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与……孰……”到“……孰与……”句式发展消长过程初探
被引量:
3
1
作者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5-59,共5页
"吾与徐公孰美?""吾孰与徐公美"两类句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却并无二致。在现存先秦至汉大量古籍里,前一类句式早在春秋时即已出现,并在王畿及各诸候国人士之口广为通用。而后一类句式则迟到战国中期才主要出现在齐...
"吾与徐公孰美?""吾孰与徐公美"两类句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却并无二致。在现存先秦至汉大量古籍里,前一类句式早在春秋时即已出现,并在王畿及各诸候国人士之口广为通用。而后一类句式则迟到战国中期才主要出现在齐国君臣之口;与之同时,前一类句式在口语领域,仍居于压倒优势地位。不过,后一类句式虽晚出三百多年,但它一经出现,即在口语领域逐步取代前者地位,而前者却渐趋消失。到战国晚期及秦,后者已在口语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直到西汉几乎完全取代了前者,而前者在口语领域则几乎消失殆尽。这种消长变化也有其必然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类句式
口语领域
消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郭沫若墨子研究管窥
被引量:
4
2
作者
康
绳
法
《郭沫若学刊》
1988年第4期31-38,共8页
郭沫若先生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如同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方面多所创获,取得卓越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样,在中国古代思想研究方面也是如此。例如他的墨子研究就表现得非常...
郭沫若先生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如同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方面多所创获,取得卓越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样,在中国古代思想研究方面也是如此。例如他的墨子研究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研究
墨家思想
郭沫若先生
非乐
墨家学说
天志
王公大人
尚贤
墨学源流
《韩非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自强不息精神和孟荀所作发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9,共5页
“自强不息”精神是孔子留给后代的珍贵精神瑰宝。它体现在律己求仁方面坚持发扬英勇奋进 ,顽强拼搏的精神 ,渗透到孔子思想和事业的各个方面 ,并可以从孔子对宇宙人生的认识上找到它产生的深厚基础 ,实质上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光辉体现。...
“自强不息”精神是孔子留给后代的珍贵精神瑰宝。它体现在律己求仁方面坚持发扬英勇奋进 ,顽强拼搏的精神 ,渗透到孔子思想和事业的各个方面 ,并可以从孔子对宇宙人生的认识上找到它产生的深厚基础 ,实质上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光辉体现。而大儒孟荀在继承和发展孔子自强不息精神方面又作了可贵的贡献。这种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荀子
自强不息
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孰与”的用法和意义探源
被引量:
1
4
作者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65-67,共3页
在上古汉语,"孰与"作为凝固形式,经常用于对不同人或事物表示比较和选择的疑问句和反问句里起关联作用。为了探本溯源,本文确证,在上古汉语,"与"本可用如"如";"孰"有时也可用如"何";...
在上古汉语,"孰与"作为凝固形式,经常用于对不同人或事物表示比较和选择的疑问句和反问句里起关联作用。为了探本溯源,本文确证,在上古汉语,"与"本可用如"如";"孰"有时也可用如"何";"孰与"也正好用如"何如"(含"何若"),甚至不妨给它们划上等号。"孰与"的这种用法和意义,乃是原本上述"与"和"孰"的用法和意义的。不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对"孰与"的具体确切意义则应作具体分析,灵活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法意义
探本溯源
具体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逍遥游》诸形象试析
5
作者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2-26,共5页
《庄子·逍遥游》一文,一方面塑造了许由和藐姑射神人形象,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个侧面来揭示作品主旨,也就是作者庄子所向往追求的精神修养的最高理想境界,即无条件(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一文,一方面塑造了许由和藐姑射神人形象,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个侧面来揭示作品主旨,也就是作者庄子所向往追求的精神修养的最高理想境界,即无条件(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游"大道。一方面又塑造了大鹏和二虫、斥安鸟这两类对比鲜明的形象,用二虫、斥安鸟非笑大鹏来领起贯穿全文的"小大之辩",以破除"小知""曲士"对大道的非笑。同时还通过巧妙的破字当头,破点结合的逻辑思路,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展示了作者明确的是非观点、鲜明的爱憎感情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因此,从实事求是地,具体地,而不是架空地分析作品塑造的诸形象入手,顺着破字当头,破点结合的巧妙的逻辑思路来解读作品,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先秦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子论师道思想资料发微阐幽与会通
6
作者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16-120,共5页
荀子论师道的思想资料,虽不免有些零散,或者文辞过于简约,加之一些有关师道的重要观点,又隐含于并非直接论述师道的言论当中;但是,如果联系荀子一贯的思想,细心探究,发微阐幽,观其会通,也可以清理出一套相当系统的思想来。这就是以教师...
