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幕影像的感知革命:从吸引力电影到体验力电影 被引量:27
1
作者 孙绍谊 康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44,共10页
以电影学者汤姆·甘宁的"吸引力电影"(cinema of attraction)为论述起点,作者在分析和总结晚近电影放映和电影语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力电影"(cinema of experience)这一重要概念,用以指认全球影像创作... 以电影学者汤姆·甘宁的"吸引力电影"(cinema of attraction)为论述起点,作者在分析和总结晚近电影放映和电影语言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力电影"(cinema of experience)这一重要概念,用以指认全球影像创作领域出现的一些大胆美学实验。相较于叙事,以伊纳利图、李安和诺兰为代表的探索者近来更关注影像体验感、沉浸感的营造,更看重如何才能让影像诉诸观众的"情动力"(affect)和"全感力"(sensorium),将观众最大限度地带入到叙事中,近距离乃至"无距离"地具身体验人物的所见所触所听所感。这类影像实践,就是"体验力电影",这些电影构成了流媒体时代银幕影像感知革命的核心,也代表了晚近电影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力电影 具身体验 VR电影 感知革命
下载PDF
意造境生——传统空间美学在《中国奇谭》中的影像化演绎 被引量:3
2
作者 孔超 康文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5,共8页
《中国奇谭》作为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为迎接中国动画新百年所创作的动画合集,所探索的民族化、本土化路径旨在透过动画形式语言而深入审美层面,自觉地以民族化的诗意呈现方式接续当代想象与创造。本文以“影像空间”为研究视角,从视觉... 《中国奇谭》作为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为迎接中国动画新百年所创作的动画合集,所探索的民族化、本土化路径旨在透过动画形式语言而深入审美层面,自觉地以民族化的诗意呈现方式接续当代想象与创造。本文以“影像空间”为研究视角,从视觉语言、叙事逻辑、主旨立意三个面向对《中国奇谭》各短片作品作出分析,厘清传统艺术语汇融入动画空间表达的具体方式,辨析中式美学在影像叙述中的当代性演绎,探讨东方世界观、自然观在当代动画主题立意中的价值凸显,以此管窥当代国创动画的本土化、民族化风格之探索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奇谭》 空间美学 中国动画 民族化
原文传递
景情谐和:中国文艺片的镜头风格营造与中国美学意蕴表达
3
作者 康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与《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里,1947)、《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生/王为一,1947)等带有强烈现实性、反思性的电影相比,《小城之春》(费穆,1948)这部聚焦家庭与情感伦理的影片在上映时却因被认为内容空洞无聊而遭到业界长期忽略。... 与《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里,1947)、《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生/王为一,1947)等带有强烈现实性、反思性的电影相比,《小城之春》(费穆,1948)这部聚焦家庭与情感伦理的影片在上映时却因被认为内容空洞无聊而遭到业界长期忽略。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小城之春》中先锋性的视听语言(如长镜头、景深镜头等)、灰白影调对颓败残垣、压抑情感的记录,以及传递出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才被重新发现。如今,技术手段与中国美学的结合,也让这部电影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较为杰出的电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之春》 中国电影史 费穆 景深镜头 文艺片 视听语言 先锋性 郑君里
下载PDF
体验与情动:重回吸引力的后电影时代影像 被引量:5
4
作者 康文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自数字技术介入影像制作,观众受到各色屏幕影像文化的刺激,对更表象化的影像产生迷入。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体验力"和"情动力"这两种影像力量逐渐成为"吸引力电影"的助力。文章在阐明"吸引力&qu... 自数字技术介入影像制作,观众受到各色屏幕影像文化的刺激,对更表象化的影像产生迷入。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体验力"和"情动力"这两种影像力量逐渐成为"吸引力电影"的助力。文章在阐明"吸引力"经历的早期胶片到晚近数字的嬗变后,以"体验力""情动力"作为切入点,论述后电影影像文化的特征,并在最后对其背后的消费文化逻辑做出梳理。最终认为,后电影时代下"吸引力"影像的回归,是影像发展的一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力 体验力 情动力 后电影 消费文化
原文传递
