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种天然土壤改良剂的养分与保水性研究及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晓敏 吴淑芳 +2 位作者 冯浩 杜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89,共5页
蛭石、页岩、风化煤、草炭、油渣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五种天然土壤改良剂。分析了蛭石、页岩、风化煤、草炭、油渣的重金属含量、养分含量、吸水性及保水性,并用多目标决策技术对这7个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五种材料其镉... 蛭石、页岩、风化煤、草炭、油渣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五种天然土壤改良剂。分析了蛭石、页岩、风化煤、草炭、油渣的重金属含量、养分含量、吸水性及保水性,并用多目标决策技术对这7个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五种材料其镉、汞、铅、铬、砷等重金属含量均满足国标要求,施入土壤不会造成重金属污染;养分含量、吸水性、保水性均较土壤高;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选择函数值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油渣>蛭石>风化煤,其中油渣的养分含量最高,蛭石的吸水性、保水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土壤改良剂 吸水性 保水性 多目标决策技术
原文传递
PAM与天然土壤改良材料混合对部分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健 +2 位作者 吴淑芳 徐晓敏 冯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72,78,共6页
为了充分发挥高分子土壤改良剂和一些天然土壤改良材料改土培肥作用,选取了高分子土壤改良剂聚丙烯酰胺(PAM),分别与具有改土培肥功能的天然土壤改良材料——油渣、秸秆、蛭石、草炭、页岩、风化煤按不同用量混合施入土壤,利用湿筛法、... 为了充分发挥高分子土壤改良剂和一些天然土壤改良材料改土培肥作用,选取了高分子土壤改良剂聚丙烯酰胺(PAM),分别与具有改土培肥功能的天然土壤改良材料——油渣、秸秆、蛭石、草炭、页岩、风化煤按不同用量混合施入土壤,利用湿筛法、称重法、重铬酸钾容量法、离心机法,测定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孔隙度、土壤有机质、有效含水量和水分蒸发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与单施PAM相比,对土壤孔隙度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PAM与0.6%秸秆处理和PAM与0.3%油渣处理对其影响最为显著,较单施PAM提高4.9%和4.6%;(2)通过天然土壤改良剂自身的有机质含量测定以及PAM分别与六种天然土壤改良材料混合施入土壤培养前后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分析得出,随着材料施入量增加,各处理培养前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递增趋势;风化煤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显著,培养后其土壤损失有机质百分比较高,幅度约50%,页岩处理培养土壤损失有机质的百分比较少,幅度约为6%;(3)通过各处理在不同水吸力下土壤持水量和蒸发观测得出,PAM与3%的风化煤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效水含量,PAM与1%的秸秆处理和PAM与1%的油渣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抗蒸发能力。总体上,PAM与风化煤、PAM与油渣和PAM与秸秆处理对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等方面有显著改善作用。这对进一步研制具有多重功能的土壤改良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天然土壤改良材料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对沙质土壤氮素淋溶和持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嘉文 宋明丹 +1 位作者 李正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2-218,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生物炭用量对青海省沙质土壤氮素淋失和水分保持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淋洗试验,设置B0(0 kg/m^(2))、B2(2 kg/m^(2))、B4(4 kg/m^(2))、B6(6 kg/m^(2))4个生物炭施用水平。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渗漏... 为了研究不同生物炭用量对青海省沙质土壤氮素淋失和水分保持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淋洗试验,设置B0(0 kg/m^(2))、B2(2 kg/m^(2))、B4(4 kg/m^(2))、B6(6 kg/m^(2))4个生物炭施用水平。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渗漏,B4处理的水分累积渗漏量最小,与B0相比减少了14.1%。相比B0处理,B4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的NO_(3)^(-)-N和NH_(4)^(+)-N淋失,分别降低了20.7%和59.9%;土壤氮素主要以NO_(3)^(-)-N的形式淋失,淋失量占矿质氮累积渗漏总量的84.9%~93.4%。添加生物炭可显著增加氮素在土壤中的贮存,土壤NO_(3)^(-)-N含量在B4处理达到最大,为3.45 mg/kg;土壤NH_(4)^(+)-N含量在B6处理达到最大,为3.38 mg/kg。在各离心吸力下,体积含水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B6处理达到最大;土壤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和有效水含量均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用量从0 kg/m^(2)增加到6 kg/m^(2)时,各水分常数分别增加了51%、110%和14%。本研究表明,4 kg/m^(2)生物炭能有效提高沙质土壤的水分、养分在土壤中的存留,在青海省土壤改良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素淋失 水分特征曲线 水分常数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朱晓梅 魏加华 +4 位作者 杨海娇 吴国宏 唐晨洋 杨梦瑶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59,共7页
为客观评价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的原因,以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1989—2018年48个大中型城市GDP、人口、地区用水量等为统计指标,采用super-SBM模型评估黄河流域城市群静态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M... 为客观评价黄河流域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的原因,以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1989—2018年48个大中型城市GDP、人口、地区用水量等为统计指标,采用super-SBM模型评估黄河流域城市群静态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动态分解,选用Tobit模型分析城市群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9年以来,7大城市群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提升,2000年以来提升幅度较大;节水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了Malmquist指数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分别有抑制和轻微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群 super-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驱动因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黄河源区中雨近地面水汽输送特征及路径分析
5
作者 杨佳泉 +2 位作者 余化龙 吴丹华 魏加华 《青海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1-17,25,共8页
为探明黄河源区中雨近地面水汽输送特征,采用拉格朗日轨迹模型HYSPLIT 4.9,利用2012-2016年NCEP/NCAR 0.75°×0.75°三维风场再分析数据、地面气象站点降水数据,对黄河源区中雨近地面水汽迹线进行模拟和聚类分析,探讨黄河... 为探明黄河源区中雨近地面水汽输送特征,采用拉格朗日轨迹模型HYSPLIT 4.9,利用2012-2016年NCEP/NCAR 0.75°×0.75°三维风场再分析数据、地面气象站点降水数据,对黄河源区中雨近地面水汽迹线进行模拟和聚类分析,探讨黄河源区水汽来源、水汽路径和不同水汽路径对源区降水贡献率。结果表明:黄河源区中雨主要集中于5-10月,6个气象站点中雨近地面共有1074条水汽输送迹线,聚类后共8条水汽输送路径,其中有2条水汽输送路径对源区中雨降水起着主导作用,源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附近的西南路径及起源于中亚和巴尔喀什湖附近的西北路径,对该源区的贡献率分别为36.2%、25.6%,西南路径的水汽贡献率大于西北路径。本研究结果对认识黄河源区水汽来源及降水规律、上游来水预报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HYSPLIT模型 水汽输送路径 水汽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