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系统常见病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被引量:73
1
作者 温艳东 +9 位作者 李保双 王彦刚 唐旭东 李振 王凤云 王萍 卞立群 赵迎盼 张北 吕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18-3523,共6页
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肠易激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虽然肠易激综合征... 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肠易激综合征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虽然肠易激综合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预期寿命无明显影响,但患者常因症状长期反复发作、不能及时确诊和治疗效果不理想而频繁就诊,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造成了相应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 诊疗 指南 基层医生版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专家经验数据挖掘分析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北 高蕊 +3 位作者 李振 李保双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专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慢性胃炎专家经验报道的文献,并人工查阅《临证治验》《张泽生医案医话集》筛选慢性胃炎的有效...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专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及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所有关于慢性胃炎专家经验报道的文献,并人工查阅《临证治验》《张泽生医案医话集》筛选慢性胃炎的有效医案。提取医案中四诊信息、中医证素诊断、治法及方药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科研病例采集系统制定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模板,采集医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根据系统数据挖掘平台对慢性胃炎症状、证素、治法及用药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对症状-证候-治法-药物之间的关系、药物配伍规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筛选了108位中医药专家的278则有效医案。慢性胃炎症状出现频次前5位为胃脘痛(200)、胃脘胀满(176)、纳呆(139)、嗳气(101)、反酸(87);证素出现频次前5位为脾气虚(128)、肝郁(92)、气滞(82)、胃热(53)、湿热(50);治法出现频次前5位为健脾(141)、清热(109)、理气(95)、疏肝(93)、化湿(58)。278则医案共使用中药239味,其中出现频次≥10次的有80味,出现频率≥10%的有甘草、半夏、白芍、陈皮、白术等40味。白芍、茯苓、陈皮、白术分别与甘草,党参、白术、陈皮分别与茯苓,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分别与砂仁两者之间,麦芽、山楂、神曲,白术、陈皮、茯苓三者之间为慢性胃炎最常见药物配伍。结论慢性胃炎以脾虚、肝郁为本,以气滞、湿热、血瘀为标,治疗以健脾益气、疏肝解郁为基本大法,根据兼挟的不同分别佐以行气、清热、化湿、活血、养阴和温阳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专家经验 中医药疗法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痛泻要方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效应评价 被引量:50
3
作者 张北 王微 +1 位作者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341-4346,共6页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母子分离联合慢性束缚应激和番泻叶灌胃法建立IBS-D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采用...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母子分离联合慢性束缚应激和番泻叶灌胃法建立IBS-D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采用自制测压计检测各组大鼠的痛觉阈值,观察造模结束后的大便积分,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及悬尾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特征,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间苯三酚法检测血清D-木糖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检测近端结肠组织中的肥大细胞(MC),酶免疫组化法检测近端结肠和末端回肠组织中的嗜铬细胞(EC)。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痛觉阈值明显降低,大便积分增加,旷场穿格数、站立数明显减少,糖水偏好率降低,悬尾不动时间延长(P<0.05);血IgA水平升高,T淋巴细胞CD3+CD4+亚群比例升高,CD3+CD8+亚群比例降低,CD4+/CD8+比值升高(P<0.05);血清D-木糖含量降低、5-HT水平升高(P<0.05);近端结肠和末端回肠EC数量增加,近端结肠MC数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的痛觉阈值升高,旷场穿格数、站立数升高,糖水偏好率升高,悬尾不动时间缩短(P<0.05);血清5-HT水平降低,末端回肠EC数量减少,近端结肠MC数量减少(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降低IBS-D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内脏敏感性,改善其抑郁焦虑样行为,降低血清5-HT水平,减少肠组织中EC和MC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痛泻要方 5-羟色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肥大细胞 嗜铬细胞
原文传递
近40年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中医研究述评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萍 尹晓岚 +1 位作者 张北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943-1947,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GPL)诊治在胃癌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40年来CAG及GPL的中医药研究在疾病诊断、风险监测、临床治疗、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在目标定位、诊断规范性、研究科学性、疗效评价指标认可度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GPL)诊治在胃癌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40年来CAG及GPL的中医药研究在疾病诊断、风险监测、临床治疗、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在目标定位、诊断规范性、研究科学性、疗效评价指标认可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影响研究的质量,制约中医药疗效和优势的体现。