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S疫情分析及对北京疫情走势的预测 被引量:5
1
作者 叶沿林 丹阳 刘循序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5-347,共3页
在考虑每个SARS病人每日平均传染概率和他的直接传染的平均期限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统计分析模型 .分析表明 ,每个病人可以造成直接感染他人的期限平均在 2 0天左右 ,这个值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疫情阶段似乎变化不大 .病人的平均每天感染... 在考虑每个SARS病人每日平均传染概率和他的直接传染的平均期限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统计分析模型 .分析表明 ,每个病人可以造成直接感染他人的期限平均在 2 0天左右 ,这个值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疫情阶段似乎变化不大 .病人的平均每天感染率与社会状况有关 ,在疫情爆发期较大 ,在疫情控制期要小很多 .北京后期如果控制在香港后期的感染率水平上 ,则有望在 6月上中旬下降到日增几例 .然后再经过约一个月 ,即 7月上中旬达到日增 0病例 ,而累积总病例数将达到 31 0 0多 .但如果北京的新病例下降速度与广东类似的话 ,则要再多花至少一个月 ,才能达到上述的效果 ,且累积总病例数会达到 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疫情分析 北京 疫情走势 预测 非典型肺炎 传染能力 传染期限 新增病例数 累计病例数
原文传递
Elastic scattering of ^(13)C and ^(14)C isotopes on a ^(208)Pb target at energies of approximately five times the Coulomb barriers
2
作者 杨过 段芳芳 +22 位作者 王康 杨彦云 孙志宇 Valdir Guimarães 丹阳 陈文棣 金磊 许世伟 马军兵 马朋 白真 汪凌昊 刘泉 王惠仁 吕冰锋 郭松 Mukhi Kumar Raju 王秀华 李荣华 张玉虎 周小红 胡正国 徐瑚珊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5-71,共7页
The elastic scattering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13)C at 340 MeV and ^(14)C at 294 MeV and 342 MeV on a ^(208)Pb target,which correspond to approximately five times the Coulomb barriers,were measured at the Radioacti... The elastic scattering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13)C at 340 MeV and ^(14)C at 294 MeV and 342 MeV on a ^(208)Pb target,which correspond to approximately five times the Coulomb barriers,were measured at the Radioactive Ion Beam Line in Lanzhou.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in the optical model and continuum-discretized coupled-channels(CDCC)framework,and the results of both calculations could effectively account for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of elastic scattering revealed no particular suppression at the Coulomb nuclear interference peak angles,suggesting that the breakup coupling effects on the elastic scattering angular distributions were negligibly small in this incident energy region.The contributions from the couplings with inelastic states to the elastic cross sections were of minor importance within the angular range covered by these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scattering radioactive ion beam angular distribution optical model coupling effects
原文传递
Elastic scattering and total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of^(6)Li examined via a microscopic continuum discretized coupled-channels model
3
作者 陈文棣 丹阳 +3 位作者 郭海瑞 叶涛 孙伟力 应阳君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1-81,共11页
We present a systematic study of 6Li elastic scattering and total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at incident energies around the Coulomb barrier within the continuum discretized coupled-channels(CDCC)framework,where 6Li is t... We present a systematic study of 6Li elastic scattering and total reaction cross sections at incident energies around the Coulomb barrier within the continuum discretized coupled-channels(CDCC)framework,where 6Li is treated in anα+d two-body model.Collisions with 27Al,64Zn,138Ba,and 208Pa are analyzed.The microscopic optical potentials(MOP)based on Skyrme nucleon-nucleon interaction forαand d are adopted in CDCC calculations and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obtained without any adjustment on MOPs.For comparison,αand d global phenomenological optical potentials(GOP)are also used in CDCC analysis and a reduction of no less than 50%on the surface imaginary part of deuteron GOP is required for describing the data.In all cases,the 6Li breakup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provides repulsive correction to the folding model potential.The reduction on the surface imaginary part of GOP of deuteron reveals a strong suppression of the reaction probability of deuteron as a component of 6Li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free deuteron.