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飞飞 +2 位作者 陆俊泽 王修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23-29,共7页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以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和晚燕山—喜马拉雅4期构造旋回,形成前印支期地台型广海盆地、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和晚燕山期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通过分析4次构...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以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和晚燕山—喜马拉雅4期构造旋回,形成前印支期地台型广海盆地、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和晚燕山期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通过分析4次构造旋回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与破坏作用,依据生烃期的早晚和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期间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将江汉盆地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模式 江汉盆地
下载PDF
基于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的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以彭州气田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传亮 +1 位作者 王辛 张世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443,共9页
沉积微相和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彭州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采用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定性识别与流动层带指数定量划分相结合的方... 沉积微相和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彭州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采用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定性识别与流动层带指数定量划分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参数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彭州气田雷四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有效储集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不同类型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用典型岩心的压汞曲线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揭示该方法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具有相对优质的储渗条件和含气性,是彭州气田雷四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优质储集层评价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彭州气田 雷口坡组 碳酸盐岩储集层 缝洞型储集层 沉积相 流动单元划分
下载PDF
惠州凹陷典型油气聚集带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娟 叶加仁 +2 位作者 施和生 舒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6,共10页
基于地质、地震、地化等资料,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惠州凹陷典型油气聚集带的油气富集规律,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文昌组烃源岩是研究区油气的主要贡献者,恩平组烃源岩之油源供给仅限于凹陷内局部区域,油气沿断层短... 基于地质、地震、地化等资料,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惠州凹陷典型油气聚集带的油气富集规律,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文昌组烃源岩是研究区油气的主要贡献者,恩平组烃源岩之油源供给仅限于凹陷内局部区域,油气沿断层短距离垂向运移或沿复合输导体系垂向—侧向长距离运移,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成藏,据此将惠西—流花油气聚集带的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4种类型:单源—近距离—垂向运移—多期成藏模式、混源—近距离—垂向运移—多期成藏模式、混源—近距离—垂向—侧向运移—多期成藏模式、单源—远距离—垂向—侧向运移—一期成藏模式;惠陆油气聚集带油气成藏模式为单源—近距离—垂向运移—多期幕式快速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油源对比 输导体系 包裹体 成藏模式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超压发育特征及演化历史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洋 叶加仁 +2 位作者 王子嵩 唐新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1-177,共7页
超压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保存等成藏要素及油气分布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及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的超压发育特征,探讨了超压成... 超压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保存等成藏要素及油气分布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地质、钻井、测井、地球化学等资料及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的超压发育特征,探讨了超压成因机制,并重建了超压演化历史。研究表明,番禺4洼深洼区文昌组现今发育超压,岩性对超压幅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存在生烃作用和欠压实两种主要成因机制;研究区超压具有较为复杂的演化历史,文昌组超压可划分为早、晚两期,其中早期超压主要形成于文昌组沉积期,为欠压实成因;晚期超压形成于15Ma以来,主要由生烃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发育特征 成因机制 演化历史 番禺4洼
下载PDF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四川盆地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晓光 缪祥禧 +1 位作者 王志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52,共8页
针对四川盆地高放射性储层不易识别、测井评价困难等问题,结合地质背景、能谱测井特征以及岩心资料等,总结梳理了储层高放射性的成因。利用能谱测井数据中的铀、钍、钾曲线组合特征以及交会图分析方法,有效解决了高放射性陆相致密砂岩... 针对四川盆地高放射性储层不易识别、测井评价困难等问题,结合地质背景、能谱测井特征以及岩心资料等,总结梳理了储层高放射性的成因。利用能谱测井数据中的铀、钍、钾曲线组合特征以及交会图分析方法,有效解决了高放射性陆相致密砂岩气层、海相碳酸盐岩气层、页岩气储层及杂卤石固体矿产勘探中岩性及储层识别、泥质含量计算、烃源岩品质评价等相关研究和分析工作。该研究对盆地内及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工区的高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天然气 高铀 高放射性储层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娟 叶加仁 +1 位作者 梅加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146,共6页
