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剂量环孢素A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抗继发性糖尿病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虹阳 刘洁 +4 位作者 陈哲 佟长青 吉慧姝 李琦 张斌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以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骨髓造血衰竭征^([1])。目前认为AA的发病机制主要与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抑制有关^([1-2]),在治疗方面仍以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以骨髓造血细胞减少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骨髓造血衰竭征^([1])。目前认为AA的发病机制主要与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抑制有关^([1-2]),在治疗方面仍以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为主^([3])。环孢素A(CsA)作为免疫抑制剂,是AA临床治疗的一线用药,但由于CsA的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区间存在重叠,治疗过程中可导致多种药物性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继发性糖尿病 剂量 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琦 虹阳 +4 位作者 范凌 张灵 刘洁 佟长青 张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11-1916,共6页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成人cITP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成人cITP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口服西罗莫司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骨化三醇软胶囊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评估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修订的WHO出血分级、实验室相关指标(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水平及相关量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FACIT-F)、ITP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ITP-PAQ)]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比较两组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5%(58/73),较对照组的64.4%(47/73)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修订的WHO出血分级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含量则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ACIT-F和ITP-PAQ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副反应率为11.0%(8/73),与对照组13.7%(10/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骨化三醇联合西罗莫司治疗成人cITP的总体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血小板水平和下调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维生素D受体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提高血清1, 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上调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成人 西罗莫司 骨化三醇 调节性T细胞 维生素D受体
下载PDF
血小板第4因子的抗肿瘤发生机制及其生物学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虹阳 邵会媛 张伶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8-321,共4页
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又称CXCL4,是一种由血小板分泌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并且具有抗血管新生的作用,对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肿瘤均有调控作用。PF4的含量变化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建立高灵敏度的PF4检测方法,可用于肿瘤... 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又称CXCL4,是一种由血小板分泌的造血负调控因子,并且具有抗血管新生的作用,对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肿瘤均有调控作用。PF4的含量变化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建立高灵敏度的PF4检测方法,可用于肿瘤的诊断、鉴别、分期和预后评估等。本文主要对PF4的结构与功能、PF4在肿瘤调控方面的作用、PF4检测方法及其在临床肿瘤筛选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第4因子 肿瘤 调控机制 临床检测
原文传递
血清微小RNA-4731-5p和间皮素水平与需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哲 袁小飞 +3 位作者 虹阳 张斌 佟长青 高炳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692-1696,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4731-5p(miR-4731-5p)和间皮素(MSLN)水平与需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TP患者118例,根据血小板(PLT)计数及是否伴有出血分为需治疗组(62例)和需观察组(56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6...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4731-5p(miR-4731-5p)和间皮素(MSLN)水平与需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TP患者118例,根据血小板(PLT)计数及是否伴有出血分为需治疗组(62例)和需观察组(56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血清miR-4731-5p和MSLN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三组血常规及血清miR-4731-5p、MSLN水平。分析ITP患者血清miR-4731-5p、MSLN、PLT、MPV间的相关性,影响需治疗ITP发生的因素,以及血清miR-4731-5p、MSLN对需治疗ITP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需观察组、需治疗组PLT、血清miR-4731-5p水平依次降低,MPV、血清MSLN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ITP患者血清miR-4731-5p与MSLN呈负相关(r=-0.683,P<0.05);miR-4731-5p与PLT呈正相关,与MPV呈负相关(r=0.401、-0.564,均P<0.05);MSLN与PLT呈负相关,与MPV呈正相关(r=-0.429、0.460,均P<0.05)。低水平PLT、高水平MPV、低水平miR-4731-5p、高水平MSLN是需治疗IT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miR-4731-5p、MSLN联合预测的AUC大于单项预测(均P<0.05)。结论:ITP患者血清miR-4731-5p水平降低,MSLN水平升高,两者与血常规指标密切相关,对需治疗ITP的发生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微小RNA-4731-5p 间皮素 血常规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阿法骨化醇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发确诊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琦 虹阳 +4 位作者 范凌 张灵 刘洁 佟长青 张斌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7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发确诊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和血清1,25-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高... 目的观察阿法骨化醇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发确诊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Th)17和血清1,25-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80例成人初发确诊的IT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阿法骨化醇联合泼尼松治疗,即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5μg/次,1次/d,连续治疗6周;口服醋酸泼尼松片,以1 mg/(kg·d)为起始剂量(最大日剂量80 mg),分3次服用,起效后应尽快减量至最小维持量(<15 mg/d),并于6~8周停用。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治疗,用法、用量及疗程同观察组。连续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VDR水平和Treg、Th17比例及血清1,25(OH)_(2)D_(3)、HMGB1、IFN-γ水平。