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 被引量:51
1
作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15,共7页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本文认为 ,这一转向的出现对当代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 :它不仅导致了本体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为伦理学提供了宇宙论的支持 ,而且亦在中西哲学之间... 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趋势。本文认为 ,这一转向的出现对当代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 :它不仅导致了本体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为伦理学提供了宇宙论的支持 ,而且亦在中西哲学之间架起理论桥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主体间性转向" 胡塞尔 海德格尔
下载PDF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 被引量:42
2
作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中西哲学之间 ,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似乎被忽视了 ,即 :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是一种以意识为其根本的哲学 ,是一种意识本体论的哲学的话 ,那么与之迥异 ,中国古代哲学则为一种以身体为其根本的哲学 ,是一种身体本体论的哲学。不是“意识”... 在中西哲学之间 ,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似乎被忽视了 ,即 :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是一种以意识为其根本的哲学 ,是一种意识本体论的哲学的话 ,那么与之迥异 ,中国古代哲学则为一种以身体为其根本的哲学 ,是一种身体本体论的哲学。不是“意识”而是“身体”始终被置于中国哲人关注的中心 ,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安身方可立命”应被视为中国哲学的堪称纲领性的结论。该哲学不仅以身体构建世界图式 ,从身体推出社会伦理 ,由身体企求精神超越 ,而且该哲学的历史亦是循着身体运行的模式而非意识运行的模式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学 身体 本体论 我思 中西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意识 结论 构建
下载PDF
中国武术:一种身体的文化修行——基于身体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39
3
作者 金玉柱 王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132,145,共7页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典型的身体文化,迥异于西方之身体观。当下,回归生活,回归身体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一种身体哲学的视野出发研究和探索中国武术身体的理论维度。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的文化修...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典型的身体文化,迥异于西方之身体观。当下,回归生活,回归身体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一种身体哲学的视野出发研究和探索中国武术身体的理论维度。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的文化修行,一种文化的身体践履。它通过身体的思维,构建出了世界的图式,推出了社会的伦理,最终目的为追求精神上的超越。从中国儒释道传统身体观的视野出发,中国武术在其至深的影响下,建构出了一套异于"他者"的充满魅力的文化身体观。如:"身心一体""体美合一"通达"武以成人"的儒家身体修行理念;"身道一体""致虚守静"通达"武以成道"的道家身体修行理念;"以气养性""自为无相"通达"武以成性"的佛家身体修行理念。最后提出,中国武术回归本我,回归主体,必须返回身体,从身体出发,进行身体的救赎。唯有此,被去魅、被反身、被异化的身体,才会变得更加灵感而动人。研究对于挖掘中国武术身体哲学的深度,探析作为表达主体、展现场所、哲学本体的中国武术之身体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身体文化 身体哲学 武以成人 武以成道 武以成性
原文传递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哲学的历史 被引量:33
4
