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氧化钨氢还原制取超细钨粉 被引量:27
1
作者 黄志锋 +2 位作者 吕海波 陈绍衣 邹志强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55,共5页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 (HTB ,H0 .33WO3)、铵钨青铜 (ATB ,(NH4) 0 .5 WO3)、紫钨 (TVO ,WO2 .72 )、黄钨(TYO ,WO3)和相成分不单一的蓝钨 (TBO ,含WO2 .9和WO2 .72 两相 )作为原料 ,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相...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 (HTB ,H0 .33WO3)、铵钨青铜 (ATB ,(NH4) 0 .5 WO3)、紫钨 (TVO ,WO2 .72 )、黄钨(TYO ,WO3)和相成分不单一的蓝钨 (TBO ,含WO2 .9和WO2 .72 两相 )作为原料 ,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相成分单一的氧化钨通过氢还原能制取细而均匀的钨粉 ;紫钨WO2 .72 制得的钨粉细而均匀 ,分散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还原 超细钨粉 制取
下载PDF
氧化钨相成分对超细钨粉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唐美英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研究了通过传统氢还原工艺制备超细钨粉末过程中氧化钨原料相组成对超细钨粉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一相组成的氧化钨能制得超细而均匀的钨粉 ,多种相组成的氧化钨 ,由于其在还原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还原路径和还原速度 。
关键词 氧化钨 相组成 超细钨粉 均匀性
下载PDF
热解炭微观结构的表征——热解炭各向异性的偏振光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伯云 +2 位作者 黄志锋 陈亮 陈腾飞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2年第11期501-506,共6页
详细介绍了偏振光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表征热解炭光学各向异性程度上的应用。它能把消光角的测量直接反映出热解炭的光学各向异性程度。消光角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微观织构的取向程度 :消光角越大 ,织构取向越好 ,微观组织越光滑平整 ,而... 详细介绍了偏振光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表征热解炭光学各向异性程度上的应用。它能把消光角的测量直接反映出热解炭的光学各向异性程度。消光角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微观织构的取向程度 :消光角越大 ,织构取向越好 ,微观组织越光滑平整 ,而在偏振光下图像层次感越丰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炭 微观结构 各向异性 偏振光 结构表征
下载PDF
烧结金属材料的金相制样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志锋 常柏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详细论述了烧结金属材料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和金相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控制和消除它们的方法。依此方法可确保获得一个平整的、能反映烧结金属材料真实显微组织和结构的金相样品。
关键词 烧结金属材料 真空浸渍 金相 制样
下载PDF
超细钨粉的制取及其氧化钨原料和钨粉的粒度测量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刚 王华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2年第8期337-341,348,共6页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 (H0 .33WO3)、铵钨青铜 ((NH4 ) 0 .5WO3)和紫钨 (WO2 .72 )作为原料 ,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 ,对氧化钨原料和超细钨粉的粒度测量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紫钨由于有着特殊的结构 ,其制得的钨... 选取相成分单一的氢钨青铜 (H0 .33WO3)、铵钨青铜 ((NH4 ) 0 .5WO3)和紫钨 (WO2 .72 )作为原料 ,研究钨原料对制取超细钨粉的影响 ,对氧化钨原料和超细钨粉的粒度测量方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紫钨由于有着特殊的结构 ,其制得的钨粉细而均匀 ,分散性好 ,可适合于做微晶硬质合金的原料。氧化钨原料的粒度 (伪同晶颗粒尺寸 ,即二次颗粒 )测量 ,推荐使用激光衍射法。超细钨粉粒度 (一次颗粒 )的炉前测量 ,BET法测球形当量径相当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 超细钨粉 氧化钨 粒度测量 制备
下载PDF
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对炭/炭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建伟 王占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3-387,共5页