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75.00%(30/40),两组相比,P<0.05。两组治疗2、4、6周时外周血PLT逐渐升高,且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1,25(OH)_(2)D_(3)水平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Th17比例降低,Treg/Th17升高;血清HMGB1、IFN-γ水平降低;均以观察组为著(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reg比例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初发确诊ITP整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可能是通过提高患者血清1,25(OH)_(2)D_(3)水平,下调外周血淋巴细胞VDR表达以及降低血清HMGB1、IFN-γ水平,调控Treg/Th17免疫平衡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法骨化醇 泼尼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维生素D受体 1 25-双羟维生素D3 Treg/Th17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Γ干扰素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陈哲 虹阳 +4 位作者 刘洁 张斌 张灵 高炳华 仲梅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87-1189,1193,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0例成人ITP患者纳入B组...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0例成人ITP患者纳入B组。根据血小板计数(PLT)及是否有出血,将B组患者分为有效组(n=83)与无效组(n=37)。另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比较各组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与PD-L1表达水平、PLT、ITP出血评分。结果 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后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与PD-L1表达率、出血评分均高于A组,PLT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后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与PD-L1表达率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后PLT高于无效组,出血评分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与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率具有极强负相关性(P<0.05);而出血评分与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表达率具有中等强度正相关性(P<0.05)。结论 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与成人ITP的发生发展相关,PD1/PD-L1可能为ITP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JAK/STAT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表达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虹阳 刘洁 +4 位作者 陈哲 吉慧姝 李琦 张斌 佟长青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5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1、STAT3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8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 目的探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1、STAT3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8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JAK/STAT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JAK1、STAT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观察组JAK1、STAT3、IL⁃6、TNF⁃α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JAK1、STAT3、IL⁃6、TNF⁃α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水平患者JAK1、STAT3、IL⁃6、TNF⁃α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1、STAT3、IL⁃6、TNF⁃αmRNA联合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AUC为0.916,较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栓事件患者JAK1、STAT3、IL⁃6、TNF⁃αmRNA表达水平均较未发生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JAK1、STAT3、IL⁃6、TNF⁃αmRNA组无血栓事件进展生存期明显低于低JAK1、STAT3、IL⁃6、TNF⁃αm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JAK/STAT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JAK1、STAT3、IL⁃6、TNF⁃αmRNA表达上调,且与血栓事件发生及无血栓事件进展生存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栓栓塞事件 JAK/STAT信号通路 JAK1 STAT3 IL⁃6 TNF⁃α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采取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吉慧姝 吴红霞 +2 位作者 虹阳 张世娟 徐文建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第6期71-74,共4页
恶性血液病(HM)是一种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致死率较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HM常用的治疗方法,治疗时患者胃肠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正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为其提供营养支持,... 恶性血液病(HM)是一种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致死率较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HM常用的治疗方法,治疗时患者胃肠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正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为其提供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康复,延长其术后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营养支持 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水平与初诊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琦 虹阳 +2 位作者 张灵 佟长青 张斌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9-77,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与初诊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及...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与初诊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5例初诊ITP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ITP组(n=55)。患者年龄为(42.6±11.8)岁;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为36例。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完全反应(CR)、有效和无效3个亚组。并且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n=30)。对所有ITP患者采取初始治疗方案,对血小板计数<30×109/L伴出血者加用联合治疗方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TP组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体检当日的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并分析IT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ITP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及ITP组组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3个亚组间上述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ITP组患者血清25(OH)D3、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2020060),所有受试对象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ITP组55例患者接受治疗2个月后,其疗效评估系CR、有效及无效者分别为28、12和15例,并将其分别纳入CR亚组(n=28)、有效亚组(n=12)和无效亚组(n=15)。ITP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40/55)。②ITP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为(10.3±3.8)n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5.5±5.3)ng/mL,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为(219.6±79.4)nmol/L,显著高于后者的(159.8±52.3)n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4、3.702,P<0.001、<0.001)。治疗后,2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维生素D缺乏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成年人
