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包申格效应的表征、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盛光敏 黄利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08年第3期135-138,共4页
在介绍了金属材料包申格效应的基础上,总结了金属包申格效应的表征方法,对造成材料包申格效应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和总结,阐述了产生包申格效应的相关机理,提出了消除或减小包申格效应的方法,并为包申格在今后的工业生产实践中的... 在介绍了金属材料包申格效应的基础上,总结了金属包申格效应的表征方法,对造成材料包申格效应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和总结,阐述了产生包申格效应的相关机理,提出了消除或减小包申格效应的方法,并为包申格在今后的工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指明了一些方向,这也是包申格效应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申格效应 影响因素 机理
下载PDF
AZ31镁合金包辛格效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盛光敏 阎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5-619,共5页
采用拉、压循环试验测试了AZ31镁合金的包辛格效应(BE),并研究了BE的机制。测试结果表明:压缩预变形后反向拉伸出现明显的BE,而拉伸预变形后反向压缩出现反包辛格效应(RBE);且包辛格效应比反包辛格效应明显。循环拉、压加载过程中的显... 采用拉、压循环试验测试了AZ31镁合金的包辛格效应(BE),并研究了BE的机制。测试结果表明:压缩预变形后反向拉伸出现明显的BE,而拉伸预变形后反向压缩出现反包辛格效应(RBE);且包辛格效应比反包辛格效应明显。循环拉、压加载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晶体取向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出现包辛格效应是由于预压缩时改变晶粒取向与反向拉伸时去孪生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预拉伸变形虽然不改变晶粒取向,但使轴比c/a值降低,使反向压缩时发生孪生更加困难,从而导致反包辛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包辛格效应 反包辛格效应 晶粒取向
原文传递
冷轧压下率对退火含铌钛IF钢性能及织构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郑之旺 王敏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9-32,共4页
对工业生产含铌钛IF钢热轧板进行了不同压下率(60%~90%)的冷轧试验,然后在预抽真空保护气氛退火炉中进行720℃×5h的退火处理,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其力学性能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压下率在70%~90%时,试验钢具有良好的综合... 对工业生产含铌钛IF钢热轧板进行了不同压下率(60%~90%)的冷轧试验,然后在预抽真空保护气氛退火炉中进行720℃×5h的退火处理,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其力学性能和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压下率在70%~90%时,试验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冷轧压下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大,组织不断细化,{001}〈110〉和{112}〈110〉冷轧织构不断增强,再结晶后被{111}织构吞并,使{111}再结晶织构不断增强,而{114}〈110〉及{223}〈110〉冷轧织构稳定性高,再结晶退火后被遗传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压下率 含铌钛IF钢 织构 退火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钒微合金化冷轧TRIP钢组织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之旺 +1 位作者 王敏莉 蔡晓文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50,共5页
采用盐浴热处理方法配合性能检测及显微组织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含钒冷轧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所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下其抗拉强度均达到700 MPa,且在780℃×60 s+400℃×180 s工艺下获得最佳综合性能,屈... 采用盐浴热处理方法配合性能检测及显微组织分析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含钒冷轧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所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下其抗拉强度均达到700 MPa,且在780℃×60 s+400℃×180 s工艺下获得最佳综合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强塑积分别为514 MPa、738 MPa、29%、21 402 MPa·%;随着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两相区奥氏体所占的体积分数也越高,使最终组织中贝氏体及马氏体等强化相含量增多,造成试验钢强度上升、塑性下降;钒在试验钢中对残余奥氏体的积极作用并未体现,可能与退火时间较短和贝氏体区等温时钒碳(氮)化物重新析出消耗残余奥氏体中碳原子造成其含量及稳定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钒微合金化 组织 性能 残余奥氏体
原文传递
退火温度对高强IF钢平面各向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90,共4页