作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63,共12页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 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乃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该哲学不仅从身体出发以其突出的此在、性感和历时的性质而与西方哲学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其哲学的整个历史亦循着一种迥异于西方哲学史的理路而展开。如果说西方哲学史是一我思之于我思对象不断逼近的线性论的历史的话,那么中国哲学史则体现为一根身的道体一辟一阖的循环论的历史。就其大的脉络而言,先秦哲学标志着身体的挺立,宋明哲学则意味着身体的退隐和与之相偕的心识的觉醒,而明清哲学则代表着向身体的回归的运动。这一中国哲学史的内在理路的揭示,既历史与逻辑一致地是对身体而非心体这一中国哲学本体的真正澄清,又对于我们把握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以一种历史的辩证法为我们表明,正如西方的意识哲学的启蒙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现代文明那样,在后现代日行日近的今天,对中国古老的“身体之书”的重新解读,也必将使中华文明再次为人类文明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中国哲学史 先秦哲学 宋明哲学 明清哲学
下载PDF
对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被引量:26
5
作者 《世界哲学》 2002年第2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中西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 现代哲学 哲学家 思想家 学说 思潮 对话主义 学思 哲学文化
原文传递
意识哲学,还是身体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理论范式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22
6
作者 《世界哲学》 CSSCI 2008年第4期6-12,共7页
在当代西方哲学面临从意识哲学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的理论转型之际,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契机。一种对中西传统哲学的深入比较将使我们发现,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坚持一种"反思"... 在当代西方哲学面临从意识哲学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的理论转型之际,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契机。一种对中西传统哲学的深入比较将使我们发现,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坚持一种"反思"的取向,不如说是坚持一种"反身"的取向;与其说是具有一种"祛性"的特征,不如说是具有一种"尊性"的特征;与其说是以"还原论"为其原则,不如说是以"系谱学"为其原则。凡此种种,都使中国传统哲学在其理论范式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而非意识性哲学。故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古人不仅坚持"即身而道在"把身体提升到"道"的高度,而且还使该"身道"一以贯之地贯彻在诸如宇宙论、伦理学以及宗教观等中国古代的理论之中,使之成为通向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精神的真正的不二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传统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身体哲学 意识哲学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身体性 被引量:21
7
作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71,共9页
滥觞于周礼的原初意义上的中国古代伦理学,既与西方传统的唯识主义的伦理学不同,又与那些晚出的业已理学化和心学化的中国伦理学相异,其乃为一种根于身体、从身体推衍出社会人伦的伦理学理论。这种伦理学的身体性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 滥觞于周礼的原初意义上的中国古代伦理学,既与西方传统的唯识主义的伦理学不同,又与那些晚出的业已理学化和心学化的中国伦理学相异,其乃为一种根于身体、从身体推衍出社会人伦的伦理学理论。这种伦理学的身体性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反求诸身的现象学还原的方式把身体视为社会伦理的基础,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身体发生学的追溯把对话主义的“夫妇伦理”视为人类伦理的原型,而且还表现在其通过以行训身而对一种躬行主义的伦理的高度推崇。无疑,这一中国古代伦理学中的身体性的揭示,无论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人类伦理学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对中国古代伦理学真实内涵的一种真正的正本清源;另一方面,它也代表对远离生命之根的、日益独白化的和业已流于唯心主义的现代主义的伦理理念的最早的纠偏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中国古代伦理学 夫妇型伦理 对话伦理学 躬行主义
下载PDF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中华武术与中华之道的合一 被引量:22
8
作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6,64,共9页
