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9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956~2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被引量:
242
1
作者
高歌
陈德亮
+2 位作者
任国玉
陈峪
廖
要
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8-387,共10页
利用1956~2000年全国580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对中国及十大流域这45年的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造成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利用1956~2000年全国580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对中国及十大流域这45年的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造成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5年中除松花江流域外,全国绝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的潜在蒸散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南方各流域(西南诸河流域除外)年和夏季潜在蒸散量减少趋势尤其明显.1980~2000年和1956~1979年两时段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量差值表明,我国大部地区1980~2000年时段较前一时段减少,山东半岛、黄河和长江源区、西南诸河的中西部以及宁夏等地则增多.分析还表明,全国及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关系密切,但这45年日照时数和/或风速的明显减少可能是导致大多数地区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潜在蒸散量
彭曼-孟蒂斯公式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81~2010年中国气候区划
被引量:
113
2
作者
郑景云
卞娟娟
+3 位作者
葛全胜
郝志新
尹云鹤
廖
要
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088-3099,共12页
根据我国658个站1981~2010年日气象观测数据,以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年干燥度、7月平均气温为划分温度带、干湿区、气候区的主要指标,以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为温度带、干湿区划分的辅助指标,并参考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积...
根据我国658个站1981~2010年日气象观测数据,以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年干燥度、7月平均气温为划分温度带、干湿区、气候区的主要指标,以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为温度带、干湿区划分的辅助指标,并参考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积温及极端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等指标,对我国1981~2010年气候状况进行了区划,将我国分为12个温度带、24个干湿区、56个气候区.与1951~1980年相比,受气候增暖影响,1981~2010年间我国东部多个温度带界线出现了北移,其中暖温带北界东段最大北移超过1个纬度,北亚热带北界东段平均北移1个纬度,中亚热带北界中段最大北移2个纬度,南亚热带北界西段北移0.5~2.0个纬度;西部因受地形影响,温度带水平移动不显著,但在青藏高原有亚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趋势.同时,因华北、东北东南部、西北东部降水减少,北方半干旱与半湿润分界线东移与南进,其中36°~41°N间的移动幅度达0.5~2.5经度;但西北的河西走廊、新疆及青藏高原的干旱区、半干旱区总体转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1981~2010年
气候区划
区划界线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十大流域近40多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86
3
作者
陈峪
高歌
+1 位作者
任国玉
廖
要
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7-643,共7页
利用中国1956~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按流域将全国划分为10个区域,分析了各流域年、季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状况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北方流域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缺乏且不稳定;南方流域降水较...
利用中国1956~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按流域将全国划分为10个区域,分析了各流域年、季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状况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北方流域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缺乏且不稳定;南方流域降水较多,年际变化较小,水资源相对充足且比较稳定。分析结果还表明,近45年来,北方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一般趋于减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明显减少;南方流域以降水增加为主,90年代降水均较80年代增多,特别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更为明显。季节降水减少主要出现在夏秋季,冬春季降水有微弱增加趋势。近2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流域降水的增减趋势与近45年长序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方大部分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少,南方流域多为增加。夏、秋季,大部流域降水较前20年减少,冬春季则相反。中国西北诸河流域是十大流域中惟一四季降水均有增加的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流域
年季降水量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趋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MCI的中国干旱时空分布及灾情变化特征
被引量:
84
4
作者
廖
要
明
张存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02-1409,共8页
利用中国82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等资料,根据2017年修订的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计算得到各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
利用中国82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等资料,根据2017年修订的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计算得到各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基于MCI指数系统分析了中国及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6大区域中旱及以上干旱日数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并结合1951-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农业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干旱受灾情况以及灾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黄淮、西北东部、东北西部、华南西部、西南大部以及内蒙古等地是我国干旱多发区,其中华北大部、黄淮东北部及陕西北部、甘肃河东大部、宁夏等地年干旱日数在60天以上,河北南部、宁夏大部、新疆北部和西部、云南中南部、海南南部等地最长连续干旱日数达210天以上;长江中下游、华南东部、西北中部、东北东部等地干旱日数相对较少。东北、华北干旱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夏、秋季,西北地区东部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出现在盛夏和秋季,华南地区的干旱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西南地区多出现在冬、春季节。1961—2015年,中国平均年干旱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贵州中西部、云南中西部等地增加趋势明显,但西北中西部、东北中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及青藏高原中西部、内蒙中西部等地年干旱日数呈减少趋势。1951—2015年,中国农作物因旱受灾和成灾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近年来有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MCI指数
时空分布
灾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
被引量:
71
5
作者
陈鲜艳
张强
+3 位作者
叶殿秀
廖
要
明
祝昌汉
邹旭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三峡库区地处鄂西和渝东的崇山峻岭中,局地气候受山谷和水体的共同影响,冬暖夏热,降水丰富。利用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降水与温度观测资料,对2003年蓄水前后的降水、气温等要素作了时间对比分析,同时分...
