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前沿问题 被引量:128
1
作者 王明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19-124,共6页
从4个方面对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前沿问题作了总结和分析:气溶胶的基本特征、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沙尘气溶胶以及气溶胶对健康环境的影响。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有关的大气气溶胶研究计划,讨论了未来大气气溶胶研究的主要领域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气候变化 沙尘气溶胶 环境 气候效应 健康
下载PDF
温室气体的源与汇 被引量:76
2
作者 王明星 郑循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75-79,共5页
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概念 ,阐述了当前 6种主要温室气体 (CO2 、CH4、N2 O、HFCs、PFCs、SF6)及其源和汇。尽管目前后 3种气体特别是PFCs和SF6在大气中的浓度很低 ,但它们有很高的增温潜势 ,在大气中寿命相当长 ,来自人类活动的... 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概念 ,阐述了当前 6种主要温室气体 (CO2 、CH4、N2 O、HFCs、PFCs、SF6)及其源和汇。尽管目前后 3种气体特别是PFCs和SF6在大气中的浓度很低 ,但它们有很高的增温潜势 ,在大气中寿命相当长 ,来自人类活动的排放必将造成它们在大气中不可逆的增长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大气 温室效应 SF6 排放 人类活动 CH4 增温 CO2
全文增补中
大气气溶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57
3
作者 刘强 王明星 +1 位作者 李晶 《中国粉体技术》 CAS 1999年第3期17-23,共7页
对国际大气气溶胶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讨论了未来气溶胶研究的主要领域,着重讨论了气溶胶对气候和环境影响的主要问题。就沙尘气溶胶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气溶胶两个方面讨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气 气溶胶 气候效应 环境影响 辐射强迫 沙尘
下载PDF
中国沙尘暴天气的新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2
4
作者 韩志伟 +1 位作者 王明星 小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4-380,共7页
20 0 0~ 2 0 0 2年 ,中国北方地区频频发生沙尘暴天气 ,给当地和广大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空气质量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极大危害。沙尘暴天气呈现频次高、发生时间提前、发生期时间长、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新特征。对... 20 0 0~ 2 0 0 2年 ,中国北方地区频频发生沙尘暴天气 ,给当地和广大下游地区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空气质量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极大危害。沙尘暴天气呈现频次高、发生时间提前、发生期时间长、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新特征。对气候变化和地理环境背景的分析研究表明 ,近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频繁爆发的原因主要是 :1 )近两年处于反厄尔尼诺 (拉尼娜 )事件的高峰期 ,使东亚冬季风频繁 ,导致大风天气频繁发生 ;2 )在沙尘暴发生季节 ,中国北方降水明显减少 ,气温回升迅速且温度偏高于往年 ,使解冻的地表土层疏松 ,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3)近年来中国北方干旱加剧、土地荒漠化严重 ,使原本广阔的戈壁沙漠面积更加扩大 ,有利于沙尘暴天气的发生 ,这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尘暴天气 成因分析 土地利用 气温 土地荒漠化
下载PDF
夏季广州城区细颗粒物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 被引量:90
5
作者 陶俊 +4 位作者 董林 朱李华 韩静磊 许振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7-1424,共8页