随着人类意识哲学向身体哲学这一哲学转向的出现,不仅使"重思"的西方哲学观念发生根本巨变,也必然使"重身"的中国哲学观念得以全新的改观。以至于在身体哲学视域下,中华武术已不再停留为徒以身手见长的"末技&q... 随着人类意识哲学向身体哲学这一哲学转向的出现,不仅使"重思"的西方哲学观念发生根本巨变,也必然使"重身"的中国哲学观念得以全新的改观。以至于在身体哲学视域下,中华武术已不再停留为徒以身手见长的"末技",而是以一种"即身而道在"的方式,完全与大哉至矣的中华之道天衣无缝地合二为一。其中包括与中华"天人合一"之道的合一,与中华"阴阳相济"之道的合一,与中华"一气流行"之道的合一,与中华"感而遂通"之道的合一,与中华"内在超越"之道的合一。这一切表明,中华武术这一国术将"技进乎道"地一变为"国道"乃至"国教",并从中使中国文化久违的"下学而上达"精神再次得以彻底弘扬和揭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中华武术 中华之道 合一
原文传递
走向“身体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 被引量:18
9
作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7,共5页
与西方传统哲学不同,就实质而言,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一种意识范式的哲学,不如说是一种后意识的身体范式的哲学;与其说是以意识→范畴→宇宙为其哲学图式的话,不如说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其哲学图式;与其说是以事物之还原的分析主义... 与西方传统哲学不同,就实质而言,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一种意识范式的哲学,不如说是一种后意识的身体范式的哲学;与其说是以意识→范畴→宇宙为其哲学图式的话,不如说是以身体→两性→族类为其哲学图式;与其说是以事物之还原的分析主义为其哲学方法,不如说是以生命之生成演变的系谱学为其哲学方法。走向"身体哲学",才能认识到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才能使中国哲学研究告别以西方哲学为元话语的庞大叙事,同时,我们也才能使中国传统哲学与人类哲学新的时代精神接轨,并继往开来地使其重焕生命的青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的身体哲学 西方传统的意识哲学 哲学范式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从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探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 被引量:20
10
作者 冯合国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共5页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蕴含了身体—主体、身体间性、身体表达与语言以及"世界之肉"等重要思想。基于这些思想,现代教育理念应该在教育宗旨上实现由"塑心"到"重身"的转变,在教育手段上实现由"...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蕴含了身体—主体、身体间性、身体表达与语言以及"世界之肉"等重要思想。基于这些思想,现代教育理念应该在教育宗旨上实现由"塑心"到"重身"的转变,在教育手段上实现由"灌输"到"对话"的转变,在教育话语上实现由"意识语言"到"身体语言"的转变,在教育运行路径上实现由"外部入手"到"内部入手"的转变。唯其如此,现代教育才能迸发鲜活的生命特质,受教育者生命本源的动力也才能被激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理念 身体—主体 身体间性 身体语言 “世界之肉”
下载PDF
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兼论中国古典身体美学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军学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71,共11页
舒斯特曼由分析美学转向实用主义美学的宗旨就在于,让美学发挥对日常生活的指导价值,让身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因此,实用主义美学关注身体的目的在于(1)是身体而非理性与语言是我们通达源初世界的途径,通过改善和提高身体意识达... 舒斯特曼由分析美学转向实用主义美学的宗旨就在于,让美学发挥对日常生活的指导价值,让身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因此,实用主义美学关注身体的目的在于(1)是身体而非理性与语言是我们通达源初世界的途径,通过改善和提高身体意识达到对世界的本真性了解;(2)纠正人们在对待身体现象上偏向外在表面的矫饰行为,而主张建立身心合一的新身体观;(3)反对把身心分离为手段-工具的二元论思想,而主张建立手段与目的相互依寓的身心一体的身体观,重视身体在人类行为中的基础性价值;(4)反对身体的禁欲主义主张,从身体出发对于身体合理性欲望予以充分肯定。舒斯特曼建立身体美学的目的就在于,恢复鲍姆嘉登遗漏的"身体",重置了"身体"作为美学学科的本体性地位。此外,本文勘比了这一身体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身体美学异同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美学 身体转向 身体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宇宙论的身体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7,共8页
