度保持在一个定值时,不同的速度和载荷组合对润滑膜局部温度控制呈现反相关的协同作用,并且在不同工况下,速度、载荷的相关性变化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 动静压 陶瓷轴承 热弹流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波动供给压力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的弹流润滑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优强 +1 位作者 徐彩红 王立梅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4,26,共6页
建立了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数学模型,考虑了由于节流装置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的供给压力波动的影响,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进行弹流润滑研究。比较了不同形式波动供给压力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压力及膜厚的影响,分析了波动供给压力下... 建立了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数学模型,考虑了由于节流装置的不稳定性而导致的供给压力波动的影响,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进行弹流润滑研究。比较了不同形式波动供给压力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压力及膜厚的影响,分析了波动供给压力下转速和载荷对弹流润滑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压力波动的控制依据。结果表明,供给压力的波动趋势与膜厚变化趋势相同,与润滑膜压力变化趋势相反,压力波动不利于轴承润滑;较大的卷吸速度和较小的载荷有利于缓解由供给压力波动对润滑造成的危害;近似地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控制供给压力波动范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 动静压轴承 供给压力 波动
原文传递
齿轮齿条传动往复运动过程的润滑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彩红 王优强 +1 位作者 王立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4-120,共7页
目的通过对往复运动齿轮齿条传动过程中压力、膜厚、温度的计算,获得往复运动齿轮齿条的润滑状况,为机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齿轮齿条的传动模型简化为圆柱与无限大平面之间的运动,建立往复运动齿轮齿条传动的热弹流润滑模型。采... 目的通过对往复运动齿轮齿条传动过程中压力、膜厚、温度的计算,获得往复运动齿轮齿条的润滑状况,为机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齿轮齿条的传动模型简化为圆柱与无限大平面之间的运动,建立往复运动齿轮齿条传动的热弹流润滑模型。采用Ree-Eyring流体,压力求解采用多重网格法,弹性变形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计算得到齿轮齿条往复运动过程中的中心压力、中心膜厚、最小膜厚和最高温度,并与单向运动情况比较。结果与单向运动相比,往复运动由于在换向过程中存在加速、减速过程,降低了齿轮齿条机构在啮合周期内润滑油膜厚度,啮合线上变速过程始末附近区域膜厚和压力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换向瞬时,受挤压效应的影响,产生油膜凹陷,油膜变薄,润滑状态变差。结论在计算往复运动齿轮齿条润滑油膜与压力时,存在换向的啮合周期需要着重讨论。在工程实际中设计往复运动齿轮齿条润滑时,应着重考虑单双齿啮合转换点与换向点处的润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运动 齿轮齿条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载荷时变 热效应
下载PDF
载荷时变对齿轮齿条弹流润滑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彩红 王优强 +1 位作者 王立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83,共7页
目的通过对传动过程中压力和膜厚的计算,提高齿轮齿条机构润滑性能,降低齿轮齿条传动过程中的磨损。方法简化齿轮齿条传动过程载荷图谱,运用简化的实际载荷曲线,建立齿轮齿条啮合过程的弹流润滑计算模型,对齿轮齿条啮合过程中的瞬态弹... 目的通过对传动过程中压力和膜厚的计算,提高齿轮齿条机构润滑性能,降低齿轮齿条传动过程中的磨损。方法简化齿轮齿条传动过程载荷图谱,运用简化的实际载荷曲线,建立齿轮齿条啮合过程的弹流润滑计算模型,对齿轮齿条啮合过程中的瞬态弹流润滑问题进行研究。考虑啮合过程中单、双齿啮合时不同的载荷,计算一个啮合周期沿啮合线上的中心压力、中心膜厚、最大压力、最小膜厚以及啮入点、节点、啮出点压力和膜厚,还有双齿啮合区转换为单齿啮合区、单齿啮合区转换为双齿啮合区前后瞬时的压力和膜厚。压力求解采用多重网格法,弹性变形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得到了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的瞬态弹流润滑完全数值解。结果载荷突然升高引起中心压力突然升高,中心膜厚最大值出现在双齿啮合区与单齿啮合的临界点。啮合线上最小膜厚和最大压力出现了波动。计算得出啮入瞬时膜厚最薄,润滑状况较差。结论沿啮合线各瞬时压力与膜厚不断变化,载荷突变引起的压力突变应通过提高轮齿强度等方式防止表面疲劳破坏的产生。整个啮合过程中,啮入点为危险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齿条 瞬态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压力 膜厚 单双齿啮合
下载PDF
不同粗糙纹理对齿轮齿条热弹流润滑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彩红 王优强 +1 位作者 王立梅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2,共6页
