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顺北及邻区主干走滑断裂带差异活动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165
1
作者 邓尚 李慧莉 +2 位作者 仲培 吴鲜 继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8-888,共11页
选取位于塔里木盆地顺北及其邻区的托普39断裂体系,顺北1与顺北5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断裂活动特征和期次进行精细解剖,运用断裂力学对演化机制进行力学分析,并结合大量单井生产动态资料深入探讨了走滑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 选取位于塔里木盆地顺北及其邻区的托普39断裂体系,顺北1与顺北5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断裂活动特征和期次进行精细解剖,运用断裂力学对演化机制进行力学分析,并结合大量单井生产动态资料深入探讨了走滑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托普39断裂体系与顺北1、顺北5断裂带在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以及构造演化方面存在根本差异。NNE向托普39断裂带早期在共轭走滑状态下左行活动,晚期受最大主应力方向变化的控制,反转为右行走滑,而同体系中的NNW向次级断裂晚期几乎未活动。顺北5断裂(NNW-NS向)带先于NE向顺北1断裂形成,其构造演化经历了不同的应力环境和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托普39断裂带主活动期为喜马拉雅期,与油气成藏期匹配,控制了油气的富集,且叠接拉分段是更有利的富集部位。此外,基于对顺北1断裂带上多口井生产动态资料分析表明,油气在相对活动强的雁列正断层所对应的下伏走滑平移段和叠接拉分段富集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分段性 雁列正断层 断裂活动 油气富集 走滑断裂带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演化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量:92
2
作者 吕海涛 仲培 +2 位作者 邵志兵 根法 岳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6-83,90,共9页
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结合前人认识,运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形成展布及后期构造演化过程,并从油气成藏条件的角度,阐述了其油气勘探意义。认为研究区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具备岩溶... 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结合前人认识,运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早古生代古隆起的形成展布及后期构造演化过程,并从油气成藏条件的角度,阐述了其油气勘探意义。认为研究区在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具备岩溶发育的古隆起背景,奥陶系岩溶储集体值得勘探重视;麦盖提斜坡北部与巴楚隆起南缘带在早古生代为古隆起的北斜坡区,是长期的油气运移指向区,利于油气聚集;麦盖提斜坡北部的海西晚期构造带,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构造演化 油气勘探 碳酸盐岩岩溶 巴楚隆起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70
3
作者 仲培 刘士林 +1 位作者 杨子玉 李建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919,共11页
为分析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的有利成藏条件,并提出下一步有利区带和部署建议,从地震和钻井资料入手,运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方法,在动态分析麦盖提斜坡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东、西两段的构造带特征与成因,并阐述其油气勘探意义。... 为分析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的有利成藏条件,并提出下一步有利区带和部署建议,从地震和钻井资料入手,运用叠合盆地构造解析方法,在动态分析麦盖提斜坡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东、西两段的构造带特征与成因,并阐述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认为,多期构造演化与东西差异演化是东、西两段油气成藏条件、运聚背景和重点勘探层系明显不同的关键。西段处于斜坡背景上的海西晚期构造带,保存条件好,与断裂紧邻的上倾方向的上古生界岩性体是控制油气成藏与富集的关键因素。斜坡东段位于和田古隆起,玉北1井区构造处于加里东中、晚期与海西晚期的构造应力叠加区,更有利于奥陶系岩溶缝洞型储层的发育。玉北1井东部潜山带下奥陶统暴露区上覆一定厚度的地层,对溶蚀孔、洞、缝的有效保留更有利,也值得选择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构造演化 构造带 碳酸盐岩 油气勘探 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北围斜区北东向走滑断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被引量:57