三峡库区地处鄂西和渝东的崇山峻岭中,局地气候受山谷和水体的共同影响,冬暖夏热,降水丰富。利用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降水与温度观测资料,对2003年蓄水前后的降水、气温等要素作了时间对比分析,同时分别选取近库区和远库区站点作降水比值和温度差值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库区降水较常年偏少,但降水趋势与西南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一致。20世纪90年代之后三峡库区气温有显著上升趋势,蓄水后受水域扩大影响近库地区的气温发生了一定变化,表现出冬季增温效应,夏季有弱降温效应,但总体以增温为主。由于三峡工程局地气候影响是一个复杂、长期的气候调节过程,所给出的结果只是三峡水库蓄水至今3年时间的观测分析结果,同时蓄水前后温度变化还需要更长时间观测分析统计,对水库水域扩大影响造成的局地气候效应有待更多研究方法及模式结果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气候效应
局地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东部三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
68
6
作者
张尚印
张海东
+3 位作者
徐祥德
张德宽
廖
要
明
宋艳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9-835,共7页
利用1961-2000年夏季(6~8月)月高温资料,探讨了石家庄、南京、福州的高温气候特征,给出了高温天气过程原因分析及东亚副热带高压(下称东亚副高)的活动特点.结果表明,石家庄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干热和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不长,极端气温高,...
利用1961-2000年夏季(6~8月)月高温资料,探讨了石家庄、南京、福州的高温气候特征,给出了高温天气过程原因分析及东亚副热带高压(下称东亚副高)的活动特点.结果表明,石家庄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干热和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不长,极端气温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小;南京和福州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闷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气温不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大.我国东部地区近40年来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在减少.东亚副高和大陆变性高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强盛并持续副高和大陆变性高压控制是我国东部地区高温日数和强高温过程偏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东部
城市高温
气候特征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
被引量:
54
7
作者
张尚印
张德宽
+3 位作者
徐祥德
廖
要
明
沈树勤
尹东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0-846,共7页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构造预测模型,预测夏季月高温出现日数,通过42 a高温资料预报检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值得在业务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高温气候特征
灾害机理
预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
49
8
作者
张强
万素琴
+2 位作者
毛以伟
陈正洪
廖
要
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4期164-167,共4页
根据三峡水库坝区周边气候考察气象站1992-2004年和宜昌站1952-2004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先用差值法将短期考察资料延长,再通过对比、回归等方法,客观分析了气温随时间和地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三峡坝区具有冬暖、夏热等特点,是...
根据三峡水库坝区周边气候考察气象站1992-2004年和宜昌站1952-2004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先用差值法将短期考察资料延长,再通过对比、回归等方法,客观分析了气温随时间和地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三峡坝区具有冬暖、夏热等特点,是湖北的夏热和冬暖中心之一,不同高度气温年或日变化具有相同位相。2)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等指标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极端最低气温日数随高度升高而递增。3)水体对库周气温具有白天降温、夜间增温的效应,增温幅度比降温幅度大,增温幅度夏季大于冬季,降温幅度夏季小于冬季。4)三峡坝区20世纪90年代之前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变化,之后有显著上升趋势;水库蓄水以后对水域周围地区有降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气温变化
地形作用
水体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天气发生器的降水模拟
被引量:
42
9
作者
廖
要
明
张强
陈德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9-698,共10页
天气发生器是气候影响评价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气候变化、地球生态系统及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风险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建立一个适用于中国广大地区的天气发生器,需要对各种模拟模型及其参数的估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降水的模拟...
天气发生器是气候影响评价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气候变化、地球生态系统及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风险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建立一个适用于中国广大地区的天气发生器,需要对各种模拟模型及其参数的估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降水的模拟及其参数的估计是关键,因为气温、辐射等其他气候要素的模拟依赖于降水的发生.本文重点介绍了常用的随机降水模拟模型:两状态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两参数GAMMA分布.根据中国672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转移概率P(WD)、P(WW)及GAMMA分布参数ALPHA和BETA,并分析了4个参数在中国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不同地区各参数的季节分布特征.最后根据各地不同月份计算的四个降水模拟参数对中国各地的逐日降水进行模拟,并利用1971~2000年的实测数据对30年模拟结果在统计意义上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发生器
降水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变化
地球生态系统
极端气候事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
39
10
作者
毕宝贵
矫梅燕
+1 位作者
廖
要
明
徐晶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1-687,共7页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 ,分析了 2 0 0 3年淮河流域 6~ 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以及降水雨情、水情特征 ,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 7次强降水过程 ,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 1 991年同...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 ,分析了 2 0 0 3年淮河流域 6~ 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以及降水雨情、水情特征 ,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 7次强降水过程 ,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 1 991年同期 ,但低于 1 95 4年梅雨期 ;2 0 0 3年淮河流域降水的突出特点是 :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 ;水情特点是 :洪峰逐次递减 ;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警戒水位的重要原因是 :2 0 0 3年春季降水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期
强降水
水情
春季降水
淮河流域
雨情
副热带高压
月份
用地
利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影响及适应对策
被引量:
29
11
作者
肖风劲
徐雨晴
+2 位作者
黄大鹏
廖
要
明
於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4,52,共6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流域出现冰川冻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流域出现冰川冻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上游暖湿化、中下游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黄河流域气温将持续升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干旱缺水的气候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使得流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安全风险。面对当前的各种生态问题以及未来生态安全风险挑战,采取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适应性措施十分迫切,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提升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能力;在上游加强黄河水源涵养保护,中游强化荒漠与水土流失治理,下游强化黄河水资源和湿地生态保护;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安全挑战,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安全
影响
适应
黄河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3年淮河流域强降水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28
12
作者
章国材
毕宝贵
+1 位作者
鲍媛媛
廖
要
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5-804,i003,i004,共12页
分析了 2 0 0 3年淮河流域 6~ 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 7次强降水过程 ,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 1991年 ,但小于 195 4年 ;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是 2 0 0 ...
