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拉德雷倒退是一种恶性的无穷倒退吗——一种对布拉德雷倒退的怀疑论式解答
1
作者 张励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0,共10页
“布拉德雷倒退”是由布拉德雷提出的一个重要而充满争议的话题。关于该倒退是否成立,研究者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其中的一个焦点在于它是否为恶性倒退。如果不是,我们似乎就不必对之作出严肃的回应;如果是,则会引出进一步的问题,即我们... “布拉德雷倒退”是由布拉德雷提出的一个重要而充满争议的话题。关于该倒退是否成立,研究者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其中的一个焦点在于它是否为恶性倒退。如果不是,我们似乎就不必对之作出严肃的回应;如果是,则会引出进一步的问题,即我们是否还能化解它?最佳的解答是,该倒退是恶性倒退,但可以被化解,因为它只在成分的层面上是恶性的;而只要承认统一性本就源自一个位于成分之上的领域,这种恶性倒退就不会令我们陷入困境。一种对该倒退的怀疑论式解答在此被提出,即布拉德雷倒退不应当被用来质疑关系或统一性本身,而应当被用来帮助我们恰当地理解统一性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德雷倒退 怀疑论 统一性
原文传递
存在一元论能否合理地解释空间的本质?——以布拉德雷、西田几多郎和不二论吠檀多为例
2
作者 张励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哲学思辨当中,如何理解空间的本质都是一个重要话题,比如哲学家们往往会争论空间是否具有实在性、是否仅仅是对象间的关系等。而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立场,存在一元论有着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却在解释空间等基础性概念时遇...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哲学思辨当中,如何理解空间的本质都是一个重要话题,比如哲学家们往往会争论空间是否具有实在性、是否仅仅是对象间的关系等。而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立场,存在一元论有着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却在解释空间等基础性概念时遇到了各种困难,因为空间所暗含的区分或差异很难与存在一元论所主张的唯一的存在者相调和。本文对三种相似却又不同的存在一元论——英国的布拉德雷哲学、日本的西田几多郎哲学、印度的不二论吠檀多哲学——分别做出考察,分析其在各自理论框架下给出的对空间本质的解释,并分别指出这些解释包含的困难:布拉德雷没有前后一致地使用“矛盾”概念,并且有循环论证的嫌疑;西田很难合理地说明绝对的“无”如何能产生“有”;不二论则未能融贯地解释“梵”与世界究竟是等同的还是不等同的。以此为基础,本文试图指出存在一元论本身的某种缺陷,即它从根本上无法调和“一”与“多”之间的矛盾。这样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超越文化和时代上的差异,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哲学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存在一元论 布拉德雷 西田几多郎 不二论吠檀多
下载PDF
感知、性质与关系——对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哲学中“内在关系”概念的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励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9-85,共7页
本文的研究属于维特根斯坦后期心理学哲学的范畴,将主要探讨其中"内在关系"这个概念的含义。全文的讨论将从维特根斯坦关于"面相观看"的评论开始,结合对一些外国学者相关研究的批判,进而澄清"内在关系"... 本文的研究属于维特根斯坦后期心理学哲学的范畴,将主要探讨其中"内在关系"这个概念的含义。全文的讨论将从维特根斯坦关于"面相观看"的评论开始,结合对一些外国学者相关研究的批判,进而澄清"内在关系"这一独特概念的含义,最终试图得出如下结论: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是从语法角度来谈论"内在关系"的;它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真正的"关系",但可以为我们处理很多与心灵有关的哲学问题提供有益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 面相观看 内在关系 心理学哲学 语法
原文传递
洛克与莱布尼茨关于语词任意性的争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励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2,共8页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以及莱布尼茨在《人类理智新论》中就语言任意性问题提出了相对立的观点。双方都赞同语词是观念的符号,语词的意义在于其所指示的观念;但洛克认为语词与观念的结合是任意的,莱布尼茨则主张这种结合有一定理由可...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以及莱布尼茨在《人类理智新论》中就语言任意性问题提出了相对立的观点。双方都赞同语词是观念的符号,语词的意义在于其所指示的观念;但洛克认为语词与观念的结合是任意的,莱布尼茨则主张这种结合有一定理由可寻。本文首先分别阐述两人的论点,然后分析双方各自立论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梳理相关争论在历史上的脉络,澄清不同学者在术语、思路等方面的相似与差异,最终尝试提出洛克和莱布尼茨论证中的共同问题,以及对此类问题解答的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 莱布尼茨 任意 语词
下载PDF
假装与语言游戏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励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100,共7页
假装、佯装或欺骗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它们之间似乎存在某些特定的相似之处。但想要详细阐明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本文中,笔者希望引入一些来自维特根斯坦的案例,以对这些现象进行哲学上的分析。从... 假装、佯装或欺骗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它们之间似乎存在某些特定的相似之处。但想要详细阐明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本文中,笔者希望引入一些来自维特根斯坦的案例,以对这些现象进行哲学上的分析。从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角度看,所有这些现象都归属于一种特殊的语言游戏,这种游戏与其他一些更为基础性的游戏有着深刻的关联。事实上,对这些基础性游戏的熟知是进行假装的必要条件之一。此外,我们还需要依据不同的语境来决定需要做出哪些行动。因此在开始进行一场语言游戏之前,我们其实已经做出了某些并不属于该游戏本身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装 内在关系 维特根斯坦 语境 语言游戏