通过对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已探明石油储量构成和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总结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及其控制因素。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不同层位、不同区带油气分布差异性明显,具有纵向分隔、横向分散等显著特征。油气的不均一性分布主要受控... 通过对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已探明石油储量构成和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总结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及其控制因素。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不同层位、不同区带油气分布差异性明显,具有纵向分隔、横向分散等显著特征。油气的不均一性分布主要受控于3种地质因素:①膏盐韵律发育导致油气纵向分隔,膏盐岩极高的排驱压力有效地限制了流体的垂向运移,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②成熟烃源岩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油气纵向富集程度主要受成熟烃源岩层位的控制,蚌湖向斜带主力生烃灶控制了油气在平面上的富集;③输导条件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和纵横向分布范围,高渗砂体的侧向输导能力控制了断层不发育地区油气聚集的规模与平面分布范围,断层的垂向输导作用导致了主干断层发育地区油气在纵向上呈多层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潜江组 不均一性 膏盐岩 输导体系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气藏气水分布规律
7
作者 吴见萌 +2 位作者 缪祥禧 王志文 吴晓光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7-1288,共12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气藏气水关系复杂,已成为制约气藏高效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该气藏气水分布特征,从构造、盖隔层分布、储层特征和油气运聚模式等方面,对气藏的复杂气水关系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构造带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气藏气水关系复杂,已成为制约气藏高效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该气藏气水分布特征,从构造、盖隔层分布、储层特征和油气运聚模式等方面,对气藏的复杂气水关系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场须二段致密气藏气水分布横向上主要受储层强非均质性影响,储渗体间连通性差,局部构造高点和断缝体是油气聚集有利部位;纵向上被区域盖层和连续分布的隔层分隔为须二上亚段和须二中亚段2套相对独立的气水系统;受储层低孔低渗及孔隙结构差影响,每套气水系统都有较厚的(25~170 m)气水过渡带;储层强非均质性、盖隔层和断裂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2种气水分布模式,其中:断缝输导模式在须二上亚段具有较厚的气顶,底水主要分布于须二中亚段底部;源储接触模式在每套气水系统中均呈现为薄气顶、厚气水过渡带、底水的分布特征。气水分布模式的建立为该气藏的避水开发提供了依据,并指出构造相对高部位、近烃源断层、区域盖层及隔层下的气顶是开发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构造 须二段 致密砂岩气藏 气水分布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潜江凹陷潜江组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付鑫 叶加仁 +2 位作者 朱红涛 王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0-868,共9页
基于200余口钻井的实测地温、地压及声波测井等资料,利用地温-地压系统原理,剖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的地温场、压力场及温压系统特征,并从油气生成、保存及分布角度探讨了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蚌湖和周矶向斜带具有较高的... 基于200余口钻井的实测地温、地压及声波测井等资料,利用地温-地压系统原理,剖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的地温场、压力场及温压系统特征,并从油气生成、保存及分布角度探讨了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表明:蚌湖和周矶向斜带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有利于潜江组烃源岩成熟生烃.潜江组砂岩今地层压力多为常压,深部泥岩欠压实发育,强化了深部泥岩的封闭作用.潜江组纵向发育静压型和高压型两类地温-地压系统,其中静压型主要发育于潜北陡坡带、东部斜坡带和西部斜坡带,以自生自储型油气藏为主;高压型发育于蚌湖和周矶向斜带,油气藏集中分布在深层超压体系顶部和浅层常压体系内部.平面上可划分为常温高压、低温高压、高温常压、常温常压、低温常压、高温低压、常温低压和低温低压8个分区,油气多分布于常温常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系统 油气 成藏 潜江组 潜江凹陷 地层学
原文传递
双层套管CBL-VDL测井首波误判对固井质量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国轶 +1 位作者 刘丹阳 彭华君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84-787,801,共5页
基于包含双层套管井孔中的声传播理论,采用曲线回放的方法获得套第2道波声幅变密度测井资料,与套首波测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套第2道波测井对测井资料和固井质量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双层套管CBLVDL测井,因套管波的叠加效应,套第2... 基于包含双层套管井孔中的声传播理论,采用曲线回放的方法获得套第2道波声幅变密度测井资料,与套首波测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套第2道波测井对测井资料和固井质量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双层套管CBLVDL测井,因套管波的叠加效应,套第2道波测井会影响声幅曲线值和固井质量的评价,准确套首波测井是取得可靠、高质量资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声波测井 固井评价 双层套管 波列叠加
下载PDF
川北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度下限研究
10
作者 李阳兵 吴晓光 +3 位作者 吴家安 赵翔 朱国庆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四川盆地北部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储层孔隙度下限原为3.5%,随着勘探开发的持续深入和水力压裂等工艺技术的进步,原孔隙度下限略显滞后于当前勘探开发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气田增储上产工作。基于岩心分析、测井、地质、测试... 四川盆地北部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碎屑岩储层孔隙度下限原为3.5%,随着勘探开发的持续深入和水力压裂等工艺技术的进步,原孔隙度下限略显滞后于当前勘探开发水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气田增储上产工作。基于岩心分析、测井、地质、测试等多种资料,采用采用经验统计法、孔渗关系法、分布函数交会法、试气法、类比法(邻区经验借鉴)等方法,开展了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下限的重新确定工作,通过上述多种方法综合确定了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类储层孔隙度下限为3.0%,须家河组储层孔隙度下限的重新探讨和厘定对于后续气藏储量评估和提交以及开发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下限 致密碎屑岩 须家河组 通南巴地区 川北