分析了 2 0 0 3年淮河流域 6~ 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 7次强降水过程 ,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 1991年 ,但小于 195 4年 ;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是 2 0 0 3年淮河降水的突出特点 ,也是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保证水位的原因。同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 2 0 0 3年淮河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后发现 :中高纬度两槽一脊的稳定维持 ,副高脊线持续稳定在 2 2~ 2 5°N之间 ,淮河流域恰好位于高空急流的右前方 ,低空急流的左前方 ,是造成 2 0 0 3年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降水
副高
急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区年高温日数区域平均方法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
28
13
作者
张德宽
姚华栋
+1 位作者
杨贤为
廖
要
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0-753,共4页
利用华北地区33个代表站1961—2002年间的年高温日数序列,采用均生函数和最优子集回归法,设计出具有较强拟合能力和未来趋势预测的数理统计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况,其信度达到了99%;也使用该模型做出华北地区2003—2005年3年...
利用华北地区33个代表站1961—2002年间的年高温日数序列,采用均生函数和最优子集回归法,设计出具有较强拟合能力和未来趋势预测的数理统计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况,其信度达到了99%;也使用该模型做出华北地区2003—2005年3年的高温日数趋势预测,对2003年和2004年做出的趋势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区
高温FI数
区域平均
最优插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51—2006年三峡库区夏季气候特征
被引量:
26
14
作者
廖
要
明
张强
陈德亮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6期368-372,共5页
以重庆市的沙坪坝、涪陵、万州、奉节和湖北省的宜昌5个站为代表,从降水、气温、日照、风速和蒸发等5个要素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1951—2006年夏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以重庆市的沙坪坝、涪陵、万州、奉节和湖北省的宜昌5个站为代表,从降水、气温、日照、风速和蒸发等5个要素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1951—2006年夏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以及蒸发量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所有气候要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降水
气温
日照
风速
蒸发量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干湿气候区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
26
15
作者
张存杰
廖
要
明
+3 位作者
段居琦
宋艳玲
黄大鹏
王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1-267,共7页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在干湿气候区划指标、潜在蒸散计算方法、干湿气候区划等级划分标准及命名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干燥度指数进行干湿气候区划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利用1981—2010年全国2...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在干湿气候区划指标、潜在蒸散计算方法、干湿气候区划等级划分标准及命名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干燥度指数进行干湿气候区划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利用1981—2010年全国2207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近30年来我国干湿气候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近30年我国干旱区(包括极干旱、干旱和亚干旱区)面积为469.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8.8%,其中极干旱区、干旱区和亚干旱区面积分别为87.8万km^2、209.2万km^2和172.2万km^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9.1%、21.8%和17.9%,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亚湿润区、湿润区和极湿润区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2%、27.8%和8.8%,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及东北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气候区划
干燥度指数
潜在蒸散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
23
16
作者
肖风劲
张旭光
+1 位作者
廖
要
明
刘秋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0期92-100,共9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中国2089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不同区域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中国2089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不同区域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少北多",并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其速率为-45.8 h/10 a;西南地区在1989年发生突变,西北地区1983年发生突变,东北地区1985年发生突变,其他地区未发生突变;从季节上看,日照时数夏季最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下降速率夏季最快,其次是秋季和冬季,春季变化幅度最小;日照时数与总云量、能见度、霾、降水量呈现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现显著正相关,与雾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时空分布
趋势
农业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变化对我国烟草生产及其适生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9
17
作者
廖
要
明
周小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简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烟草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烟草适生地选择以及烟草病虫害的发生等影响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
烟草
生产
适生地选择
影响因素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5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
21
18
作者
廖
要
明
王凌
+12 位作者
王遵娅
叶殿秀
周兵
侯威
王有民
朱晓金
黄大鹏
赵珊珊
钟海玲
王阳
李莹
姜允迪
曾红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2-480,共9页
2015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9℃,为1961年以来最高值,华南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东北、华北和西北为次高值;四季气温均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648.8 mm,较常年偏多3%;长江中下游大部及广西、新疆等地降水量偏多,西南西部及海南、辽...
