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榕树对榕透翅毒蛾生长发育及取食偏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家豪 +4 位作者 卢隆鑫 林浩宇 王家晋 梁甜 陈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103,共11页
【目的】探究榕透翅毒蛾对不同榕属植物的寄主偏好性和选择性,为榕透翅毒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市4种榕透翅毒蛾寄主植物(黄金榕、高山榕、垂叶榕、小叶榕)为对象,分析榕透翅毒蛾取食不同榕树叶片后的生长发育和摄食量... 【目的】探究榕透翅毒蛾对不同榕属植物的寄主偏好性和选择性,为榕透翅毒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州市4种榕透翅毒蛾寄主植物(黄金榕、高山榕、垂叶榕、小叶榕)为对象,分析榕透翅毒蛾取食不同榕树叶片后的生长发育和摄食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榕树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龄期存在差异,黄金榕5~7龄,高山榕、小叶榕和垂叶榕6~8龄;垂叶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历期最长,而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历期最短;在榕透翅毒蛾幼虫发育的每一龄级,以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体长、体质量和排泄物鲜质量最大;黄金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2~7龄头壳宽最宽(1龄头壳高山榕最宽);黄金榕和高山榕饲养的榕透翅毒蛾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垂叶榕和小叶榕;幼虫取食黄金榕的榕透翅毒蛾雌成虫寿命最长,而取食高山榕的雄成虫寿命最长,雌成虫预卵期最短,单雌产卵量最多;1~4龄幼虫取食黄金榕的5龄幼虫更偏爱取食高山榕,而取食其他3种榕树的5龄幼虫寄主偏好性不明显。【结论】榕透翅毒蛾对4种榕树的偏好性和选择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黄金榕和高山榕比垂叶榕和小叶榕更适合榕透翅毒蛾幼虫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透翅毒蛾 榕属植物 发育历期 存活率 取食偏好
下载PDF
不同榕树对榕透翅毒蛾幼虫体内3类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琪 +3 位作者 毛新杰 卫宏健 林浩宇 陈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5,103,共9页
为明确榕透翅毒蛾(Perina nuda)对榕树选择适应机制,选取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altissima)、垂叶榕(F.benjamina)、小叶榕(F.concinna)4种榕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饲养榕透翅毒蛾至5龄后测定取食不同榕树的榕透翅毒蛾幼虫消化... 为明确榕透翅毒蛾(Perina nuda)对榕树选择适应机制,选取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altissima)、垂叶榕(F.benjamina)、小叶榕(F.concinna)4种榕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饲养榕透翅毒蛾至5龄后测定取食不同榕树的榕透翅毒蛾幼虫消化酶(α-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保护酶(SOD、POD、CAT)、解毒酶(细胞色素b5、CarE、GST)活性,以及榕树叶片内的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次生代谢物质(类黄酮、总酚、单宁)含量,从而分析榕透翅毒蛾幼虫体内酶活性变化与4种榕树次生代谢物和营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取食4种榕树对榕透翅毒蛾幼虫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但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取食小叶榕和垂叶榕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高山榕和黄金榕,取食垂叶榕的榕透翅毒蛾幼虫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4种榕树叶片对榕透翅毒蛾幼虫体内保护酶活性影响显著差异(P<0.05),取食小叶榕的幼虫体内SOD和POD活性最高,而取食垂叶榕的CAT活性最高。取食4种榕树的榕透翅毒蛾幼虫体内CarE活性表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取食黄金榕的CarE活性最高,取食小叶榕和垂叶榕的细胞色素b5活性显著高于高山榕和黄金榕。4种榕树叶片中次生代谢物类黄酮、总酚含量表现为高山榕>黄金榕>小叶榕>垂叶榕,高山榕叶片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榕树植物(P<0.05),4种榕树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垂叶榕>小叶榕>黄金榕>高山榕,高山榕的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为最低。说明榕透翅毒蛾能够通过调节自身酶活性,代谢寄主榕树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透翅毒蛾 消化酶 保护酶 解毒酶 营养物质
下载PDF
小粒材小蠹伴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3
作者 梁甜 章宇 +2 位作者 巨云为 周洁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明确树状月季害虫小粒材小蠹伴生真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分别对小粒材小蠹的成虫、幼虫、坑道、寄主变色边材和维管束进行真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所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柯赫氏法则进一步验证伴生菌... 为明确树状月季害虫小粒材小蠹伴生真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分别对小粒材小蠹的成虫、幼虫、坑道、寄主变色边材和维管束进行真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所得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柯赫氏法则进一步验证伴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5种分离材料共分离出伴生真菌10株,其中腐皮镰刀菌在不同分离材料中的分离率均为最高,是小粒材小蠹伴生菌的优势种群;腐皮镰刀菌、层出镰刀菌、藤仓镰刀菌对月季均有致病性,接种后的月季叶片和茎干出现病斑,叶片发病率分别为89.73%、34.15%、63.24%,发病面积分别为1.62、0.20、0.28 cm2;茎干发病率分别为55.56%、27.78%、30.00%,变色反应区长度分别为4.74、2.98、4.33 cm。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伴生真菌与小粒材小蠹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基础,为小粒材小蠹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月季 小粒材小蠹 伴生真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鞘翅目昆虫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家晋 +1 位作者 黄家豪 陈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7-174,共8页
鞘翅目为昆虫纲最大的一个目,许多种类是农业、林业、果树和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虫,研究和揭示鞘翅目昆虫发生的内在机制、种群繁衍和适应性进化等成为保护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鞘翅目昆虫由于交配、产卵、取食和生活方法... 鞘翅目为昆虫纲最大的一个目,许多种类是农业、林业、果树和园艺作物的重要害虫,研究和揭示鞘翅目昆虫发生的内在机制、种群繁衍和适应性进化等成为保护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鞘翅目昆虫由于交配、产卵、取食和生活方法等生命活动的多样性、特异性,使得鞘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机制十分复杂、多样。对鞘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基因特性、重要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分子级联互作、性别决定基因在鞘翅目昆虫发育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影响性别决定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鞘翅目昆虫性别决定的调控、种群繁衍、数量动态和进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种群繁衍 性别决定 性别决定基因 级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