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的处理 被引量:21
1
作者 薛德挺 李杭 +8 位作者 潘志军 张炜 李伟栩 郑强 冯刚 谭延斌 高翔 蒋靓君 张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562,共7页
目的 探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治疗股骨和胫骨采用髓内钉治疗术后感染患者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6.8岁;14例为胫骨,8例为股骨.早期感染组6例... 目的 探讨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治疗股骨和胫骨采用髓内钉治疗术后感染患者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6.8岁;14例为胫骨,8例为股骨.早期感染组6例表现为感染部位红、肿、热、痛伴伤口渗液流脓;迟发感染组其中12例表现为窦道形成,4例表现为反复局部红肿.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分为早期感染(术后6周以内)和迟发感染(术后6周以后).早期感染6例患者,其中1例因出现感染性休克而拆除髓内钉,予以清创抗生素骨水泥棒固定;5例均保留髓内钉并行局部清创治疗.迟发性感染16例患者,其中1例胫骨感染者予以局部换药至骨折愈合,后拆除髓内钉并进行髓内清创;2例全身情况较差者,拆除髓内钉并清创后植入硫酸钙骨水泥并外固定支架固定;其余13例采用拆除髓内钉并清创、抗生素水泥棒植入治疗.比较早期和迟发感染在内固定去留、感染控制、骨折愈合、二期骨折固定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6例早期感染患者中,1例感染性休克拆除髓内钉患者控制感染,二期予以髓内钉固定;5例保留髓内钉患者中,2例感染控制,3例感染未控制者拆除髓内钉行清创治疗后感染控制.保留髓内钉的成功率为33.3%%(2/6).迟发性感染16例,感染均控制.22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6例早期感染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67±2.08)个月;16例迟发感染患者骨折愈合时间2~4个月,平均(3.2±0.79)个月.除1例失访外,21例获6~48个月随访,平均31.9个月;无一例发生再次骨折和感染复发.结论 对于股骨和胫骨髓内钉术后早期骨感染可以尝试行保留髓内钉的清创治疗,但失败率较高.若保留髓内钉失败,则需按照迟发性骨感染处理.对于迟发性骨感染,因骨折尚未愈合,故采用彻底清创拆除内固定后硫酸钙或抗生素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胫骨 感染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原文传递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占 闵继康 +2 位作者 王丹 钟建明 李恒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1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 :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进行计算,通过与全膝置换术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膝关节单髁置换术65例,全膝置换术65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目的 :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进行计算,通过与全膝置换术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对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膝关节单髁置换术65例,全膝置换术65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组男27例,女38例;年龄50~82岁,平均(62.3±4.3)岁;其中>70岁14例,50~70岁51例;BMI指数18.3~30.1 kg/m2,平均(23.9±2.6)kg/m2。全膝置换术组男23例,女42例;年龄57~81岁,平均(67.4±4.9)岁;其中>70岁34例,50~70岁31例,BMI指数20.6~33.1 kg/m2,平均(25.6±2.3)kg/m2。根据Gross方程计算术后隐性失血,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差异,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之间差异,同时分析其与BMI指数、术后膝关节功能是否存在相关性。动态观察术后全血容量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情况。结果: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组术后隐性失血量(375.25±168.09)ml,HSS评分87.11±5.39。全膝置换术组术后隐性失血量(898.81±221.47)ml,HSS评分82.23±3.08。两组隐性失血、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男女间、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隐性失血量与术后HSS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隐性失血量与BMI指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两组术后全血容量变化比较,术后第2、4、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组没有患者接受术后同种异体输血,全膝置换术组3例接受术后同种异体输血。结论:单髁置换术后隐性失血是总失血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失血量较全膝置换术少,机体可对其进行代偿,不会增加术后输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后内侧间室关节线改变与股胫角及术后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占 王丹 闵继康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内侧间室关节线改变情况,研究其与术后股胫角改变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其与术后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关节线改变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56例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 目的 :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内侧间室关节线改变情况,研究其与术后股胫角改变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其与术后关节功能之间的关系,探讨关节线改变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56例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50~82岁,平均62.3岁。BMI指数18.3~30.1,平均23.5。取前后位膝关节负重全长X线片,测量术后关节线改变值。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股胫角,计算股胫角改变值。术后随访时使用膝关节HSS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关节线改变与股胫角改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胫骨内侧间室关节面抬高(2.2±2.0)mm(-3.3~7.0 mm),股胫角改变(2.3±3.0)°(-4.5°~9.6°),胫骨内侧关节面抬高值与股胫角改变值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术后随访12.2个月(10~16个月),关节面抬高值与术后HSS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内侧间室关节线的改变与股胫角的改变呈显著相关性,术中胫骨侧截骨是同时关系这两者的关键因素,关节线的改变与术后短期临床功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与单髁关节的假体设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7年随访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占 闵继康 +1 位作者 杨红航 钟建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和中长期随访情况。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患者23例进行治疗,男10例,女13例;年龄59~82(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和中长期随访情况。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股骨头坏死的患者23例进行治疗,男10例,女13例;年龄59~82(68.4±10.4)岁。根据Evans-Jensen分型,Ⅱa型8例,Ⅱb型6例,Ⅲ型9例。根据Ficat分期,Ⅱa期3例,Ⅱb期3例,Ⅲ期9例,Ⅳ期8例。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价,术后7年时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出现急性假体周围感染,1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出现髋关节脱位。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110(85.1±22.9)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83~92(89.8±5.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转子间骨折获得骨性愈合。23例患者假体7年生存率为95.7%。