2015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9℃,为1961年以来最高值,华南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东北、华北和西北为次高值;四季气温均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648.8 mm,较常年偏多3%;长江中下游大部及广西、新疆等地降水量偏多,西南西部及海南、辽宁等地降水偏少;冬、夏季降水偏少,春季接近常年同期,秋季偏多明显。2015年,南方暴雨过程多,夏季出现南涝北旱,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内涝重;华北、西北东部及辽宁夏秋连旱影响较重;11月江南、华南出现强降雨,秋汛明显;盛夏,新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但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两年出现凉夏;登陆台风偏少,但登陆台风强度强,"彩虹"致灾重。2015年,我国共出现11次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11-12月我国中东部雾-霾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污染程度重,11月27日至12月1日华北、黄淮等地的雾-霾天气过程为2015年最严重的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象灾害
天气气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
20
19
作者
邵勰
廖
要
明
+4 位作者
柳艳菊
叶殿秀
司东
王艳姣
聂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9-495,共7页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响,大气环流持续性异常导致全球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春季南亚地区暴雨成灾,夏季欧洲受到高温侵袭等。分析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以及赤道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偏高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强,以及印度半岛局地对流活跃是导致南亚地区春季暴雨频繁的主要原因;另外,北极涛动负位相的维持导致中纬度西风减速及经向型环流的建立,是造成欧洲7月初高温热浪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温度
海洋热容量
厄尔尼诺
极端事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地气温差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
17
20
作者
廖
要
明
陈德亮
刘秋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4-384,共11页
利用中国825 个气象站点1961-2016 年的逐日地表温度和气温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区地气温差(地表温度减气温)的时空分布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多年平均的年地气温差西部大部地区及华南部分地区在2.5℃以上,而中东部大部地区...
利用中国825 个气象站点1961-2016 年的逐日地表温度和气温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区地气温差(地表温度减气温)的时空分布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多年平均的年地气温差西部大部地区及华南部分地区在2.5℃以上,而中东部大部地区在2.5℃以下。其中春、夏季全国各地地气温差均为正值,且总体呈经向型分布,西高东低;秋、冬季中国各地地气温差总体呈纬向型分布,南高北低,尤其是冬季北方部分地区为负值。年内,中国区域平均各月地气温差均为正值,其中1 月份和12 月份相对较小,6-8 月份(夏季)相对较大。不同地区地气温差的年内分布特征有所不同,西藏地区地气温差年平均值为全国最大,最大值出现在雨季来临前的5 月份;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及内蒙古地区最大值均出现在雨季来临前的6 月份;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地区地气温差最大值均出现在雨季过后的7月份或8 月份;西南地区年内各月地气温差变化相对较小,在雨季之前的5 月和雨季之后的8 月出现2 次峰值,呈双峰型分布。1961-2016 年,中国区域平均地气温差4 月和4-10 月上升趋势较明显,而7 月和10 月变化趋势不明显或略有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东北、西北及内蒙古、西藏西部等地平均地气温差有增加趋势,而中东部地区有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温差
时空分布
气候变化
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56~2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被引量:
242
1
作者
高歌
陈德亮
任国玉
陈峪
廖
要
明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8-387,共10页
基金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情势影响综合分析"子专题"我国十大水文流域近50年气候状况"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11B)
Sida和STINT项目的联合资助
文摘
利用1956~2000年全国580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对中国及十大流域这45年的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造成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5年中除松花江流域外,全国绝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的潜在蒸散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南方各流域(西南诸河流域除外)年和夏季潜在蒸散量减少趋势尤其明显.1980~2000年和1956~1979年两时段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量差值表明,我国大部地区1980~2000年时段较前一时段减少,山东半岛、黄河和长江源区、西南诸河的中西部以及宁夏等地则增多.分析还表明,全国及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关系密切,但这45年日照时数和/或风速的明显减少可能是导致大多数地区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中国
潜在蒸散量
彭曼-孟蒂斯公式
变化趋势
Keywords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enman-Monteith formula
trend
China
分类号
P468.0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81~2010年中国气候区划
被引量:
113
2
作者
郑景云
卞娟娟
葛全胜
郝志新
尹云鹤
廖
要
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3088-3099,共12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106018)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0CB950103)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1FY120300)资助
文摘
根据我国658个站1981~2010年日气象观测数据,以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年干燥度、7月平均气温为划分温度带、干湿区、气候区的主要指标,以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为温度带、干湿区划分的辅助指标,并参考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积温及极端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等指标,对我国1981~2010年气候状况进行了区划,将我国分为12个温度带、24个干湿区、56个气候区.与1951~1980年相比,受气候增暖影响,1981~2010年间我国东部多个温度带界线出现了北移,其中暖温带北界东段最大北移超过1个纬度,北亚热带北界东段平均北移1个纬度,中亚热带北界中段最大北移2个纬度,南亚热带北界西段北移0.5~2.0个纬度;西部因受地形影响,温度带水平移动不显著,但在青藏高原有亚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趋势.同时,因华北、东北东南部、西北东部降水减少,北方半干旱与半湿润分界线东移与南进,其中36°~41°N间的移动幅度达0.5~2.5经度;但西北的河西走廊、新疆及青藏高原的干旱区、半干旱区总体转湿.