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performed by considering the d breakup process equivalently within the dynamic polarization potential approach,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 behaves in a manner similar to a tightly bound nucleus in 6Li induced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um discretized coupled channels method microscopic optical potential 6Li induced reaction elastic scattering total reaction cross section
原文传递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nucleon optical model potentials in(p,d)transfer reactions
4
作者 陈思璐 刘子旋 +3 位作者 张智 续瑞瑞 丹阳 许祎萍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68-175,共8页
The consistent three-body model reaction methodology(TBMRM)proposed by J.Lee et al.[Phys.Rev.C 69,064313(2004);Phys.Rev.C 73,044608(2006);Phys.Rev.C 75,064320(2007)],which includes adopting the simple zero-range adiab... The consistent three-body model reaction methodology(TBMRM)proposed by J.Lee et al.[Phys.Rev.C 69,064313(2004);Phys.Rev.C 73,044608(2006);Phys.Rev.C 75,064320(2007)],which includes adopting the simple zero-range adiabatic wave approximation,constraining the single-particle potentials using modern Hartree-Fock calculations,and using global nucleon optical model potential(OMP)geometries,are widely applied in systematic studies of transfer reaction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nucleon OMPs in extracting spectroscopic factors(SFs)from(p,d)reactions.Our study covers 32 sets of angular distribution data of(p,d)reactions on four targets and a large range of incident energies(20-200 MeV/nucleon).This study uses two semi-microscopic nucleon OMPs,i.e.,Jeukenne,Lejeune,and Mahaux(JLM)[Phys.Rev.C 16,80(1977);Phys.Rev.C 58,1118(1998)]and CTOM[Phys.Rev.C 94,034606(2016)],and a pure microscopic nucleon potential,i.e.,WLH[Phys.Rev.Lett.127,182502(2021)].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using the phenomenological global optical potential KD02[Nucl.Phys.A 713,231(2003)].We find that the incident energy dependence of spectroscopic factors extracted from(p,d)reactions is evidently suppressed when microscopic OMPs are employed for ^(12)C,^(28)Si,and 40Ca.In addition,spectroscopic factors extracted using the systematic microscopic optical potential CTOM based on the Dirac-Brueckner-Hartree-Fock theory are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e,e′p)measurements,except for 16O and ^(40)Ca at high energies(>100 MeV),necessitating an exact treatment of double-magic nuclei.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e pure microscopic optical potential,WLH,based on the EFT theory show the same trend as those of CTOM but are generally higher.The JLM potential,which relies on simplified nuclear matter calculations with old-fashioned bare interactions,produces results that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phenomenological potential KD02.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dern microscopic OMPs are reliable tools for prob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model potentials transfer reactions spectroscopic factors
原文传递
低气压多丝正比室及其在放射性束流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智焕 陈陶 +15 位作者 叶沿林 江栋兴 华辉 李湘庆 王全进 葛愉成 丹阳 狄振宇 谭继廉 张金霞 凤盈 张保国 肖志刚 王宏伟 吴和宇 靳根明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64-970,共7页
介绍了为在放射性束流线上开展精确的散射和反应实验中 ,对入射束流的角度和有效数目等进行在线监测而设计制造的低气压多丝正比室 .它透射性好 ,不干扰束流 ,并方便在真空环境中工作 .测量表明 ,它的位置分辨率约0 5mm .对 2 0— 3 0M... 介绍了为在放射性束流线上开展精确的散射和反应实验中 ,对入射束流的角度和有效数目等进行在线监测而设计制造的低气压多丝正比室 .它透射性好 ,不干扰束流 ,并方便在真空环境中工作 .测量表明 ,它的位置分辨率约0 5mm .对 2 0— 3 0MeV/u的低Z的放射性束流有着大于 90 %的位置探测效率 ,适用于中能次级束实验靶前的束流定位及在线监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束流 实验 低气压多丝正比室 位置分辨 位置探测效率 探测器 加速器