荀子论师道的思想资料,虽不免有些零散,或者文辞过于简约,加之一些有关师道的重要观点,又隐含于并非直接论述师道的言论当中;但是,如果联系荀子一贯的思想,细心探究,发微阐幽,观其会通,也可以清理出一套相当系统的思想来。这就是以教师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以育人为本"为核心和要领;由此出发,重视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主导作用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强调尊师;进而对教师的品德和业务素质,以及施教应当遵循的原则提出严格要求。这当中确有不少合理因素值得借鉴。至于其中许多观点往往与孔子思想精神相通;并有所发展,那也是无容置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微
阐幽
观其会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全面领会荀子天人关系思想
7
作者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90-95,共6页
荀子天人关系思想既坚持朴素唯物观念;又渗透反对片面性的朴素辩证思维。他既强调"明于天人之分""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在天者",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应对自然,治理自然;又对象法天地自然,以及天人之间互为始终的...
荀子天人关系思想既坚持朴素唯物观念;又渗透反对片面性的朴素辩证思维。他既强调"明于天人之分""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在天者",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应对自然,治理自然;又对象法天地自然,以及天人之间互为始终的联系给予关注。他追求的是"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生动活泼的局面。这就既清算了听天由命的错误观念,又不至陷入"天人对抗"的另一极端。而这又得力于他的思想既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了优良传统,又在争鸣中经受了锻炼,从而不仅能超越前人,站到时代的制高点,而且也给后人,乃至今天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
正名
明于天人之分
天人和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学拾遗(一)
8
作者
康
绳
法
《乐山师专学报》
1985年第2期46-50,74,共6页
近年来讲援古代文学及古代汉语,每遇作品文字讹误,或时下诸家选本注解未安未尽,乃至标点欠妥之处,辄用鄙意,略作补苴。除部分篇章拟对全文重新疏解外,其余零星点滴,抬遣补缺,得若干条,杂而录之,名之曰“教学抬遣”云。一、“浩荡”声训...
近年来讲援古代文学及古代汉语,每遇作品文字讹误,或时下诸家选本注解未安未尽,乃至标点欠妥之处,辄用鄙意,略作补苴。除部分篇章拟对全文重新疏解外,其余零星点滴,抬遣补缺,得若干条,杂而录之,名之曰“教学抬遣”云。一、“浩荡”声训《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浩荡”一词,王逸《楚辞章句》解释说:“浩犹浩浩,荡犹荡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章句》
部分篇章
古代文学
古代汉语
石钟山记
公叔痤
声训
楚军
廊腰
弓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儒家学者重视道德作用的传统
9
作者
康
绳
法
《乐山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42-45,共4页
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从而重视执政者的表率作用,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是儒家学者的优良传统之一.这个传统的奠基者是孔子,并为先秦以来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孔子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敬德保民”思想,十分重视道德...