以炭纤维表面原位生长有碳纳米管(Carbonna notubes,CNTs)的针刺毡体作为前驱体制备出生长有CNTs的炭/炭复合材料,并与在同样工艺条件下通过致密化最终热处理得到的纯炭/炭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密度几乎相同的情况下,生长有CNT... 以炭纤维表面原位生长有碳纳米管(Carbonna notubes,CNTs)的针刺毡体作为前驱体制备出生长有CNTs的炭/炭复合材料,并与在同样工艺条件下通过致密化最终热处理得到的纯炭/炭复合材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密度几乎相同的情况下,生长有CNTs的炭/炭复合材料的室温Z轴热导率约为11.10W/(m·K),几乎为纯炭/炭复合材料的室温Z轴热导率(6.28W/(m·K))的2倍,其原因可能在于:CNTs可以有效改善炭纤维和热解炭之间的界面特性,明显减少炭/炭复合材料中纤维和热解炭界面处周裂纹的出现,还可以诱导热解炭形成一种拥有更高导热率更易石墨化的粗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炭/炭复合材料 热导率 热解炭
下载PDF
InBO_3∶Tb^(3+)荧光粉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8
7
作者 郑灵芝 奉冬文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硼酸盐体系绿色荧光粉具有发光效率高、光色纯、烧结温度低、合成简便、粒径适中等优点,广泛用于等离子彩色电视机。应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In0.98Tb0.02BO3荧光粉,并研究其中Tb3+的光谱性质及能量传递现象。发现激发光谱中Tb3+在274nm... 硼酸盐体系绿色荧光粉具有发光效率高、光色纯、烧结温度低、合成简便、粒径适中等优点,广泛用于等离子彩色电视机。应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In0.98Tb0.02BO3荧光粉,并研究其中Tb3+的光谱性质及能量传递现象。发现激发光谱中Tb3+在274nm处有一最强4f→5d激发峰,能有效地吸收能量。发射光谱在550nm处有一最强峰,属于Tb3+的5D4→7F的跃迁,发绿光。发射峰高而窄,说明荧光粉In0.98Tb0.02BO3发光强度高,且只有一个峰,说明发光颜色纯,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还研究了几种因素对In0.98Tb0.02BO3荧光粉相对亮度的影响并得出了合成In0.98Tb0.02BO3荧光粉的最佳实验条件:焙烧温度1300℃,焙烧时间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盐 稀土荧光粉 合成 光谱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PAN基炭纤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腾飞 黄伯云 +2 位作者 刘根山 张福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7-449,共3页
利用SEM观察了 3种PAN基炭纤维 (TX 63、T3 0 0、T70 0 )热处理前和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并测试了其石墨化度、Lc 和d0 0 2 值 ,以研究热处理温度对炭纤维表面和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TX 3、T3 0 0炭纤维表面本身有... 利用SEM观察了 3种PAN基炭纤维 (TX 63、T3 0 0、T70 0 )热处理前和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表面形貌 ,并测试了其石墨化度、Lc 和d0 0 2 值 ,以研究热处理温度对炭纤维表面和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TX 3、T3 0 0炭纤维表面本身有不规则沟槽、凸起和缺陷等 ,T70 0炭纤维表面比较圆滑 ,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 ,PAN基炭纤维的表面形貌发生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 2 70 0℃处理后炭纤维表面的褶皱相对较浅而小 ;石墨化度与Lc 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大 ,d0 0 2 值则呈减小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温度 PAN基炭纤维 表面微观结构 石墨化度
下载PDF
采用浸渍-还原法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镍催化剂颗粒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占锋 周建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3-1038,共6页
为了在炭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研究它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界面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硝酸镍为催化剂前驱体,H2为还原气体,N2为载气,采用浸渍-还原技术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Ni催化剂颗粒。用扫描电镜观察Ni颗粒形貌和... 为了在炭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研究它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界面结构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硝酸镍为催化剂前驱体,H2为还原气体,N2为载气,采用浸渍-还原技术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Ni催化剂颗粒。用扫描电镜观察Ni颗粒形貌和粒径,分析讨论还原温度和时间对纳米Ni颗粒的影响及纳米颗粒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还原温度升高,Ni颗粒逐渐变大;随着还原时间增加,催化剂前驱体涂层先分裂,再逐渐形成纳米Ni颗粒,而后又因烧结变大;H2和N2气在Ni颗粒形成过程中还起到刻蚀涂层、吸附弱化颗粒间粘结力的作用;合成纳米Ni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还原温度为400~450℃,还原时间为30~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 浸渍-还原 纳米Ni催化剂颗粒 炭纤维