4
作者 杨圣彬 刘军 +2 位作者 李慧莉 仲培 李婧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7-802,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围斜区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走滑断裂,主要发育花状构造、平行高陡断裂带、雁列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加里东中期塔中Ⅰ号断裂、南缘断裂活动剧烈,北西向的逆掩岩片或滑动块体中由于差异运动而形成了北东走向的撕裂断层...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围斜区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走滑断裂,主要发育花状构造、平行高陡断裂带、雁列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加里东中期塔中Ⅰ号断裂、南缘断裂活动剧烈,北西向的逆掩岩片或滑动块体中由于差异运动而形成了北东走向的撕裂断层-调节断层。加里东末期塔中地区受到东南向强烈斜向挤压作用是走滑断裂形成的动力机制,在基底薄弱带的基础上,塔中地区发生了右旋走滑特征。在这种板内挤压转换构造背景下,形成了一些连接北西向逆冲断层的北东向走滑断裂。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断裂基本上沿着加里东中期的调节断层带的基础上继承发育,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还控制了古生界碎屑岩构造圈闭的发育,并作为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形成演化 控油作用 调节断层 走滑断裂 塔中北围斜区
下载PDF
库车盆地-天山边界的晚第三纪断层活动性质与应力状态 被引量:49
5
作者 王清晨 仲培 林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553-2559,共7页
对库车盆地-天山边界的野外考察表明,以羊布拉克为界,西部见中生界不整合在古生界岩层上,三叠系底部不整合面上下发育了向盆地方向倾斜的正断层;羊布拉克以东,见第三系与古生界被断层隔开.对盆山边界上发育的带擦痕断层的构造要素进行... 对库车盆地-天山边界的野外考察表明,以羊布拉克为界,西部见中生界不整合在古生界岩层上,三叠系底部不整合面上下发育了向盆地方向倾斜的正断层;羊布拉克以东,见第三系与古生界被断层隔开.对盆山边界上发育的带擦痕断层的构造要素进行了观测和研究,获得了25组360条有效数据,古应力状态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晚第三纪时盆山边界的总体应力状态以伸展为主,局部叠加了走滑断层的影响.盆山边界处的变形特征可归因于天山垂向隆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盆地 天山 晚第三纪 脆性断层 擦痕 古应力状态 盆山耦合 构造变形
原文传递
塔中地区断裂不同演化阶段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被引量:44
6
作者 仲培 王毅 +3 位作者 云金表 周波 赵泽辉 郑孟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6-323,共8页
塔中地区断层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期活动强度减小,喜马拉雅晚期很弱。主要断裂带在活动时代与期次、对沉积地层改造和建造的控制上以及上、下地层接触关系上存在明显不同。含油气断裂构造带油气聚集差异与断裂的阶段演... 塔中地区断层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期活动强度减小,喜马拉雅晚期很弱。主要断裂带在活动时代与期次、对沉积地层改造和建造的控制上以及上、下地层接触关系上存在明显不同。含油气断裂构造带油气聚集差异与断裂的阶段演化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体现在4个演化阶段的断层对油气聚集的差异控制上,即同沉积断裂控油气、沉积期后断裂控油气、主生烃期断裂控油气和成藏期后断裂控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 断层差异演化 油气聚集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节理和剪切破裂发育特征及其对区域应力场转换的指示 被引量:39
7
作者 仲培 王清晨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A01期63-73,共11页
