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6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被引量:514
1
作者 杨杰孚 玉华 +3 位作者 袁璟 汪朝晖 程翔 赵德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1-434,共14页
前言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1985年美国Olmsted县的流行病学调查DCM患病率为36.5/10万。2002年中国分层整群抽样调查9个地区8080例正常人群,DCM患病率为1... 前言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1985年美国Olmsted县的流行病学调查DCM患病率为36.5/10万。2002年中国分层整群抽样调查9个地区8080例正常人群,DCM患病率为19/10万。1990年欧洲报道DCM的5年病死率为15%-50%。2014年中国一项报道显示,767例DCM随访52个月病死率为42.24%,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治疗指南 中国 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整群抽样调查 年病死率 DCM
原文传递
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10
2
作者 玉华 杨杰孚 +8 位作者 张健 程翔 谢明星 李新立 董吁钢 周京敏 伍伟锋 郭小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对心衰进行分类简便易行,但存在局限性。收缩性心衰(SHF)与舒张性心衰(DHF)病理生理机制不同,SHF应用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显著获益,DHF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系统性炎症、代...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对心衰进行分类简便易行,但存在局限性。收缩性心衰(SHF)与舒张性心衰(DHF)病理生理机制不同,SHF应用神经激素拮抗剂治疗显著获益,DHF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系统性炎症、代谢紊乱、心外膜脂肪组织堆积、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等,DHF的有效治疗尚未明确。DHF诊断建议采用超声心动图提出的心功能诊断标准。目前DHF治疗策略包括对症治疗、探索性抗炎症和抗代谢药物治疗。为了减少心衰再住院率,神经激素拮抗剂适用于大多数SHF合并DHF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87
3
作者 程翔 玉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5-477,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炎症性疾病 炎症细胞 炎症介质 慢性胰腺炎 血小板聚集 增生 克隆 相互作用 平滑肌细胞
原文传递
隐伏活动断层的多层次综合探测——以银川隐伏活动断层为例 被引量:96
4
作者 柴炽章 孟广魁 +9 位作者 杜鹏 王银 刘保金 沈卫华 雷启云 玉华 赵成斌 酆少英 张学辉 谢晓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6-546,共11页
以银川活动断层试验探测为例,介绍了第四纪巨厚沉积区隐伏断层多手段、多层次探测的步骤与方法。在对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银川市兴庆区新渠梢村为综合探测试验场。首先,分层次布施道间距10m、5m和1m的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由深... 以银川活动断层试验探测为例,介绍了第四纪巨厚沉积区隐伏断层多手段、多层次探测的步骤与方法。在对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银川市兴庆区新渠梢村为综合探测试验场。首先,分层次布施道间距10m、5m和1m的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由深至浅将银川隐伏断层主断层逐步控制在可以布施浅钻勘探的程度。然后,实施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确定了断层的准确位置和倾角,获得了由钻探资料可分辨的断层上断点埋深8.3m的信息。最后,通过大型探槽开挖,查明了断层实际上断点埋深1.5m和5期古地震活动事件。结合地层年龄的初步测定,得出了银川隐伏断层主断层中—晚全新世活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活动断层 综合试验探测 断层上断点 银川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被引量:73
5
作者 窦相峰 张红叶 +7 位作者 孙凯 汪道文 玉华 马爱群 祝之明 赵炳让 赵继宗 惠汝太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39-54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 193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 ,年龄在 30~ 74岁间 ,对照为 1839例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匹配者。代谢综合征诊断按ATPⅢ定义和根据国人向心性肥胖的标准修改...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 193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 ,年龄在 30~ 74岁间 ,对照为 1839例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匹配者。代谢综合征诊断按ATPⅢ定义和根据国人向心性肥胖的标准修改定义。结果 代谢综合征的现患率在各脑卒中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ATPⅢ定义的代谢综合征的现患率在脑卒中病例组为 2 8 2 % ,对照组为 10 1% ;腔梗、血栓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代谢综合征现患率分别为 30 9%、2 2 7%和 2 9 4 %。调整年龄、性别和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后 ,代谢综合征依然增加了脑卒中患病的危险 ,按ATPⅢ标准对上述 3组不同类型脑卒中的OR值分别为 4 0 4 (3 2 2~ 5 0 8)、2 4 8(1 90~ 3 2 5 )和 3 6 7(2 7~4 3)。结论 国人中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患病危险增加相关 ,这种关系独立于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人群 代谢综合征 脑卒中 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欧洲心脏病协会2004年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简介 被引量:57
6
作者 王秋芬 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85-386,共2页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诊断 治疗 欧洲心脏病协会
原文传递
系列抗心肌多肽自身抗体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8
7
作者 苑海涛 玉华 +5 位作者 王敏 董继华 曹林生 汪朝辉 王金萍 卢银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13-315,共3页
目的 :探讨抗人工合成多肽自身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 ( DC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计算机预测心肌 ADP/ ATP载体 ( ANT)、β1 受体、M2 受体和肌球蛋白重链 ( MHC)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并合成多肽片段 ,以此片段作为抗原 ,同时用天... 目的 :探讨抗人工合成多肽自身抗体在扩张型心肌病 ( DC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计算机预测心肌 ADP/ ATP载体 ( ANT)、β1 受体、M2 受体和肌球蛋白重链 ( MHC)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并合成多肽片段 ,以此片段作为抗原 ,同时用天然抗原对比 ,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 48例 DCM患者 ( DCM组 )和 48例健康献血员 (对照组 )血清中抗心肌多肽自身抗体。结果 :DCM组中抗 ANT抗体、抗 β1 受体抗体、抗 M2 受体抗体和抗MHC抗体阳性分别有 31、2 6、2 0和 2 3例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0 5 ) ,且与天然心肌抗原检测结果高度一致 ( P <0 .0 1)。结论 :人工合成多肽可代替天然心肌抗原用于检测抗心肌自身抗体 ,抗心肌多肽抗体检测可以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肌多肽自身抗体 扩张型心肌病 诊断