下载PDF
不同金属催化炭纤维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占锋 周建伟 《炭素》 2007年第1期20-24,19,共6页
为了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来催化炭纤维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分别以Fe、Co、Ni和Mo的金属盐为催化剂前驱体,H_2为还原气体,N_2为载气,采用浸渍—还原法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催化剂颗粒,再以CO为碳源,催化热解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 为了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来催化炭纤维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分别以Fe、Co、Ni和Mo的金属盐为催化剂前驱体,H_2为还原气体,N_2为载气,采用浸渍—还原法在炭纤维表面制备纳米催化剂颗粒,再以CO为碳源,催化热解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纳米催化剂颗粒的形貌和粒径及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的形貌,并探讨了四种金属的催化生长机制,发现四种金属的催化效果为:Ni最好,Co次之,Fe较差,Mo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催化剂 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 炭纤维 催化生长机制
下载PDF
超细钨粉的粒度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伯云 王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8-453,共6页
对供给态和研磨态超细钨粉的颗粒粒度进行了表征。将供给态粉和研磨态粉由激光衍射法、FSSS法和BET法测量出颗粒粒度。结果表明 :利用激光衍射法和FSSS法所测量出来的供给态粉和研磨态粉的粒度结果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测量系统的缺陷和... 对供给态和研磨态超细钨粉的颗粒粒度进行了表征。将供给态粉和研磨态粉由激光衍射法、FSSS法和BET法测量出颗粒粒度。结果表明 :利用激光衍射法和FSSS法所测量出来的供给态粉和研磨态粉的粒度结果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测量系统的缺陷和测量原理的不合适导致的。可以使用吸附等温线来获得表面粗糙度的分数维维数D和微孔的表面积St,且用D和St 来修正dBET的计算公式。使用修正公式得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钨粉 颗粒粒度表征 粒度计算公式 硬质合金
下载PDF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炭/炭复合材料中碳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灵芝 奉冬文 +1 位作者 谭朝晖 《冶金分析》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69,共3页
采用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碳硫仪,建立了炭/炭复合材料中碳的测定方法。对测定条件如助熔剂、称样量、分析时间等进行了优化研究。其最佳测定条件为:样品称量为0.15 g左右;最大工作电流350 mA,载气流速为3 L/min,载气(氧气)纯度99.99%... 采用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碳硫仪,建立了炭/炭复合材料中碳的测定方法。对测定条件如助熔剂、称样量、分析时间等进行了优化研究。其最佳测定条件为:样品称量为0.15 g左右;最大工作电流350 mA,载气流速为3 L/min,载气(氧气)纯度99.99%,陶瓷坩埚需经1 100℃灼烧2 h后,可使空白降至最小,预清洗时间10 s,预延时间10 s,碳元素最短分析时间为60 s,比较水平为1.0%。该方法快速、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用于复合材料中碳的测定,RSD为0.10%~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燃烧 红外吸收 C/C复合材料
下载PDF
热解炭的表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澍 张红波 +2 位作者 张传福 邓艳梅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7-60,共4页
通过对不同结构热解炭的显微结构、显微图像分析,消光角的测试,将热解炭的微观结构分为粗糙层结构RL、光滑层结构SL、再生层状结构ReL和各向同性结构ISO。其中RL消光角最大在16-21之间;SL的消光角居中;ReL经常与SL相伴,也存在生长锥,但... 通过对不同结构热解炭的显微结构、显微图像分析,消光角的测试,将热解炭的微观结构分为粗糙层结构RL、光滑层结构SL、再生层状结构ReL和各向同性结构ISO。其中RL消光角最大在16-21之间;SL的消光角居中;ReL经常与SL相伴,也存在生长锥,但较之RL的柱状生长锥,ReL的生长锥不仅宽短,而且在整个生长面上可以连续再生,而RL中的柱状生长锥是贯穿整个生长面、不可再生的;ISO不具有光学活性,其消光角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炭 粗糙层 光滑层 再生层状结构 消光角