结论:对于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使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同时治疗骨折和术前症状性髋关节疼痛,具有满意的中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骨折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三种固定方式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龙 王宝虎 +1 位作者 林清宇 张占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0期885-890,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传统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3种方式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优缺点及其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病例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26~61岁,平均42.5岁。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 目的:分析比较传统前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3种方式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优缺点及其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病例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26~61岁,平均42.5岁。根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前外侧入路组(A组)19例,外侧入路组(B组)15例,后外侧入路组(C组)10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评估方式采用HSS评分。结果:前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91.3±10.4)min,术中出血量(175.3±20.3)ml;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86.6±9.2)min,术中出血量(155.8±18.2)ml;后外侧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09.5±10.8)min,术中出血量(235.9±29.1)ml。后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前外侧入路组、外侧入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0~35个月,平均14.9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前外侧入路组89.6±7.5,外侧入路组90.2±6.4,后外侧入路组88.9±5.1,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暴露固定,3种方式中,后外侧入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其余2种方式,在短期随访的膝关节功能方面三者并没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中期随访疗效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占 闵继康 +1 位作者 钟建明 王丹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6期491-495,共5页
目的 :探讨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对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其中男15例,女43例;年龄75~87岁,平均83.2岁。根据Evans分型,Ⅰc... 目的 :探讨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对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假体治疗,其中男15例,女43例;年龄75~87岁,平均83.2岁。根据Evans分型,Ⅰc型39例,Ⅰd型19例。所有患者术前评估手术风险,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对不同年龄段、不同Evans分型、远端固定假体类型、辅助固定方式的患者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其髋关节功能。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1.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优5例,良38例,中13例,总分(83.51±6.40)分。75~80岁组Harris评分88.64±2.35,〉80岁组Harris评分81.64±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ansⅠc型组Harris评分83.64±6.53,EvansⅠd型组Harris评分83.11±6.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张力带组Harris评分83.63±6.15,不使用张力带组Harris评分82.41±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远端固定型假体组Harris评分83.34±6.43,股骨矩重建型远端固定型假体组Harris评分83.92±6.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1例术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再脱位,接受手术切开复位。2例出现股骨近端骨溶解,无明显症状,采取保守治疗。结论: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年龄〉80岁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差,骨折类型、是否使用张力带固定骨折、远端固定假体类型对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同时股骨近端骨溶解是值得重视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 外固定器 假体和植入物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的双钢板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占 邢时通 +3 位作者 严世贵 吴立东 吴浩波 施利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股骨远端双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将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1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2组...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的股骨远端双钢板技术治疗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7年6月,将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患者21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2组。内外侧双入路组(双入路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63~79(67.2±5.9)岁;骨折根据AO-OTA分型,33-A2型11例,33-A3型4例;摔伤12例,交通伤3例;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治疗。髌旁内侧入路组(单入路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61~74(64.6±6.0)岁;骨折按照AO-OTA分型,33-A2型3例,33-A3型3例;摔伤5例,交通伤1例;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于术后3、12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HSS评分和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双入路组随访时间12~18(14.2±2.6)个月,单入路组随访时间12~16(12.6±2.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07.2±10.4)min、(213.9±30.4)ml,单入路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95.4±12.8)min、(256.8±34.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时双入路组HSS评分分别为82.9±5.7、84.8±7.1,单入路组HSS分别为83.6±6.1、86.3±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根据HSS评分,双入路组优2例,良13例;单入路组优1例,良4例,中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5,P=0.1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双入路组2例出现并发症,单入路组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粉碎性、骨质疏松明显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采用双钢板技术固定能获得较好的膝关节功能,髌旁内侧入路手术时间更短,内外侧双入路术后引流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 假体周围骨折
下载PDF