原文传递
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陶 李智焕 +7 位作者 叶沿林 江栋兴 华辉 李湘庆 葛榆成 王全进 丹阳 狄振宇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5,共4页
对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进行了239Puα源刻度测试,并在弹性散射实验中使用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考察了两种定位方法在实验中与测试中的一致性.测量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位置分辨率和位置畸变.对位置畸变进行了定性... 对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进行了239Puα源刻度测试,并在弹性散射实验中使用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考察了两种定位方法在实验中与测试中的一致性.测量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位置分辨率和位置畸变.对位置畸变进行了定性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 能量分辨率 位置分辨率 位置畸变 PSSD 测试
原文传递
从“中年治肝”理论探讨中药联合耳穴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俊英 黄旭博 丹阳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0期95-98,共4页
目的 观察疏肝补肾益更方联合耳穴疗法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失眠的机理与优势,为其在临床上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 目的 观察疏肝补肾益更方联合耳穴疗法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失眠的机理与优势,为其在临床上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妇产科、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就诊或招募的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10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耳穴疗法组及治疗组,每组34例,连续观察14天。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女性血清激素值水平(FSH、E_(2)、LH)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三组中医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中药组、耳穴疗法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耳穴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雌二醇(E_(2))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女性血清激素值改善水平明显优于中药组、耳穴疗法组(P<0.05)。结论 疏肝补肾益更方联合耳穴疗法可提高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PSQI评分,改善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优于单纯复方中药及耳穴疗法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补肾益更方 耳穴疗法 围绝经期 失眠
原文传递
大面积闪烁体探测器的中子探测效率刻度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青元 李智焕 +8 位作者 叶沿林 郑涛 江栋兴 李湘庆 王全进 狄振宇 丹阳 张高龙 王佳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7-421,共5页
介绍了一种利用同位素中子源 (2 41Am 9Be)通过γ n符合的中子飞行时间法对大面积探测器的中子探测效率进行刻度的方法 ,并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该探测器的探测效率进行了模拟 .实验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
关键词 大面积中子探测器 同位素中子源 γ-n符合中子飞行时间法 探测效率刻度 蒙特卡罗法
原文传递
晕核^6He(25MeV/u)的单、双中子转移截面测量 被引量:2
9
作者 叶沿林 丹阳 +16 位作者 葛愉成 江栋兴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艾颖 张高龙 王佳 陈志强 胡青元 A.Ozawa Y.Yamaguchi C.Wu R.Kanungo D.Fang I.Tanihata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37,共3页
实验测量了 25MeV/u的6He+9Be反应中的单、双中子转移微分截面. 利用反应耦合道模型初步分析了实验数据, 计算大体重现截面值. 转移反应对末态有相当的选择性, 并且双中子转移截面主要来自到基态的一步过程. 后角度截面的上升可能与连... 实验测量了 25MeV/u的6He+9Be反应中的单、双中子转移微分截面. 利用反应耦合道模型初步分析了实验数据, 计算大体重现截面值. 转移反应对末态有相当的选择性, 并且双中子转移截面主要来自到基态的一步过程. 后角度截面的上升可能与连续态的耦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核 中子 微分截面 基态 截面测量 连续 上升 转移 反应 体重
下载PDF
晕核^6He(25MeV/u)在^9Be上的弹性散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丹阳 叶沿林 +14 位作者 江栋兴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陈志强 胡青元 张高龙 王佳 A.Ozawa Y.Yamaguchi C.Wu R.Kanungo D.Fang I.Tanihata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分析了北京大学核物理实验小组在日本RIKEN实验室完成的 25MeV/u6He和9Be的弹性散射实验数据, 得到了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角分布. 利用双折叠模型, 并通过拟合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得到了此弹靶体系在此能量下的弹性散射光学势.
关键词 弹性散射 微分截面 晕核 核物理实验 角分布 实验数据 光学 实验室 研究 分析
下载PDF
RIBLL终端大面积中子探测器阵列研制方案的理论计算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志强 叶沿林 +13 位作者 王金川 肖国青 詹文龙 徐瑚珊 郭忠言 江栋兴 王全进 郑涛 张高龙 李智焕 李湘庆 胡青元 丹阳 王佳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用于丰中子核研究的RIBLL终端大面积中子探测器阵列的研制 .利用Geant4软件包对该探测系统的中子探测效率、时间分辨和位置分布等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 ,同时对探测器的cross talk进行了研究 .给出了探测器的设计方案 .