下载PDF
KOH-浸渍-还原法在炭纤维表面制备不同金属纳米催化剂涂层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占锋 周建伟 《炭素》 2007年第2期43-47,共5页
为了催化炭纤维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研究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在炭/炭复合材料中的应用,采用KOH-浸渍-还原法在炭纤维上制备纳米催化剂颗粒。首先用KOH处理炭纤维改变其形貌,然后将炭纤维分别在硝酸钴和硝酸镍催化剂前驱体溶液... 为了催化炭纤维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研究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在炭/炭复合材料中的应用,采用KOH-浸渍-还原法在炭纤维上制备纳米催化剂颗粒。首先用KOH处理炭纤维改变其形貌,然后将炭纤维分别在硝酸钴和硝酸镍催化剂前驱体溶液中浸渍,干燥,再用H2气还原制得催化剂颗粒,最后催化热解CO在炭纤维上原位生长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结果表明:KOH处理能使炭纤维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有效的阻止了催化剂前驱体液体的流动,使涂层均匀;浸渍-还原法能获得粒径小、均匀、适合纳米炭纤维生长的金属颗粒;与Co纳米颗粒相比,Ni分散效果和催化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H-浸渍-还原 纳米炭纤维/纳米碳管 催化剂 炭/炭复合材料
下载PDF
炭纤维物理性能对C/C复合材料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刚 +2 位作者 黄伯云 陈腾飞 熊翔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2年第10期415-419,共5页
用相同牌号的T70 0炭布长纤维和炭毡短纤维交替叠层作为坯体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生产二维C/C复合材料 ,尽管两种纤维具有很相近的结构和石墨化度 ,并经历相同的热处理过程 ,但同一C/C试样在随后的变温氧化和等温氧化过程中存在两... 用相同牌号的T70 0炭布长纤维和炭毡短纤维交替叠层作为坯体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生产二维C/C复合材料 ,尽管两种纤维具有很相近的结构和石墨化度 ,并经历相同的热处理过程 ,但同一C/C试样在随后的变温氧化和等温氧化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的氧化方向 ,一个是热解炭基体优先于炭布氧化 ,另一个是炭毡纤维优先于炭基体氧化。研究表明 ,两种纤维的物理性能 (如表面积、孔径分布和总孔体积 )有显著差别 ,即两种纤维的微孔结构和孔径分布有很大差别 ,从 3~ 1 0nm ,炭毡纤维的分布峰值比炭布纤维大得多 ,炭毡纤维的累积吸附孔体积的增长也比炭布纤维快 ,而且炭毡纤维的最大孔径比炭布纤维的大得多。正是这些因素使得炭布纤维比炭毡纤维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性 ,导致了其抗氧化和氧化活性的明显不同。因此 ,即使炭布纤维和炭毡纤维具有相同的结构 ,并经过同样的热处理过程 ,在被用作坯体生产C/C复合材料前 ,应仔细考虑其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纤维 物理性能 C/C复合材料 氧化性能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开孔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对其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伯云 +2 位作者 石刚 陈腾飞 熊翔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0-504,共5页
选用光学显微结构为光滑层沉积热解炭、试样的石墨化度近似相等 (约为 37% )的A ,B ,C ,D ,E 5个不同开孔孔隙度和比表面积的C C复合材料试样 (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分别为PA =14 .0 3% ,SA=1.4 6 3m2 g ;PB=18.0 1% ,SB=2 .70 1m2 g;PC=2... 选用光学显微结构为光滑层沉积热解炭、试样的石墨化度近似相等 (约为 37% )的A ,B ,C ,D ,E 5个不同开孔孔隙度和比表面积的C C复合材料试样 (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分别为PA =14 .0 3% ,SA=1.4 6 3m2 g ;PB=18.0 1% ,SB=2 .70 1m2 g;PC=2 4 .6 5 % ,SC=3.5 94m2 g;PD =12 .0 7% ,SD=6 .5 2 7m2 g;PE=15 .79% ,SE=6 .72 2m2 g)在氧气流中进行变温氧化实验 ;具有不同比表面积和孔隙度的试样F ,G ,H (PF =15 .6 6 % ,SF =6 .0 2 6m2 g ;PG =18.32 % ,SG =3.5 73m2 g;PH=12 .16 % ,SH=2 .2 6 2m2 g)在氧气流中进行等温氧化实验 ;具有不同比表面积和相同孔隙度的试样I,J(PI=13.6 1% ,SI=0 .85 35m2 g;PJ=13.6 0 % ,SJ=0 .4 2 93m2 g)在马弗炉中进行静态空气氧化实验 .结果表明 :试样的比表面积控制了氧化进度 ,而与材料孔隙度无直接关系 ;氧化优先发生在纤维 基体和基体 基体界面 ,随后沿着界面间裂纹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开孔孔隙度 比表面积 氧化性能 碳纤维增强炭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SiC晶须的原位生长及其在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军 张翔 +1 位作者 谭周建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10年第3期277-282,共6页