下载PDF
压电柔性机械臂系统辨识与振动主动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毕果 苏史博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202,共7页
以Euler⁃Bernoulli悬臂梁为实验模型,研究了压电柔性机械臂系统的模型建立和振动主动控制的问题。首先,针对柔性构件在建模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等特点,采用实验辨识的方法建立了由压电致动器输入到压电传感桥路的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 以Euler⁃Bernoulli悬臂梁为实验模型,研究了压电柔性机械臂系统的模型建立和振动主动控制的问题。首先,针对柔性构件在建模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等特点,采用实验辨识的方法建立了由压电致动器输入到压电传感桥路的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模型;其次,对于压电柔性机械臂的弹性振动问题,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针对加权矩阵难以解析的关键问题,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控制器的设计中,对加权矩阵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搭建硬件实验平台,编写了软件测控程序,并开展压电柔性机械臂振动控制的实验研究;最后,对柔性臂在自由衰减和持续激励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振动主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柔性臂在2种激励下的振动均得到了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系统辨识 遗传算法 振动控制
下载PDF
用流体包裹体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和时期——以潜江凹陷王场油田潜四上段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柯 叶加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8-221,共4页
对潜江凹陷王场地区5口井9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荧光观察,4口井4块样品显微测温、测盐、激光拉曼、荧光光谱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潜四上段砂岩储集层共经历了6次热流体活动,其中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成藏事件,并以第二期充注成藏最为重... 对潜江凹陷王场地区5口井9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荧光观察,4口井4块样品显微测温、测盐、激光拉曼、荧光光谱等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潜四上段砂岩储集层共经历了6次热流体活动,其中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成藏事件,并以第二期充注成藏最为重要。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认为,王79井所在区域油气成藏时期分别为35.9×106~37.8×106a(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早期)、26.9×106a(渐新世晚期);王78井所在区域油气成藏时期为30×106~32×106a(渐新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王场地区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期次 成藏时期
下载PDF
沉湖地区油气系统演化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飞飞 张先平 +2 位作者 吴娟 王修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沉湖地区位于江汉盆地东部,发育有多个含油气构造。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沉湖地区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 沉湖地区位于江汉盆地东部,发育有多个含油气构造。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沉湖地区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下志留统泥岩、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上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储集层;中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中三叠世末期、侏罗纪末期和古近纪末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圈闭发育与油气生、排、运、聚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在油气系统演化研究的基础上,预测区内存在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类油气藏,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 烃源岩 油气藏 中上古生界-中生界 沉湖地区
下载PDF
江西龙南-定南-全南地区泥盆系与钨铋多金属矿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新华 周春华 +3 位作者 龙立学 钟斌 卢国安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9年第1期40-46,共7页
赣南素有“世界钨都”之称,而龙南-定南-全南(简称“三南”)地区是世界钨都中的重要钨铋成矿区,钨铋成矿与三南地区广布的泥盆纪地层密不可分;由此本文通过对三南地区的泥盆系的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其丰度、以及W、Bi等成矿元素在不... 赣南素有“世界钨都”之称,而龙南-定南-全南(简称“三南”)地区是世界钨都中的重要钨铋成矿区,钨铋成矿与三南地区广布的泥盆纪地层密不可分;由此本文通过对三南地区的泥盆系的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其丰度、以及W、Bi等成矿元素在不同岩性中的丰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讨论,认为W成矿元素在泥盆系中丰度仅次于寒武纪地层,高于其它地层,并高出地壳克拉克值的2~4倍,而Bi元素则高达几十倍。在细碎屑岩石中含量最高,与钨铋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含矿性 W—Bi 成矿作用 江西三南地区
下载PDF
流动单元在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应用:以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为例
15
作者 缪祥禧 +1 位作者 何传亮 吴晓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12020-12030,共11页