生命技术与性别政治:后工业美学视野下科幻电影跨学科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康文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72,共7页
在数字技术的持续作用下,无论是摄影与电脑的合作,还是纯粹的电脑制作,科幻电影的生产都开始日益显现出去物质性的后工业美学特征。这种去物质性解构了百余年来支撑电影生产的物质化基础,在具体生产上也为科幻电影关于生命技术与性别身... 在数字技术的持续作用下,无论是摄影与电脑的合作,还是纯粹的电脑制作,科幻电影的生产都开始日益显现出去物质性的后工业美学特征。这种去物质性解构了百余年来支撑电影生产的物质化基础,在具体生产上也为科幻电影关于生命技术与性别身份的聚焦提供了影像支持。无论是关于生命技术还是性别身份的探讨,科幻电影都对未来人类是否能够继续维持自身的中心地位提出了质疑与批判。而不同学科的交叉、互渗、互推与整合,为科幻电影持久的思考提供了坚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美学 去物质性 生命技术 性别政治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科幻电影中服装艺术的身份表达与文化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康文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一直以来,科幻电影都在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方面保持着好奇。不难发现,制作于晚近的科幻电影之焦点正在从遥远的外太空回归到与人息息相关的未来生活,服装便是能够体现这一聚焦的一种显性形式。服装艺术不仅起到了塑造角色的作用,更成为... 一直以来,科幻电影都在人类对于未来的想象方面保持着好奇。不难发现,制作于晚近的科幻电影之焦点正在从遥远的外太空回归到与人息息相关的未来生活,服装便是能够体现这一聚焦的一种显性形式。服装艺术不仅起到了塑造角色的作用,更成为科幻电影对人类与机器、后人类文化身份关系精巧的表达方式之一。探析科幻电影中服装艺术与身份政治的关系,也为科幻电影提供了一种微观层面的理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服装艺术 身份政治 文化意义
原文传递
从模拟现实到虚拟现实看影像与现实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康文 袁嘉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21,共5页
回溯电影在模拟时代对现实的复原与对电影在数字时代里对现实的建构之后,作者引出以VR影像为代表的影响未来发展趋势的概念,并展开与现实关系的阐述。认为数字技术不仅形塑出电影中具有“去引得性”的超真实影像,更成为孕育现实、更具... 回溯电影在模拟时代对现实的复原与对电影在数字时代里对现实的建构之后,作者引出以VR影像为代表的影响未来发展趋势的概念,并展开与现实关系的阐述。认为数字技术不仅形塑出电影中具有“去引得性”的超真实影像,更成为孕育现实、更具幻觉力量的虚拟意象场所,从而与社会生活更为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作用在大众当下及未来可见的生活当中。数字影像在对现实边界的攻陷越发猛烈的同时,也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技术 数字技术 虚拟现实 新媒体影像
下载PDF
“妖艳繁华”后的和平呼声:沦陷时期中国歌舞片的现实隐喻书写--重读《凌波仙子》《万紫千红》 被引量:1
8
作者 康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26-31,共6页
美工出身的导演方沛霖,在执导了《化身姑娘》《武则天》《银枪盗》等不同类型电影后,转而投向其热爱的歌舞片的创作中。从1930年代末开始共创作了9部歌舞片,其中沦陷时期有5部,歌舞片的创作为其赢得了"歌舞片权威导演"的声誉... 美工出身的导演方沛霖,在执导了《化身姑娘》《武则天》《银枪盗》等不同类型电影后,转而投向其热爱的歌舞片的创作中。从1930年代末开始共创作了9部歌舞片,其中沦陷时期有5部,歌舞片的创作为其赢得了"歌舞片权威导演"的声誉。本文通过梳理《凌波仙子》和《万紫千红》两部歌舞片创作与放映的过程,认为方沛霖在上海沦陷时期通过歌舞片的创作,完成了从"破坏"到"建设"的隐喻书写;隐藏在商业类型电影"妖艳繁华"背后的是作者对和平的现实主义追求和呼吁。对上海沦陷时期歌舞片的内涵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解读,将其对于和平的隐喻书写考量在内,有助于当下更多类型电影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沛霖 歌舞片 《凌波仙子》 《万紫千红》 家国意识 隐喻书写
下载PDF
幻觉的真实——数字时代下重访巴赞电影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康文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8,共7页
数字时代下,电脑算法与层级处理逐渐替代了纯粹光学记录的胶片,巴赞提倡的长镜头、景深镜头映射出的"真实美学"体系在这一语境下遭受到来自"数字美学"的冲击。他推崇的"不受人为干扰""与时间抗衡&qu... 数字时代下,电脑算法与层级处理逐渐替代了纯粹光学记录的胶片,巴赞提倡的长镜头、景深镜头映射出的"真实美学"体系在这一语境下遭受到来自"数字美学"的冲击。他推崇的"不受人为干扰""与时间抗衡"的摄影机在数字时代下也面临着"去功能化"的危机。尤其是在达德利·安德鲁提出"摄影机已成为辅助工具",以及列夫·曼诺维奇提出了"电脑本体论"之后,不仅"摄影本体论",巴赞关于真实美学的讨论在数字时代下是否还具有现实指涉意义也引发了学术上的热议。本文通过爬梳电影在数字时代下的技术发展,探讨电影影像的不断进步,以此发起对影像本体的追问,反观巴赞所提倡的"摄影影像本体论""真实美学"等电影理论在当代电影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影像 电影语言 数字技术 真实性