叠合盆地的演化必然经历过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研究沉积盆地区域应力场的性质及其转变对于认识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受力状态、构造变形特征有着重要意义.节理与剪切破裂作为微小应力场变化的敏感标志,以其在区域上广泛分布并具有一致方... 叠合盆地的演化必然经历过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研究沉积盆地区域应力场的性质及其转变对于认识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受力状态、构造变形特征有着重要意义.节理与剪切破裂作为微小应力场变化的敏感标志,以其在区域上广泛分布并具有一致方位的重要特征,可以用来恢复区域应力场的状态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对中、新生界发育的节理与剪切破裂的方位、几何样式、序列关系及其与断层、褶皱的先后关系的仔细观测和分析,发现NEE-SWW和NNW-SSE方向的系统节理在全区发育最普遍,NW-SE方向的系统节理与剪切破裂较少;而且NEE-SWW向系统节理最早形成,NWW-SEE向和NW-SE向系统节理较晚,而一些方向不一的共轭剪切破裂可能同时或晚于NWW-SEE向和NW-SE向系统节理形成.根据节理和剪切破裂与应力的各种关系,结合库车坳陷的区域构造活动历史和构造变形特征,认为NEE-SWW向系统节理的形成是该地区在白垩纪晚期区域隆升作用诱发的弱伸展作用的产物,而NNW-SSE向和NW-SE向的节理则是同构造期的变形,与新近纪近N-S的强烈挤压变形作用有关,共轭剪切破裂则可能是受左行走滑作用的结果.在进入新近纪后,最大主应力(б1)的方向从垂向变成水平,应力场发生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 剪切破裂 库车坳陷 古应力场 区域应力场 NW-SE向系统节理 沉积盆地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叠合演化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35
8
作者 郑孟林 王毅 +5 位作者 金之钧 李京昌 仲培 蒋华山 谢大庆 郭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5-934,共10页
根据前人成果和石油勘探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解剖,认为自寒武纪以来,它经历了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等四大构造演化阶段。寒武纪—泥盆纪盆地演化阶段受周缘板块裂离与汇聚的控制... 根据前人成果和石油勘探资料,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解剖,认为自寒武纪以来,它经历了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等四大构造演化阶段。寒武纪—泥盆纪盆地演化阶段受周缘板块裂离与汇聚的控制,以碳酸盐岩、膏盐岩和碎屑岩建造为特征,盆地基底整体由早期的西高、东低向东高西低翘倾转变,中奥陶世末的构造事件形成了沙雅、塔中和塔西南古隆起,志留纪晚期的构造事件导致了盆地的整体隆升与剥蚀。石炭纪—二叠纪进入陆表海盆地和陆内坳陷演化阶段,以碳酸盐岩和膏泥岩建造为主要特征,整体表现为西南降、东北抬的构造格局。二叠纪沉积末的构造事件导致了盆地隆升与剥蚀,北部构造变形、剥蚀强烈。三叠纪形成了南、北山前坳陷和台内坳陷盆地,侏罗纪沉积主要在山前坳陷。自白垩纪—古近纪,盆地整体沉降,发生了海侵,逐渐形成大型陆内坳陷盆地,白垩纪末构造事件导致了巴楚隆起的初步形成和地层的剥蚀,新近纪晚期的构造事件形成库车、塔西南前陆盆地和中央隆起带。盆地叠合演化形成了中-下寒武统、中-上奥陶统、三叠系-侏罗系等多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与盆地内叠合联片发育的中-下寒武统膏泥岩、上奥陶统泥岩、石炭系膏泥岩、三叠系-侏罗系泥岩、煤系和古近系-新近系膏盐岩、泥岩构成了盆地内最佳的源盖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基础。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碎屑岩中的砂岩储层与构造作用形成的圈闭形成了盆地良好的储-圈组合,成为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盆地的多期叠合演化形成了台盆区下组合、中组合和山前坳陷区上组合三大勘探层系。勘探成果显示,古隆起、古斜坡和烃源岩的分布控制盆地内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古斜坡 油气聚集 叠合演化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柳广弟 仲培 +2 位作者 陈文学 陈文礼 林社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1,共3页
通过对焉耆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油气成熟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 ,综合分析盆地的成藏期次。焉耆盆地八道湾组烃源岩的两次主要生、排烃作用发生在侏罗纪末期和早第三纪 ,白垩纪为生烃停止期 ;三... 通过对焉耆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油气成熟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 ,综合分析盆地的成藏期次。焉耆盆地八道湾组烃源岩的两次主要生、排烃作用发生在侏罗纪末期和早第三纪 ,白垩纪为生烃停止期 ;三工河组砂岩溶蚀孔隙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主要为 10 1~ 13 0℃ ,与侏罗纪晚期三工河组储集层温度相当 ,表明这些包裹体主要是侏罗纪晚期以压溶和溶蚀作用为主的晚成岩作用阶段形成的。储集层自生伊利石的K/Ar同位素年龄分布主要为 170~ 14 0Ma和 12 0~ 10 0Ma ,第一期反映侏罗纪晚期的成藏作用 ,第二期与白垩纪油气藏的破坏作用有关。三工河组原油、八道湾组原油的αααC2 9甾烷 2 0S/ (2 0S + 2 0R)比值平均为 0 .49和 0 .45 ,C2 9甾烷 ββ/ (αα + ββ)比值平均为 0 .46和 0 .40 ,表明原油生成和成藏时烃源岩的Ro 值约为 0 .7%~ 1.0 % ,与生烃凹陷八道湾组烃源岩在侏罗纪末的成熟度相当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为 -5 1.80‰~ -4 1.5 3‰ ,成熟度比原油更低 ,形成时间更早。