原文传递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虹阳 刘洁 +4 位作者 陈哲 佟长青 吉慧姝 李琦 张斌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患糖尿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观察组9例非重型AA患者均诊断为糖尿...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A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患糖尿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观察组9例非重型AA患者均诊断为糖尿病,常规组41例患者均无糖尿病。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环孢素浓度、血常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清铁蛋白、甘油三酯及红细胞输注量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50例AA患者中,并发糖尿病者9例,发病率为18.0%(9/5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比例、环孢素浓度、血清铁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及红细胞输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环孢素浓度(相对危险度=1.46,95%可信区间1.21~1.63,P=0.004)、血清铁蛋白水平(相对危险度=1.32,95%可信区间1.14~1.58,P=0.005)、甘油三酯水平(相对危险度=1.09,95%可信区间1.02~1.15,P=0.011)及红细胞输注量(相对危险度=1.27,95%可信区间1.13~1.52,P=0.005)是引起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家族史则不是引起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是治疗AA常见的并发症,环孢素浓度、铁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及红细胞输注量与糖尿病的发生高度相关,应加强监测,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糖尿病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心脏相关指标改变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虹阳 刘洁 +4 位作者 陈哲 佟长青 吉慧姝 李琦 张斌 《空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43-145,183,共4页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心脏相关指标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真红患者5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高血压组(26例)和非高血压组(30...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心脏相关指标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真红患者56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高血压组(26例)和非高血压组(30例)。对比各组血液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结果非高血压组在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浓度、红细胞压积(hematokrit,HC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红蛋白(myoglobin,Mb)、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the ratio of early diastolic to late diastolic mitral inflow velocity,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在HGB、HCT、LDH、CK、Mb、左房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IVSTd、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A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LDH、CK、Mb、LAD、IVSTd、LVEDD分别与HGB、HCT呈正相关,LVEF、E/A与HGB、HCT呈负相关。结论真红患者早期存在心肌损伤、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等改变,合并高血压者更明显。考虑与红细胞容量增加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心肌损伤 心脏超声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下载PDF
Gilbert综合征合并巨幼细胞贫血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虹阳 佟长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27-128,共2页
Gilbert综合征(Gilbert syndrome,GS)是一种先天性血清胆红素增高症,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合并巨幼细胞贫血非常少见,容易造成漏诊。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GS合并巨幼细胞贫血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 Gilbert综合征(Gilbert syndrome,GS)是一种先天性血清胆红素增高症,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合并巨幼细胞贫血非常少见,容易造成漏诊。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GS合并巨幼细胞贫血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7岁。因乏力、食欲不振1个月,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18年7月19日入院。患者原于1个月前大量饮酒后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未引起重视。1周前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3.76×10^9/L,血红蛋白92 g/L,平均红细胞体积105.9 fl,血小板84×10^9/L,考虑为血液病至本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3.55×10^9/L,血红蛋白87 g/L,平均红细胞体积104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38.3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69 g/L,血小板75×10^9/L,网织红细胞3.3%;生化指标:谷草转氨酶47 u/L,总胆红素79.43μmol/L,间接胆红素69.29μmol/L,乳酸脱氢酶2025 u/L,α-羟丁酸脱氢酶2315 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尔伯特综合征 贫血 病例报道
下载PDF
Cxcr4基因修饰的BMSC来源外泌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13
作者 虹阳 刘洁 +4 位作者 陈哲 佟长青 吉慧姝 李琦 张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4-831,共8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的外泌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的BMSC,采用携带Cxcr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感染BMSC,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表...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的外泌体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的BMSC,采用携带Cxcr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感染BMSC,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xcr4 mRNA表达,并提取Cxcr4基因修饰的BMSC来源的外泌体。实验设置为对照组、模型组、AA+BMSC组、AA+NC-BMSC组、AA+Cxcr4-BMSC组,构建小鼠AA模型。除对照组和模型组外,其他三组小鼠通过尾静脉输注400μl不同来源的外泌体,2周后检测小鼠血常规指标与骨髓有核细胞数,HE染色观察骨髓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水平。结果:经鉴定成功分离到小鼠BMSC,并获得Cxcr4高表达的BMSC及其外泌体。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显著减少(P<0.01),血红蛋白含量和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增生较低,骨髓腔被大量脂肪细胞填充;与模型组比较,AA+BMSC组、AA+NC-BMSC组及AA+Cxcr4-BMSC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显著增加(P<0.01),血红蛋白含量和T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骨髓病理改变得到改善;此外,AA+Cxcr4-BMSC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血红蛋白含量和Treg细胞比例较AA+BMSC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骨髓有核细胞数也显著增加(P<0.01)。结论:注射Cxcr4基因修饰的BMSC来源的外泌体对AA小鼠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Treg细胞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趋化因子受体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维生素D3佐治初诊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