发端于《易经》的原本意义上的中国古代的宇宙论,既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也与那些业已“对根的遗忘”的晚出的中国哲学(如“理学”、“心学”)相异,其实质上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根于身体的宇宙论理论。这种宇宙论的身体性不仅... 发端于《易经》的原本意义上的中国古代的宇宙论,既与西方传统的“意识性”哲学不同,也与那些业已“对根的遗忘”的晚出的中国哲学(如“理学”、“心学”)相异,其实质上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根于身体的宇宙论理论。这种宇宙论的身体性不仅表现在中国古人以一种借用显体的方式把整个宇宙视作是人身体的化身,不仅表现在中国古人通过一种身体的发生学把男女交感视作是宇宙的“原发生命机制”,而且还表现在其对作为宇宙之道的“时”的概念的一种不无独特的机体主义的理解上。显然,这一中国古代宇宙论哲学中的身体性思想的揭示,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不容低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为它可被目为是对人类“生活世界”的更为彻底的还原,并且同时也代表了对以“以身为殉”为取向的现代主义的一种最早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宇宙论 易经 身体哲学 男女之道 时机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关于“家”的哲学论纲 被引量:18
13
作者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6-63,共8页
关键词 西方传统哲学 “家” 中国古代 人类生活 西方哲学家 哲学界 范畴
原文传递
“即身而道在”——中国古代身体哲学视域中的中华体育精神探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靖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共6页
不同的身体观决定了不同的体育观,对于坚持"即身而道在",坚持"身道合一"的中华文化来说更是如此。一种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表明,"以身为本""自强不息""和的精神""身心一体"... 不同的身体观决定了不同的体育观,对于坚持"即身而道在",坚持"身道合一"的中华文化来说更是如此。一种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表明,"以身为本""自强不息""和的精神""身心一体"以及"体美合一"等等理念不仅是中国古代身体观的集中体现,它们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真正的精神指南。无疑,在人类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上述中国古老思想的重新发掘、开显具备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既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的正本清源,又以一种中西文化对话的方式,为人类体育运动走出"现代主义"的理论误区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身体观 中国古代体育观 中西体育观的比较
下载PDF
论触觉 被引量:17
15
作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9,36,共11页
伴随着当代哲学的"身体转向"的兴起,在人类感觉领域,开始出现了从"视觉中心"向"触觉为本"的战略性转移。较之视觉,触觉以其突出的直接性、在场感、行动性、交互式以及灵魂化而更加贴近我们身体的感觉,也... 伴随着当代哲学的"身体转向"的兴起,在人类感觉领域,开始出现了从"视觉中心"向"触觉为本"的战略性转移。较之视觉,触觉以其突出的直接性、在场感、行动性、交互式以及灵魂化而更加贴近我们身体的感觉,也更能真实地把握我们面前的世界。无疑,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把握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当代人类文化日益凸显的触觉化的时代趋势,而且还告诉我们,立足于触觉才能使中国古老而神秘的生命哲学智慧得以破译和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转向 触觉特性 文化触觉化 中国哲学触觉性
下载PDF
以“意”释“气”——中国古代“气”概念之新解 被引量:16
16
作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7-105,共9页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意"与"气"往往以相提并论的方式表述,而且在哲学理论的内涵上,二者具有属性上不谋而合的一致性,并最终导致以刘宗周、王夫之为代表的"意""气"一体思想的推出。对于"气&...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意"与"气"往往以相提并论的方式表述,而且在哲学理论的内涵上,二者具有属性上不谋而合的一致性,并最终导致以刘宗周、王夫之为代表的"意""气"一体思想的推出。对于"气"的研究,一方面,开辟了一条以一种近取诸身的方式以"意"释"气"之路,从而使长期以来"气"的扑朔迷离、难以诘致的性质得以真正破解;另一方面,正如梅洛-庞蒂通过人与世界的中介的"意"彻底消解了当今愈演愈烈的人类哲学根深蒂固的心物、主客对立那样,一种与"意"同旨的"气"的发现必将使中国古代"气"的概念重获青春,进而被置身于人类哲学的时代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意一体 身体意向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5,共8页
