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波分析和伪彩色处理的低对比度图像增强 被引量:8
1
作者 张代英 庞绍 陈跃宁 《光学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0-36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对低对比度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的新技术。在对传统的伪彩色增强技术改进的基础上,将小波分析和伪彩色两种方法有机地相结合,从而克服了这两种方法的缺陷,获得了良好的增强效果。同时对实现低对比度图像增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 提出了一种对低对比度图像进行增强处理的新技术。在对传统的伪彩色增强技术改进的基础上,将小波分析和伪彩色两种方法有机地相结合,从而克服了这两种方法的缺陷,获得了良好的增强效果。同时对实现低对比度图像增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将该技术应用到透视图像分析中。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为低对比度图像增强处理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伪彩色 低对比度 灰度 像素
原文传递
基于小波包分析的能量阈值消噪 被引量:7
2
作者 庞绍 张代英 陈跃宁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白噪声的方差和幅值随着小波尺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信号的方差和幅值与小波变换无关.按照信号能量的观点,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分析对图像的高频系数和低频系数同时进行能量阈值处理的消噪方法.同小波分析相比较,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白噪... 白噪声的方差和幅值随着小波尺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信号的方差和幅值与小波变换无关.按照信号能量的观点,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分析对图像的高频系数和低频系数同时进行能量阈值处理的消噪方法.同小波分析相比较,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白噪声的干扰,计算简单且有较好的消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分析 能量阈值 消噪 白噪声 图像处理 信号能量
下载PDF
CCD及伪彩色增强技术对牛顿环的无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庞绍 张永元 王亚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240-243,共4页
基于CCD成像技术将牛顿环干涉图像通过图像采集卡转换为数字图像,并利用伪彩色增强技术对图像进行无损处理,克服了灰度图像不清晰的缺点;用图像测量软件计算了牛顿环的曲率半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图像无损处理方法的测量精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 CCD 牛顿环 伪彩色增强技术
下载PDF
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吸附钛原子链的电子结构和磁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凯刚 解忧 +3 位作者 周安宁 陈立勇 庞绍 张建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10G、11G、12G和13G)吸附zigzag型Ti原子链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结果表明,zigzag型Ti原子链可以稳定吸附在石墨烯纳米带表面。Ti原子链吸附在纳米带的边缘洞...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10G、11G、12G和13G)吸附zigzag型Ti原子链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和磁性。结果表明,zigzag型Ti原子链可以稳定吸附在石墨烯纳米带表面。Ti原子链吸附在纳米带的边缘洞位(10G-1、11G-1、12G-1和13G-1)时较为稳定,且稳定程度随着纳米带宽度的增加而增加。Ti原子链吸附在不同宽度石墨烯纳米带的不同位置,呈现不同的电子结构特性。其中,10G-1、10G-2和11G-2的吸附体系表现出半金属特性,其余吸附体系都为金属性质。同时,石墨烯纳米带吸附Ti原子链的体系具有磁性,其磁性主要来源于Ti原子。当Ti原子链吸附在纳米带边缘洞位时,zigzag原子链上A类Ti原子的磁矩总是小于B类Ti原子的磁矩;随着Ti原子链移向纳米带中心,两类Ti原子的磁矩趋于相等。研究结果揭示,通过吸附zigzag型Ti原子链,可以有效调控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结构与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带 原子链 电子结构 磁性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小波分析对牛顿环CCD图像的无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庞绍 韩党卫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6-39,共4页
目的准确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方法通过CCD成像技术将等厚干涉条纹——牛顿环图像通过图像采集卡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图像,采用小波分析法对牛顿环图像进行无损研究。结果克服了图像与背景对比度差引起的图像不清楚的缺点,... 目的准确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方法通过CCD成像技术将等厚干涉条纹——牛顿环图像通过图像采集卡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图像,采用小波分析法对牛顿环图像进行无损研究。结果克服了图像与背景对比度差引起的图像不清楚的缺点,从而使测量的精度进一步提高。结论文中提到方法与传统移测显微镜法得到的曲率半径对比结果表明,误差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 小波分析 牛顿环