原文传递
《人类理解论》中“隐秘的指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励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129,共6页
洛克《人类理解论》的第3卷是专门讨论语言问题的,其中对"隐秘的指涉"的讨论,与当代语言哲学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试图澄清洛克理论中"隐秘指涉"一词的意思,并阐述洛克与20世纪分析哲学家的某些相似之处。
关键词 洛克 含义本质 隐秘的指涉 标示
原文传递
布拉德雷关于真理的等级原则及其问题
7
作者 张励 《世界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7,共9页
关于真理的本性是什么的问题,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其中,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F.H.布拉德雷(F.H.Bradley)主张真理是有等级的,而任何命题都不能被简单地说成是为真或为假的。本文试图简述他关于真理的等级原则,并分析其中包含的问题。首... 关于真理的本性是什么的问题,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其中,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F.H.布拉德雷(F.H.Bradley)主张真理是有等级的,而任何命题都不能被简单地说成是为真或为假的。本文试图简述他关于真理的等级原则,并分析其中包含的问题。首先,我们会讨论一下什么是布氏所谓的真理和谬误;然后来看看他对几种常见真理观的批判以及他所持有的关于真理的等同理论;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阐述什么是他所谓的真理的等级;最后,我们会分析这种等级原则面临的麻烦。在笔者看来,布氏的原则包含着严重的困难,而他之所以要坚持这种原则,其实还是出于自己一元论立场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德雷 关于真理的等同理论 关于真理的等级原则
原文传递
斯宾诺莎哲学中语词的地位
8
作者 张励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6,共7页
在以《知性改进论》和《伦理学》为代表的著作中,斯宾诺莎探究了共相、语词、真假等语言问题。尽管这些讨论一直不太受其研究者关注,但它们事实上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史地位,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近代哲学的历史脉络,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 在以《知性改进论》和《伦理学》为代表的著作中,斯宾诺莎探究了共相、语词、真假等语言问题。尽管这些讨论一直不太受其研究者关注,但它们事实上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史地位,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梳理近代哲学的历史脉络,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斯宾诺莎哲学。本文将从他关于语词的理论入手,揭示语词和语言问题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并试图对其哲学立场的复杂性作出某种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词 真观念 知识 身心关系
原文传递
现象学与分析哲学在中国的交流与融合
9
作者 张励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交流与融合,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自这两种哲学范式传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也十分关注它们之间的关联及相互对话的可能性。本文旨在对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探寻其中隐含的理论脉络,并尝试对其未来... 现象学与分析哲学的交流与融合,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自这两种哲学范式传入中国以来,国内学者也十分关注它们之间的关联及相互对话的可能性。本文旨在对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探寻其中隐含的理论脉络,并尝试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作出合理的推测。不过,鉴于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体系都过于庞杂,笔者并不奢望综论两者之间的全部关系,也无意从总体上回答“它们应当如何进行对话”这样艰巨的问题,而是主要关注它们在现今中国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交流与融合。当然,由于涉及的是一个世界性话题,一些国外学者的工作也会被引入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研究 交流与融合 现象学 哲学范式 国内学者 分析哲学 理论脉络 国外学者
原文传递
霍布斯的语言观——从霍布斯对笛卡尔《沉思》的反驳谈起
10
作者 张励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11,共7页
《第一哲学沉思集》详细记录了霍布斯与笛卡尔两人关于重要哲学问题的诸多论战。在笔者看来,语言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它可以算作近代哲学早期关于语言哲学讨论的前奏。本文意图重构两位哲学家各自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论证,并... 《第一哲学沉思集》详细记录了霍布斯与笛卡尔两人关于重要哲学问题的诸多论战。在笔者看来,语言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它可以算作近代哲学早期关于语言哲学讨论的前奏。本文意图重构两位哲学家各自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论证,并处理语言哲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笔者将尝试阐明,霍布斯较早地提出了语言在人类思维活动中起到的独一无二的作用,而笛卡尔则对此持完全不同的看法。这种理解上的差异深刻影响了他们各自的形而上学的立场,并预示了其后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重要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心二元论 心灵 形而上学 语言哲学
原文传递
“意志软弱”给“灵魂不朽”带来的困难
11
作者 张励 《兰州学刊》 CSSCI 2012年第11期19-23,共5页
