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盾构选型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馈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0-73,共4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盾构选型的研究,为类型工程的盾构选型提供参考,掌握盾构选型的关键技术。研究方法:分析了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针对不同类型盾构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通过对盾构类型与地层渗透性的... 研究目的:通过对盾构选型的研究,为类型工程的盾构选型提供参考,掌握盾构选型的关键技术。研究方法:分析了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针对不同类型盾构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通过对盾构类型与地层渗透性的关系、与粘土含量的关系、与颗粒级配的关系的分析,从开挖面稳定机理、地表沉降、装机功率、刀具磨损、施工成本、施工进度等方面对盾构选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方案比较。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类型盾构的分析,完成了适应于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工程的盾构选型,并对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论:通过对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分析,得知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工程最适合使用泥水盾构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选型 渗透系数 开挖面稳定 地表沉降
下载PDF
凿岩台车全断面快速掘进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东亮 朱琴声 《矿山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8,共4页
主要介绍利用液压凿岩台车开挖隧道的工程概况、施工方案、设备管理、施工进程、质量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对大型机械化隧道开挖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凿岩台车 快速施工 技术
原文传递
17in与19in滚刀破岩效率及耐磨度的初步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宁川 王豪 《隧道建设》 200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前硬岩掘进机最常用的盘形滚刀有17 in及19 in 2种规格的滚刀,经工程实例比较,19 in规格的滚刀具有更好的破岩效率及耐磨度。在开挖面岩体性质、滚压速度、刀具结构材料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滚刀直径的增大为何导致破岩效果更好,从理论... 目前硬岩掘进机最常用的盘形滚刀有17 in及19 in 2种规格的滚刀,经工程实例比较,19 in规格的滚刀具有更好的破岩效率及耐磨度。在开挖面岩体性质、滚压速度、刀具结构材料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滚刀直径的增大为何导致破岩效果更好,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量化比较这2种规格的单刃滚刀的破岩效率及耐磨度,为掘进机用户在选型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掘进机 17in及19in盘形滚刀 破岩效率 耐磨度
下载PDF
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盾构选型 被引量:7
4
作者 《隧道建设》 2007年第2期21-23,46,共4页
针对不同类型盾构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通过对盾构类型与地层渗透性的关系、与黏土含量的关系、与颗粒级配的关系的分析,从开挖面稳定机理、地表沉降、装机功率、刀具磨损、施工成本、施工进度等方面对盾构选型进行了详... 针对不同类型盾构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通过对盾构类型与地层渗透性的关系、与黏土含量的关系、与颗粒级配的关系的分析,从开挖面稳定机理、地表沉降、装机功率、刀具磨损、施工成本、施工进度等方面对盾构选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方案比较,并对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选型 渗透系数 开挖面稳定 地表沉降
下载PDF
山岭隧道快速施工设备配套技术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矿山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8,共4页
论述影响山岭隧道快速施工的主要因素、施工设备配置原则、常用施工设备及案例介绍,对设备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快速施工 设备配套
原文传递
山岭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技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建筑机械化》 2007年第5期49-52,共4页
论述影响山岭隧道快速施工主要因素、施工机械配置原则、常用施工机械及案例介绍,对设备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快速施工 设备配套
原文传递
高精度自适应数字移相方法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朱革 余小雨 +3 位作者 付敏 蒲治伟 李昌利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7-114,共8页
针对传统移相方法精度和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自适应数字移相方法。该方法基于随机逼近算法和有源RC移相电路构建一个闭环控制系统,通过FPGA配置高精度的数字电位器,检测实际输出相位并作为随机逼近算法的观测值,经过多次迭... 针对传统移相方法精度和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自适应数字移相方法。该方法基于随机逼近算法和有源RC移相电路构建一个闭环控制系统,通过FPGA配置高精度的数字电位器,检测实际输出相位并作为随机逼近算法的观测值,经过多次迭代计算电位器电阻参数,使输出相位值逐步逼近设定相位值。移相精度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数字电位器可调范围内,移相误差不超过±0.3°,同时在至少11 h内移相误差不超过±0.25°,环境温度快速变化约20℃过程中,移相误差不超过±0.3°;实际应用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实用性。该自适应数字移相可为高精度移相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数字移相 闭环控制 随机逼近 FPGA
下载PDF
单交变光场的微控移相精密直线位移测量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朱革 蒲治伟 +3 位作者 付敏 李昌利 余小雨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7,共11页
针对现有多交变光场的光源一致性差、体积大、难集成的问题,提出一种单交变光场的驻波合成电行波的微控移相精密直线位移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单路交变光源与四路正弦栅面空间调制获得四路光强信号;通过微控移相电路获得时间上严格相差9... 针对现有多交变光场的光源一致性差、体积大、难集成的问题,提出一种单交变光场的驻波合成电行波的微控移相精密直线位移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单路交变光源与四路正弦栅面空间调制获得四路光强信号;通过微控移相电路获得时间上严格相差90°的两路驻波信号,并合成一路电行波信号;最后利用高频时钟脉冲对参考信号与电行波信号的相位差进行插补,实现位移测量。文中分析微控移相测量原理,并针对移相精度和光场分布建立理论模型和仿真模型,明确了传感器因移相精度和光场分布引起的一次、二次误差产生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原理样机,在0.6mm的短周期内原始测量精度为±0.26μm,经误差修正和优化后,在500mm测量范围内,测量精度与RENISHAW激光干涉仪基本一致。集成化的结构和高精度测量结果为该传感器下一步工程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位移测量 传感器 交变光场 光场分布
原文传递
单交变光场余弦透光面集成化时栅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付敏 李昌利 +3 位作者 朱革 蒲治伟 余小雨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12,共7页
针对现有多光场时栅传感器体积大难以集成、光源一致性难控制以及安装误差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单光场余弦透光面的时栅位移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单交变光场、连续余弦透光面合成电行波信号,从而实现高精度直线位移测量。文中介绍了多... 针对现有多光场时栅传感器体积大难以集成、光源一致性难控制以及安装误差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单光场余弦透光面的时栅位移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单交变光场、连续余弦透光面合成电行波信号,从而实现高精度直线位移测量。文中介绍了多光场时栅缺点、单光场时栅的测量原理和集成化设计,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连续余弦透光面优化的有效性。完成了光电传感和接收的集成化样机研制和实验平台的搭建。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mm量程内用0.6 mm栅距实现了±0.2μm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位移传感器 交变光场 余弦透光面 时栅 集成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