关键词 RIBLL 中子探测器 探测效率 时间分辨 丰中子核 蒙特卡罗模拟 软件包 GEANT4 理论计算 阵列
原文传递
^(17)C反应截面和去中子截面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翠娥 叶沿林 +12 位作者 江栋兴 郑涛 华辉 李智焕 李湘庆 陈志强 胡青元 张高龙 丹阳 王佳 Yamaguchi Y Ozawa A Tanihata I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利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放射性束流线RIPS,测量了能量为79A MeV的^(17)C在^(12)C反应靶上的反应截面,并同时得到了^(17)C的移去1个、2个及3个中子的截面;分别利用有限力程Glauber模型和少体Glauber模型结合壳模型的谱因子分析了反应截... 利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放射性束流线RIPS,测量了能量为79A MeV的^(17)C在^(12)C反应靶上的反应截面,并同时得到了^(17)C的移去1个、2个及3个中子的截面;分别利用有限力程Glauber模型和少体Glauber模型结合壳模型的谱因子分析了反应截面和移去1个中子截面,研究了^(17)C的密度分布、结构和价中子布居。反应截面和中子移去截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量,通过对两者的分析,都可以得出^(17)C由芯核^(16)C和价中子组成,并且价中子主要处于d_(5/2)轨道的结论。总结了现有的碳同位素的反应截面和相互作用截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截面 去中子截面Glauber模型 TOF—△E—E方法 中子截面 GLAUBER模型 放射性束流线 化学研究所 RIPS ^12C 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晕核~6He(25MeV/u)在~9Be上的破裂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佳 叶沿林 +14 位作者 江栋兴 郑涛 王全进 李智焕 李湘庆 张高龙 丹阳 吴翠娥 陈志强 胡青元 A.Ozawa Y.Yamaguchi R.Kanungo D.Fang I.Tanihata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共3页
25MeV/u6He+9Be反应的实验中利用多个探测器望远镜对反应产物进行了测量, 对实验中各个角度测量到的4He进行观察, 将其中两个有高能峰成分的探测器划分成三部分, 得到不同角度4He的单举能谱和破裂产生4He的微分截面.
关键词 晕核 微分截面 能谱 高能 反应产物 探测器 实验 破裂 观察 成分
下载PDF
25MeV/u^6He+~9Be破裂反应的α碎片发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智焕 叶沿林 +17 位作者 陈陶 江栋兴 华辉 李湘庆 王全进 葛榆成 丹阳 狄振宇 靳根明 肖国青 郭忠言 肖志刚 王宏伟 张保国 吴和宇 李加兴 孙志宇 詹文龙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6-210,共5页
测量了在 2 5MeV/u6 He轰击9Be靶的破裂反应产生的α碎片双微分截面及角分布 ,并在Serber模型的框架下计算了在破裂反应中衍射破裂与擦去过程的贡献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基于包含衍射破裂和擦去过程的Serber模型可以对6 He的... 测量了在 2 5MeV/u6 He轰击9Be靶的破裂反应产生的α碎片双微分截面及角分布 ,并在Serber模型的框架下计算了在破裂反应中衍射破裂与擦去过程的贡献 ,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基于包含衍射破裂和擦去过程的Serber模型可以对6 He的直接反应进行较好地描述 ,擦去过程的贡献远大于衍射破裂的贡献 .相对于6 Li而言 ,6 He较大的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晕核 破裂反应 衍射破裂 擦去过程 α碎片 微分截面 角分布 弱束缚特性 核反应
原文传递
通过中高能碎裂反应研究奇异核的结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琛 叶沿林 +8 位作者 江栋兴 华辉 郑涛 李智焕 葛愉成 丹阳 楼建玲 卢飞 范凤英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8,共8页
介绍了中高能放射性核素碎裂反应实验的主要物理机制,相应的实验探测装置,以及从中可得到的放射性核素结构的信息,提出可能的发展,力求为兰州CSR上的外靶物理实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碎裂反应 电磁裂解 衍射碎裂 敲出反应
下载PDF
轻奇特核结构中的核心激发——以^(11)Be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楼建玲 陈洁 +2 位作者 丹阳 张允 叶沿林 《原子核物理评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7,共9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很多轻奇特核结构中都有核心激发成分。本研究以丰中子晕核^(11)Be为例,介绍核心激发成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重点阐述核心激发成分对直接核反应微分截面的影响。实验上,1n移除反应及^(11)Be(p,d)和^(10)Be...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很多轻奇特核结构中都有核心激发成分。本研究以丰中子晕核^(11)Be为例,介绍核心激发成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重点阐述核心激发成分对直接核反应微分截面的影响。实验上,1n移除反应及^(11)Be(p,d)和^(10)Be(d,p)转移反应是测量^(11)Be核心激发成分比例的典型实验类型。理论上,发展了能够包括^(11)Be核心激发成分的Faddeev AGS方法,XDWBA方法以及XCDCC方法。加入核心激发成分后,这些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更加合理地描述^(11)Be在各种靶上的弹性散射和碎裂微分截面。通过对比是否包含核心激发成分的计算结果,发现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弹散微分截面的大质心系角度,以及(p,d)转移反应角分布的小质心系角度。另外,对Ex=0.5~3 Me V的激发能区的碎裂反应,核心激发的影响不可忽略;对Ex=3~5.5 Me V的碎裂反应,核心激发的贡献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激发 晕核11Be 微分截面 奇特核
