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墓葬出土瓷器所见隋唐五代江西地区瓷业面貌
1
作者
张
傲
丽
袁胜文
张
文江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江西地区制瓷业历史悠久,隋唐五代时期,境内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各水系附近窑址林立,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来自不同窑口的瓷器。通过梳理公布的江西地区隋唐五代墓葬材料可知,此时江西地区的瓷器来源大致分两类,本地窑场以丰城洪州...
江西地区制瓷业历史悠久,隋唐五代时期,境内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各水系附近窑址林立,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来自不同窑口的瓷器。通过梳理公布的江西地区隋唐五代墓葬材料可知,此时江西地区的瓷器来源大致分两类,本地窑场以丰城洪州窑、乐平南窑、景德镇窑为主,外地窑场有越窑、邢窑和长沙窑;出土瓷器分为隋至唐代早期、盛唐时期、唐代中后期及唐末五代四期。在此基础上,探讨江西本地瓷窑的盛衰以及与外来瓷窑产品的竞争等瓷业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出土瓷器
隋唐五代
江西地区
瓷业面貌
原文传递
古代陶瓷器修复案例与探索
2
作者
张
傲
丽
翟渊民
《陶瓷研究》
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
由于文物自身是由物质材料构成,这些物质材料在长期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过修复对文物加以保护,使变化带来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延长文物的寿命,保证文物的艺术价值...
由于文物自身是由物质材料构成,这些物质材料在长期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过修复对文物加以保护,使变化带来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延长文物的寿命,保证文物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等方面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陶瓷器修复案例为主要内容,对信息记录、分类清洗、残器拼接、整体粘接、补缝打平以及上色做旧六个修复步骤做了较为具体地描述,探讨陶瓷器修复中的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器
修复案例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五代墓葬中出土的人首蛇身俑
3
作者
张
傲
丽
《东方收藏》
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
唐五代时期风水堪舆术盛行,墓葬中以神煞明器随葬成为当时丧葬制度的一大特色。其中,人首蛇身俑是诸多明器的一种。文章通过梳理唐五代时期墓葬中所见人首蛇身俑,对其形制特征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在对人首蛇身俑的分期和分区进行讨论的...
唐五代时期风水堪舆术盛行,墓葬中以神煞明器随葬成为当时丧葬制度的一大特色。其中,人首蛇身俑是诸多明器的一种。文章通过梳理唐五代时期墓葬中所见人首蛇身俑,对其形制特征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在对人首蛇身俑的分期和分区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人首蛇身俑在这一时期墓葬中的发展演变和地域特色,并分析出土人首蛇身俑墓的墓主身份,结合前人研究,探讨人首蛇身俑的使用制度及其在墓葬中的性质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首蛇身俑
唐五代时期
墓葬明器
原文传递
吉安县窑门岭南侧吉州窑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
文江
李兆云
+4 位作者
王臻
余大楷
侯孟超
张
傲
丽
傅雪如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8,共23页
2016年4月,因当地政府进行新农村建设,在江西省吉安县吉州窑窑门岭窑址堆积东南发现一处窑业遗存。遗存出土瓷器的釉色种类较为丰富,有青白釉、白釉、酱黑釉、绿釉、黄釉、龙泉青釉等,器物造型多样,以烧造日常生活用器碗、盏、碟、枕等...
