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
潘桂棠
肖庆辉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张智勇
王方国
邢光福
郝国杰
冯艳芳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933
|
|
2
|
中央造山带的演化及其特点 |
殷鸿福
张克信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25
|
|
3
|
中国大地构造阶段划分和演化 |
潘桂棠
陆松年
肖庆辉
张克信
尹福光
郝国杰
骆满生
任飞
袁四化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98
|
|
4
|
东昆仑造山带不同蛇绿岩带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
朱云海
张克信
陈能松
王国灿
侯光久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94
|
|
5
|
大地构造相的定义、划分、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
潘桂棠
肖庆辉
陆松年
邓晋福
冯益民
张克信
张智勇
王方国
邢光福
郝国杰
冯艳芳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0
|
|
6
|
关于东昆仑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的几点认识 |
王国灿
魏启荣
贾春兴
张克信
李德威
朱云海
向树元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85
|
|
7
|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变质峰期和逆冲构造变形年代的精确限定 |
陈能松
何蕾
王国灿
张克信
孙敏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74
|
|
8
|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隆升与沉积盆地分布耦合 |
张克信
王国灿
陈奋宁
徐亚东
骆满生
向树元
寇晓虎
赵来时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6
|
|
9
|
扬子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 |
殷鸿福
童金南
丁梅华
张克信
赖旭龙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67
|
|
10
|
东昆仑造山带中带的锆石U-Pb定年与构造演化启示 |
陈能松
孙敏
王勤燕
张克信
万渝生
陈海红
|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9
|
|
11
|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于庆文
李超岭
张克信
杨东来
朱云海
葛梦春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60
|
|
12
|
东昆仑山香日德南部白沙河岩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形成年代的锆石Pb-Pb定年启示 |
陈能松
李晓彦
张克信
王国灿
朱云海
侯光久
拜永山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6
|
|
13
|
华南南华纪一二叠纪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
何卫红
唐婷婷
乐明亮
邓晋福
潘桂棠
邢光福
骆满生
徐亚东
韦一
张宗言
肖异凡
张克信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9
|
|
14
|
大陆中洋壳俯冲增生杂岩带特征与识别的重大科学意义 |
潘桂棠
肖庆辉
张克信
尹福光
任飞
彭智敏
王嘉轩
|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58
|
|
15
|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研究 |
李超岭
张克信
墙芳躅
杨东来
于庆文
|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
2002 |
45
|
|
16
|
东昆仑造山带结构及构造岩片组合 |
王国灿
张克信
梁斌
张志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41
|
|
17
|
青海同仁县隆务峡地区首次发现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 |
张克信
朱云海
林启祥
寇晓虎
樊光明
陈奋宁
罗根明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4
|
|
18
|
旋回地层学:地层学解读时间的第三里程碑 |
龚一鸣
杜远生
童金南
张克信
冯庆来
谢树成
胡斌
齐永安
张国成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0
|
|
19
|
浙江长兴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层序地层研究 |
张克信
童金南
殷鸿福
吴顺宝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40
|
|
20
|
昆秦接合部海西期苦海—赛什塘分支洋的存在及其证据 |
张智勇
殷鸿福
王秉璋
王瑾
张克信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