原文传递
早期美托洛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炎症因子表达和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4
8
作者 程翔 玉华 +7 位作者 李彬 杨亚利 张金盈 逯保军 葛洪霞 刘英 郭张强 张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8-45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治疗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MI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MI B组),另设假手术组(S组)。MI B组参照中国心脏... 目的探讨早期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治疗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MI组)和美托洛尔治疗组(MI B组),另设假手术组(S组)。MI B组参照中国心脏病研究(CCS2)方案给予4周美托洛尔治疗,MI组和S组仅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4周后美托洛尔对心肌炎症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与S组相比,MI组心肌组织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表达明显升高。与MI组比较,MI B组心肌细胞内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下降,IL10表达升高,而IL6和浸润心肌组织的淋巴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脏超声显示MI B组左室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早期美托洛尔治疗AMI可以改善心肌炎症因子表达和心脏功能。美托洛尔有效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其降低心肌细胞促炎细胞因子和升高抗炎因子的免疫药理学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炎症因子 心功能 大鼠心肌 早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 IL-10 促炎性细胞因子 抗炎性细胞因子 TNF-α IL-1β Β受体阻断剂 促炎细胞因子 心肌组织 心脏病研究 心肌细胞内 淋巴细胞数 药理学作用 左前降支 生理盐水
原文传递
芪苈强心胶囊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5
9
作者 李娅 宋优 +1 位作者 程翔 玉华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MI组)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MI-D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MI-D组术后4周每天予芪苈强心胶囊生药4g/kg(...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MI组)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MI-D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MI-D组术后4周每天予芪苈强心胶囊生药4g/kg(生理盐水溶为1.5 ml溶液)治疗,MI组和Sham组仅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术后4周大鼠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均显示左室功能减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升高;α-MHC/β- MHC mRNA的比值下降。经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后左室功能有明显改善;基质金属蛋白酶2,9活性降低,α-MHC/β-MHC mRNA的比值升高。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AMI可以改善心肌重构和心功能。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有效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其抑制心肌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重构 心功能 金属基质蛋白酶 肌球蛋白重链mRNA 芪苈强心胶囊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炎症反应及其意义 被引量:40
10
作者 玉华 陶荣 +4 位作者 程翔 童丹 胡燕 王敏 王朝晖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是否发生炎症性损伤。方法 在体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和假性手术大鼠对照。6周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组织学检查心肌病理改...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是否发生炎症性损伤。方法 在体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和假性手术大鼠对照。6周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组织学检查心肌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浸润心肌组织T淋巴细胞的表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大鼠(5/12例)血清中检测到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阳性率为41.7%,对照组(0/10例)均为阴性(p<0.05)。在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出现散在分布的血管周围炎和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心肌组织CD4^+T细胞浸润占有显著优势。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发生了异常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自身免疫 抗体
下载PDF
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8
11
作者 吴凡 邱汉婴 +1 位作者 董继华 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研究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VMC)对心脏组织白细胞介素 2 (IL 2 )mRNA、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mRNA及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VMC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6 0只小鼠随机分成 4组 ,其中黄芪治疗组... 目的 :研究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VMC)对心脏组织白细胞介素 2 (IL 2 )mRNA、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mRNA及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治疗VMC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6 0只小鼠随机分成 4组 ,其中黄芪治疗组以黄芪口服液灌胃 ,0 .2ml/次 ,2次 /d ,共 10d。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所有存活小鼠心脏组织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病毒对照组比较 ,应用黄芪治疗后 ,VMC小鼠心脏组织中IL 2mRNA与TNF αmRNA表达下降 (P <0 .0 5 ) ,而IL 10mRNA表达则升高 (P <0 .0 5 )。结论 :黄芪通过改变细胞因子在心脏组织的表达而发挥其治疗VMC的有益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 心肌炎 细胞因子类 黄芪
原文传递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43
12