综合分析认为 ,焉耆盆地曾发生两期成藏作用 ,第一期是侏罗系埋深最大的侏罗纪晚期 ,为主要成藏期 ;第二期是侏罗系二次埋藏的第三纪。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八道湾组 烃源岩 生烃史 油气成藏期次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储层类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忠宝 吴仕强 +4 位作者 刘士林 高山林 岳勇 仲培 黄秀仁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8-646,共9页
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钻井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及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认为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主要发育4种储层类型:孔洞-裂缝型、裂缝型、孔隙-孔洞-裂缝型和孔隙-孔洞型。鹰山组上部储层受多期... 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钻井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及测井资料的详细分析,认为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主要发育4种储层类型:孔洞-裂缝型、裂缝型、孔隙-孔洞-裂缝型和孔隙-孔洞型。鹰山组上部储层受多期暴露不整合面和中高角度裂缝控制,而鹰山组下部及蓬莱坝组储层与白云石化作用及层间低角度缝发育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断褶翼部是下奥陶统鹰山组上部缝洞型储层发育有利区;过胜和2井EW向断裂带及东部的NE向断裂带附近是鹰山组下部—蓬莱坝组孔隙-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分布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作用 储层类型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规律及预测 被引量:24
11
作者 继标 仲培 +1 位作者 汪必峰 邓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5-963,1055,共10页
走滑断裂活动过程中派生发育的裂缝作为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作用机理及规模尚不明确,为探索走滑断控裂缝体系发育的规模,综合应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及数值模拟的手段开展定量评价。在对顺南地区构造... 走滑断裂活动过程中派生发育的裂缝作为一种重要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作用机理及规模尚不明确,为探索走滑断控裂缝体系发育的规模,综合应用岩心、成像测井资料及数值模拟的手段开展定量评价。在对顺南地区构造裂缝进行识别与描述的基础上,总结了走滑断控裂缝的发育特征,明确了其主控因素,并通过构建地质模型,开展基于有限元法的走滑断裂派生局部应力场及变形过程模拟,以应力-应变为纽带探讨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及范围,进一步预测了顺南三维区的裂缝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顺南地区主要发育受主干走滑断裂控制的构造裂缝,裂缝走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以高角度-近垂直缝为主,裂缝发育与断裂分段性及岩性关系密切;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范围为断裂带核部宽度的1.25~6.5倍,且断裂拉分段裂缝发育强度与范围均明显大于平移段;沿岩性界面,走滑断裂控制裂缝发育范围明显变大;岩石能干性越高,更易于产生裂缝,派生裂缝发育范围更大;顺南三维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裂缝整体沿北东向断裂展布,鹰山组较一间房组裂缝发育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数值模拟 预测 裂缝 走滑断裂 奥陶系 顺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20
12
作者 仲培 林伟 王清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7-336,共10页