于2008年7月1~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PM2.5和PM1.0样品.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Na+、NH4+、K+、Mg2+、Ca2+、F-、Cl-、NO3-和SO24-等9种离子组分质量浓度,并同步收集气象因子、大气散射系数、大气能见度以及SO2、NO2、O3气体污染物... 于2008年7月1~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PM2.5和PM1.0样品.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Na+、NH4+、K+、Mg2+、Ca2+、F-、Cl-、NO3-和SO24-等9种离子组分质量浓度,并同步收集气象因子、大气散射系数、大气能见度以及SO2、NO2、O3气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等数据.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分别为(25.5±10.9)μg·m-3和(22.7±10.5)μg·m-3,分别占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47.9±4.3)%和(49.3±4.3)%.SO42-占PM2.5和PM1.0中质量浓度百分比最高,分别为(25.8±4.0)%和(27.5±4.5)%.较高的温度和O3浓度有利于SO24-的生成,较高相对湿度有利于NO3-的生成.PM2.5和PM1.0中亲水性较强的SO42-、NH4+和NO3-对散射系数和能见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水溶性无机离子 气体污染物 散射系数 能见度
原文传递
2006~2009年我国超大城市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2
6
作者 戴永立 陶俊 +3 位作者 林泽 谢绍东 曹军骥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25-2932,共8页
收集了2006~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以及SO2、NO2和PM10等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上述4个超大城市霾天气频率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霾天气频率季... 收集了2006~2009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能见度等气象因子以及SO2、NO2和PM10等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上述4个超大城市霾天气频率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霾天气频率季节最高值分别为夏季、冬季、春季和秋季.北京和广州霾天气频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上海和成都呈现逐渐上升趋势.PM10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或霾天气频率关键因子.北京能见度变化对相对湿度比较敏感,而上海和广州对PM10浓度变化比较敏感,成都对相对湿度和PM10浓度敏感程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大气污染 能见度 可吸入颗粒物 相对湿度
原文传递
2000年春季北京特大沙尘暴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66
7
作者 王明星 +3 位作者 浦一芬 刘强 符建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59-266,共8页
2000年春季北京频频发生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北京市大气环境状况。对4月6日北京地区发生的特大沙尘暴化学元素成分的分析表明北京春季沙尘污染极为严重。沙尘暴期间,20种元素总质量浓度高达1536 μg/m3,是1999... 2000年春季北京频频发生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北京市大气环境状况。对4月6日北京地区发生的特大沙尘暴化学元素成分的分析表明北京春季沙尘污染极为严重。沙尘暴期间,20种元素总质量浓度高达1536 μg/m3,是1999年同期的31.4倍。即使沙尘暴过后,污染依然严重,元素总质量浓度仍高达 338.7 μg/m3,是1999年春季的 7倍。研究还发现,沙尘暴期间来自远方的大粒子占了很大的比例,绝大多数的元素浓度在粒径大于16μm处出现一个非常高值,远高于其他谱段的浓度;在沙尘暴后及其他时间,还没有观测到这种谱分布。沙尘暴期间的粗粒子(d>2μm)数浓度是沙尘暴后的20倍以上,细粒子(d< 2 μm)的数浓度是沙尘暴后的 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谱分布 沙尘天气 数浓度 总质量 观测 沙尘污染 春季 大粒 发生
全文增补中
北方15个大型城市总悬浮颗粒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67
8
作者 安俊岭 韩志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25-29,共5页
对 1 998年 7月至 1 999年 6月北方 1 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中国北方大型城市 (北京除外 )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 ,年平均发生频数在 70 %~ 1 0 0 %之间。 ( 2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II级... 对 1 998年 7月至 1 999年 6月北方 1 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中国北方大型城市 (北京除外 )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 ,年平均发生频数在 70 %~ 1 0 0 %之间。 ( 2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II级的发生频数均在夏、秋季高 ,春、冬季低。局地因素 (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貌状况、植被分布以及人们的活动状况 )是形成这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 3)空气质量为III级的发生频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季节性。除局地因素的影响外 ,邻近城市之间的相互输送是一个主要原因。 ( 4 )各大城市空气质量IV级的发生频数均在春、冬季高 ,夏、秋季低。春、冬季节北方多大风或强风天气引起西北干旱区沙、尘的长距离输送是产生这种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也说明西北干旱区的绿化、固沙工作迫切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冬季 秋季 发生 季节变化 固沙 气象条件 频数 西北干旱区 强风