14
作者 李琦 范凌 +4 位作者 虹阳 张灵 佟长青 刘洁 张斌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6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佐治初诊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初诊成人ITP患者90例,... 目的探讨维生素D_(3)佐治初诊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血液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初诊成人ITP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患者加服维生素D滴剂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观察组从首剂应用至获得完全反应或有效的天数为(6.48±3.75)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56±4.61)d(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清25(OH)D_(3)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以上4项指标显著优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ITP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ITP-PAQ)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33.33%比28.89%,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持续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6.67%和2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89%和40.00%(P<0.05)。结论应用维生素D3佐治初诊成人ITP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和下调外周血淋巴细胞VDR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诊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维生素D3 25羟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 临床疗效 辅助治疗
下载PDF
血浆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21在免疫相关性血液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琦 虹阳 +1 位作者 刘洁 张斌 《中国综合临床》 2019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分析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在3种免疫相关性血液病(immuno related hematopathy,IRH)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在3种免疫相关性血液病(immuno related hematopathy,IRH)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门诊及住院的IRH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60例观察对象分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2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20例)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组(16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组。IRH 3组患者分别采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制剂等方案对症治疗;对照组服用维生素C。4组受检者均在初诊时、IRH患者治疗2周及3个月接受血液相关指标的检查,并比较治疗前后4组外周静脉血血浆IL-17、IL-21和不同阶段的疗效。结果初诊时,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组血浆IL-17分别为(196.52±17.46、185.69±18.19、126.13±11.22)ng/L,分别较对照组(72.36±10.21)ng/L高,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组血浆IL-21浓度分别为[(136.82±20.16、145.92±22.18、119.66±12.69)]ng/L,分别较对照组(84.01±9.87)ng/L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3组的IL-17、IL-21浓度与初诊时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3个月,3组IL-17、IL-21浓度与初诊时相比也显著降低(IL-17:再生障碍性贫血组(84.69±12.15)ng/L,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90.56±11.64)ng/L,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组(62.83±5.68)ng/L;IL-21:再生障碍性贫血组(96.28±8.84)ng/L,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组(103.21±10.62)ng/L,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组(78.64±9.6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83.84±9.95)ng/L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3个月,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再生障碍性贫血组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1 免疫相关性血液病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以红斑肢痛症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虹阳 李琦 +5 位作者 范凌 佟长青 刘洁 刘玮 郜新春 柯慧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2-884,共3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以红系细胞异常增殖为主,三系不同程度增高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terative neoplasms,MPN)。常以皮肤黏膜发红、皮肤瘙痒、脾大、血栓形成、...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以红系细胞异常增殖为主,三系不同程度增高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terative neoplasms,MPN)。常以皮肤黏膜发红、皮肤瘙痒、脾大、血栓形成、出血及向其它MPN转化为其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肢痛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心脏超声特点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虹阳 李琦 +5 位作者 范凌 佟长青 刘洁 刘玮 郜新春 柯慧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281-4283,共3页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心脏超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血液科收治的PV患者3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另外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室...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心脏超声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血液科收治的PV患者3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另外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超声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其中IVSTd、LVEDD、A峰分别与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呈正相关,E/A与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呈负相关。治疗前、后观察组在A峰、E/A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PV患者存在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即左心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降低,考虑与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增加有关。治疗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可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