下载PDF
过渡金属原子链对双层石墨烯纳米带的电磁性质的调控 被引量:2
6
作者 解忧 张卫涛 +3 位作者 曹松 吴秀 庞绍 张建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60,67,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过渡金属(TM=V、Cr、Mn、Fe、Co、Ni)原子链对AB型双层石墨烯纳米带(BGR)结构和电磁性质的调控规律。所有吸附体系都能够形成稳定结构[GTMG]。对于不同TM,V吸附BGR体系最为稳定。对...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过渡金属(TM=V、Cr、Mn、Fe、Co、Ni)原子链对AB型双层石墨烯纳米带(BGR)结构和电磁性质的调控规律。所有吸附体系都能够形成稳定结构[GTMG]。对于不同TM,V吸附BGR体系最为稳定。对于原子链吸附在BGR不同位置,边缘吸附时稳定性最高。电荷从TM原子链转移到近邻碳原子,形成的离子键有助于增强复合体系的稳定性。TM原子链吸附在BGR不同位置上,导致了不同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形成的复合体系中[GCrG]2、[GCrG]4、[GMnG]2、[GMnG]4、[GFeG]1和[GCoG]2体系具有半金属特性,其他体系具有半导体或金属性质。Ni原子吸附体系的磁矩为零。V原子链吸附在纳米带最边缘位置时磁矩较小,其他位置的磁矩均为零。复合体系[GTMG](Mn、Fe、Cr、Co)的磁性较强且其磁矩大小按照Mn、Fe、Cr、Co的顺序降低,原子链中两个不同位置(A类和B类)原子的磁矩呈现明显的边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稳定性、电子性质和磁性均与双层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效应有关,这种边缘效应带来了丰富的电磁性质,能够扩展石墨烯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石墨烯纳米带 过渡金属 电子结构 磁性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有限长金属纳米线调控纳米线波导的传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庞绍 屈世显 +2 位作者 张永元 解忧 郝丽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26,32,共6页
基于有限元方法,通过改变有限长金属纳米线的长度、半径、介质有效折射率以及有限长金属纳米线和波导之间的距离,研究了有限长金属纳米线对纳米线波导传输特性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沿有限长金属纳米线长度方向,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在两金... 基于有限元方法,通过改变有限长金属纳米线的长度、半径、介质有效折射率以及有限长金属纳米线和波导之间的距离,研究了有限长金属纳米线对纳米线波导传输特性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沿有限长金属纳米线长度方向,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在两金属纳米线耦合区域内形成共振。随着有限长金属纳米线长度的增加,透射率逐渐减小,并呈周期性变化。随着金属纳米线半径和介质衬底有效折射率的增大,复合波导的透射率均相应增大。透射率与两根纳米线间距紧密相关,当金属纳米线取不同半径值,两根纳米线间距为20nm左右时透射率均达到最小值;当两根金属纳米线间距较大时,透射率不再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复合波导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传输特性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用于声化学的复合换能器的研究
8
作者 张永元 吴胜举 庞绍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00-1303,共4页
设计了一种夹心式纵弯复合振动模式超声换能器,该换能器由纵向夹心式压电超声换能器与弯曲正六边形薄板组成。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一定几何尺寸边界自由的正六边形薄板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中心位移最大的某一模态,设计以该模态的频率作为共... 设计了一种夹心式纵弯复合振动模式超声换能器,该换能器由纵向夹心式压电超声换能器与弯曲正六边形薄板组成。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一定几何尺寸边界自由的正六边形薄板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中心位移最大的某一模态,设计以该模态的频率作为共振频率的纵弯复合模式换能器。当复合振动系统振动模式的共振频率与纵向换能器的共振频率以及正六边形薄板弯曲振动的共振频率一致时,复合振动系统具有较高的有效机电耦和系数,系统声辐射能力较强;频率的理论与测量值的误差可能是设计纵向换能器时未考虑预应力螺栓、前后盖板的形状以及横向振动的影响,材料参数的取值与实际值有误差。弯曲振动的正六边形薄板的几何尺寸大,将会增大复合振动系统声波的辐射面积,因此可以改善局部空化腐蚀问题,并且可以提高槽内声场的均匀性,从而可以提高声化学产率;实验结果表明,换能器的共振频率测试值与设计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化学 纵弯复合振动 夹心式 换能器 共振频率
下载PDF
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学吸收谱的温度效应
9
作者 王新霞 庞绍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56-158,共3页
观测了半导体纳米薄膜材料,在室温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随测量温度变化至液氦温区的光谱变化,考察光吸收边随温度降低发生蓝移的情况,进而分析温度效应对晶格参数及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影响,造成其能带漂移.