作者 张伟丽 祝立新 +5 位作者 孙凯 张春玲 惠汝太 汪道文 玉华 万鲁虹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66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23例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结果随访4.5年(中位数0.1~6.0年... 目的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23例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结果随访4.5年(中位数0.1~6.0年)过程中,412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347例为脑卒中复发,65例为心肌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低组比较,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传统危险因素后,高同型半胱氨酸显著增加初发脑卒中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风险比1.54,95%可信区间为1.18~2.21)和脑卒中复发风险(风险比1.74,95%可信区间为1.3~2.3)。亚型分析显示,不仅在初发脑梗塞组,而且在初发脑出血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4.5年内的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均显著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卒中复发和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卒中 卒中复发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杨英珍 陈瑞珍 +11 位作者 张寄南 荣烨之 赵美华 陈曙霞 刘治全 玉华 李隆贵 金炜 范维琥 黄元伟 段宝祥 祝玉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对 32 0例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64例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黄芪、生脉、牛磺酸、泛葵利酮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 ) ,对照组 156例 ,用常规治疗 (极化液...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对 32 0例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64例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黄芪、生脉、牛磺酸、泛葵利酮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 ) ,对照组 156例 ,用常规治疗 (极化液、泛葵利酮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 )。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的好转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 0 5)。随访中两组死亡总数基本相似 ,但治疗 3~ 6个月内对照组死亡人数明显多于治疗组。而治疗组中坚持治疗 1年者 ,1年后的死亡人数明显低于治疗 3~ 6个月者 (分别为 1例及 11例 )。结论 :在目前对扩张型心肌病无明显特效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药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观察 论断 疗效
下载PDF
ASCVD患者逆转斑块他汀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39
14
作者 玉华 程翔 +7 位作者 黄恺 张运 张澄 杨跃进 李建军 唐熠达 葛均波 钱菊英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分析6项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斑块体积变化的临床试验:他汀治疗后LDL-C显著降低到1.4-2.1mmol/L(53-7... 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显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分析6项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斑块体积变化的临床试验:他汀治疗后LDL-C显著降低到1.4-2.1mmol/L(53-79 mg/dl)冠脉斑块体积保持稳定,若同时升高载脂蛋白A1(ApoA1)〉9%(达到1.35-1.5g/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8%(达到1.2-1.4mmol/L)(45-55mg/dl),可以观察到冠脉斑块的逆转。这可以作为他汀类药物治疗减少胆固醇流入斑块和增加胆固醇流出斑块的目标值,对ASCVD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 斑块逆转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及预后价值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魏宇淼 陈芬 +5 位作者 邓珊 张家明 王祥 程翔 曾秋棠 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对应导联压低对患者诊治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存在对应性压低的患者共102例,选取同期心电图提示相似心肌梗死部位,且临床...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对应导联压低对患者诊治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存在对应性压低的患者共102例,选取同期心电图提示相似心肌梗死部位,且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的无明显对应性压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冠脉闭塞部位、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肌肌钙蛋白I和NT-proBNP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严重心肌梗死并发症和死亡事件。分析存在对应性ST段压低与无显著压低对照组患者的冠脉闭塞部位、心脏功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差异。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有对应性ST段压低的患者,其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大于不伴有对应性压低的患者,其心脏左室功能、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存活率均显著低于不伴对应性压低的患者。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同时伴有的对应性导联压低对冠脉闭塞部位具有较好的判断作用。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对应性ST段压低,是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对应性ST段压低 冠状动脉闭塞部位 严重心肌梗死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与糖代谢紊乱 被引量:38
16
作者 孙宁玲 王鸿懿 +6 位作者 玉华 朱鼎良 林曙光 张廷杰 陈晓平 潘长玉 诸俊仁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白蛋白尿与血压及糖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在我国5个城市随机抽取诊断明确的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21例,其中男性2492例占49.6%,女性2529例占50.4%,年龄(62.2±12.0)岁。所有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白蛋白尿与血压及糖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在我国5个城市随机抽取诊断明确的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21例,其中男性2492例占49.6%,女性2529例占50.4%,年龄(62.2±12.0)岁。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尿常规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检测,对空腹血糖≥5.6mmol/L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简化的口服糖耐量试验。2次检查尿白蛋白/肌酐异常或尿常规中蛋白≥0.3g/L并除外尿中存在白细胞、红细胞的患者,定义为尿白蛋白阳性。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血压<140/90mmHg,n=2236)和血压控制不良组(血压≥140/90mmHg,n=2785)。根据糖代谢情况将患者分为糖代谢正常组(n=3600)、糖调节异常组[空腹血糖≥5.6且<7.0mmol/L和(或)服糖水后2h血糖≥7.8且<11.1mmol/L,n=1067]和糖尿病组[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服糖水后2h血糖≥11.1mmol/L,n=354],对血压、血糖水平与患者白蛋白尿的检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白蛋白尿的总检出率为28.8%,随血压水平上升,尿白蛋白的排出增高。②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检出率为28.3%。白蛋白尿异常检出率在正常血糖组为26.3%,糖调节异常组为32.6%,糖尿病组为42.3%。③与血压控制良好组相比,血压控制不良组合并糖尿病更多(5.8%比8.1%,P=0.006)。④血糖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有更多的靶器官损害或心脑血管事件发生(46.0%比37.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以及糖代谢异常是白蛋白尿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糖代谢紊乱 白蛋白尿 血压控制