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系统梳理,提出应以大数据为依托,制定病证结合的风险预测模型,从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风险评估工具;建议统一CAG及GPL的诊断标准、细化病变分级分型标准,并及早采用中药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中医药研究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专家经验挖掘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张北 高蕊 +3 位作者 李振 李保双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760,共4页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药综合治疗较西医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旨在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IBS的专家经验。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药综合治疗较西医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旨在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IBS的专家经验。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4―2012年来所有相关资料,筛选有效医案,采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系统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现代医家治疗IBS的思路和用药经验。结果共筛选了46名中医药专家的116个医案,结果显示脾虚、肝郁为IBS最基本的证候要素,寒湿、湿热、阳虚、肾虚为腹泻型IBS的演变证候要素,气滞、阴虚、气虚、血瘀为便秘型IBS的演变证候要素,疏肝健脾为最主要治法,白芍、炒白术、炙甘草、陈皮、茯苓、柴胡、防风、党参、木香为最常用的药物。结论 (1)肝郁脾虚为IBS的关键病机,临床当根据其病机演变进行诊治,以痛泻要方为基础方加减用药是IBS最主要的病证结合思路。(2)数据挖掘在医案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 专家经验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证候表型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北 王凤云 +1 位作者 卞兆祥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5,共5页
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关,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肥胖、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代谢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可为其诊治方法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证候表型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证候客观化研究一直难... 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关,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肥胖、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代谢综合征、肝硬化等疾病,可为其诊治方法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证候表型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证候客观化研究一直难以取得突破。认为证候表型如脾虚证、湿热证的发生存在着肠道微生态的失调,采用相应的治法如健脾、清热化湿等治疗后,在证候得到改善的同时肠道微生态亦得到恢复。提出从肠道微生态的角度研究脾虚证、湿热证与其相关性,对于深化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及揭示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表型 肠道微生态 脾虚证 湿热证
原文传递
消化系统常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 被引量:40
7
作者 李振 李保双 +8 位作者 刘启泉 唐旭东 温艳东 王凤云 王萍 卞立群 赵迎盼 张北 吕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284-5290,共7页
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名复发性... 2018年9月13日在重庆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指南第三次专家论证会形成《消化系统常见病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疗指南(基层医生版)》终稿。前期编写、修改流程见参考文献[1-2]。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又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一种好发于唇、舌、颊和软腭等部位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常伴有自发性疼痛,易反复发作,病程有自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中医 诊疗 指南 基层医生版
原文传递
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 被引量:35
8
作者 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肿瘤协作组 +16 位作者 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早癌协作组 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唐旭东 时永全 张澍田 陈杰 李军祥 王萍 李鹏 陈萦晅 李理 卢瑗瑗 周炜洵 卞立群 张北 尹晓岚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63-183,共21页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1-2],每年预估胃癌新发病例约67.9万例,死亡49.8万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3],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尽早发现并治疗胃癌的癌前变化,包括癌前疾病(癌前状态,pre-cancerous...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1-2],每年预估胃癌新发病例约67.9万例,死亡49.8万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3],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尽早发现并治疗胃癌的癌前变化,包括癌前疾病(癌前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是预防胃癌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癌前状态 中西医结合 诊断 治疗 监测
原文传递
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 被引量:34
9
作者 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肿瘤协作组 +16 位作者 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早癌协作组 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王萍 李鹏 陈萦晅 李理 卢瑗瑗 周炜洵 卞立群 张北 尹晓岚 李军祥 陈杰 张澍田 时永全 唐旭东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111,共21页
正确应对和处理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指南结合我国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发病和诊治现状,从定义和流行病学、诊断和分期、监测、治疗、疗效评价五个方面切入,中西医整合、多学科参与,共同提出针对性... 正确应对和处理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指南结合我国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发病和诊治现状,从定义和流行病学、诊断和分期、监测、治疗、疗效评价五个方面切入,中西医整合、多学科参与,共同提出针对性的诊治要点和策略,以期对此类疾病的临床规范诊治发挥指导作用,从而实现胃癌的有效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癌前状态 中西医结合 诊断 治疗 监测