关键词 光学吸收谱 吸收边 温度效应 能带漂移
下载PDF
H原子(e,2e)反应散射角对电子角分布的影响
10
作者 辛俊丽 庞绍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5期13-14,共2页
在 (e,2e)反应的过程中 ,利用双势公式[3] ,将散射振幅写成微扰矩阵的形式。在略去相对运动和质心运动的影响的条件下 ,在中能区Ei=15 0eV ,Ef=3eV时 ,对于不同散射角 ,利用最佳截段思想 ,我们在入射道引进库仑波函数对其加以修正 ,理... 在 (e,2e)反应的过程中 ,利用双势公式[3] ,将散射振幅写成微扰矩阵的形式。在略去相对运动和质心运动的影响的条件下 ,在中能区Ei=15 0eV ,Ef=3eV时 ,对于不同散射角 ,利用最佳截段思想 ,我们在入射道引进库仑波函数对其加以修正 ,理论上计算了共面非对称条件下三重微分截面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反应 三重微分散射截面
下载PDF
伪彩色技术在靶场高速摄像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代英 庞绍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19-120,123,共3页
鉴于高速摄像系统在靶场试验中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种提高高速摄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方法。基于改进的线性伪彩色技术将高速摄像中高速移动物体进行伪彩色增强处理,而对其它静止的背景物体不做处理仍以灰度显示。通过用MATLAB进行计算机编程... 鉴于高速摄像系统在靶场试验中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种提高高速摄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方法。基于改进的线性伪彩色技术将高速摄像中高速移动物体进行伪彩色增强处理,而对其它静止的背景物体不做处理仍以灰度显示。通过用MATLAB进行计算机编程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克服了在靶场试验中高速摄像图像存在的亮度低、对比度差的缺点,获得了良好的增强效果。使靶场试验不再受时间和天气的影响,这种提高高速摄像质量的方法必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摄像 图像处理技术 伪彩色 对比度
原文传递
光学小波变换的伸缩因子极限
12
作者 庞绍 张代英 +1 位作者 陈跃宁 季春霖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32-334,共3页
分析了光学小波变换的伸缩因子极限,并对几种典型小波函数的伸缩因子极限作了计算.
关键词 光学小波变换 伸缩因子极限 4f系统 衍射受限效应
下载PDF
小波分析技术在高速摄像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代英 庞绍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33-35,45,共4页
鉴于高速摄像图像亮度低、对比度差的缺点,提出基于小波分析技术将高速摄像图像进行增强处理.首先将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分别对低频、高频小波系数放大;最后通过将处理后的小波系数重构,实现对高速摄像图像增强;并且介绍了选择不同小波基... 鉴于高速摄像图像亮度低、对比度差的缺点,提出基于小波分析技术将高速摄像图像进行增强处理.首先将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分别对低频、高频小波系数放大;最后通过将处理后的小波系数重构,实现对高速摄像图像增强;并且介绍了选择不同小波基、放大系数对图像增强效果的影响.利用MATLAB程序中小波分析的工具箱可以轻松地实现增强处理.处理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为提高高速摄像图像质量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技术 小波分析 对比度
下载PDF
小波分析与颜色矢量法对彩色图像去噪
14
作者 庞绍 韩党卫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42-345,共4页
为消除彩色图像中的高斯噪声,提出应用小波分析与颜色矢量法结合的方法对彩色图像去噪;根据欧拉距离,将主要目标识别和分割出来进行去噪.结果表明,与已有的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有效地去除彩色图像中的高斯噪声,并且保留图像地细节部分,同... 为消除彩色图像中的高斯噪声,提出应用小波分析与颜色矢量法结合的方法对彩色图像去噪;根据欧拉距离,将主要目标识别和分割出来进行去噪.结果表明,与已有的算法相比,该算法能有效地去除彩色图像中的高斯噪声,并且保留图像地细节部分,同时计算耗时很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颜色矢量 去噪
下载PDF
双模压缩叠加相干态的非经典性质
15
作者 刘玉洁 黄艳 庞绍 《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本文描述辐射场的一类新的非经典态,称之为双模压缩叠加相干态,其定义式为:|φ〉=CS(ξ)(|1α,2α〉+eiφ|1α*,α2*〉).通过它的归一化常数的计算,讨论其非经典性质,即压缩效应、亚泊松分布、光子反聚束效应以及两模间二阶相关函数。... 本文描述辐射场的一类新的非经典态,称之为双模压缩叠加相干态,其定义式为:|φ〉=CS(ξ)(|1α,2α〉+eiφ|1α*,α2*〉).通过它的归一化常数的计算,讨论其非经典性质,即压缩效应、亚泊松分布、光子反聚束效应以及两模间二阶相关函数。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双模压缩叠加相干态具有更为显著的非经典性质,只要我们适当地选择参数1α,2α,φ,θ和ξ,双模压缩叠加相干态就可以约化成双模压缩叠加真空态和双模叠加相干态,因此双模压缩叠加相干态是更广泛的一类非经典光场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效应 亚泊松分布 反聚束效应 模间二阶相干度 非经典性质 双模压缩叠加相干态
