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森林乡村的多尺度分异特征与分区优化
被引量:
14
1
作者
孔
雪
松
府
梦
雪
+1 位作者
孙建伟
崔家兴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1-2064,共14页
国家森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但森林乡村在不同尺度的分异特征及优化方向尚不明晰。本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耦合度模型和Voronoi图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全国、区域和行政尺度分析了国家森...
国家森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但森林乡村在不同尺度的分异特征及优化方向尚不明晰。本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耦合度模型和Voronoi图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全国、区域和行政尺度分析了国家森林乡村空间格局、数量规模和内部分异特征,并基于森林乡村与人口耦合关系及乡村可达类型识别,分析了全国森林乡村的分区格局及其优化方向。结果表明:全国森林乡村密度具有明显的东高西低分异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森林乡村高密度集中分布最大的连片区。基于县域单元的省域森林乡村泰尔指数差异较大,东南区域森林乡村分布相对均衡,西南和东北区域内部差异显著。森林乡村空间可达性呈现自东向西的梯度递减,森林乡村与人口密度的耦合类型分布具有较强的内部分异性。文章基于森林乡村可达类型与耦合分区的组合分析,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特色挖掘区、集聚提升区、适度引导区和功能转型区五类,明确了不同类型区森林乡村建设的重点方向,将为面向乡村振兴的全国森林乡村建设与分区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乡村
空间分异
耦合分析
VORONOI图
分区优化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乡村空间格局与旅游空间协同优化分区
被引量:
12
2
作者
孔
雪
松
府
梦
雪
江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54-2573,共20页
特色乡村是乡村产业振兴和城乡休闲旅游的重要载体,大量特色乡村资源及其旅游潜力得以不断挖掘,但不同类型特色乡村的旅游空间协同发展关系仍不明晰。本文以5类国家级特色乡村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特色乡村差异化格局、空间联动与功能...
特色乡村是乡村产业振兴和城乡休闲旅游的重要载体,大量特色乡村资源及其旅游潜力得以不断挖掘,但不同类型特色乡村的旅游空间协同发展关系仍不明晰。本文以5类国家级特色乡村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特色乡村差异化格局、空间联动与功能互补特征,在识别特色乡村集聚区的基础上开展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提出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空间协同优化分区方案。结果表明:全国特色乡村分布呈现明显的东密西疏特征,其集聚区沿海(东海)、沿江(长江)和沿河(黄河)特征明显。中国特色乡村的形成和发展是多重因子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其中县域城镇化率、年均降水量、人口密度和旅游产业规模指数的影响显著。中国特色乡村旅游发展高潜力区形成以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为战略支点的菱形分布格局。本文基于中国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和区位匹配度的组合分析,将全国划分为优先发展区、特色挖掘区、资源整合区、协同提升区和优化引导区,为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优化和协同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乡村
乡村旅游
空间关联
潜力评价
优化分区
中国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森林乡村的多尺度分异特征与分区优化
被引量:
14
1
作者
孔
雪
松
府
梦
雪
孙建伟
崔家兴
机构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1-2064,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82、4196103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100801)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2]一般313)。
文摘
国家森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但森林乡村在不同尺度的分异特征及优化方向尚不明晰。本文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耦合度模型和Voronoi图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全国、区域和行政尺度分析了国家森林乡村空间格局、数量规模和内部分异特征,并基于森林乡村与人口耦合关系及乡村可达类型识别,分析了全国森林乡村的分区格局及其优化方向。结果表明:全国森林乡村密度具有明显的东高西低分异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森林乡村高密度集中分布最大的连片区。基于县域单元的省域森林乡村泰尔指数差异较大,东南区域森林乡村分布相对均衡,西南和东北区域内部差异显著。森林乡村空间可达性呈现自东向西的梯度递减,森林乡村与人口密度的耦合类型分布具有较强的内部分异性。文章基于森林乡村可达类型与耦合分区的组合分析,将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特色挖掘区、集聚提升区、适度引导区和功能转型区五类,明确了不同类型区森林乡村建设的重点方向,将为面向乡村振兴的全国森林乡村建设与分区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森林乡村
空间分异
耦合分析
VORONOI图
分区优化
Keywords
forest villages
spatial heterogeneity
coupling analysis
Voronoi diagram
zoning optimization
分类号
S731.7 [农业科学—林学]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特色乡村空间格局与旅游空间协同优化分区
被引量:
12
2
作者
孔
雪
松
府
梦
雪
江平
机构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54-2573,共2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82)
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2NGCM10)。
文摘
特色乡村是乡村产业振兴和城乡休闲旅游的重要载体,大量特色乡村资源及其旅游潜力得以不断挖掘,但不同类型特色乡村的旅游空间协同发展关系仍不明晰。本文以5类国家级特色乡村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特色乡村差异化格局、空间联动与功能互补特征,在识别特色乡村集聚区的基础上开展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提出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空间协同优化分区方案。结果表明:全国特色乡村分布呈现明显的东密西疏特征,其集聚区沿海(东海)、沿江(长江)和沿河(黄河)特征明显。中国特色乡村的形成和发展是多重因子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其中县域城镇化率、年均降水量、人口密度和旅游产业规模指数的影响显著。中国特色乡村旅游发展高潜力区形成以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为战略支点的菱形分布格局。本文基于中国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和区位匹配度的组合分析,将全国划分为优先发展区、特色挖掘区、资源整合区、协同提升区和优化引导区,为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空间格局优化和协同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
特色乡村
乡村旅游
空间关联
潜力评价
优化分区
中国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villages
rural tourism
spatial correlation
potential evaluation
optimization zoning
China
分类号
TU982.29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森林乡村的多尺度分异特征与分区优化
孔
雪
松
府
梦
雪
孙建伟
崔家兴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4
原文传递
2
中国特色乡村空间格局与旅游空间协同优化分区
孔
雪
松
府
梦
雪
江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