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从而重视执政者的表率作用,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是儒家学者的优良传统之一.这个传统的奠基者是孔子,并为先秦以来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孔子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敬德保民”思想,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他鲜明地提出“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为国以礼”(《论语·先进》)的观点,主张治国执政要依靠德教礼义.之后,孟子强调“善教”的作用.荀子强调“隆礼”.乃至认定“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都是这一传统的发展.对于这个传统,我以为应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者
道德修养
道德作用
社会作用
道德教化
继承和发展
孔子
论语
刑罚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学拾遗(二)
10
作者
康
绳
法
《乐山师专学报》
1986年第1期50-52,68,共4页
六、关于“而勿正心勿忘”《孟子·公孙丑上》“知言养气”章谈养浩然之气的功夫时有“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的话。“而勿正心勿忘”义不可通,不应曲为之说。愚按“勿正心”三字疑涉下“勿忘”二字而衍误。原来原文当...
六、关于“而勿正心勿忘”《孟子·公孙丑上》“知言养气”章谈养浩然之气的功夫时有“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的话。“而勿正心勿忘”义不可通,不应曲为之说。愚按“勿正心”三字疑涉下“勿忘”二字而衍误。原来原文当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长也。”由于原文“勿忘”前误衍“勿忘”二字;再把误衍的“忘”字分开写成“亡心”二字;再把“亡心”二字误写成“正心”二字。这样,原文的“而勿忘”,就逐步衍误成“而勿正心勿忘”了。若将本文还原成“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长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勿
见侮不辱
知言养气
二字
义辱
公孙丑上
误写
义荣
宋荣子
情欲寡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孔子开创的师德传统
11
作者
康
绳
法
《乐山师专学报》
1996年第3期11-16,共6页
教师道德是随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孔子是历史上第一所(至少说第一所知名的)私学的创办者,全世界第一位(至少说第一位知名的)专业教师,他当然不可能给后人留下系统的师德理论遗产.但在他毕生聚徒讲学的教育实践中,留下...
教师道德是随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孔子是历史上第一所(至少说第一所知名的)私学的创办者,全世界第一位(至少说第一位知名的)专业教师,他当然不可能给后人留下系统的师德理论遗产.但在他毕生聚徒讲学的教育实践中,留下的有关师德的嘉言懿行,特别是师德实践的光辉范例,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师德遗产,为我国优秀的师德传统奠下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因此说孔子开创了我国优秀的师德传统,实在也不算过分,难怪在孔子没世以后二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上,孔子被人们尊为“师表万世”的“先师”了,孔子开创的优秀师德传统,首推他那终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奋忘食,乐以忘忧”,无怨无悔的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精神.其他,在重视身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一视同仁,以及重视威仪,提倡温故知新等方面也都有可贵的建树.所有这些,经过清理爬梳,从中吸取教益,对当前加强师德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师德传统
历史经验
故而不切
职业理想
政治理想
热爱学生
诗书礼乐
中国古代史
安贫乐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与……孰……”到“……孰与……”句式发展消长过程初探
被引量:
3
1
作者
康
绳
法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55-59,共5页
文摘
"吾与徐公孰美?""吾孰与徐公美"两类句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却并无二致。在现存先秦至汉大量古籍里,前一类句式早在春秋时即已出现,并在王畿及各诸候国人士之口广为通用。而后一类句式则迟到战国中期才主要出现在齐国君臣之口;与之同时,前一类句式在口语领域,仍居于压倒优势地位。不过,后一类句式虽晚出三百多年,但它一经出现,即在口语领域逐步取代前者地位,而前者却渐趋消失。到战国晚期及秦,后者已在口语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直到西汉几乎完全取代了前者,而前者在口语领域则几乎消失殆尽。这种消长变化也有其必然之故。
关键词
两类句式
口语领域
消失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郭沫若墨子研究管窥
被引量:
4
2
作者
康
绳
法
出处
《郭沫若学刊》
1988年第4期31-38,共8页
文摘
郭沫若先生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如同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方面多所创获,取得卓越成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样,在中国古代思想研究方面也是如此。例如他的墨子研究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关键词