原文传递
Quenching of single-particle strengths of carbon isotopes 9-12,14-20C with knockout reactions for incident energies 43–2100 MeV/nucleon 被引量:1
17
作者 Yi-Ping Xu Dan-Yang Pang +1 位作者 Cen-Xi Yuan Xiao-Yan Yun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47-153,共7页
To study the quenching of single-particle strengths of carbon isotopes,a systematic analysis is performed for ^(9-12,14-20) C,with single neutron knockout reactions on Be/C targets,within an energy range from approxim... To study the quenching of single-particle strengths of carbon isotopes,a systematic analysis is performed for ^(9-12,14-20) C,with single neutron knockout reactions on Be/C targets,within an energy range from approximately 43 to 2100 MeV/nucleon,using the Glauber model.Incident energies do not show any obvious effect on the resulting values across this wide energy range.The extracted quenching factors are found to b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proton-neutron asymmetry,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cent analysis of knockout reactions but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systematics of transfer and quasi-free knockout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roscopic factors knockout reactions reduced single-particle strength one-neutron removal
原文传递
用于HIRFL重离子治癌的PET成像实验研究与蒙特卡罗模拟
18
作者 陈志强 叶沿林 +15 位作者 李琛 杨永锋 詹文龙 肖国青 徐瑚珊 郭忠言 李文飞 江栋兴 王全进 郑涛 张高龙 李智焕 李湘庆 胡青元 丹阳 王佳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92-796,共5页
为了HIRFL重离子治癌的需要 ,使用两个位置灵敏闪烁体探测器组成了一个简单的PET成像系统 .对PET成像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测量得到了物体成像以及γ射线能谱 ,对于 5 11keV全能峰处的能量分辨率为 18 6 % ,峰总比为 5 2 4 % .采用GEA... 为了HIRFL重离子治癌的需要 ,使用两个位置灵敏闪烁体探测器组成了一个简单的PET成像系统 .对PET成像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测量得到了物体成像以及γ射线能谱 ,对于 5 11keV全能峰处的能量分辨率为 18 6 % ,峰总比为 5 2 4 % .采用GEANT3程序对该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 ,并与实验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治癌 PET成像系统 成像实验 蒙特卡罗模拟 γ射线能谱
原文传递
低气压多丝正比室性能的系统测试
19
作者 狄振宇 叶沿林 +7 位作者 李智焕 王全进 陈陶 江栋兴 华辉 李湘庆 葛愉成 丹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7-251,共5页
介绍了对自行研制的低气压多丝正比室在低能下的系统测试结果。结果显示:在最佳工作条件下,低气压多丝正比室的位置分辨率小于 0.8 mm,时间分辨率小于2 ns,低能下的探测效率接近 100%,适合于放射性核束的束流监测。
关键词 低气压多丝正比室 位置分辨 探测效率 时间分辨率 束流监测
下载PDF
恒星中子源^(13)C(α,n)^(16)O反应的研究
20
作者 郭冰 李志宏 +24 位作者 M.Lugaro J.Buntain 丹阳 李云居 苏俊 颜胜权 吴志丹 白希祥 陈永寿 杜先超 樊启文 甘林 金孙均 A.I.Karakas 李二涛 李志常 连钢 刘建成 刘鑫 施建荣 舒能川 王宝祥 王友宝 曾晟 柳卫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13 C(α,n)16 O是渐进巨星支(AGB)星中慢速中子俘获(s)过程的主中子源反应,而17 O 6.356 MeV1/2+阈下共振对13 C(α,n)16 O反应影响很大。本文使用HI-13串列加速器和Q3D磁谱仪,首次测量了13C(11B,7Li)17 O转移反应角分布,确定了影响13C(... 13 C(α,n)16 O是渐进巨星支(AGB)星中慢速中子俘获(s)过程的主中子源反应,而17 O 6.356 MeV1/2+阈下共振对13 C(α,n)16 O反应影响很大。本文使用HI-13串列加速器和Q3D磁谱仪,首次测量了13C(11B,7Li)17 O转移反应角分布,确定了影响13C(α,n)16 O反应最关键、最不确定的17 O(Ex=6.356MeV)阈下共振态的α宽度,从而得出天体物理能区13 C(α,n)16 O反应的天体物理S因子和反应率,澄清了国际上已有S因子数据间高达25倍的巨大分歧。AGB星s过程核合成网络计算表明:新反应率数据导致恒星中铅的丰度增加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反应角分布 阈下共振 天体物理 S因子 AGB星 s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