下载PDF
基于L形谐振腔MIM波导结构滤波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庞绍 屈世显 +2 位作者 张永元 解忧 郝丽梅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72-277,共6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极化激元金属-介质-金属的L形谐振腔波导结构,并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结构的传输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透射光谱中出现了明显的阻带,其滤波特性强烈地依赖于L形谐振腔结构的尺寸。相比于同尺度的水平放置的... 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极化激元金属-介质-金属的L形谐振腔波导结构,并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结构的传输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透射光谱中出现了明显的阻带,其滤波特性强烈地依赖于L形谐振腔结构的尺寸。相比于同尺度的水平放置的矩形谐振腔,L形谐振腔结构具有更高的品质因子,滤波效果更佳。随着L形谐振腔结构尺寸的增大,透射光谱发生红移;在L形谐振腔中充入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根据表面等离极化激元共振对L形谐振腔内折射率变化敏感特性,通过探测透射光谱中共振波长来探测介质折射率,该结构可广泛用于传感器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有限元方法 滤波器
原文传递
金属圆孔阵列的非共振增强透射 被引量:3
17
作者 庞绍 张中月 屈世显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9,共8页
基于非共振原理的光异常透射现象(EOT)可以实现宽频带透射,对宽频带光收集与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宽频透射,本文设计了亚波长金属圆孔阵列,并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结构的透射特性.结果表明,金属圆孔阵列可实现宽频透射.此外,本文... 基于非共振原理的光异常透射现象(EOT)可以实现宽频带透射,对宽频带光收集与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宽频透射,本文设计了亚波长金属圆孔阵列,并应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该结构的透射特性.结果表明,金属圆孔阵列可实现宽频透射.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入射光偏振方向、圆孔半径以及横向周期对金属圆孔阵列透射特性的影响.这些结果对设计非共振宽频透射的金属孔洞结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异常透射 金属孔洞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原文传递
内嵌十字形金属结构圆形谐振腔的滤波特性
18
作者 庞绍 张中月 屈世显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2-246,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s)波导的内嵌十字形金属结构的圆形谐振腔,并应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数值研究了其滤波特性。结果发现,旋转后的十字形结构破坏了圆形空腔的共振模式,从而显现出新颖的滤波特性。内嵌十... 设计了一种基于金属-介质-金属表面等离极化激元(SPPs)波导的内嵌十字形金属结构的圆形谐振腔,并应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数值研究了其滤波特性。结果发现,旋转后的十字形结构破坏了圆形空腔的共振模式,从而显现出新颖的滤波特性。内嵌十字形金属结构圆形谐振腔的滤波特性依赖于十字形结构的旋转角度,相对于θ=0°的内嵌十字形结构,当十字形结构旋转到某一特定角度时,透射光谱中仅有一个透射峰。此外,内嵌十字形结构圆形谐振腔的滤波特性还强烈地依赖于十字形结构的尺寸。这些结果有助于设计复合结构滤波器,满足特定的滤波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器件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滤波器
原文传递
工科近代物理教学改革的现代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亚民 班丽瑛 +1 位作者 庞绍 鱼海涛 《物理与工程》 2017年第S1期328-,共1页
文中探索了工科近代物理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近代物理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教学改革的理念、加强近代物理实验的现代化。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在工作中进一步拓宽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十分重... 文中探索了工科近代物理教学的现状与问题、近代物理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教学改革的理念、加强近代物理实验的现代化。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在工作中进一步拓宽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物理 教学改革 反转课堂 实验的现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