"意志软弱"和"灵魂不朽"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两种关于人类灵魂的重要学说。尽管它们各自都包含着神话和宗教的元素,但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却更值得后人研究。然而,这两种本身相互独立的学说是否能够相容?它... "意志软弱"和"灵魂不朽"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两种关于人类灵魂的重要学说。尽管它们各自都包含着神话和宗教的元素,但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却更值得后人研究。然而,这两种本身相互独立的学说是否能够相容?它们所遵循的灵魂三分的原则自身是否包含矛盾?这样的问题两千多年来一直吸引着哲学家们的讨论,直至当下也仍然热度不减。文章就以柏拉图的原著和一些现代学者的讨论为基础,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恰当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软弱 灵魂三分 灵魂不朽
下载PDF
从专业研究到中西比较——2013年西方哲学研究述评
12
作者 张励 《中国哲学年鉴》 201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随着哲学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它所包含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范畴。哲学在诞生之初并没有精细的分支学科划分,而它发展到今日,又要求我们突破专业领域的限制。2013年的西方哲学研究正体现了这一点:除了对传统形而上学... 随着哲学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它所包含的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范畴。哲学在诞生之初并没有精细的分支学科划分,而它发展到今日,又要求我们突破专业领域的限制。2013年的西方哲学研究正体现了这一点:除了对传统形而上学问题的关注之外,政治哲学、实践哲学、比较哲学等领域都在逐渐成为新的焦点;在传统的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等领域,研究工作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与诸多实践或现实问题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这可以作为我们总结和反思2013年研究工作的一条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研究 中西比较 专业研究 传统形而上学 述评 德国古典哲学 分支学科 实践哲学
原文传递
《逻辑哲学论》中的规范性是怎样一种规范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励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2年第3期60-70,共11页
一般认为,关于规范性的讨论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的前期哲学也包含了规范性思想,只不过这种规范性非常特殊,它和逻辑必然性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两者都位于世界之外、都只能以一种独特的方... 一般认为,关于规范性的讨论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上,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的前期哲学也包含了规范性思想,只不过这种规范性非常特殊,它和逻辑必然性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两者都位于世界之外、都只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我们的认知和生活起到规范作用,但在来源和特征方面又有重要的差异。为了准确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对《逻辑哲学论》中关于伦理和自我的观念进行细致的剖析。《逻辑哲学论》中的规范性并不是单一的,而对此进行理解的困难根源在于《逻辑哲学论》中体系自身所包含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 《逻辑哲学论》 伦理学 维特根斯坦
下载PDF
如何从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角度理解通感
14
作者 张励 《外国哲学》 2021年第1期256-272,共17页
“synesthesia”一词通常被译为“通感”,一般指当一种感官受到刺激时自动引起另一种感官刺激的现象。但实际上,它的具体含义在不同的领域中(如文学和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差异;而为了对此概念的不同用法做出比较准确的界定,我们需要在哲... “synesthesia”一词通常被译为“通感”,一般指当一种感官受到刺激时自动引起另一种感官刺激的现象。但实际上,它的具体含义在不同的领域中(如文学和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差异;而为了对此概念的不同用法做出比较准确的界定,我们需要在哲学上对之进行必要的澄清。本文从对“synesthesia”基本含义的澄清出发,随后以维特根斯坦后期手稿中所讨论的、与“synesthesia”相关联的“次生意义”问题为依据,进一步辨析“次生意义”“通感”“联觉”“移觉”等几个概念的准确含义,尝试提出界定它们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笔者将阐发此类现象在哲学上的重要性,说明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语词、感知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 联觉 移觉 次生意义 维特根斯坦
原文传递
布拉德雷论自我的责任与价值
15
作者 张励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1年第4期16-25,共10页
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一回答根植于他复杂的伦理学体系。他为了解决自我价值问题而提出一个核心概念“我的岗位及其责任”。以文风晦涩和神秘主义色彩浓厚而... 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英国新黑格尔主义者布拉德雷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一回答根植于他复杂的伦理学体系。他为了解决自我价值问题而提出一个核心概念“我的岗位及其责任”。以文风晦涩和神秘主义色彩浓厚而著称的布氏,在相关问题上的论述反而比较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他主张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相应的责任和共同体,这对我们在共同体中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德雷 康德主义 享乐主义 “我的岗位及其责任”
下载PDF
胡塞尔哲学中的意义问题研究
16
作者 庄威 张励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414-415,共2页
