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部真菌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殷凯生 王彤 +5 位作者 洪微 尹有宽 章婉琴 诸葛传德 许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 评价南京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先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 (锋克松 )注射剂 ,治疗深部真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阳性药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实际入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 116例 ,其中包括试验... 目的 评价南京药物研究所和上海先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 (锋克松 )注射剂 ,治疗深部真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阳性药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实际入选深部真菌感染患者 116例 ,其中包括试验 (T)组 30例 (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 ) ,对照 (B)组 31例 (给予两性霉素B注射剂 ) ,开放试验 (O)组 5 5例 (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 )。结果 T组的痊愈率为 6 3 3% ,有效率为96 7% ,B组痊愈率为 5 0 0 % ,有效率为 86 7%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患者中 ,T组意识障碍消失平均时间 (7 75± 2 0 6 )d ,比B组 (2 1 6 7± 10 4 1)d短 (P <0 0 5 ) ;T组和B组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3 3%和 93 5 % ,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临床分离出的 112株真菌的MIC50 为 0 5mg/L ,MIC90 为 1mg/L ,两性霉素B的MIC50 和MIC90 分别为 0 5mg/L和 2mg/L ;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6 0 0 % )显著低于B组 (83 9% ,P =0 0 5 )。结论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部真菌病的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似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两性霉素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真菌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7
2
作者 顾菊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治疗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38
3
作者 朱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根据国内外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现状,提出未来皮肤瘙痒的探索方向。方法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皮肤瘙痒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领域的主要文献报道,结合作者的临床工作及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明确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结果... 目的根据国内外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现状,提出未来皮肤瘙痒的探索方向。方法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皮肤瘙痒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领域的主要文献报道,结合作者的临床工作及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明确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结果近10年来有关皮肤瘙痒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传递瘙痒信号的特定神经纤维亚单位的发现深化了人们对瘙痒发病机制的认识,发现多种内源性致痒物质及其选择性受体与瘙痒的发生密切相关。尽管目前新的抗瘙痒治疗方向不断被提出,但是严重慢性皮肤瘙痒的临床治疗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结论进一步阐明皮肤瘙痒的神经生理学机制,深入研究瘙痒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以及致痒物质的选择性受体对于理解瘙痒的发病机制和未来抗瘙痒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系统和局部治疗皮肤瘙痒特别是慢性皮肤瘙痒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症 研究 治疗
下载PDF
中国侵袭性曲霉菌病流行病学现状 被引量:31
4
作者 徐媛 陈敏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期57-60,共4页
侵袭性曲霉菌病是重要深部真菌感染之一。曲霉菌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但主要感染免疫受损人群。近年来中国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发病率、耐药率不断上升,死亡率极高(39%~100%),且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均较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侵袭性... 侵袭性曲霉菌病是重要深部真菌感染之一。曲霉菌可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但主要感染免疫受损人群。近年来中国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发病率、耐药率不断上升,死亡率极高(39%~100%),且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均较困难。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侵袭性曲霉菌病感染的现状,现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流行病学 中国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梦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2年第1期47-51,共5页
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增多,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此导致的致病率也逐年上升。如何及时诊断并有效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面临的挑战之一。该文就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及现有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 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增多,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此导致的致病率也逐年上升。如何及时诊断并有效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面临的挑战之一。该文就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及现有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流行病学 抗真菌药 治疗