关键词
中国
1981~2010年
气候区划
区划界线变化
Keywords
China, 1981-2010, cfimate regionalization, shift of boundaries of regionalization
分类号
P46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十大流域近40多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
86
3
作者
陈峪
高歌
任国玉
廖
要
明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7-643,共7页
基金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sz2003c-02)
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2001BA611B-01)。
文摘
利用中国1956~2000年月降水量资料,按流域将全国划分为10个区域,分析了各流域年、季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状况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以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国北方流域降水量少,年际变化大,水资源缺乏且不稳定;南方流域降水较多,年际变化较小,水资源相对充足且比较稳定。分析结果还表明,近45年来,北方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一般趋于减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明显减少;南方流域以降水增加为主,90年代降水均较80年代增多,特别是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更为明显。季节降水减少主要出现在夏秋季,冬春季降水有微弱增加趋势。近20年来,中国绝大多数流域降水的增减趋势与近45年长序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方大部分外流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少,南方流域多为增加。夏、秋季,大部流域降水较前20年减少,冬春季则相反。中国西北诸河流域是十大流域中惟一四季降水均有增加的流域。
关键词
中国流域
年季降水量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趋势
Keywords
basins of China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trend of climate variation
分类号
P468.0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MCI的中国干旱时空分布及灾情变化特征
被引量:
84
4
作者
廖
要
明
张存杰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02-1409,共8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506001和GYHY201406021)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中国82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等资料,根据2017年修订的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计算得到各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基于MCI指数系统分析了中国及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6大区域中旱及以上干旱日数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并结合1951-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农业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干旱受灾情况以及灾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黄淮、西北东部、东北西部、华南西部、西南大部以及内蒙古等地是我国干旱多发区,其中华北大部、黄淮东北部及陕西北部、甘肃河东大部、宁夏等地年干旱日数在60天以上,河北南部、宁夏大部、新疆北部和西部、云南中南部、海南南部等地最长连续干旱日数达210天以上;长江中下游、华南东部、西北中部、东北东部等地干旱日数相对较少。东北、华北干旱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夏、秋季,西北地区东部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出现在盛夏和秋季,华南地区的干旱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西南地区多出现在冬、春季节。1961—2015年,中国平均年干旱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贵州中西部、云南中西部等地增加趋势明显,但西北中西部、东北中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及青藏高原中西部、内蒙中西部等地年干旱日数呈减少趋势。1951—2015年,中国农作物因旱受灾和成灾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近年来有减少趋势。
关键词
干旱
MCI指数
时空分布
灾情
Keywords
drought, 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 (MCI),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disaster of drought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
被引量:
71
5
作者
陈鲜艳
张强
叶殿秀
廖
要
明
祝昌汉
邹旭恺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基金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生态环境补偿经费(SX2004-009)资助
文摘
三峡库区地处鄂西和渝东的崇山峻岭中,局地气候受山谷和水体的共同影响,冬暖夏热,降水丰富。利用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3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降水与温度观测资料,对2003年蓄水前后的降水、气温等要素作了时间对比分析,同时分别选取近库区和远库区站点作降水比值和温度差值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库区降水较常年偏少,但降水趋势与西南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一致。20世纪90年代之后三峡库区气温有显著上升趋势,蓄水后受水域扩大影响近库地区的气温发生了一定变化,表现出冬季增温效应,夏季有弱降温效应,但总体以增温为主。由于三峡工程局地气候影响是一个复杂、长期的气候调节过程,所给出的结果只是三峡水库蓄水至今3年时间的观测分析结果,同时蓄水前后温度变化还需要更长时间观测分析统计,对水库水域扩大影响造成的局地气候效应有待更多研究方法及模式结果的验证。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气候效应
局地变化
Key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ior
climate effect
regional change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P467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东部三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
68
6
作者
张尚印
张海东
徐祥德
张德宽
廖
要
明
宋艳玲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9-83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TG1999045700)
江苏省气象灾害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
LCS(2004C-12)开放课题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1961-2000年夏季(6~8月)月高温资料,探讨了石家庄、南京、福州的高温气候特征,给出了高温天气过程原因分析及东亚副热带高压(下称东亚副高)的活动特点.结果表明,石家庄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干热和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不长,极端气温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小;南京和福州测站强高温过程期间闷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气温不高,日平均风速小,日平均相对湿度大.我国东部地区近40年来夏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在减少.东亚副高和大陆变性高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夏季危害性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强盛并持续副高和大陆变性高压控制是我国东部地区高温日数和强高温过程偏多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我国东部
城市高温
气候特征
原因分析
Keywords
East of China
High temperature of city
Climatic character
Reasonable analysis
分类号