改良Mclaughlin手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占 闵继康 +3 位作者 钟建明 冯刚 李杭 郑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头损伤面积<40%的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7~53岁;合并肱骨头劈裂骨折3例,肱骨外... 目的:探讨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头损伤面积<40%的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7~53岁;合并肱骨头劈裂骨折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4例。手术方法采用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锁定钢板固定。观察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采用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Shoulder Scale,UCLA)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3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130°~170°,外旋45°~75°,外展105°~150°,内旋均在L_3椎体到臀水平之间; UCLA评分29~34分,其中优1例,良6例。结论:改良的Mclaughlin手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肩关节后脱位伴骨折这一罕见损伤的治疗,可有效保证术后肩关节稳定性,但对术后肩关节内旋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骨折脱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腰椎定量CT在合并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邓闽军 孙振国 +3 位作者 翁伟 杨红航 张占 闵继康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定量CT(QCT)在合并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合并不同程度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65... 目的:探讨腰椎定量CT(QCT)在合并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合并不同程度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65~81(72.63±3.34)岁。60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腰椎QCT检测,根据QCT检测值分为3个等级:骨量减少组(QCT值>80 g/L,10例,12个椎体);骨质疏松组(QCT值40~80 g/L,35例,48个椎体);严重骨质疏松组(QCT值<40 g/L,15例,22个椎体)。观察不同程度QCT值患者的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弥散及渗漏情况,并分析QCT值对脊柱侧弯患者行椎体成形术穿刺点选择、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及椎体高度恢复的应用价值。结果:60例82个椎体中,共有41例55个椎体采用凹侧单边穿刺,占67.07%。其中骨量减少组采用凹侧单边穿刺的有2例2个椎体,骨质疏松组采用凹侧单边穿刺的有26例35个椎体,严重骨质疏松组采用凹侧单边穿刺的有13例18个椎体;且3组患者间采用单侧或双侧穿刺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9,P=0.001);3组间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03,P=0.496)。术前与术后随访时脊柱侧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随访时伤椎椎体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时,根据腰椎QCT检测明确骨质疏松严重程度,选择脊柱侧弯的凹侧进行穿刺,有利于改善脊柱侧弯及恢复脊柱稳定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侧凸 腰椎定量CT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下肢轴向牵引器联合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松华 张占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1397-1400,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轴向牵引器联合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的奇偶数字分为对照组(奇数,给予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23例... 目的观察下肢轴向牵引器联合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的奇偶数字分为对照组(奇数,给予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23例和联合组(偶数,给予下肢轴向牵引器联合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骨痂形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均升高(均P<0.05),且联合组患者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下肢轴向牵引器联合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出血量,促进恢复,且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轴向牵引器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 疗效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增兵 胡文林 +5 位作者 吴荣 蔡丹 豆晓杰 张占 黄曙峰 闵继康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行...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行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PSA)、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rontal femoral component,F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rontal tibia component,FTC)和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ateral femoral component,LFC),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KS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HKA偏移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K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HKA偏移值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FTC、FFC、LF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PS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和1.8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机器人辅助可有效提高截骨、假体安放及下肢力线的精准度,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 膝关节骨关节炎 近期疗效
下载PDF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65例的中期随访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占 王丹 +1 位作者 闵继康 钟建明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6期472-475,共4页
背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 knee arthroplasty,UKA)因为假体的改进,其创伤小,骨量保存好,手术时间短,康复进程快等优点目前已受到关节外科医师的认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其长期生存率良好,但仍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背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 knee arthroplasty,UKA)因为假体的改进,其创伤小,骨量保存好,手术时间短,康复进程快等优点目前已受到关节外科医师的认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其长期生存率良好,但仍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在使用中引起注意。目的目的:随访总结UKA的临床结果和术后并发症,并讨论术后并发症可能的原因。方法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65例接受UK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7例,女38例。年龄50~82岁,平均62.3岁。BMI:18.3~30.1 kg/m^2,平均23.9 kg/m^2。取前后位膝关节负重全长X线片,分别测量手术前后的股胫角。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随访患者,之后每年随访时评估膝关节功能,随访时使用膝关节HSS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结果: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24个月的HSS评分分别为(75.06±3.29)分、(84.31±4.58)分、(87.09±4.63)分,股胫角分别为182.75°±3.92°、177.26°±3.01°、178.92°±5.25°。术后3个月和24个月的HS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而术后3个月和24个月的股胫角,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小(P<0.05)。随访期间观察到的并发症包括:膝关节肿胀11例,持续性膝关节痛3例,聚乙烯衬垫脱位3例。随访时间24~50个月,平均30.5个月,有3例因聚乙烯衬垫脱位进行翻修,随访期间假体生存率为95.4%。结论结论:UKA在准确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其术后效果值得肯定。