该著论述了意义问题在胡塞尔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演进过程。胡塞尔的现象学概念群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映射到意义这一“平面”上来,因此意义问题也是以多重样态呈现出来的。胡塞尔基本是在功能的意义上使用“意义”这一术语或分析系统的,... 该著论述了意义问题在胡塞尔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演进过程。胡塞尔的现象学概念群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映射到意义这一“平面”上来,因此意义问题也是以多重样态呈现出来的。胡塞尔基本是在功能的意义上使用“意义”这一术语或分析系统的,这就和英美传统下的语言哲学一样回避了“意义究竟为何”的本体论。该著给出了一个东方哲学和心灵哲学视角下的意义本体论,指出胡塞尔现象学最终成为一种去掉了本质主义包袱的描述现象学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现象学 东方哲学 本质主义 语言哲学 哲学视角 本体论 胡塞尔的现象学 概念群
原文传递
回到福柯:暴力性构序与生命治安的话语构境
17
作者 张一兵 张励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415-416,共2页
福柯是法国当代极富争议的思想家,不断游弋在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历史学、美术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伦理学之间。该著以福柯访谈及其自我学术回顾所提供的运思理路为线索,细致解读了福柯最重要的著作以及“法兰西学院演讲”等重要... 福柯是法国当代极富争议的思想家,不断游弋在心理学、精神病学、医学、历史学、美术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伦理学之间。该著以福柯访谈及其自我学术回顾所提供的运思理路为线索,细致解读了福柯最重要的著作以及“法兰西学院演讲”等重要文本。该著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让福柯自己言说自己,按照他自己介绍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构序线索安排写作思路和运思结构。二是独特的学术文本词频统计方法,通过数据统计计算出了福柯重要学术概念在其学术著作中出现的频率、频段等信息,为把握福柯的话语实践提供了直接的实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西学院 写作思路 词频统计 学术概念 学术回顾 数据统计 学术文本 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中国现象学第21届年会
18
作者 张励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548-549,共2页
2016年10月22—23日在山东大学召开,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主题是“现象学与天道”。山东大学哲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致欢迎辞,复旦大学张庆... 2016年10月22—23日在山东大学召开,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现象学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主题是“现象学与天道”。山东大学哲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致欢迎辞,复旦大学张庆熊、山东大学张祥龙、西安交通大学张再林、中山大学方向红等学者作主题报告。会议另设5个分会场,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现象学的原意阐发”和“西方现象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相通和比较”两个论题展开交流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现代外国哲学 山东大学 中国古代哲学 文化研究中心 现象学 中山大学 主题报告
原文传递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汀阳 张励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401-401,共1页
该著尝试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去叙述理想主义的天下,表达天下之道与天下之器的距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未来的距离。作者深入探寻了中国古代自周朝以来“天下”制度的内涵、外延和实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挖掘其在当前世界现实中的价... 该著尝试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去叙述理想主义的天下,表达天下之道与天下之器的距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未来的距离。作者深入探寻了中国古代自周朝以来“天下”制度的内涵、外延和实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挖掘其在当前世界现实中的价值。“天下”体系并非乌托邦式的幻想,它是一个有望保证和平与安全的体系,其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使竞争或敌对策略无利可图,因此能够确保使“共在”成为存在的条件。简单地说,“天下”体系期望的是一个以“共在”为原则的世界存在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道 世界秩序 乌托邦式 当代性 历史与未来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主义
原文传递
纪念克尔凯郭尔诞辰200周年暨《克尔凯郭尔文集》(中文版)新书出版座谈会
20
作者 张励 《中国哲学年鉴》 2014年第1期516-516,共1页
6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余涌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清华... 6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余涌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清华大学黄裕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张慎、李鹏程、周晓亮、杨深、尚杰、王齐等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发言。丹麦文化中心麦瑟施密特(Erie Messerschmidt)先生,“文集”主要译者之一、丹麦籍华人京不特先生也先后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尔凯郭尔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版座谈会 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新书 中文 诞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