P4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
被引量:
54
7
作者
张尚印
张德宽
徐祥德
廖
要
明
沈树勤
尹东屏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气象台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0-846,共7页
基金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放课题(KJS03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TG1999045700)
LCS开放课题(2004C-12)
文摘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构造预测模型,预测夏季月高温出现日数,通过42 a高温资料预报检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值得在业务中应用。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高温气候特征
灾害机理
预测
Keywords
Yangtze River Basi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mperature
analysis of disasters mechanism
forecasting method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
49
8
作者
张强
万素琴
毛以伟
陈正洪
廖
要
明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宜昌市气象局
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年第4期164-167,共4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三峡库区滑坡塌岸防治专题研究(国地防灾[2003]03-17-08)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生态环境补偿经费(SX2004-009)资助
文摘
根据三峡水库坝区周边气候考察气象站1992-2004年和宜昌站1952-2004年的逐日气温资料,先用差值法将短期考察资料延长,再通过对比、回归等方法,客观分析了气温随时间和地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三峡坝区具有冬暖、夏热等特点,是湖北的夏热和冬暖中心之一,不同高度气温年或日变化具有相同位相。2)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等指标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极端最低气温日数随高度升高而递增。3)水体对库周气温具有白天降温、夜间增温的效应,增温幅度比降温幅度大,增温幅度夏季大于冬季,降温幅度夏季小于冬季。4)三峡坝区20世纪90年代之前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变化,之后有显著上升趋势;水库蓄水以后对水域周围地区有降温效应。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气温变化
地形作用
水体效应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天气发生器的降水模拟
被引量:
42
9
作者
廖
要
明
张强
陈德亮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9-698,共10页
基金
国家气象中心项目(ZK2003C-12)
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
+1 种基金
科技部项目(2001BA611B-01)
瑞典STINT基金会资助项目~~
文摘
天气发生器是气候影响评价研究的重要工具,在气候变化、地球生态系统及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风险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建立一个适用于中国广大地区的天气发生器,需要对各种模拟模型及其参数的估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中降水的模拟及其参数的估计是关键,因为气温、辐射等其他气候要素的模拟依赖于降水的发生.本文重点介绍了常用的随机降水模拟模型:两状态一阶马尔科夫链和两参数GAMMA分布.根据中国672个气象站点1961~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转移概率P(WD)、P(WW)及GAMMA分布参数ALPHA和BETA,并分析了4个参数在中国各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不同地区各参数的季节分布特征.最后根据各地不同月份计算的四个降水模拟参数对中国各地的逐日降水进行模拟,并利用1971~2000年的实测数据对30年模拟结果在统计意义上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较好.
关键词
天气发生器
降水
气候影响评价
气候变化
地球生态系统
极端气候事件
Keywords
weather generator
precipitation
Markov Chain
Gamma Distribution
China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
39
10
作者
毕宝贵
矫梅燕
廖
要
明
徐晶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1-687,共7页
基金
国家气象中心项目"2 0 0 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研究"资助
文摘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 ,分析了 2 0 0 3年淮河流域 6~ 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以及降水雨情、水情特征 ,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 7次强降水过程 ,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 1 991年同期 ,但低于 1 95 4年梅雨期 ;2 0 0 3年淮河流域降水的突出特点是 :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 ;水情特点是 :洪峰逐次递减 ;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警戒水位的重要原因是 :2 0 0 3年春季降水偏多。
关键词
梅雨期
强降水
水情
春季降水
淮河流域
雨情
副热带高压
月份
用地
利用
Keywords
Huaihe River Basins Precipitation Water-level Flood peak
分类号
P333.2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影响及适应对策
被引量:
29
11
作者
肖风劲
徐雨晴
黄大鹏
廖
要
明
於琍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4,52,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0201,2020YFE0201900)。
文摘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黄河流域出现冰川冻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频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上游暖湿化、中下游暖干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产生深远影响;未来黄河流域气温将持续升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干旱缺水的气候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使得流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安全风险。面对当前的各种生态问题以及未来生态安全风险挑战,采取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适应性措施十分迫切,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提升气候变化风险管理能力;在上游加强黄河水源涵养保护,中游强化荒漠与水土流失治理,下游强化黄河水资源和湿地生态保护;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安全挑战,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安全
影响
适应
黄河流域
Keywords
climate change
ecological security
impact
adaptation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X3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3年淮河流域强降水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28
12
作者
章国材
毕宝贵
鲍媛媛
廖
要
明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5-804,i003,i004,共12页
基金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0 4 5 70 0 )
国家气象中心项目 (2 0 0 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研究 )资助
文摘