聚乙烯衬垫脱位、术后持续性膝关节痛和膝关节肿胀是值得关注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经掌指关节闭合穿钉内固定与自制板外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施利华 李恒 +1 位作者 郭攀 张占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经掌指关节闭合穿钉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94例近节指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自制板外固定,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经掌指关节闭合穿钉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94例近节指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采用自制板外固定,观察组采用经掌指关节闭合穿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活动障碍关节个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成角与旋转畸形、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7.2%(41/47),高于对照组(70.2%,33/47);观察组2~5指掌指关节至指间关节与拇指掌指关节至指间关节的TAF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活动障碍关节个数与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对照组(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掌指关节闭合穿钉内固定治疗近节指骨骨折的效果理想,可减少活动障碍关节个数,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掌指关节闭合穿钉内固定 自制外固定板 近节指骨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氨甲环酸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小军 陈永华 +2 位作者 程昊 张占 林清宇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6期1373-1375,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围术期总失血量和输血率的影响,评估氨甲环酸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35例和对...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围术期总失血量和输血率的影响,评估氨甲环酸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术前所有患者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双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氨甲环酸组术中将1g氨甲环酸加入100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分别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3d的血常规,并记录患者红细胞比容(HCT)和Hb水平,定期复查患者双下肢静脉彩超,根据公式计算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容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等指标,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1、3d H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输血率为37.1%,低于对照组的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但临床应用仍需谨慎选择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失血量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输血率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T型钢板治疗三踝骨折33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占 夏增兵 +1 位作者 王丹 闵继康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2期270-271,共2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以及后踝骨折以 T型钢板固定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收集本院2007至2011年收治的三踝骨折病例33例。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10例,旋后外旋型23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骨折,其中后...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以及后踝骨折以 T型钢板固定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收集本院2007至2011年收治的三踝骨折病例33例。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10例,旋后外旋型23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骨折,其中后踝以 T型钢板固定。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41月(平均20.5月)。根据美国足踝矫形协会(AOFAS)的后足-踝评分,优9例,良21例,一般3例。结论三踝骨折由于其后踝骨折块的特殊性,使用后外侧切口使后踝的复位更加可靠,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T型钢板的使用,使后踝的固定更加确切,也能完成一部分与后踝相连的内踝骨折的固定,对软组织激惹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及预后分析
16
作者 方申雲 曾忠友 +7 位作者 闵继康 严世贵 钟建明 杨红航 夏增兵 李恒 张占 张强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 分析利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后疗效因素。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术后疗效。男2... 目的 分析利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后疗效因素。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术后疗效。男28例,女68例,年龄在61~94岁,平均年龄81.78岁。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随访资料完整。将其分为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组(F-IF组,82例)及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组(O-IF组,14例),临床疗效评定从术后末次随访时病死率、术后至少半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进行评定。将可能与预后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术前病程长短、骨折分型、是否合并陈旧骨折、全髋或半髋置换术、术后是否输血、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目、是否并发症、并发症数目、影像学是否用钢丝捆扎大小转子)纳入单因素研究。再以是否为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因变量进行赋值分组(是用“1”表示,否用“0”表示),以上述纳入因素为协变量,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随访半年至1年内病死率10.4%(10/96)。术后输血率75%,并发症总体发生率65.6%。对术后髋关节功能与术前进行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F-IF和O-IF进行分组比较,进行ANOVA单因素检验,得出术前病程长短(P<0.001)、手术中对大小转子进行捆扎固定(P=0.038)、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P=0.002)是预后相关因素。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P=0.010)是影响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利用髋关节置换术处理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取得满意疗效,但术后总体输血率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预后因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双袢与“Y”形三袢Tight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新鲜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沈哲源 彭巧英 +2 位作者 李恒 郭松华 张占 《中医正骨》 2024年第7期22-27,54,共7页