通过对轧制态的含磷Nb-Ti高强IF钢冷轧硬卷进行750~870℃退火试验,在Instron5569拉伸试验机上测试计算了塑性应变比r值和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Δr,并对不同退火温度下的试样进行了ODF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750℃升高到870℃,试验钢的r0... 通过对轧制态的含磷Nb-Ti高强IF钢冷轧硬卷进行750~870℃退火试验,在Instron5569拉伸试验机上测试计算了塑性应变比r值和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Δr,并对不同退火温度下的试样进行了ODF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750℃升高到870℃,试验钢的r0、r45、r90和珋r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平面各向异性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合显微组织分析,810~840℃退火时,试验钢获得最佳综合性能。试验钢从冷轧态到完全再结晶,{001}<110>、{110}<110>织构强度降低,{112}<110>织构遗传成为最强织构,而{111}<110>织构比{111}<112>织构强,使Δr值为负值;最佳退火温度(810~840℃)条件下最大珋r值为1.65,Δr为-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各向异性 IF钢 退火 织构 取向分布函数
原文传递
两相区退火对复合添加Al-V-Ti的TRIP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立本 姜沪 +2 位作者 何燕霖 李麟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89,共6页
结合试验分析与热力学计算,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两相区退火对复合添加Al-V-Ti的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试验钢在820℃两相区退火3 min、400℃贝氏体区等温5 min时获得最佳力... 结合试验分析与热力学计算,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两相区退火对复合添加Al-V-Ti的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试验钢在820℃两相区退火3 min、400℃贝氏体区等温5 min时获得最佳力学性能,即抗拉强度为1 093 MPa,断后伸长率为23. 9%,强塑积可达26 123 MPa·%。此时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以薄膜状分布于贝氏体与铁素体间,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19. 61%,其含碳量为1. 41%,残留奥氏体稳定性参数R值最高为27. 7,并与强塑积呈正比关系。此外,随着两相区退火时间的延长,试验钢的屈服强度降低、屈服平台长度缩短,当退火时间超过5 min后,试验钢开始呈现出连续屈服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两相区退火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合金成分对1000 MPa级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彭继波 陈立本 +3 位作者 姜沪 何燕霖 李麟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0-54,共5页
采用SEM、TEM以及XRD等技术研究了合金元素Al、V、Ti对1000 MPa级Fe-C-Mn-Si基TRIP钢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钒-钛微合金元素可使钢中析出Ti C型碳化物纳米颗粒,产生析出强化作用,同时细化晶粒进一步提高TRIP钢的... 采用SEM、TEM以及XRD等技术研究了合金元素Al、V、Ti对1000 MPa级Fe-C-Mn-Si基TRIP钢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钒-钛微合金元素可使钢中析出Ti C型碳化物纳米颗粒,产生析出强化作用,同时细化晶粒进一步提高TRIP钢的强塑积;通过热力学计算可以发现,添加Al元素会减少两相区奥氏体含量但可显著增加其碳含量,从而延迟贝氏体转变,增加残留奥氏体稳定性,提高TRIP钢的强塑积;此外,研究还对比了不同碳含量对TR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复合添加Al、V、Ti的TRIP钢而言,含碳0.3%左右的试验钢强塑积可达到25000 MPa·%以上,而碳含量降至0.21%时,后续冷却时组织中出现了马氏体相,TRIP效应减弱,力学性能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元素 残留奥氏体 TRIP效应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热处理工艺对1000 MPa级含钒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唐荻 +1 位作者 郑之旺 赵征志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对成分为0.24%C-1.5%Si-2.0%Mn-0.16%V的冷轧试验钢,经780℃两相区退火后进行350~480℃不同温度下等温淬火和380℃等温60~1 200 s不同时间热处理对比试验,结合力学性能、显微组织、XRD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对成分为0.24%C-1.5%Si-2.0%Mn-0.16%V的冷轧试验钢,经780℃两相区退火后进行350~480℃不同温度下等温淬火和380℃等温60~1 200 s不同时间热处理对比试验,结合力学性能、显微组织、XRD分析,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780℃两相区退火180 s后,经380℃等温淬火处理360 s,可获得抗拉强度1 029 MPa、强塑积20.1 GPa·%、加工硬化指数0.22的良好综合性能。提高或降低等温温度均使其强度升高,延伸率降低;而延长等温时间至1 200 s,其强度及延伸率变化不大,但出现明显屈服平台。等温淬火温度及时间对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具有重要影响,在350~410℃范围内提高等温淬火温度,碳原子扩散能力提高,使残余奥氏体含量从2.58%增大到3.86%;而更高的等温淬火温度下,由于马氏体相变被抑制,发生贝氏体相变,残余奥氏体迅速下降;等温淬火时间超过180 s完成碳原子向奥氏体扩散富集,使其残余奥氏体稳定在3.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高强钢 热处理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