以三氯甲基硅烷(CH3SiCl3,MTS)为先驱体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基体上原位生长碳化硅晶须(SiCw),制备CNT-SiCw抗氧化涂层,并在1 100℃、空气中对该氧化涂层进行10 h抗氧化实验,研究SiCw的制备工艺以及SiCw在C/C复合材料... 以三氯甲基硅烷(CH3SiCl3,MTS)为先驱体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C/C复合材料基体上原位生长碳化硅晶须(SiCw),制备CNT-SiCw抗氧化涂层,并在1 100℃、空气中对该氧化涂层进行10 h抗氧化实验,研究SiCw的制备工艺以及SiCw在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碳化硅晶须的最佳工艺为:温度1 100℃、常压、载气和稀释气体流量均为100 mL/min。在此工艺下,沉积时间为15 min时,能制备出高长径比、平均直径约100 nm的碳化硅晶须。有CNT-SiCw涂层C/C复合材料试样在空气中氧化后的质量损失率仅0.7%,没有涂层的试样的质量损失率约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长径比 CNT-SiCw复合涂层 CVD
下载PDF
热解炭微观结构对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伯云 +2 位作者 熊翔 徐慧娟 汤中华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3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研究了热解发光学特性分别为粗糙层结构和光滑层结构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粗糙层结构试样由于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其传热和散热能力比光滑层结构试样的强。在300~800℃时,粗糙层结构试样的膨胀系数基本保持稳定,而光滑层结构试样的膨... 研究了热解发光学特性分别为粗糙层结构和光滑层结构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粗糙层结构试样由于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其传热和散热能力比光滑层结构试样的强。在300~800℃时,粗糙层结构试样的膨胀系数基本保持稳定,而光滑层结构试样的膨胀系数随温度升高递增,使刹车过程中前者摩擦因数稳定,后者摩擦性能差。利用场发射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粗糙层结构和光滑层结构试样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前者生长择优取向明显,生长表面光滑,在摩擦过程中形成片状的石墨结构磨屑,保持稳定的摩擦性能;后者则为低织构疏松层状结构,生长表面粗糙。在磨擦过程中形成颗粒状或大团状结构,导致摩擦性能不稳定。热解炭微观结构的差异是导致2种结构试样热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差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炭 微观结构 摩擦磨损 C/C复合材料
下载PDF
国家标准:《烧结金属材料—规范》(征求意见稿)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凤麟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13,共14页
这份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是以ISO5755:2 0 0 0《烧结金属材料———规范》制定的。如有意见 。
关键词 《烧结金属材料-规范》 国家标准 粉末冶金 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对化学气相沉积SiC涂层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军 谭周建 +1 位作者 张翔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8-424,共7页
以碳/碳复合材料为基体,MTS为先驱体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复合材料表面制备CNT-SiC/SiC复合涂层;研究原位生长的碳纳米管(CNTs)对SiC沉积速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加快SiC的沉积,涂层的平均质量增加速率提高5%,提高沉... 以碳/碳复合材料为基体,MTS为先驱体原料,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复合材料表面制备CNT-SiC/SiC复合涂层;研究原位生长的碳纳米管(CNTs)对SiC沉积速度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加快SiC的沉积,涂层的平均质量增加速率提高5%,提高沉积的均匀性,且晶粒更细小;经1 100℃恒温氧化10 h后,单一SiC涂层、CNT-SiC/SiC涂层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41.11%和34.32%;经(1 100℃,3 min)(室温,3 min)热循环15次后,单一SiC涂层和CNT-SiC/SiC涂层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3.17%和30.25%,部分区域涂层脱落及涂层表面形成的气孔是涂层试样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CNT-SiC/SiC复合涂层 碳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 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