全文增补中
北京城区PM_(2.5)中致癌重金属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76
9
作者 陶俊 +5 位作者 段菁春 荆俊山 朱李华 陈忠明 赵岳 曹军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1-417,共7页
于2009年4、7、10月和2010年1月在北京城区采集了PM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得到29种金属元素,对7种致癌重金属浓度、富集程度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种致癌重金属As、Cd、Co、Cr、Ni、Pb和Se年均值浓度分... 于2009年4、7、10月和2010年1月在北京城区采集了PM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得到29种金属元素,对7种致癌重金属浓度、富集程度及其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种致癌重金属As、Cd、Co、Cr、Ni、Pb和Se年均值浓度分别为(11.6±14.0)、(2.6±2.4)、(1.0±0.7)、(11.3±9.4)、(4.0±2.4)、(142.5±98.9)、(3.3±2.2)ng·m-3,其中仅As年均值浓度超过WHO参考限值的0.8倍.7种致癌重金属仅As、Cd、Pb和Se等4种重金属有明显富集现象,富集因子均超过500,其中夏季富集因子明显高于其它季节.春、秋和冬季4种高富集致癌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北京周边的燃煤和城区机动车排放,夏季则主要来源于区域性污染源的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健康风险 富集 来源
原文传递
中国气溶胶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0
作者 刘毅 王明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406-414,共9页
结合近年来中国气溶胶研究的现状, 分别对气溶胶的基本特征、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沙尘气溶胶以及与气溶胶有关的其它研究等四部分内容作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 气溶胶
下载PDF
中国甲烷排放现状 被引量:58
11
作者 王明星 +2 位作者 李晶 杨昕 王秀玲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67-75,共9页
介绍了1990年和1994年我国甲烷排放源估算工作。首先,对1990年的甲烷排放源进行了收集和完善,尤其是对1990年城市垃圾甲烷排放源重新做了计算;其次,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对1994年的甲烷排放源重新作了计算;最后... 介绍了1990年和1994年我国甲烷排放源估算工作。首先,对1990年的甲烷排放源进行了收集和完善,尤其是对1990年城市垃圾甲烷排放源重新做了计算;其次,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对1994年的甲烷排放源重新作了计算;最后把1994年甲烷排放与1990年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中国1990年和1994年甲烷排放分别为3092×106t和3291×106t,分别约占当年全球总排放的59%和61%,其中,采煤、油气领域泄漏、反刍动物与动物粪便、垃圾填埋等甲烷排放有所增大,而生物质燃烧、稻田甲烷的排放有所减少,农村堆肥中的甲烷排放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排放源 稻田
下载PDF
采暖期前和采暖期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王明星 +1 位作者 胡非 徐永福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5-81,共7页
1999年 2月、3月、1 1月和 1 2月,在北京北三环外的 3 2 5m气象塔院内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获得 2 4组 1 92个分级样品.样品用质子激发X荧光(PIXE)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到大气颗粒物化学元素浓度及其谱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 1999年 2月、3月、1 1月和 1 2月,在北京北三环外的 3 2 5m气象塔院内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获得 2 4组 1 92个分级样品.样品用质子激发X荧光(PIXE)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到大气颗粒物化学元素浓度及其谱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来源正在发生变化.由于采暖期间煤炭使用量的大量减少,大气中S,As,Se,K的浓度大幅度降低,S和K比采暖前低 2 5 %;由于北京冬季采暖大量使用重油替代煤炭作为取暖燃料,大气中Cu的含量比采暖期前增加了 1倍.此外,由于无铅汽油的推广使用,目前北京大气颗粒物中的Pb含量已大幅度降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PIXE 元素成分 采暖期