分析了 2 0 0 3年淮河流域 6~ 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 7次强降水过程 ,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 1991年 ,但小于 195 4年 ;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是 2 0 0 3年淮河降水的突出特点 ,也是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保证水位的原因。同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 2 0 0 3年淮河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后发现 :中高纬度两槽一脊的稳定维持 ,副高脊线持续稳定在 2 2~ 2 5°N之间 ,淮河流域恰好位于高空急流的右前方 ,低空急流的左前方 ,是造成 2 0 0 3年 6~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降水
副高
急流
Keywords
Huaihe river basin
precipitation
subtropical high
jet
分类号
P43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4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区年高温日数区域平均方法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
28
13
作者
张德宽
姚华栋
杨贤为
廖
要
明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0-753,共4页
基金
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加强研究项目(96-908-06-05-01)资助
文摘
利用华北地区33个代表站1961—2002年间的年高温日数序列,采用均生函数和最优子集回归法,设计出具有较强拟合能力和未来趋势预测的数理统计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况,其信度达到了99%;也使用该模型做出华北地区2003—2005年3年的高温日数趋势预测,对2003年和2004年做出的趋势预测效果较好。
关键词
华北区
高温FI数
区域平均
最优插值
Keywords
North China
High temperature days
Regional average
Optimum Interpolation
分类号
P4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51—2006年三峡库区夏季气候特征
被引量:
26
14
作者
廖
要
明
张强
陈德亮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Earth Sciences Center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6期368-372,共5页
基金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生态环境补偿经费项目(SX2006-008)资助
文摘
以重庆市的沙坪坝、涪陵、万州、奉节和湖北省的宜昌5个站为代表,从降水、气温、日照、风速和蒸发等5个要素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1951—2006年夏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以及蒸发量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所有气候要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降水
气温
日照
风速
蒸发量
气候变化
Keywords
Three Gorges area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sunshine duration
wind speed
evaporation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P461.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干湿气候区划研究进展
被引量:
26
15
作者
张存杰
廖
要
明
段居琦
宋艳玲
黄大鹏
王胜
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安徽省气候中心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1-26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CB955301)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506001)
文摘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在干湿气候区划指标、潜在蒸散计算方法、干湿气候区划等级划分标准及命名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利用干燥度指数进行干湿气候区划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并利用1981—2010年全国2207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近30年来我国干湿气候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近30年我国干旱区(包括极干旱、干旱和亚干旱区)面积为469.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8.8%,其中极干旱区、干旱区和亚干旱区面积分别为87.8万km^2、209.2万km^2和172.2万km^2,分别占国土面积的9.1%、21.8%和17.9%,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亚湿润区、湿润区和极湿润区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6.2%、27.8%和8.8%,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及东北部分地区。
关键词
干湿气候区划
干燥度指数
潜在蒸散
研究进展
Keywords
dry-wet climate division
arid index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P4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
23
16
作者
肖风劲
张旭光
廖
要
明
刘秋锋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0期92-100,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小麦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2017YFD0300201)
气候变化专项“卫星遥感在气候业务中的开发与应用”(CCSF201834)
文摘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中国2089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观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不同区域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少北多",并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其速率为-45.8 h/10 a;西南地区在1989年发生突变,西北地区1983年发生突变,东北地区1985年发生突变,其他地区未发生突变;从季节上看,日照时数夏季最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最低;下降速率夏季最快,其次是秋季和冬季,春季变化幅度最小;日照时数与总云量、能见度、霾、降水量呈现显著负相关,与风速呈现显著正相关,与雾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日照时数
时空分布
趋势
农业
影响
Keywords
sunshine duration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trend
agriculture
influence
分类号
S162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对我国烟草生产及其适生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9
17
作者
廖
要
明
周小蓉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37-138,共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评估模型的业务应用研究"( 96 90 8 0 6 2 0 1 )资助
文摘
简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烟草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烟草适生地选择以及烟草病虫害的发生等影响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
烟草
生产
适生地选择
影响因素
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Keywords
Climate change,Tobacco,Countermeasures
分类号
S572 [农业科学—烟草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5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被引量:
21
18
作者
廖
要
明
王凌
王遵娅
叶殿秀
周兵
侯威
王有民
朱晓金
黄大鹏
赵珊珊
钟海玲
王阳
李莹
姜允迪
曾红玲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2-480,共9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506001和GYHY201406021)共同资助
文摘