原文传递
面向未来的现在:科幻电影的城市危机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文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30,共5页
电影与城市的亲密关系自电影诞生之日起便已无法分割。尽管科幻电影中的城市大多时候是作为被摧毁的意象存在,也正由此,代表着现代文明的城市在科幻电影中时常会担任着未来考古的一个主要元素;另一方面,在漫长的科幻电影发展中,城市被... 电影与城市的亲密关系自电影诞生之日起便已无法分割。尽管科幻电影中的城市大多时候是作为被摧毁的意象存在,也正由此,代表着现代文明的城市在科幻电影中时常会担任着未来考古的一个主要元素;另一方面,在漫长的科幻电影发展中,城市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属性,不同的类型与功能分类,让城市成了科幻电影中的多面之城。但无论作为考古元素亦或多面之城,科幻电影都是立足于当下展开对未来的想象。因此,梳理科幻电影的城市,可以观照到当代城市所面临着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城市文明 文化考古 现代危机
原文传递
银幕影像的感知革命:从吸引力电影到体验力电影
11
作者 孙绍谊 康文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9年第1期134-135,共2页
在全球影像创作领域,出现了一些大胆的美学实验者,相较于叙事,这些探索者更关注影像体验感、沉浸感的营造,更看重如何才能让影像诉诸观众的“情动力”(affect)和“全感力”(sensorium),将观众最大限度地带入到叙事中,与影像高度缝合,近... 在全球影像创作领域,出现了一些大胆的美学实验者,相较于叙事,这些探索者更关注影像体验感、沉浸感的营造,更看重如何才能让影像诉诸观众的“情动力”(affect)和“全感力”(sensorium),将观众最大限度地带入到叙事中,与影像高度缝合,近距离乃至无距离地具身体验人物的所见、所触、所听、所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创作 吸引力 电影 革命 感知 银幕 近距离 探索者
原文传递
感悟瞬间与永恒
12
作者 聂晶 爆爆 +1 位作者 康文 刘一鸣 《时尚时间》 2014年第3期84-85,共2页
有个性的人,总是看起来比较坚硬,就像机械表总是比电子表看起来更有时代感。宋聚强是个特别坚持自我的人,他玩儿表,玩儿车,玩儿摄影。他的表不是放在丝绒盒子里面等着升值,而是戴出来让时间和现实去打磨,磨去铅华的光彩,磨出人... 有个性的人,总是看起来比较坚硬,就像机械表总是比电子表看起来更有时代感。宋聚强是个特别坚持自我的人,他玩儿表,玩儿车,玩儿摄影。他的表不是放在丝绒盒子里面等着升值,而是戴出来让时间和现实去打磨,磨去铅华的光彩,磨出人生的光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间 时代感 电子表 机械表
原文传递
90后的“时间”往事
13
作者 聂晶 蒋诺贝 +2 位作者 康文 刘一鸣 俞汐 《时尚时间》 2014年第3期86-87,共2页
说起玩表的圈子,似乎总有些暮气,大家的印象中,大多数玩表的人都是“表叔”,至少也是个“表哥”,整体的群像就是30岁以上,事业上了轨道,身体还好,却不再喜欢激烈的体育运动,玩表,抽雪茄,品红酒,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绅士。
关键词 手表 时尚 品牌 设计
原文传递
高调人像片的精致调修
14
作者 康文 《人像摄影》 2011年第9期188-191,共4页
正高调人像的特点是画面构成以白到浅灰的影调为主,整体给人以明朗、纯洁、轻快的感觉。要想得到一幅完美的高调人像作品,不仅对拍摄布光有要求,而且后期修整和调色也是很重要的,本篇文章将通过实例详细介绍棚拍高调人像作品后期调修的... 正高调人像的特点是画面构成以白到浅灰的影调为主,整体给人以明朗、纯洁、轻快的感觉。要想得到一幅完美的高调人像作品,不仅对拍摄布光有要求,而且后期修整和调色也是很重要的,本篇文章将通过实例详细介绍棚拍高调人像作品后期调修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修 饱和度 行调整 画面 色彩平衡 工具 高调 图层 模特 人像
原文传递
万有引力
15
作者 康文 《海峡影艺》 2012年第1期41-,共1页
关键词 万有引力
原文传递
春来爱已逝:《春逝》影片评析
16
作者 康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 2014年第1期105-105,共1页
“爱情就像一场感冒,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时刻感冒,然后,又都会慢慢痊愈。可是第二次呢?我们仍不能幸免的感冒了。”导演许秦豪在回答记者有关他的电影——《春逝》——的问题时的一段描述。韩国导演许秦豪的电影,诸如他的《八月照相... “爱情就像一场感冒,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时刻感冒,然后,又都会慢慢痊愈。可是第二次呢?我们仍不能幸免的感冒了。”导演许秦豪在回答记者有关他的电影——《春逝》——的问题时的一段描述。韩国导演许秦豪的电影,诸如他的《八月照相馆》《好雨时节》等,所关注的鲜有反映现实社会阴暗面,大多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却都洋溢着坚韧的情绪,而且他的电影所诉说的事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正因为如此,他的电影都能够引发观众的一些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逝》 电影 内容介绍 爱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