下载PDF
脾胃病治疗中的“调中复衡”理论 被引量:34
10
作者 张北 张泰 +4 位作者 王凤云 王萍 马祥雪 尹晓岚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37-742,共6页
脾胃学说、脾虚理论、补土理论、通降论被广泛应用于脾胃病临床,在继承传统脾胃理论及通降论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经验,提出了治疗脾胃病的"调中复衡"理论,倡导脾胃升降相因,降在先;纳化相协,调为要;脾胃辨治,论分合;... 脾胃学说、脾虚理论、补土理论、通降论被广泛应用于脾胃病临床,在继承传统脾胃理论及通降论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经验,提出了治疗脾胃病的"调中复衡"理论,倡导脾胃升降相因,降在先;纳化相协,调为要;脾胃辨治,论分合;五脏调理,土为枢。在临床应用方面提出了"治脾八法""八纲通胃法""两平衡"策略。治脾八法即健脾理气、健脾化湿、健脾温阳、健脾渗湿、温脾止泻、健脾柔肝、健脾宣肺、温补脾肾法。八纲通胃法即从脏腑、虚实、气血、寒热八纲论治胃病。两平衡即恢复气机升降平衡、恢复脏腑功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调中复衡 补土 通降 脾虚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探讨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北 唐旭东 +1 位作者 李保双 王凤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58-660,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胃酸分泌为主,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期抑酸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抑酸治疗停药后易复发,出现症状重叠现象时无明确治疗方案等。在整体观念和病证结合理...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胃酸分泌为主,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期抑酸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抑酸治疗停药后易复发,出现症状重叠现象时无明确治疗方案等。在整体观念和病证结合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治疗GERD主要着眼于降低其复发率,减少PPI依赖,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药治疗 整体观念
原文传递
从“瘀、毒、郁”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泰 张北 +3 位作者 马祥雪 王凤云 王萍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瘀毒致病是阐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认为瘀血、湿浊、湿热蕴结,久化瘀毒、浊毒,裹挟留滞,终成热毒,隐匿为害,导致本病迁延难愈。此外,焦虑、抑郁状态(郁)亦是CAG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探讨瘀、毒、郁的内涵以及... 瘀毒致病是阐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认为瘀血、湿浊、湿热蕴结,久化瘀毒、浊毒,裹挟留滞,终成热毒,隐匿为害,导致本病迁延难愈。此外,焦虑、抑郁状态(郁)亦是CAG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探讨瘀、毒、郁的内涵以及三者在CAG中的致病机制,并通过辨析瘀与毒、郁与瘀、毒与郁之间的关系,认为“瘀、毒、郁”互结是CAG的核心病机,其中“郁”可能是促进瘀血、湿浊、湿热转为瘀毒、浊毒,进而化生热毒的病理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焦虑 抑郁 炎癌转化
原文传递
中药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北 唐旭东 +2 位作者 王凤云 李振 李保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5-557,共3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中药成分复杂,抗Hp作用多样,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抑制或杀灭Hp、降低Hp的毒力、降低Hp的黏附力、改变Hp的生存环境、抑制Hp的耐药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胃黏膜炎症、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清...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多种疾病有关,中药成分复杂,抗Hp作用多样,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抑制或杀灭Hp、降低Hp的毒力、降低Hp的黏附力、改变Hp的生存环境、抑制Hp的耐药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胃黏膜炎症、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清除氧自由基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中药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20
14
作者 中医药学会牌胃病分会 张北 +1 位作者 周秉舵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935-1944,共10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包括食管综合征和食管外综合征[1]。GERD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异较大,每周至少发作1次反流或...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包括食管综合征和食管外综合征[1]。GERD是临床常见病,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异较大,每周至少发作1次反流或烧心症状的全球患病率约为13.3%[2],而我国广东省为6.2%[3]、北京市为10.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胃内容物反流 中医诊疗 专家共识 GERD 相关症状 患病率
原文传递
魏子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北 魏子孝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魏子孝教授认为此病病机关键是气虚血瘀阻络和阳虚寒湿阻络,对于临床辨病辨证则提出以肢体麻木为主者参照血痹论治,治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肢凉肿胀疼痛为主者参照湿脚气论治,治以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魏子孝教授认为此病病机关键是气虚血瘀阻络和阳虚寒湿阻络,对于临床辨病辨证则提出以肢体麻木为主者参照血痹论治,治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肢凉肿胀疼痛为主者参照湿脚气论治,治以鸡鸣散加减的观点;同时主张必要时配合具有温阳通络作用的外洗方药或栓剂治疗,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血痹 湿脚气 补阳还五汤 鸡鸣散 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不同造模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北 王微 +1 位作者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不同造模方法的差异,探索符合IBS-D临床特征的造模方法。方法:70只新生期乳鼠被随机分成正常组、番泻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高乳糖饲养组、醋酸溶液灌肠组、腹腔注射5羟... 