2015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9℃,为1961年以来最高值,华南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东北、华北和西北为次高值;四季气温均偏高。全国平均降水量648.8 mm,较常年偏多3%;长江中下游大部及广西、新疆等地降水量偏多,西南西部及海南、辽宁等地降水偏少;冬、夏季降水偏少,春季接近常年同期,秋季偏多明显。2015年,南方暴雨过程多,夏季出现南涝北旱,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内涝重;华北、西北东部及辽宁夏秋连旱影响较重;11月江南、华南出现强降雨,秋汛明显;盛夏,新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但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两年出现凉夏;登陆台风偏少,但登陆台风强度强,"彩虹"致灾重。2015年,我国共出现11次大范围、持续性霾过程,11-12月我国中东部雾-霾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污染程度重,11月27日至12月1日华北、黄淮等地的雾-霾天气过程为2015年最严重的一次。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气象灾害
天气气候
Keywords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weather and climate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
20
19
作者
邵勰
廖
要
明
柳艳菊
叶殿秀
司东
王艳姣
聂羽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9-49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5203)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青年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共同资助
文摘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响,大气环流持续性异常导致全球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春季南亚地区暴雨成灾,夏季欧洲受到高温侵袭等。分析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以及赤道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偏高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强,以及印度半岛局地对流活跃是导致南亚地区春季暴雨频繁的主要原因;另外,北极涛动负位相的维持导致中纬度西风减速及经向型环流的建立,是造成欧洲7月初高温热浪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表面温度
海洋热容量
厄尔尼诺
极端事件
Keywords
surface temperature
ocean heat content
El Nio
extreme event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地气温差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
17
20
作者
廖
要
明
陈德亮
刘秋锋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4-384,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606304)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506001)
文摘
利用中国825 个气象站点1961-2016 年的逐日地表温度和气温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区地气温差(地表温度减气温)的时空分布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多年平均的年地气温差西部大部地区及华南部分地区在2.5℃以上,而中东部大部地区在2.5℃以下。其中春、夏季全国各地地气温差均为正值,且总体呈经向型分布,西高东低;秋、冬季中国各地地气温差总体呈纬向型分布,南高北低,尤其是冬季北方部分地区为负值。年内,中国区域平均各月地气温差均为正值,其中1 月份和12 月份相对较小,6-8 月份(夏季)相对较大。不同地区地气温差的年内分布特征有所不同,西藏地区地气温差年平均值为全国最大,最大值出现在雨季来临前的5 月份;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及内蒙古地区最大值均出现在雨季来临前的6 月份;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地区地气温差最大值均出现在雨季过后的7月份或8 月份;西南地区年内各月地气温差变化相对较小,在雨季之前的5 月和雨季之后的8 月出现2 次峰值,呈双峰型分布。1961-2016 年,中国区域平均地气温差4 月和4-10 月上升趋势较明显,而7 月和10 月变化趋势不明显或略有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东北、西北及内蒙古、西藏西部等地平均地气温差有增加趋势,而中东部地区有减小趋势。
关键词
地气温差
时空分布
气候变化
中国
Keywords
Surface-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limate change
China
分类号
P4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956~2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高歌
陈德亮
任国玉
陈峪
廖
要
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4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81~2010年中国气候区划
郑景云
卞娟娟
葛全胜
郝志新
尹云鹤
廖
要
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3
原文传递
3
中国十大流域近40多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陈峪
高歌
任国玉
廖
要
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MCI的中国干旱时空分布及灾情变化特征
廖
要
明
张存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三峡库区局地气候变化
陈鲜艳
张强
叶殿秀
廖
要
明
祝昌汉
邹旭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7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我国东部三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原因分析
张尚印
张海东
徐祥德
张德宽
廖
要
明
宋艳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
6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
张尚印
张德宽
徐祥德
廖
要
明
沈树勤
尹东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变化特征
张强
万素琴
毛以伟
陈正洪
廖
要
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5
4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中国天气发生器的降水模拟
廖
要
明
张强
陈德亮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毕宝贵
矫梅燕
廖
要
明
徐晶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影响及适应对策
肖风劲
徐雨晴
黄大鹏
廖
要
明
於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2003年淮河流域强降水大尺度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章国材
毕宝贵
鲍媛媛
廖
要
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华北区年高温日数区域平均方法及趋势分析
张德宽
姚华栋
杨贤为
廖
要
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1951—2006年三峡库区夏季气候特征
廖
要
明
张强
陈德亮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我国干湿气候区划研究进展
张存杰
廖
要
明
段居琦
宋艳玲
黄大鹏
王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中国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肖风劲
张旭光
廖
要
明
刘秋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气候变化对我国烟草生产及其适生地选择的影响研究
廖
要
明
周小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2015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廖
要
明
王凌
王遵娅
叶殿秀
周兵
侯威
王有民
朱晓金
黄大鹏
赵珊珊
钟海玲
王阳
李莹
姜允迪
曾红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201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邵勰
廖
要
明
柳艳菊
叶殿秀
司东
王艳姣
聂羽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中国地气温差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廖
要
明
陈德亮
刘秋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