将齿轮齿条的传动模型简化为圆柱与无限大平面之间的运动,建立考虑齿轮和齿条齿面粗糙纹理影响的齿轮齿条传动的热弹流润滑模型。采用牛顿流体,压力求解采用多重网格法,弹性变形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计算得到不同粗糙纹理下的压力与膜厚... 将齿轮齿条的传动模型简化为圆柱与无限大平面之间的运动,建立考虑齿轮和齿条齿面粗糙纹理影响的齿轮齿条传动的热弹流润滑模型。采用牛顿流体,压力求解采用多重网格法,弹性变形采用多重网格积分法,计算得到不同粗糙纹理下的压力与膜厚,并与光滑表面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考虑热效应与等温情况下的压力与膜厚。计算结果表明:受粗糙纹理的影响,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的压力、膜厚和温升出现波动,最小膜厚变薄;矩形和三角形粗糙纹理表面粗糙峰和粗糙谷内都会形成局部的弹流现象,产生局部压力峰;考虑热效应时粗糙纹理表面的温升呈现波动,而压力和膜厚的波动幅度更大,考虑热效应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的弹流润滑分析更符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齿条 粗糙纹理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压力 膜厚
下载PDF
不同衬套材料对油水两相润滑轧机油膜轴承弹流润滑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优强 王涛 +2 位作者 徐彩红 王立梅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轧机油膜轴承为研究对象,利用考虑热效应的Relnolds方程建立了油水两相弹流润滑模型,对比了3种常用衬套材料对轧机油膜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合轧机油膜轴承的特殊工况讨论了不同含水量、主轴转速和轧制力下的油水两相流体的润滑特性... 以轧机油膜轴承为研究对象,利用考虑热效应的Relnolds方程建立了油水两相弹流润滑模型,对比了3种常用衬套材料对轧机油膜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合轧机油膜轴承的特殊工况讨论了不同含水量、主轴转速和轧制力下的油水两相流体的润滑特性。结果表明:3种衬套材料中,巴氏合金的最大压力及中心压力最小,整体膜厚、中心膜厚及最小膜厚值最大,润滑性能最好,最大温度最大,散热性最好,选用巴氏合金作为衬套材料最为合适;油膜进水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最大压力减小,润滑膜入口区的压力增大,最小膜厚增大,润滑性能提升;随着主轴转速增加,润滑膜最大压力减小,入口区压力增大,最小膜厚增加;随着轧制力的增加,最大压力增大,入口区压力减小,最小膜厚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机油膜轴承 衬套材料 油水两相流 弹流润滑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石炭系混合沉积层序 被引量:2
19
作者 储雪蕾 +1 位作者 向赞 刘玉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9-201,共3页
对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凹陷北部的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了野外详细实测,根据古生物特征,岩性、岩相分析和地层对比,对地层层位进行了划分、对比。由露头区向覆盖区进行了地震追踪,证实覆盖区内也有石炭系分布。古生物、岩性、岩相、沉积构造... 对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凹陷北部的石炭系露头剖面进行了野外详细实测,根据古生物特征,岩性、岩相分析和地层对比,对地层层位进行了划分、对比。由露头区向覆盖区进行了地震追踪,证实覆盖区内也有石炭系分布。古生物、岩性、岩相、沉积构造和粒度等资料证实,本区石炭系在垂向上发育典型的滨浅海碎屑岩和台地相碳酸盐岩互层的混合沉积层序。总结出了适合这种混合沉积层序的相模式,依据这种相模式对本剖面石炭纪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简单分析。在这种典型的沉积层序中,发育着良好的烃源岩和储集层,使研究区内的石炭系具备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地层层序 沉积模式 塔里木盆地 石油地质
下载PDF
污染物离心附着现象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的热弹流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优强 +1 位作者 王立梅 徐彩红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6,共6页
建立了污染物离心附着的弹流润滑几何模型,采用考虑了热效应的Reynolds方程,针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因为润滑剂污染的问题进行热弹流理论分析。研究了污染物离心附着现象对轴瓦表面纹理的影响以及接触区润滑膜的压力膜厚变化,分析了... 建立了污染物离心附着的弹流润滑几何模型,采用考虑了热效应的Reynolds方程,针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因为润滑剂污染的问题进行热弹流理论分析。研究了污染物离心附着现象对轴瓦表面纹理的影响以及接触区润滑膜的压力膜厚变化,分析了由于污染物离心附着堵塞进水孔对接触区润滑膜压力膜厚的影响,探究了污染物附着层对接触区温度场的影响。结果显示:污染物的离心附着现象有效改善了轴瓦表面的粗糙形貌,并缓解了接触区的膜厚波动现象;污染物对进水孔的堵塞程度越大,供水压力越小,接触区的最小膜厚越小,最大压力越大,不利于轴承润滑;污染物附着层对水润滑动静压滑动轴承接触区的温度场有影响,当污染物与轴瓦材料的物性参数相差越大温度场变化越大,反之则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离心附着 水润滑 动静压 滑动轴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