四川盆地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成岩及多期岩溶作用改造,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比较薄弱。通过岩心、岩屑、薄片和测井资料,总结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分析岩相与储集空间类型... 四川盆地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成岩及多期岩溶作用改造,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流动单元划分研究比较薄弱。通过岩心、岩屑、薄片和测井资料,总结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分析岩相与储集空间类型、物性之间的关系,并筛选出岩相敏感测井曲线;优选储层品质参数(RQI)和岩相敏感测井曲线自然伽马(GR)、深侧向电阻率(RD)等参数利用聚类分析将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3类流动单元,储层岩性特征和物性特征的结合,形成了综合考虑岩相、孔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等参数的流动单元划分标准及采用多参数聚类、判别分析快速划分流动单元的方法。该方法既考虑了储层形成的原生沉积作用,又兼顾了该类储层多期岩溶作用改造后的物性变化,岩相、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的综合能有效避免流动单元划分的多解性。将流动单元宏观上渗流特征用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川西气田雷四3亚段潮坪相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储层品质评价、提高储层评价的精度和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气田 雷口坡组 碳酸盐岩储层 潮坪相 流动单元
下载PDF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成藏动力系统划分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娟 叶加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4,111-112,共5页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是江汉盆地油气勘探与研究的重点,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对其油气成藏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勘探的进程。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的成藏动力系统进行研究和划分。以构造—沉积演... 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是江汉盆地油气勘探与研究的重点,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对其油气成藏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勘探的进程。运用成藏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的成藏动力系统进行研究和划分。以构造—沉积演化的阶段性与旋回性为基础,结合生储盖组合、地层压力系统、油源特征和封闭程度将研究区潜江组划分为底部自源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下部混源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中部混源弱超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子系统和上部他源常压半开放成藏动力子系统。总结出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的3种成藏模式,分别为自源—砂体—侧向成藏模式、混源—断层—砂体—垂向—侧向成藏模式和他源—断层—砂体—垂向—侧向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动力系统 子系统 成藏模式 潜江组 潜江凹陷
下载PDF
毛与丝混纺产品纤维含量快速测试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伟 《中国纤检》 2007年第4期28-29,共2页
通过对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030-2:1998《纺织品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毛丝混纺产品的测试方法35%盐酸法及试验步骤,GB/T 2910—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的试验方法75%硫酸法的比对试验,提出快速... 通过对日本工业标准JIS L 1030-2:1998《纺织品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毛丝混纺产品的测试方法35%盐酸法及试验步骤,GB/T 2910—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中的试验方法75%硫酸法的比对试验,提出快速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与丝混纺产品 修正值 试剂 时间
下载PDF
英美儿童文学电影改编中的审美置换 被引量:1
18
作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73,共3页
当前电影已经进入了泛审美的时代,文学被影像化的过程中便是符码转译的过程,其中势必存在审美置换。历来关于文学改编成电影的理论研究不少,而专门讨论儿童文学尤其是英美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还为数不多。相对于受众主要为成人的电影来说... 当前电影已经进入了泛审美的时代,文学被影像化的过程中便是符码转译的过程,其中势必存在审美置换。历来关于文学改编成电影的理论研究不少,而专门讨论儿童文学尤其是英美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还为数不多。相对于受众主要为成人的电影来说,来自于儿童文学的电影在研究电影改编时是具有不可忽视的讨论价值的。文章从符号审美置换、素材审美置换、伦理审美置换三方面,分析英美儿童文学电影改编中的审美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儿童文学 电影改编 审美置换
下载PDF
压电柔性臂的传感器/致动器优化配置与振动主动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毕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421,共7页
以欧拉-伯努利(Euler-Bernoulli)悬臂梁为模型,对压电柔性臂系统的传感器/致动器的优化配置和振动主动控制问题进行推导,简化了智能压电柔性臂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和压电传感/致动方程,并建立了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从传感器/致动器对相应... 以欧拉-伯努利(Euler-Bernoulli)悬臂梁为模型,对压电柔性臂系统的传感器/致动器的优化配置和振动主动控制问题进行推导,简化了智能压电柔性臂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和压电传感/致动方程,并建立了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从传感器/致动器对相应模态的贡献出发,给出一种考虑模态权重的目标函数,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同位配置时的传感器/致动器的优化配置进行研究.基于优化布局结果在柔性臂上黏贴压电致动器和传感器,建立模糊逻辑控制器,对柔性臂在自由衰减和持续激励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振动主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柔性臂在两种激励下的振动均得到到了有效抑制,所提出的优化配置方法和模糊控制策略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柔性臂 传感器/致动器 遗传算法 模糊控制
下载PDF
棉/天丝纤维含量测试方法探讨
20
作者 《中国纤检》 2012年第23期62-63,共2页
通过已知投料比的棉和天丝,结合60%硫酸进行试验数据的比对和分析,从而提出一种测试天丝纤维含量的新方法——35%盐酸法并对两种方法比较分析。
关键词 天丝 修正值 35%盐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