下载PDF
放线菌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秀丽 李祥翠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关键词 放线菌 分类 放线菌病
下载PDF
2002—2003年中国部分地区甲真菌病致病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被引量:25
7
作者 吴绍熙 刘维达 +8 位作者 郭宁如 李若瑜 王家俊 章强强 席丽艳 冉玉平 赖维 郑岳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2-633,共2页
目的:调查2002—2003年我国甲真菌病致病菌流行情况。方法:在全国进行多中心开放性研究,自2002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统一培养基,多点接种法进行研究。结果:从1084例患者965个培养基中分离出739株致病菌,其中皮癣菌占首位,而皮癣菌中... 目的:调查2002—2003年我国甲真菌病致病菌流行情况。方法:在全国进行多中心开放性研究,自2002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统一培养基,多点接种法进行研究。结果:从1084例患者965个培养基中分离出739株致病菌,其中皮癣菌占首位,而皮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56.4%,须癣毛癣菌占5.5%,犬小孢子菌占0.3%,石膏样小孢子菌占2.6%,絮状表皮癣菌占1.5%,紫色毛癣菌占0.1%等;酵母菌居第2位,其中白念珠菌占10.0%,光滑念珠菌占5.1%,热带念珠菌占4.5%,近平滑念珠菌占5.8%,克柔念珠菌占1.9%等;霉菌居第3位。结论:甲真菌病致病菌中酵母菌类日益增多,故治疗应个体化,宜选用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皮癣菌 酵母菌 调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南海某舰艇部队高发皮肤病调查与防治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志刚 +5 位作者 潘炜华 梁晓博 邵元福 张纯 李淑琴 徐红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调查和防治南海地区海军某舰艇部队高发皮肤病,保障舰员的健康。方法:对南海某舰艇部队××艘舰船和2个连队共3560名指战员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发皮肤病进行防治,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 目的:调查和防治南海地区海军某舰艇部队高发皮肤病,保障舰员的健康。方法:对南海某舰艇部队××艘舰船和2个连队共3560名指战员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种措施对高发皮肤病进行防治,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结果:调查发现,患浅部真菌病共2164人,患病率最高,为60.8%。痤疮、湿疹皮炎、虫咬皮炎等也较为多见。部队所驻地区及舰艇工作、生活特点,基层皮肤病防治知识较缺乏等是皮肤病高发的易患主要因素。结论:通过采用人—日损失计量化分析,提示常见皮肤病,尤其是浅部真菌病可造成舰艇部队在执勤时较大减员,据此提出舰艇部队皮肤病防治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艇部队 皮肤病 浅部真菌病 防治 调查
下载PDF
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 被引量:25
9
作者 李志刚 +6 位作者 温海 陈江汉 姚志荣 顾菊林 吴建华 洪微 刘晓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9-580,共2页
目的:研究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组11例,采用鞘内注射和同时静脉滴注AMB,合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非鞘内注射组12例,不采用鞘内... 目的:研究高颅压下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3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鞘内注射组11例,采用鞘内注射和同时静脉滴注AMB,合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非鞘内注射组12例,不采用鞘内注射治疗,其他治疗与鞘内注射组相同。结果:鞘内注射组全部治愈,未遗留后遗症。非鞘内注射组治愈7例,好转2例,死亡3例。结论:鞘内注射是抢救和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缓解高颅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鞘内注射
下载PDF
灵芝多糖对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10
作者 谢韶琼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对H2O2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722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灵芝多糖可减少H2O2诱导角... 目的探讨灵芝多糖对H2O2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722分光光度计测定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灵芝多糖可减少H2O2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丙二醛的沉积,增加抗氧化酶的活性。结论灵芝多糖对H2O2诱导的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形成细胞 氧化应激 灵芝多糖 抗氧化酶
下载PDF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11
作者 邱燕玲 陈宝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3-364,共2页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邱燕玲,廖万清,陈宝雄我科于1993年11月~1996年10月,对41例轮状病毒肠炎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并与17例用小儿利宝冲剂治疗作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邱燕玲,廖万清,陈宝雄我科于1993年11月~1996年10月,对41例轮状病毒肠炎采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并与17例用小儿利宝冲剂治疗作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8例均是住院急性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肠炎 莪术油葡萄糖 注射液 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疡发病机制及治疗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信霖 +1 位作者 张超 潘炜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患者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此外,多种病理性因素在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使采用标准治疗措施...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患者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此外,多种病理性因素在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使采用标准治疗措施及早治疗,治愈率仍较低。慢性难愈性伤口是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难点,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及采取新兴治疗手段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本病。本文就糖尿病足溃疡相关研究进行阐述,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我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菌种分布及体外药敏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13