野外露头上的小尺度构造记录着整个褶皱逆冲带运动学演化进程。通过对库车褶皱逆冲带坎亚肯褶皱发育的小尺度构造的特征和相互叠加、切割关系的分析,认为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在新生代的构造挤压变形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平行层面的... 野外露头上的小尺度构造记录着整个褶皱逆冲带运动学演化进程。通过对库车褶皱逆冲带坎亚肯褶皱发育的小尺度构造的特征和相互叠加、切割关系的分析,认为克拉苏-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在新生代的构造挤压变形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平行层面的挤压缩短作用阶段、弯滑与弯流褶皱作用阶段和逆冲断层改造作用阶段。同时,对不同阶段出现的断层滑动数据进行反演和古应力恢复的结果表明,整个变形过程,最大主应力方向σ1(即构造缩短方向)集中分布在NNW—SSE,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说明三个阶段的构造变形是在同一稳定应力场下发生的,从而进一步证明所有的变形是同一次构造挤压下的渐进式序列变形,而不是多期构造挤压变形的结果。此次构造挤压变形主要发生在康村沉积期(12~5Ma),对于克依构造带的构造圈闭最终定型起着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褶皱逆冲带 小尺度构造 断层滑动分析 古应力恢复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凹陷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8
13
作者 仲培 +5 位作者 明利 陆红梅 荣强 陈元壮 王瀚洲 李朋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9-568,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近年在中央坳陷边缘斜坡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连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但盆地中部凹陷区针对该领域的钻探仅2口井获低产而多口井目的层未见油气显示,因此亟需深化该地区的油气成藏认识,明确其主控因素。通过对中... 准噶尔盆地近年在中央坳陷边缘斜坡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三叠系百口泉组连续获得重大油气发现,但盆地中部凹陷区针对该领域的钻探仅2口井获低产而多口井目的层未见油气显示,因此亟需深化该地区的油气成藏认识,明确其主控因素。通过对中部凹陷区成藏条件的分析,结合已钻井成藏分析,明确凹陷区失利井未获油气发现的直接原因为局部“通源断裂”不发育和储层物性差。基于此,建立了凹陷区二叠系—三叠系油气藏“通源断裂”、“优质砂体”二元控藏的下生上储成藏模式。根据“通源断裂”与砂体的配置关系,明确地层超覆背景下的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低位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岩性油气藏是下步风险勘探的首选领域,有利区面积约3 600 km^(2);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层系内的非常规油气和源外多层系常规油气综合勘探是未来主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源断裂 成藏主控因素 二叠系 三叠系 中部凹陷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断层滑动分析与古应力恢复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4
作者 仲培 王清晨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05-613,共9页
对遭受脆性变形(尤其是断裂作用)的岩层进行古构造应力恢复是进行地壳构造变形历史和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带有擦痕线理的断层进行大量观测,不仅便于精确描述断层几何学,而且还可使地球上部脆性地壳的构造模式与应力状态相关联... 对遭受脆性变形(尤其是断裂作用)的岩层进行古构造应力恢复是进行地壳构造变形历史和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带有擦痕线理的断层进行大量观测,不仅便于精确描述断层几何学,而且还可使地球上部脆性地壳的构造模式与应力状态相关联,从而再现构造应力场在时空上的演化特征。对脆性构造研究中的断层滑动分析与古应力恢复这一方法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原理假设、数学方法以及如何把反演结果与野外地质认识相结合进行构造变形期次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并指出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认识盆地与造山带在构造应力场上的同一性,而且有利于从动力学上去探讨盆山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盆山耦合的构造研究中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变形 断层滑动分析 古应力 盆山耦合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西期地质事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被引量:20
15