墨子研究
墨家思想
郭沫若先生
非乐
墨家学说
天志
王公大人
尚贤
墨学源流
《韩非子》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自强不息精神和孟荀所作发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康
绳
法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5-9,共5页
文摘
“自强不息”精神是孔子留给后代的珍贵精神瑰宝。它体现在律己求仁方面坚持发扬英勇奋进 ,顽强拼搏的精神 ,渗透到孔子思想和事业的各个方面 ,并可以从孔子对宇宙人生的认识上找到它产生的深厚基础 ,实质上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光辉体现。而大儒孟荀在继承和发展孔子自强不息精神方面又作了可贵的贡献。这种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 。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荀子
自强不息
精神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孰与”的用法和意义探源
被引量:
1
4
作者
康
绳
法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文新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65-67,共3页
文摘
在上古汉语,"孰与"作为凝固形式,经常用于对不同人或事物表示比较和选择的疑问句和反问句里起关联作用。为了探本溯源,本文确证,在上古汉语,"与"本可用如"如";"孰"有时也可用如"何";"孰与"也正好用如"何如"(含"何若"),甚至不妨给它们划上等号。"孰与"的这种用法和意义,乃是原本上述"与"和"孰"的用法和意义的。不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对"孰与"的具体确切意义则应作具体分析,灵活把握。
关键词
用法意义
探本溯源
具体分析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逍遥游》诸形象试析
5
作者
康
绳
法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2-26,共5页
文摘
《庄子·逍遥游》一文,一方面塑造了许由和藐姑射神人形象,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个侧面来揭示作品主旨,也就是作者庄子所向往追求的精神修养的最高理想境界,即无条件(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游"大道。一方面又塑造了大鹏和二虫、斥安鸟这两类对比鲜明的形象,用二虫、斥安鸟非笑大鹏来领起贯穿全文的"小大之辩",以破除"小知""曲士"对大道的非笑。同时还通过巧妙的破字当头,破点结合的逻辑思路,把两者结合起来。从而展示了作者明确的是非观点、鲜明的爱憎感情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因此,从实事求是地,具体地,而不是架空地分析作品塑造的诸形象入手,顺着破字当头,破点结合的巧妙的逻辑思路来解读作品,很有必要。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先秦文学
Keywords
Zhuang Zi
Xiaoyaoyou
Pre-Qin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子论师道思想资料发微阐幽与会通
6
作者
康
绳
法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16-120,共5页
文摘
荀子论师道的思想资料,虽不免有些零散,或者文辞过于简约,加之一些有关师道的重要观点,又隐含于并非直接论述师道的言论当中;但是,如果联系荀子一贯的思想,细心探究,发微阐幽,观其会通,也可以清理出一套相当系统的思想来。这就是以教师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以育人为本"为核心和要领;由此出发,重视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主导作用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强调尊师;进而对教师的品德和业务素质,以及施教应当遵循的原则提出严格要求。这当中确有不少合理因素值得借鉴。至于其中许多观点往往与孔子思想精神相通;并有所发展,那也是无容置疑的。
关键词
发微
阐幽
观其会通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全面领会荀子天人关系思想
7
作者
康
绳
法
机构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90-95,共6页
文摘
荀子天人关系思想既坚持朴素唯物观念;又渗透反对片面性的朴素辩证思维。他既强调"明于天人之分""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在天者",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应对自然,治理自然;又对象法天地自然,以及天人之间互为始终的联系给予关注。他追求的是"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天人和谐,人际和谐生动活泼的局面。这就既清算了听天由命的错误观念,又不至陷入"天人对抗"的另一极端。而这又得力于他的思想既继承并创造性发展了优良传统,又在争鸣中经受了锻炼,从而不仅能超越前人,站到时代的制高点,而且也给后人,乃至今天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全面
正名
明于天人之分
天人和谐
Keywords
Comprehensiveness
Name
Knowing the Different Role Played Between Nature and Man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学拾遗(一)
8
作者
康
绳
法
出处
《乐山师专学报》
1985年第2期46-50,74,共6页
文摘
近年来讲援古代文学及古代汉语,每遇作品文字讹误,或时下诸家选本注解未安未尽,乃至标点欠妥之处,辄用鄙意,略作补苴。除部分篇章拟对全文重新疏解外,其余零星点滴,抬遣补缺,得若干条,杂而录之,名之曰“教学抬遣”云。一、“浩荡”声训《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浩荡”一词,王逸《楚辞章句》解释说:“浩犹浩浩,荡犹荡荡。