原文传递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回顾 被引量:34
17
作者 梦阳 程龙献 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3-87,共5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新成员的发现,改变了既往认为只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催化生成的血管紧张素(Ang)Ⅱ才产生致病作用的观点,证明肾素与前肾素-肾素受体(RPR)的结合及AngⅣ与胰岛素调控氨基肽酶受体(IRAP)的结合同样也会产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新成员的发现,改变了既往认为只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催化生成的血管紧张素(Ang)Ⅱ才产生致病作用的观点,证明肾素与前肾素-肾素受体(RPR)的结合及AngⅣ与胰岛素调控氨基肽酶受体(IRAP)的结合同样也会产生致病作用。新发现的ACE2催化Ang-(1-7)和Ang-(1-9)的生成,Ang-(1-7)与Mas受体和Ang-(1-9)与AT2受体结合之后,可产生心血管保护作用,但RAS的致病作用仍然占优势。RAS新成员的发现,对认识RAS抑制剂的临床研究结果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心血管疾病 抑制剂
原文传递
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状动脉完全血栓闭塞所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魏宇淼 陈芬 +4 位作者 邓珊 王祥 程翔 曾秋棠 玉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冠脉)急性血栓完全闭塞一般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临床发现部分冠脉急性闭塞并未伴有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影响此类患者的评估及治疗决策。本文拟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识别能力。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 目的:冠状动脉(冠脉)急性血栓完全闭塞一般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临床发现部分冠脉急性闭塞并未伴有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影响此类患者的评估及治疗决策。本文拟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识别能力。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无显著ST段抬高,且冠脉影像分析为急性单支冠脉完全血栓闭塞的患者40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0例及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0例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胸痛持续时间,高峰心肌损害标记物肌钙蛋白Ⅰ、冠脉造影发现及介入诊治结果,以及严重临床事件及死亡率。结果: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多以回旋支、较大的对角支或钝缘支闭塞为主,占比72.5%,右冠后三叉后左室后支闭塞占10%,此部分患者梗死部位在后侧、高侧及后壁,此部位心电图检测敏感性差,且患者梗死面积相对较小,无相应ST段抬高,小部分患者为小右冠闭塞造成的孤立性右室梗死和左主干闭塞。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患者胸痛持续时间类似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明显长于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心肌损害标记物显著高于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同时亦低于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总体预后好于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论: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多为供血后侧、高侧及后壁的冠脉急性闭塞为主,其临床特征类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缺乏ST段抬高但缺血时间显著延长,心肌损害标记物显著升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应高度警惕存在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并尽早行血运重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完全闭塞 无ST段抬高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心力衰竭SGLT2抑制剂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0
19
作者 中国心力衰竭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 玉华 +4 位作者 杨杰孚 李为民 余淼 袁璟 梦阳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9-605,共7页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已经被推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四联药物之一。本专家共识重点介绍SGLT2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临床实践经验,为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临床应用的规范...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已经被推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四联药物之一。本专家共识重点介绍SGLT2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临床实践经验,为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临床应用的规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血流动力学 心脏代谢重构
原文传递
病毒性心肌炎 被引量:31
20
作者 汪朝晖 玉华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1-513,I0001,共4页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5%的患者发生心肌炎,约有12.5%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并且没有相关的特异性检查,因而临床上难以明确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5%的患者发生心肌炎,约有12.5%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并且没有相关的特异性检查,因而临床上难以明确诊断。尽管国际上有Bolt等多个诊断版本,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诊断标准。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提出了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但在临床上往往因掌控不严而导致诊断过宽。另外,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时需除外一些疾病如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异常、风湿性心肌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 抗心肌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