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8年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 被引量:30
1
作者 乐艺 李霞 +3 位作者 冯京辉 饶日光 何天英 陈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6-286,共11页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究NDVI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制定合理的生态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辅以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究NDVI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制定合理的生态工程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方法]基于MODIS NDVI数据,辅以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一元线性趋势分析、Hurst指数、偏相关分析及残差分析方法,对2000—2018年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NDVI变化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结果](1)黄河流域NDVI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总增速为6.8%/10 a, NDVI在东南部及西部较高,北部及西北部较低,由东南向西北部减少,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整体上,以东亚季风生态地理区和西北干旱生态地理区界线(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地—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和青藏高原生态地理区和西北干旱生态地理区及东亚季风生态地理区界线(西宁市—甘南市—定西市)为界呈Ⅴ字型分布。(2)NDVI整体变化趋势以改善为主,反持续性强于持续性,且表现出较强的弱持续性,其中改善区约占62.32%,主要呈带状集中分布。在中上游地区,在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地—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西宁市—甘南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关中平原及运城盆地—三门峡两两界线间的条带区域基本为改善区,而退化区域以中下游为主,呈零散分布。(3)NDVI与降水和气温呈正相关,且与降水的偏相关强度稍大于气温,流域约76.7%的地区NDVI残差呈增长的趋势,人类活动整体对NDVI增加的影响以促进为主,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中游>上游>下游。[结论]黄河流域NDVI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适度的生态工程及农业生产活动对植被恢复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趋势分析 HURST指数 气候因素 残差分析 人类活动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格网GIS的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24
2
作者 奥勇 蒋嶺峰 +2 位作者 白召弟 杨潇 乐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4-175,共12页
以8 km×8 km的格网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境质量抗干扰能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社会经济效益4个角度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通过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障碍度诊断模型,... 以8 km×8 km的格网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生境质量抗干扰能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社会经济效益4个角度构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通过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和障碍度诊断模型,探究了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空间上呈中部及西南部较高、东南和东北部中等、西北质量较低的态势,土地生态质量总体较低,临界安全及危险区域分别占31.4%、27.7%。(2)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自相关程度高,热点主要分布于治理强度较高的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生态保护区,冷点分布于流域西北部,应适当加强上游区域土地生态的治理,消除极端冷点。(3)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主要障碍因子为经济密度、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离生态保护区距离、离水域距离,应立足区域自然基础和资源禀赋状况,加快绿色创新驱动,将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价值,在生态修复和改造时,合理配置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必要时可增设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GSTATS 格网GIS 土地生态质量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智海 乐艺 李霞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1期78-84,共7页
森林地上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及评估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精确估算至关重要。遥感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在大尺度区域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光学(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SAR(极... 森林地上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及评估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对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精确估算至关重要。遥感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在大尺度区域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光学(多光谱和高光谱)数据、SAR(极化SAR、干涉/极化干涉SAR和层析SAR)数据、小光斑LiDAR、大光斑LiDAR(机载LiDAR、星载ICESat/GLAS、ICESat-2/ATLAS、GEDI)数据以及多传感器(光学和LiDAR、光学与SAR、SAR和LiDAR)数据联合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研究现状及不足,讨论了尺度问题、植被自身复杂性及模型精度与适用性等问题,从发展机理模型、固定样地与林地分类、林业大数据与多源数据协同等角度对生物量估算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生物量 光学遥感 SAR LIDAR
下载PDF
兰州市“两抢一盗”犯罪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唐静 李霞 乐艺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8期23-27,32,共6页
利用核密度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围绕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环境因子,基于因子独立与因子交互联合探索兰州中心城区“两抢一盗”犯罪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研究区两抢一盗犯罪案件主要发生在黄河南岸,呈现出多... 利用核密度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围绕社会经济和人类活动环境因子,基于因子独立与因子交互联合探索兰州中心城区“两抢一盗”犯罪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研究区两抢一盗犯罪案件主要发生在黄河南岸,呈现出多高发中心和由多中心向外环状渐次降低的格局。(2)无论昼夜,商业都是影响犯罪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任意2种影响因子间交互作用都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双因子交互可以增加对犯罪的解释力。同时商业因素与任意环境因素两两交互的解释力都排在所有交互解释力前列,该因素不仅自身对犯罪影响巨大,而且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很强,是犯罪发生的重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抢一盗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因子探测 因子交互