下载PDF
北京冬春季气溶胶化学成分及其谱分布研究 被引量:53
13
作者 王明星 +3 位作者 王跃思 李爱国 朱光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6-12,共7页
1999年 2月 2 3~ 2 6日在北京气象塔 47m高度和 3月 1 0~ 1 2日在距地面 6m高度各进行了为期 3天的气溶胶采样 ,获得 1 2组分级采样样品 ,用PIXE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 2 0种元素的浓度及其谱分布 ,并对当前北京气溶胶的来源... 1999年 2月 2 3~ 2 6日在北京气象塔 47m高度和 3月 1 0~ 1 2日在距地面 6m高度各进行了为期 3天的气溶胶采样 ,获得 1 2组分级采样样品 ,用PIXE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 2 0种元素的浓度及其谱分布 ,并对当前北京气溶胶的来源、化学元素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过去相比 ,除Si、K、Ca、Ti、Sr、V元素浓度降低外 ,其他元素浓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研究表明 ,当前北京地区气溶胶的来源已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化学成分 浓度
全文增补中
我国沙尘的来源、移动路径及对东部海域的影响 被引量:49
14
作者 高会旺 +2 位作者 朱燕君 王跃思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7-636,共10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micaps天气资料,通过对2000—2002年发生的42次沙尘天气个例的分析,重点研究了沙尘的源地、移动路径、入海地点及对不同海域的影响概率。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有70%起源于蒙古国,在经过境内沙漠地区时得以...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micaps天气资料,通过对2000—2002年发生的42次沙尘天气个例的分析,重点研究了沙尘的源地、移动路径、入海地点及对不同海域的影响概率。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有70%起源于蒙古国,在经过境内沙漠地区时得以加强。沙尘粒子的移动和入海途径主要有3条:一是从内蒙古东部入侵的沙尘天气经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后进入渤海和黄海;二是从内蒙古西部入侵的沙尘天气经内蒙古西部沙地和黄土高原后进入渤海、黄海和东海;三是从青海东部扬起的沙尘长距离输运进入黄海、东海及西北太平洋。2000—2002年,63.9%的沙尘天气会影响到海洋,其中,影响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概率分别为27.4%、30.9%和12.3%,影响朝鲜海峡和日本海的概率为20.2%和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粒子 源地 入海途径 影响概率 中国
下载PDF
北京地区气溶胶粒度谱分布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王明星 +3 位作者 戴淑玲 王秀玲 李爱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1期85-89,共5页
对北京地区气溶胶数浓度及其谱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重点探讨了气溶胶数浓度分布与相对湿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逐日变化 ,并在很大程度上受空气相对湿度和里查森数影响。
关键词 谱分布 气溶胶 数浓度 日变化 北京地区 空气相对湿度 粒度 胶粒
全文增补中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现状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王明星 +6 位作者 郑循华 李晶 王跃思 刘学义 黎云 王邦中 陈振林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3期321-327,共7页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几个主要温室气体研究项目中关于二氧化碳(CO2)排放源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最新资料,对1990年的中国CO2排放源进行了收集和完善,对1994年中国 CO2排放源重新做了计算。其中,工业...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几个主要温室气体研究项目中关于二氧化碳(CO2)排放源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最新资料,对1990年的中国CO2排放源进行了收集和完善,对1994年中国 CO2排放源重新做了计算。其中,工业生产过程的CO2排放,在以前的研究中仅仅计算了水泥一项,本研究中我们增加了石灰、钢铁、电解铝三项,力求使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结果表明,1990年和1994年中国CO2矿物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总排放分别为2218.9×106t(合605.1×106t碳)和 2787.8×106t(合 760.3×106t碳),分别占当年全球CO2总排放的102%和127%。能源和工业生产活动的CO2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矿物燃料燃烧是中国CO2的最大排放源,占总排放的90%以上。对CO2排放源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中国CO2排放存在大于10%的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排放源 中国 温室气体 工业 石灰 水泥 电解铝