目的:比较双袢与“Y”形三袢Tight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新鲜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双袢Tight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 目的:比较双袢与“Y”形三袢Tight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新鲜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双袢Tight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者43例(双袢组),采用“Y”形三袢Tight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者31例(三袢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喙锁间距差值、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量表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双袢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三袢组[(31.37±4.03)min,(50.94±5.66)min,t=17.387,P=0.000)]。术后6周、24周、1年以及末次随访时,双袢组的喙锁间距差值均高于三袢组[(1.60±1.76)mm,(0.26±0.23)mm,t=4.220,P=0.000;(2.11±2.11)mm,(0.31±0.31)mm,t=4.695,P=0.000;(2.19±2.19)mm,(0.38±0.37)mm,t=4.536,P=0.000;(2.21±2.21)mm,(0.40±0.39)mm,t=4.499,P=0.000]。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肩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32.538,P=0.000;t=24.849,P=0.000),2组患者的肩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6±0.70)分,(0.55±0.72)分,t=0.058,P=0.954]。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UCLA肩关节量表评分均较术前增高(t=-108.72,P=0.000;t=-52.267,P=0.000),双袢组的UCLA肩关节量表评分低于三袢组[(47.02±1.71)分,(49.32±2.77)分,t=-2.490,P=0.01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均较术前增高(t=-63.617,P=0.000;t=-67.607,P=0.000),双袢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低于三袢组[(94.58±2.70)分,(94.61±3.12)分,t=-2.135,P=0.036]。双袢组2例发生锁骨骨溶解,三袢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双袢与“Y”形三袢TightRope纽扣钢板内固定治疗新鲜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均能减轻肩关节疼痛,但双袢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Y”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肩脱位 TightRope纽扣钢板 喙锁韧带重建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三元联动联合网络互动管理模式在股骨头坏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唐家玲 张占 金施恩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评估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服务措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 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纳入的患者4... 目的评估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服务措施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 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纳入的患者44例为对照组, 2022年5月至12月纳入的患者44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指导, 观察组实施三元联动联合网络互动管理服务。比较两组关节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再入院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出院后2个月,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得分为(80.48±6.44)分, 高于对照组的(75.82±5.6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 P=0.001);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134.88±9.87)分, 高于对照组的(123.48±8.06)分(t=-5.98, P<0.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Z=-2.70, P<0.05), 再入院率[4.55%(2/44)]低于对照组[20.45%%(9/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 P=0.024)。结论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服务措施具有一定可行性, 能整合资源, 发挥家庭照顾者的中介作用, 提高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延续性医护 家庭医疗保健服务 计算机通信网络 髋关节 活动范围 关节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空心钉锚钉与关节镜下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吴荣 张占 +4 位作者 翁伟 杨红航 闵继康 孙建伟 沈哲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83-590,共8页
目的:比较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联合锚钉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 目的:比较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联合锚钉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后内侧入路空心钉锚钉系统固定)和关节镜固定组(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6~74(42.9±18.8)岁;左侧13例,右侧7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8例;后抽屉试验Ⅱ度14例,Ⅲ度6例。关节镜固定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4~70(53.5±13.4)岁;左侧11例,右侧7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8例;后抽屉试验Ⅱ度11例,Ⅲ度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即刻复位质量,并于术后6个月时比较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后抽屉试验、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膝部评分表分级、KT2000稳定性评价及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3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6(12.3±1.9)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膝关节X线片示撕脱骨折均已达到影像学愈合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56.4±7.1)min、(63.2±10.2)ml,关节镜固定组分别为(89.9±7.4)min、(27.7±8.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复位质量(χ^(2)=0.257,P=0.612),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t=0.492,P=0.626)、膝关节后抽屉试验(χ^(2)=0.320,P=0.572)、膝关节IKDC分级(χ^(2)=0.127,P=0.938)、KT2000稳定性评价(χ^(2)=0.070,P=0.791)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t=0.092,P=0.2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入路空心钉锚钉系统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能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镜 骨折固定术 后交叉韧带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下载PDF
异体腓骨髓内支撑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孙振国 张占 +1 位作者 胡文林 夏增兵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异体腓骨髓内支撑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异体腓骨髓内支撑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6~7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 目的:探讨异体腓骨髓内支撑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异体腓骨髓内支撑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6~7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0~29个月。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手术时间95~138 min,出血量210~275 ml,骨折愈合时间14~18周。术后2例出现肩关节僵硬,经被动锻炼2周后恢复。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内固定物失效(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69~89分,优2例,良9例,可1例。结论:采用异体腓骨髓内置入能够为肱骨内侧提供有效支撑,有利于辅助骨折端复位,降低肱骨头内翻塌陷及螺钉穿出致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出现,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腓骨 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