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冰期以来河西走廊花海古湖泊演化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卓仑 +2 位作者 程弘毅 李育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2-348,共7页
通过分析河西走廊花海古湖泊沉积物中的盐类矿物组成,结合年代序列,重建了花海晚冰期以来湖泊演化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晚冰期及新仙女木时期,花海湖泊以芒硝沉积为主,属硫酸盐型湖泊,湖水的盐度较高且周期性波动... 通过分析河西走廊花海古湖泊沉积物中的盐类矿物组成,结合年代序列,重建了花海晚冰期以来湖泊演化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晚冰期及新仙女木时期,花海湖泊以芒硝沉积为主,属硫酸盐型湖泊,湖水的盐度较高且周期性波动频繁;全新世早期(10.47 cal ka BP以前),湖泊以洪泛堆积和风成沉积为主,揭示了湖泊萎缩、甚至干涸;全新世早期至全新世中期(10.47~8.87 cal ka BP)盐类矿物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为碳酸盐型湖泊,湖水淡化,湖泊水位开始逐渐回升;全新世中期(8.87~5.50 cal ka BP)盐类矿物呈现一定的波动变化,其中,8.8 cal ka BP 时期盐类矿物以硫酸盐沉积为主,湖泊由碳酸盐型转化为硫酸盐型,湖水咸化,盐度升高;随后盐类矿物以碳酸盐沉积为主,湖泊由硫酸盐型转化为碳酸盐型,湖水盐度降低、湖泊扩张;全新世中晚期(5.50 cal ka BP以来)出现沉积间断,表明中晚全新世时期湖泊逐渐萎缩。在全新世期间,花海湖泊千年尺度演化过程揭示了该区域气候干湿状况受亚洲季风和西风共同控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冰期 湖泊演化 气候变化 矿物 花海
原文传递
植物大化石和微体化石分析揭示的云贵高原新石器-青铜时代农业发展历程 被引量:9
2
作者 黎海明 左昕昕 +7 位作者 康利宏 任乐乐 刘峰文 刘鸿高 闵锐 刘旭 董广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26-938,共13页
东亚地区农业起源和史前时代农业发展与传播的过程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2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云贵高原是连接东南亚的关键地区,但其史前农业发展历程尚不清晰.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泸水县石岭岗遗址植物大化石和植硅体研究,分... 东亚地区农业起源和史前时代农业发展与传播的过程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2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云贵高原是连接东南亚的关键地区,但其史前农业发展历程尚不清晰.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泸水县石岭岗遗址植物大化石和植硅体研究,分析了其青铜时代先民的植物资源利用策略.结合云贵高原已发表的植物考古研究进展,探讨了云贵高原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农业发展历史.结果显示,距今2500年前石岭岗先民主要种植水稻和粟.云贵高原新石器-青铜时代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稻作农业发展阶段(距今约4800~3900年),稻、粟混作农业发展阶段(距今约3900~3400年)和稻、粟、麦类混作农业发展阶段(距今约3400~2300年).史前时代欧亚大陆的农业传播推动了云贵高原新石器.青铜时代的农业发展,而云贵高原大河纵横的地貌特征可能导致该地区史前农业生产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尤其在青铜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流域 云贵高原 新石器 青铜时代 植物大化石鉴定 植硅体分析 14C测年
原文传递
植物微体遗存分析揭示的大地湾遗址蚌刀功能及植物资源利用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继帅 东菊 +3 位作者 杨晓燕 王维维 陈发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1-429,共9页
采用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方法对甘肃大地湾遗址二期文化(6500-5900 aBP)同一灰坑内出土的8件蚌刀进行植物微体遗存分析,发现了粟黍、小麦族、食用豆类、橡子以及包括百合属、贝母属在内的多种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同时发现了黍稃壳中... 采用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方法对甘肃大地湾遗址二期文化(6500-5900 aBP)同一灰坑内出土的8件蚌刀进行植物微体遗存分析,发现了粟黍、小麦族、食用豆类、橡子以及包括百合属、贝母属在内的多种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同时发现了黍稃壳中的η型植硅体,显示出蚌刀使用功能的多样性,既用于切割加工块根块茎类食物,亦可能具有刮取谷穗收获植物籽粒的功能.此外,丰富的淀粉粒种类揭示仰韶早期社会对植物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在粟作农业发展的同时,采集经济在当时的生业模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 植硅体 蚌刀功能 植物资源利用 大地湾遗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