下载PDF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非集中式信息流控制系统——S-DIFC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涛 严飞 +1 位作者 王庆飞 乐艺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7,71,共7页
针对当前非集中式信息流控制(DIFC)系统无法对主机与网络敏感数据进行一体化有效监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DIFC系统设计框架——S-DIFC。首先,在主机平面利用DIFC模块对主机中文件及进程进行细粒度的监控;然后,利用... 针对当前非集中式信息流控制(DIFC)系统无法对主机与网络敏感数据进行一体化有效监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的DIFC系统设计框架——S-DIFC。首先,在主机平面利用DIFC模块对主机中文件及进程进行细粒度的监控;然后,利用标签信息转换模块拦截网络通信,将敏感数据标签添加到网络流中;其次,在网络平面的SDN控制器中,对带有机密信息的流进行多级别的访问控制;最后,在目标主机DIFC系统上,恢复敏感数据所携带的敏感信息标记。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主机CPU负载影响在10%以内,对内存影响在0.3%以内,与依赖加解密处理的Dstar系统大于15 s的额外时延相比,有效地减轻了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对通信的负担。该框架能够适应下一代网络对敏感数据安全的需求,同时分布式的方法能够有效增强监控系统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集中式信息流控制 软件定义网络 数据防泄漏 标签映射 细粒度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乐艺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根据10a统计年鉴数据,采用耕地利用动态度、耕地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河南省2009—2018年耕地变化情况,并选取15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得出2009—2015年耕地呈减少趋势,在各地级市空间分布上差异明... 根据10a统计年鉴数据,采用耕地利用动态度、耕地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河南省2009—2018年耕地变化情况,并选取15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得出2009—2015年耕地呈减少趋势,在各地级市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2015—2018年耕地出现回升,在各地级市分布上相对均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及农业技术均影响耕地变化,耕地面积与第二产业比重、有效灌溉面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正相关,与总人口、农业总产值、机耕面积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耕地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与时俱进 再创佳绩——贺兰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
7
作者 盛国伟 叶晓龙 乐艺 《宁夏画报》 2005年第1期26-27,共2页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贺兰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进~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性工作进一... 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贺兰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关于进~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综合改革工作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标。2004年,贺兰县总人口17.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38%e(16‰以下),自然增长率7‰,计划生育率99.5%(指标为91%),采取各种避孕节育措施率为91.44%,人口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局 计划生育率 出生性别比 避孕节育措施 上级业务部门 综合改革工作 贺兰县 工作指标 流动
原文传递
观狗战
8
作者 乐艺 《花火(C版)》 2005年第Z1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杂种狗 哈巴 相咬 狗咬 日本 杂种犬 桃核 指导老师 新昌县 中心小学
原文传递
2000-2020年陕西省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探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霞 王孝康 +3 位作者 刘秀花 乐艺 金相皓 陈永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目的]揭示陕西省不同生态系统植被时空变化,厘清不同气候因子及相互作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MODIS NDVI及年均高温、年均低温、年均温、年总降水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偏相关... [目的]揭示陕西省不同生态系统植被时空变化,厘清不同气候因子及相互作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MODIS NDVI及年均高温、年均低温、年均温、年总降水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偏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各地貌分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变量分离探究了植被NDVI变化与降水、气温的内部关联和响应机制。[结果]2000—2020年陕西植被NDVI波动增加,速率为5.9%/10 a,速率大小为陕北>关中>陕南;全省多年植被NDVI值为0.71,南高北低;植被NDVI显著改善区域占比67%,分区占比为陕北>陕南>关中。2000—2020年陕西气候因子随时间波动变化,速率大小为陕南>关中>陕北,空间上呈现年均高温降低、年均低温上升、年均温降低、降水增加。2000—2020年陕西及各分区植被NDVI与年均高温整体呈负相关,与年均低温、年均温、年总降水量呈正相关;全省及陕北年总降水贡献最大,关中和陕南年均高温贡献最大;年均高温与年总降水交互主导全省、陕北及陕南植被NDVI变化,年均温与年总降水的交互主导关中植被NDVI变化。[结论]研究期陕西及各分区植被整体变好,各分区植被对气候的响应关系、各因子的贡献及其相互作用不同,降水和年均高温、年均温的交互显著影响植被NDVI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NDVI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陕西省
下载PDF
基于GEE和地理探测器的河南省不同流域植被变化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李霞 乐艺 吴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87-1896,共10页
厘清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生态修复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2000—2020年河南省植被覆盖数据,并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揭示河南省及其流域分区(海河流域... 厘清植被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生态修复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2000—2020年河南省植被覆盖数据,并结合Theil-Sen Median趋势、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揭示河南省及其流域分区(海河流域分区、黄河流域分区、淮河流域分区、长江流域分区)植被分布和变化趋势,并联合因子探测及因子交互,从不同尺度探究了自然和人文因素对植被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南省植被覆盖度(FVC)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以中高植被覆盖为主,其中,长江流域分区最好。河南省及各分区FVC变化规律一致,呈波动上升趋势,均以明显改善为主,其中,长江流域分区的改善面积最大。基于Hurst指数,河南省未来植被状况除了淮河流域分区可能持续改善外,其他分区均表现为从改善转向退化。河南省及各分区植被变化是人文因子与自然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因子影响力随时间而改变,主导因子存在地域差异,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和夜间灯光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强于海拔、坡度、年均低温等自然因素。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尤其是人文与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呈非线性增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谷歌地球引擎 因子探测 因子交互 河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