下载PDF
冬夏季广州城区碳气溶胶特征及其与O_3和气象条件的关联 被引量:51
17
作者 朱李华 陶俊 +4 位作者 曹军骥 林泽 许振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42-1949,共8页
2008年1月1日~31日和7月1日~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1个PM2.5样品,对样品进行碳成分分析,得到有机碳(OC)、元素碳(EC)浓度.同步观测了气象因子以及SO2、NO2、O3气态污染物浓度.结果发现,冬季和夏季PM2.5日均值质量浓度分别为(81.2... 2008年1月1日~31日和7月1日~31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1个PM2.5样品,对样品进行碳成分分析,得到有机碳(OC)、元素碳(EC)浓度.同步观测了气象因子以及SO2、NO2、O3气态污染物浓度.结果发现,冬季和夏季PM2.5日均值质量浓度分别为(81.2±61.4)μg.m-3和(53.7±23.2)μg.m-3,OC质量浓度分别为(24.6±19.3)μg.m-3和(14.0±5.6)μg.m-3,EC质量浓度分别为(7.9±5.4)μg.m-3和(4.7±2.2)μg.m-3,OC/EC比值分别为2.9±0.6和3.2±1.0.冬夏季非降雨的稳定天气条件下二次有机碳气溶胶(SOC)浓度分别为(6.1±6.6)μg.m-3和(5.8±5.2)μg.m-3.冬夏季SOC和O3浓度显著相关(p<0.01).东南风和西南风条件下,OC、EC浓度普遍较高,表明东莞、江门和佛山地区的工业污染源对广州地区污染物累积和霾天气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二次有机碳 臭氧
原文传递
东亚地区春季黑碳气溶胶源排放及其浓度分布 被引量:43
18
作者 美根 徐永福 +1 位作者 韩志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东亚地区一个黑碳气溶胶的排放源 ,并利用一个三维化学输送模式系统模拟研究了东亚地区春季黑碳气溶胶的输送和演变过程 .黑碳气溶胶浓度的模拟值与地面观测站和观测船获取的监测值相比 ,模拟值与监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东亚地区一个黑碳气溶胶的排放源 ,并利用一个三维化学输送模式系统模拟研究了东亚地区春季黑碳气溶胶的输送和演变过程 .黑碳气溶胶浓度的模拟值与地面观测站和观测船获取的监测值相比 ,模拟值与监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这表明本研究收集整理的黑碳气溶胶的排放量及其分布是基本合理的 ,模式系统较好地反映了黑碳气溶胶浓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 ,再现了许多观测到的重要特征 .模拟结果表明 ,东亚地区春季间隙性的长距离输送对于西北太平洋海域的黑碳气溶胶浓度分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输送 气溶胶 污染源 三维化学输送模式
下载PDF
2008年1月广州大气污染特征及能见度观测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剑鸣 陶俊 +1 位作者 许振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61-165,共5页
利用颗粒物在线观测仪、污染气体在线观测仪、现时天气现象传感器以及自动气象站,于2008年1月对广州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能见度和气象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发现:ρ(PM2.5)与ρ(NO2)日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均呈双峰现象,分别出现在09:0... 利用颗粒物在线观测仪、污染气体在线观测仪、现时天气现象传感器以及自动气象站,于2008年1月对广州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能见度和气象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发现:ρ(PM2.5)与ρ(NO2)日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均呈双峰现象,分别出现在09:00—10:00和19:00—21:00时段;ρ(SO2)呈单峰现象,出现在08:00—13:00时段.ρ(PM2.5),ρ(SO2),ρ(NO2),ρ(NO)和ρ(O3)日均值分别为(82.8±66.0),(81.6±80.9),(106.5±67.2),(66.1±57.0)和(25.1±17.0)μg/m3,能见度日均值为(6.8±4.4)km.能见度与ρ(PM2.5)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47.研究还表明,低边界层高度、小风天气、高水平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是导致广州低能见度天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相对湿度 大气能见度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被引量:42
20
作者 小玲 唐宜西 +3 位作者 熊亚军 孟伟 曹晓彦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44,共8页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区域雾霾 PM2 5浓度 气象条件 WRF—Chem数值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