2016年4月,因当地政府进行新农村建设,在江西省吉安县吉州窑窑门岭窑址堆积东南发现一处窑业遗存。遗存出土瓷器的釉色种类较为丰富,有青白釉、白釉、酱黑釉、绿釉、黄釉、龙泉青釉等,器物造型多样,以烧造日常生活用器碗、盏、碟、枕等为大宗。从产品的釉色品种、组合,器物的造型、装饰、烧造特征分析,该窑场是一处北宋中晚期以烧造青白釉和绿釉瓷器为主的综合性窑场。鉴于吉州窑是宋元时期以烧造黑釉和彩绘瓷为主的综合性窑场,该遗存的发现,尤其是早期青白釉和绿釉瓷的发现,丰富了吉州窑的内容,对吉州窑发展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州窑
窑门岭窑址
宋元时期
青白釉
绿釉
原文传递
环太平洋三大玉文化圈
5
作者
张
傲
丽
(文/图)
《大众考古》
2023年第10期40-46,共7页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以新西兰为中心的南太平洋地区和以墨西哥为中心的中美洲地区,在其文明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历史悠久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用玉传统和玉文化。
关键词
环太平洋
南太平洋地区
文明发展过程
文化圈
地域特色
以中国为中心
新西兰
墨西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墓葬出土瓷器所见隋唐五代江西地区瓷业面貌
1
作者
张
傲
丽
袁胜文
张
文江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处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5,共12页
基金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吉州窑瓷器研究”(项目号:20BKG04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江西地区制瓷业历史悠久,隋唐五代时期,境内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各水系附近窑址林立,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来自不同窑口的瓷器。通过梳理公布的江西地区隋唐五代墓葬材料可知,此时江西地区的瓷器来源大致分两类,本地窑场以丰城洪州窑、乐平南窑、景德镇窑为主,外地窑场有越窑、邢窑和长沙窑;出土瓷器分为隋至唐代早期、盛唐时期、唐代中后期及唐末五代四期。在此基础上,探讨江西本地瓷窑的盛衰以及与外来瓷窑产品的竞争等瓷业概况。
关键词
墓葬出土瓷器
隋唐五代
江西地区
瓷业面貌
Keywords
Porcelain unearthed form tombs
Sui Tang and the Five Dynasties
Jiangxi area
Porcelainkilnindustry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陶瓷器修复案例与探索
2
作者
张
傲
丽
翟渊民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开封市文物商店
出处
《陶瓷研究》
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
文摘
由于文物自身是由物质材料构成,这些物质材料在长期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过修复对文物加以保护,使变化带来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延长文物的寿命,保证文物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等方面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陶瓷器修复案例为主要内容,对信息记录、分类清洗、残器拼接、整体粘接、补缝打平以及上色做旧六个修复步骤做了较为具体地描述,探讨陶瓷器修复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陶瓷器
修复案例
过程
Keywords
Ceramics
Repairment cases
Process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五代墓葬中出土的人首蛇身俑
3
作者
张
傲
丽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东方收藏》
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
文摘
唐五代时期风水堪舆术盛行,墓葬中以神煞明器随葬成为当时丧葬制度的一大特色。其中,人首蛇身俑是诸多明器的一种。文章通过梳理唐五代时期墓葬中所见人首蛇身俑,对其形制特征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在对人首蛇身俑的分期和分区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人首蛇身俑在这一时期墓葬中的发展演变和地域特色,并分析出土人首蛇身俑墓的墓主身份,结合前人研究,探讨人首蛇身俑的使用制度及其在墓葬中的性质和作用。
关键词
人首蛇身俑
唐五代时期
墓葬明器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吉安县窑门岭南侧吉州窑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
文江
李兆云
王臻
余大楷
侯孟超
张
傲
丽
傅雪如
机构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吉安县文物局
吉安市博物馆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8,共23页
文摘
2016年4月,因当地政府进行新农村建设,在江西省吉安县吉州窑窑门岭窑址堆积东南发现一处窑业遗存。遗存出土瓷器的釉色种类较为丰富,有青白釉、白釉、酱黑釉、绿釉、黄釉、龙泉青釉等,器物造型多样,以烧造日常生活用器碗、盏、碟、枕等为大宗。从产品的釉色品种、组合,器物的造型、装饰、烧造特征分析,该窑场是一处北宋中晚期以烧造青白釉和绿釉瓷器为主的综合性窑场。鉴于吉州窑是宋元时期以烧造黑釉和彩绘瓷为主的综合性窑场,该遗存的发现,尤其是早期青白釉和绿釉瓷的发现,丰富了吉州窑的内容,对吉州窑发展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吉州窑
窑门岭窑址
宋元时期
青白釉
绿釉
Keywords
Jizhou kilns
kiln site in Yaomenling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bluish white glaze
celadon
分类号
K87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环太平洋三大玉文化圈
5
作者
张
傲
丽
(文/图)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大众考古》
2023年第10期40-46,共7页
文摘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以新西兰为中心的南太平洋地区和以墨西哥为中心的中美洲地区,在其文明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历史悠久且具有地域特色的用玉传统和玉文化。
关键词
环太平洋
南太平洋地区
文明发展过程
文化圈
地域特色
以中国为中心
新西兰
墨西哥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墓葬出土瓷器所见隋唐五代江西地区瓷业面貌
张
傲
丽
袁胜文
张
文江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古代陶瓷器修复案例与探索
张
傲
丽
翟渊民
《陶瓷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唐五代墓葬中出土的人首蛇身俑
张
傲
丽
《东方收藏》
2023
0
原文传递
4
吉安县窑门岭南侧吉州窑遗址调查简报
张
文江
李兆云
王臻
余大楷
侯孟超
张
傲
丽
傅雪如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5
环太平洋三大玉文化圈
张
傲
丽
(文/图)
《大众考古》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