关键词
《楚辞章句》
部分篇章
古代文学
古代汉语
石钟山记
公叔痤
声训
楚军
廊腰
弓射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儒家学者重视道德作用的传统
9
作者
康
绳
法
机构
乐山师专老协
出处
《乐山师专学报》
1995年第2期42-45,共4页
文摘
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从而重视执政者的表率作用,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是儒家学者的优良传统之一.这个传统的奠基者是孔子,并为先秦以来儒家学派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孔子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敬德保民”思想,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他鲜明地提出“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为国以礼”(《论语·先进》)的观点,主张治国执政要依靠德教礼义.之后,孟子强调“善教”的作用.荀子强调“隆礼”.乃至认定“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都是这一传统的发展.对于这个传统,我以为应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关键词
儒家学者
道德修养
道德作用
社会作用
道德教化
继承和发展
孔子
论语
刑罚
道德教育
分类号
B82-05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学拾遗(二)
10
作者
康
绳
法
出处
《乐山师专学报》
1986年第1期50-52,68,共4页
文摘
六、关于“而勿正心勿忘”《孟子·公孙丑上》“知言养气”章谈养浩然之气的功夫时有“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的话。“而勿正心勿忘”义不可通,不应曲为之说。愚按“勿正心”三字疑涉下“勿忘”二字而衍误。原来原文当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长也。”由于原文“勿忘”前误衍“勿忘”二字;再把误衍的“忘”字分开写成“亡心”二字;再把“亡心”二字误写成“正心”二字。这样,原文的“而勿忘”,就逐步衍误成“而勿正心勿忘”了。若将本文还原成“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长也。”
关键词
心勿
见侮不辱
知言养气
二字
义辱
公孙丑上
误写
义荣
宋荣子
情欲寡浅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孔子开创的师德传统
11
作者
康
绳
法
机构
乐山师专老协
出处
《乐山师专学报》
1996年第3期11-16,共6页
文摘
教师道德是随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孔子是历史上第一所(至少说第一所知名的)私学的创办者,全世界第一位(至少说第一位知名的)专业教师,他当然不可能给后人留下系统的师德理论遗产.但在他毕生聚徒讲学的教育实践中,留下的有关师德的嘉言懿行,特别是师德实践的光辉范例,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师德遗产,为我国优秀的师德传统奠下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因此说孔子开创了我国优秀的师德传统,实在也不算过分,难怪在孔子没世以后二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史上,孔子被人们尊为“师表万世”的“先师”了,孔子开创的优秀师德传统,首推他那终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奋忘食,乐以忘忧”,无怨无悔的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精神.其他,在重视身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一视同仁,以及重视威仪,提倡温故知新等方面也都有可贵的建树.所有这些,经过清理爬梳,从中吸取教益,对当前加强师德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
孔子
师德传统
历史经验
故而不切
职业理想
政治理想
热爱学生
诗书礼乐
中国古代史
安贫乐道
分类号
B4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与……孰……”到“……孰与……”句式发展消长过程初探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郭沫若墨子研究管窥
康
绳
法
《郭沫若学刊》
198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孔子自强不息精神和孟荀所作发展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孰与”的用法和意义探源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庄子·逍遥游》诸形象试析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荀子论师道思想资料发微阐幽与会通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论全面领会荀子天人关系思想
康
绳
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教学拾遗(一)
康
绳
法
《乐山师专学报》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试论儒家学者重视道德作用的传统
康
绳
法
《乐山师专学报》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教学拾遗(二)
康
绳
法
《乐山师专学报》
198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试论孔子开创的师德传统
康
绳
法
《乐山师专学报》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