作者 晏亮 邓淑文 +1 位作者 潘炜华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体外药敏研究情况。方法检索分析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15年来中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和体外药敏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计检索筛选60篇文献,从现有...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及体外药敏研究情况。方法检索分析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15年来中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和体外药敏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共计检索筛选60篇文献,从现有数据来看,不同地区妇科患者中VVC的患病率为10%~40%,平均为20.3%;各地研究显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白念珠菌,约占70%~90%,非白念珠菌以光滑念珠菌为主;非白念珠菌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体中所占比例更大。大多数研究显示氟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体外抗真菌活性较高,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在70%~98%左右,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超过95%;过半的研究显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分离的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性高;对5-FC、酮康唑的药敏结果各地差异较大。结论对VVC患者进行病原学鉴定和体外药敏检查十分重要,尤其是难治性VVC、复发性VVC患者,若发现病原菌为非白念珠菌,应根据体外药敏结果适当调整方案,可以选用非氟康唑类药物如AmB外用制剂、硼酸胶囊等;而对于大多数由白念珠菌引起的VVC,应用传统药物如氟康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等仍是较好的选择,酮康唑、5-FC等药物不建议作为常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菌种分布 药敏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1
14
作者 汤新跃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Ⅰb2、Ⅱa、Ⅱb期宫颈癌患者38例,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新辅助化疗2~3个疗程,对患者病灶肿瘤直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化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Ⅰb2、Ⅱa、Ⅱb期宫颈癌患者38例,进行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新辅助化疗2~3个疗程,对患者病灶肿瘤直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化疗效果和手术情况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患者肿瘤直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P<0.05)。化疗总有效率为84.21%(32/38),Ⅰb2、Ⅱa、Ⅱb期有效率分别为94.74%(18/19)、87.50%(7/8)、63.64%(7/11)(P<0.05)。化疗有效的32例均可进行手术,术后发现3例患者组织学检查结果为完全缓解,25例患者检测发现癌旁组织化疗反应明显,2例患者闭孔淋巴结阳性,1例患者出现宫旁浸润,1例患者出现脉管癌栓浸润。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良好,可较大程度减小病灶肿瘤直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潘炜华 +3 位作者 姚志荣 温海 顾菊林 刘晓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7-578,共2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20
16
作者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3-506,共4页
关键词 侵袭性感染 真菌 诊断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03-1004,共2页
关键词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墨汁涂片 真菌病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奴卡菌病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谢韶琼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214,共3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奴卡菌病 系统性感染 肉芽肿性疾病 感染患者 抗生素治疗 治疗方法 外科切除 男性患者 化脓性
原文传递
1986年、1996年、2006年我国念珠菌属变迁 被引量:17
19
作者 吴绍熙 郭宁如 +12 位作者 章强强 李春阳 李若瑜 郑岳臣 席丽艳 刘斌 张宏 耿承芳 官裕宗 郝飞 林元珠 杨国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对中国8个地区每10年全年临床分离的原病真菌作动态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及台湾8个地区34个单位所收集的1986年、1996年及2006年全年按统一方法培养出的病原真菌作分析。结果1986年共分离9... 目的对中国8个地区每10年全年临床分离的原病真菌作动态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及台湾8个地区34个单位所收集的1986年、1996年及2006年全年按统一方法培养出的病原真菌作分析。结果1986年共分离9 096株,1996年19 009株,2006年33 022株。间隔10年的调查分析显示:2006年以念珠菌属尤以白念珠菌占首位。总的趋势念珠菌和霉逐渐增多,1986年共分离计27个属、种,1996年共分出108个属、种,而2006年则分离到117个属、种病原真菌,多数为念珠菌和曲霉。结论通过调查1986年、1996年、2006年全年结果提示:病原真菌中念珠菌属所占比率不断增加,从1986年6.3%升至1996年的34.7%,2006年更升至45.9%,在念珠菌属中,白念珠菌与非白念珠菌之比也渐下降。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真菌 流行病学调查 白念珠菌
下载PDF
真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秀丽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真菌 生物膜 耐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