目的:对比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不同造模方法的差异,探索符合IBS-D临床特征的造模方法。方法:70只新生期乳鼠被随机分成正常组、番泻叶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高乳糖饲养组、醋酸溶液灌肠组、腹腔注射5羟色胺(5-HT)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出生后第2-14天均接受母子分离应激3 h,2个月后番泻叶高剂量组给予番泻叶煎剂4.5 g/kg、中剂量组给予3 g/kg、低剂量组给予2 g/kg灌胃,灌胃体积为10 mL/kg,连续7 d,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乳糖组采用高乳糖饲料喂养,7 d后换用普通饲料;醋酸灌肠组给予4%的醋酸灌肠1 mL,灌肠1次,普通饲料喂养,此后不做任何处理;5-HT腹腔注射组给予5-HT 2.1mg/kg腹腔注射,连续7 d,普通饲料喂养,从大鼠体质量增长情况、腹泻率及大便积分、结肠病理几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与正常组大鼠相比,除番泻叶低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各组体质量增长量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高乳糖饲料组和醋酸灌肠组大鼠体质量出现明显的负增长;(2)番泻叶高剂量组(4.5 g/kg)、高乳糖饲料组和醋酸灌肠组大鼠腹泻率均为100%,其余各组均未出现腹泻。造模后番泻叶高剂量组和醋酸灌肠组大鼠6 d内的平均大便积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结肠病理高乳糖组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间质轻度水肿;醋酸灌肠组部分结肠与腹腔组织粘连、增厚,结肠缩短,近端结肠可见黏膜轻度充血,绒毛变钝,其余各组未见异常。结论:新生期母子分离应激联合适当剂量番泻叶灌胃或高乳糖饲料饲养所致大鼠模型可模拟IBS-D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建立IBS-D较为理想的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造模方法
下载PDF
“调中复衡”理论的内涵及其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凤云 张北 +2 位作者 苏博 李敬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30-933,共4页
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及环境变化的需要,结合多年辨病与辨证的临床实践,逐渐构建了"调中复衡"理论,即倡导以"调中"为基础,以"平衡"为目标,将脾胃学说和通降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 在继承脾胃学说和通降论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及环境变化的需要,结合多年辨病与辨证的临床实践,逐渐构建了"调中复衡"理论,即倡导以"调中"为基础,以"平衡"为目标,将脾胃学说和通降理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不仅强调时刻注重顾护中土,同时应协调机体之阴阳、脏腑、气血、寒热、虚实等方面,使人体机能恢复动态平衡。以调中复衡理论指导脾胃病的治疗,其具体应用则包括以脏腑为纲,注重从症状细微变化辨别脾胃之功能状态;以气血为纲,认为气滞为脏腑功能失调之常见病机;以虚实为纲,认为脾虚为虚证、虚实夹杂之证的中心环节;以寒热为纲,温清并用以平为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中复衡 脾胃病 脾胃学说 通降理论
原文传递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祥雪 王凤云 +4 位作者 张北 朱恩林 程正义 田亚欣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977-981,共5页
肝脾同治是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特点,以调肝理脾为法的痛泻要方是治疗腹痛泄泻的代表方剂,其类方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文章综合近5年来痛泻药方及其类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从调节脑肠轴、改善内脏... 肝脾同治是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特点,以调肝理脾为法的痛泻要方是治疗腹痛泄泻的代表方剂,其类方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文章综合近5年来痛泻药方及其类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从调节脑肠轴、改善内脏感觉高敏感、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探讨痛泻要方干预肠易激综合征起效的药理学机制。研究表明,与IBS复杂的发病机制相对应,痛泻要方的起效机制可能涉及多个层面且相互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肠易激综合征 药理学机制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优势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泰 张北 +2 位作者 马祥雪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4-1131,共8页
胃食管反流病(GERD)作为消化科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全年龄层覆盖、病因复杂等特点。尽管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GERD的首选治疗药物,但是高达30%患者对足量PPIs治疗应答较差,表现为难治性GERD(rGERD)。在西医客观证据和中医病证结合思... 胃食管反流病(GERD)作为消化科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全年龄层覆盖、病因复杂等特点。尽管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GERD的首选治疗药物,但是高达30%患者对足量PPIs治疗应答较差,表现为难治性GERD(rGERD)。在西医客观证据和中医病证结合思想的指导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弥补单纯抑酸疗法对rGERD弱酸、非酸反流以及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症状等治疗的不足,具有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长期服用PPIs所致不良反应,降低疾病复发率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优势
原文传递
从脾论治功能性胃肠病从脾论治功能性胃肠病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凤云 卞兆祥 +6 位作者 康楠 苏敏 卞立群 张北 王晓鸽 朱恩林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0-923,共4页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患者症状重叠现象极为常见。目前多数认为FGIDs与脑—肠轴的异常、胃肠运动障碍、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及肠道微环境失调等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qu...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以胃肠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患者症状重叠现象极为常见。目前多数认为FGIDs与脑—肠轴的异常、胃肠运动障碍、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及肠道微环境失调等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理论在FGIDs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临床具体从气血、风湿、五脏相关角度出发,从脾论治FGIDs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脾主运化 气血 风湿 五脏相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