与西方传统宗教具有外在超越性不同,普世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宗教则具有内在超越性。但这种超越的内在性并非之于心灵的内在,而是之于身体的内在。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性发端于身体的神圣性以及该身体所内蕴的神人对话机制;表现为中... 与西方传统宗教具有外在超越性不同,普世意义上的中国古代宗教则具有内在超越性。但这种超越的内在性并非之于心灵的内在,而是之于身体的内在。这不仅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性发端于身体的神圣性以及该身体所内蕴的神人对话机制;表现为中国古代“感生崇拜”的宗教将“神人交感”还原为彻底身体性的“男女交感”,实现了远古原始神话向古代文明宗教的转变;而且还表现为中国古代宗教基于对作为感生过程的“时”的神圣性的发现,为每一个人指示出了步入人生的内在超越的现实可行的途径。中国古代宗教观的身体性的发现,可以为诸多的人类及中国的文化现象提供有力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宗教观 神圣的身体 感生崇拜 男女交感 时的神圣性
下载PDF
身体哲学范式与体育论旨间的互窥——以中国古代射艺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0,共8页
一种以中国古老的射艺为原型的人类体育研究表明,在身体哲学范式与体育论旨之间存在着可以互为发明的一致性:二者都体现了诸如"知行合一"、"身德不二"、"体美兼济"、"身神合一"等鲜明的属性和... 一种以中国古老的射艺为原型的人类体育研究表明,在身体哲学范式与体育论旨之间存在着可以互为发明的一致性:二者都体现了诸如"知行合一"、"身德不二"、"体美兼济"、"身神合一"等鲜明的属性和特征。这一切意味着,寻本而追源,人类体育宗旨并非是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畸形的人、单向度的人,而是服务于身心灵一体、真善美兼综的"全人"教育,也即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因此,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为我们指向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也使向真正的大学之道的回归成为今人所必须直面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哲学 身体哲学范式 体育论旨 知行合一 全人教育
下载PDF
“身体意向”:审美意象的真正所指——中国审美意象之身体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15
19
作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共12页
中国审美意象研究迄今尚未走出的一大误区,就是将"意"视为"意识"之"意",对审美意象从事一种"意识化"的解读。实际上,正如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指出的那样,不仅意识具有"意向",身体... 中国审美意象研究迄今尚未走出的一大误区,就是将"意"视为"意识"之"意",对审美意象从事一种"意识化"的解读。实际上,正如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指出的那样,不仅意识具有"意向",身体同样具有"意向",并且这种"身体意向"作为一种"最初的意向性",比起"意识意向"更为根本,更能体现"意"之所以为"意"的本质属性。中国文学艺术的实践和理论表明,其所追求的审美意象恰恰以这种"身体意向"为其真正所指。故惟有从这种"身体意向"出发,我们才能理解何以中国审美意象既非客观事物的表象,又非主观意志的表现,而实为我们自身生命的象征;我们才能理解何以中国审美意象就其强调生命活动的能受一体而言,与其说是非主即客的"主客型"的,不如说是阳禀阴受的"阴阳型"的;我们才能理解何以中国审美意象使我们从"身"(受体)、"心"(能体)的二分,走向了"身"(受体)、"心"(能体)的互为表里、浑然一体,并使一种内在于我们自身生命而非外在于我们自身生命的"内在超越"成为可能,从而它不仅以其"可见者"与"不可见者"的真正统一,为我们确立了"不象之象"、"不似之似"这一中国审美意象的根本特征,也以其"以艺术代宗教"的独有的宗旨,最终使中国文化彻底告别了那种西方式的感性的艺术与超感的宗教势不两立的文化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象 身体意向性 我能 能受一体 生命自身的超越
下载PDF
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发微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31,共10页
一种对政治学的哲学本质的深入研究表明,如果说西方传统的政治学是一种基于"心识"的"心识政治学"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的政治学乃是一种根于"身体"的"身体政治学"。与西方的心识政治学不同,这种... 一种对政治学的哲学本质的深入研究表明,如果说西方传统的政治学是一种基于"心识"的"心识政治学"的话,那么中国古代的政治学乃是一种根于"身体"的"身体政治学"。与西方的心识政治学不同,这种中国古代的身体政治学更多强调的是身国的舍一而非身固的对立,是生命的对话原则而非理性的独白原则,是群己舍谐的族类学方法而非群已二分的社会学方法。凡此种种,都使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与今天人类回归"生活世界"的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潮息息相通,并使对这种身体政治学的重新认识理所当然地被提到当代人类政治学建设的议事日程。这同时也表明,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正如西方政治学正在探索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那样,中国新时期的政治学的研究也必须以现代与传统的对话为其理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身体政治学 身国合一 生命对话 族类学方法 中西政治学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