作者 仲培 王毅 +2 位作者 云金表 吴茂炳 卫彪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为认识塔里木台盆区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领域,从盆地分析角度出发,借助地震资料和沉积地层的分析结果,阐述塔里木盆地海西期一系列地质事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认为海西期内的断褶隆升-岩溶作用和早、晚古生代盆地的叠合,对于碳酸盐岩... 为认识塔里木台盆区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领域,从盆地分析角度出发,借助地震资料和沉积地层的分析结果,阐述塔里木盆地海西期一系列地质事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认为海西期内的断褶隆升-岩溶作用和早、晚古生代盆地的叠合,对于碳酸盐岩岩溶-裂缝型储集体的发育与优质储盖组合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在海西期末大量生成油气提供了运聚条件和富集场所.要加强台盆区的油气勘探,寻找早、晚古生代盆地叠置界面上下的优质碳酸盐岩溶-裂缝型储集层和向隆起上超的志留系-东河砂岩海相碎屑岩储集层仍将是重要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海西期 地质事件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走滑断裂带与岩溶储集体发育模式 被引量:18
16
作者 韩俊 曹自成 +2 位作者 邱华标 尤东华 仲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51,共7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奥陶系发育多条北东—南西向走滑断裂带,沿这些走滑断裂带多口钻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中获得油气发现。研究碳酸盐岩内幕储集体特征、成因及其与走滑断裂带的关系,是塔中北斜坡奥陶系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通...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奥陶系发育多条北东—南西向走滑断裂带,沿这些走滑断裂带多口钻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中获得油气发现。研究碳酸盐岩内幕储集体特征、成因及其与走滑断裂带的关系,是塔中北斜坡奥陶系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4口典型钻井奥陶系储集体发育特征、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火成岩发育特征,提出储集体发育可能与不同性质的深成岩溶流体改造有关,其中A井可能与区域火成岩侵入体相关流体有关,而B井、C井和D井可能与深部含硅质地层热液流体有关。通过对4口井所在的3条走滑断裂带的分段性和变形强度进行半定量解剖,并与实钻情况对比,提出走滑断裂带分段性可能控制了储集体发育部位,张扭部位较压扭部位更为有利,而变形强度控制了储集体发育规模,变形强度大的断裂带储集体规模更大。建立了塔中北斜坡奥陶系走滑断裂带与深成岩溶储集体的发育模式,为奥陶系断裂带碳酸盐岩内幕储集体的油气勘探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北斜坡 走滑断裂 变形强度 分段性 深成岩溶 储集体 发育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演化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的构造背景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鑫 李慧莉 +3 位作者 仲培 陈强路 陈跃 熊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06-1719,共14页
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分布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难点问题。在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露头和新的钻井、地震资料,通过地层对比、构造解释和古地貌恢复,探讨了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原型、古构造及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的构造... 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的分布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难点问题。在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露头和新的钻井、地震资料,通过地层对比、构造解释和古地貌恢复,探讨了塔里木新元古代盆地原型、古构造及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的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西缘的柯坪和叶城地区,新元古代经历了陆内断陷到初始被动大陆边缘的盆地演化序列,而在塔东北的库鲁克塔格地区,主要以裂谷及其衰退期的拗陷为特征。地震反射特征进一步显示在塔里木陆内也具有相似的成盆作用,南华纪断陷具有清楚的垒、堑结构,震旦纪以后以拗陷阶段的均衡沉降为主。发生在晚震旦世末的柯坪运动造成全区抬升,奠定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沉积前的构造古地貌,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控制了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形成、分布。塔西台地内中-下寒武统出现大面积增厚,可能与晚震旦世以后继承性的沉降作用有关,形成有利于玉尔吐斯组类型的碳酸盐质陆棚相烃源发育的沉积环境。而西山布拉克-西大山组类型的深水陆棚-盆地相的泥质烃源岩不仅在满加尔坳陷内发育,还可能在阿瓦提坳陷内分布。尽管中央隆起带大部分地区不利于优质烃源岩发育,但不能排除局部地区仍可能存在下寒武统泻湖相烃源岩。与盆地北部高碳酸盐岩含量的烃源岩不同,塔里木南缘改造边界附近具有形成高碎屑岩含量的深水泥质烃源岩的构造-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原型盆地 柯坪运动 下寒武统 烃源岩
下载PDF
库车坳陷脆性构造序列及其对构造古应力的指示 被引量:15
18
作者 仲培 王清晨 +1 位作者 王毅 李铁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6,共8页
在对野外脆性构造(主要是节理和断层)大量观测的基础上,根据它们与应力的关系,讨论了库车坳陷白垩纪末期以来的古构造应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脆性构造中,早期隆升作用形成的主要发育在中生界的NEESWW向系统节理被晚期同构造... 在对野外脆性构造(主要是节理和断层)大量观测的基础上,根据它们与应力的关系,讨论了库车坳陷白垩纪末期以来的古构造应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脆性构造中,早期隆升作用形成的主要发育在中生界的NEESWW向系统节理被晚期同构造期的在中生界与上第三系均发育的NNWSSE向和NWSE向节理切割并改造,这是对区域上构造应力场在进入新近纪时从弱伸展变化到强烈挤压这一过程的响应.基于断层滑动分析的古应力反演结果显示,此时盆山边界处以近NS向伸展应力状态占主导,而坳陷内部则表现为近NS向和NWSE向挤压应力状态.说明在进入新近纪后,最大主应力(σ1)方向从垂向变成水平,应力场发生了转变.此后的天山快速垂向隆升是库车坳陷北缘和内部应力状态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构造 节理 断层 古应力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塔中北坡走滑断裂成因机理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6
19
作者 宁飞 金之钧 +2 位作者 仲培 云金表 继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6,共9页
塔中北坡发育一系列NE向走滑断裂。为了揭示走滑断裂形成机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对走滑断裂几何学样式详细解析的基础上,运用物理模拟方法对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单一应力状态下,由于差异推挤和... 塔中北坡发育一系列NE向走滑断裂。为了揭示走滑断裂形成机理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在对走滑断裂几何学样式详细解析的基础上,运用物理模拟方法对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单一应力状态下,由于差异推挤和基底剪切共同作用,走滑断裂在平面和剖面上发育了不同的样式,沿断裂走向具有分段性特征。结合构造背景分析,认为塔中北坡走滑断裂成因机理受控于两种因素,即由于塔中Ⅰ号断裂带存在分段性,在加里东末期—海西早期北东向应力场作用下,使塔中隆起对北坡形成强度差异的推挤作用;其次,塔中北坡NE向基底断裂活动造成基底剪切作用,拖动上覆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在左行力偶下运动。NE向走滑断裂的存在对塔中北坡油气成藏具有一定贡献:一方面走滑断裂会诱导高角度构造裂缝发育,从而沟通了储集空间,另一方面,走滑断裂的活动为塔中北坡多层系立体成藏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性 断裂样式 油气成藏 走滑断裂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顺8北三维区“串珠”发育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璐瑶 邓尚 +2 位作者 仲培 继标 文山师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1,共6页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具有"串珠"状地震反射特征,受断裂-裂缝体系控制作用明显,目前顺8北三维区内断裂对"串珠"分布的控制机制尚不明确。利用储层预测技术、人工厘定及数据挖掘等手段,研究了该工区"串珠...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普遍具有"串珠"状地震反射特征,受断裂-裂缝体系控制作用明显,目前顺8北三维区内断裂对"串珠"分布的控制机制尚不明确。利用储层预测技术、人工厘定及数据挖掘等手段,研究了该工区"串珠"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断裂对"串珠"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区内共厘定304个"串珠",主要分布层位为奥陶系鹰山组下段下亚段—蓬莱坝组上段,NNW向主干断裂控制"串珠"分布密度,距该断裂越近,"串珠"密度越大;深层NE向小型断裂控制"串珠"分布趋势,"串珠"多沿该断裂继承性发育;除主干断裂外,其附近的NNW向次级断裂与NE向小型断裂垂向交汇区为油气有利勘探区域。该研究明确工区走滑断裂的控储作用,可为下一步深层油气勘探及新区勘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串珠” 数据挖掘 主干断裂 次级断裂 顺8北三维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