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R-SSP技术的RhCE血型基因型检测方法
1
作者 陈鲁燕 吕定丰 +7 位作者 刘丽平 陈慧敏 陶栓 方野微 徐瑶 张鹤 琪明 梁伟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9期2021-2026,共6页
目的 基于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建立一种用于检测临床标本红细胞RhCE血型基因型的快速定型方法。方法 将2023年9至12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检的152例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血样分别采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法和微柱凝胶卡法检测... 目的 基于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技术建立一种用于检测临床标本红细胞RhCE血型基因型的快速定型方法。方法 将2023年9至12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检的152例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血样分别采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法和微柱凝胶卡法检测RhD血型和RhCE血型。采用硅基质柱法提取样本DNA。采用Sanger测序法选择RhCE基因标准品序列。采用PCR-SSP法确定检测RhC和Rhc、RhE和Rhe两对等位基因的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TA克隆技术得到重组质粒并评估序列特异性引物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能。采用PCR-SSP法检测样本,并与血清学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用表型分别为CCee、CcEe、ccEE的3个标本成功确定不同RhCE基因型的标准品序列。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能有效区分RhC和Rhc、RhE和Rhe两对等位基因。序列特异性引物在对应等位基因1:128干扰下仍能检测出且灵敏度为10~4~10~5拷贝数/μL。临床样本RhE、Rhe和Rhc基因型检测结果与表型一致性为100.00%,但RhC基因型与表型一致性只有92.76%,其中RhD阳性背景人群中的一致率为98.39%,RhD阴性背景人群中一致率为88.89%。结论 PCR-SSP技术在红细胞RhCE血型基因型快速鉴定方面具有可行性,检测RhE、Rhe和Rhc基因型与表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RhC基因型的检测,需区分不同RhD血型背景,建议使用两种及以上的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CE血型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基因分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2例疑似O型的Bel亚型血清学特点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董科迪 琪明 +1 位作者 葛寒宇 吕定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上2例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且疑似O型的患者血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分析患者ABO血型,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上的弱抗原,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ABO基因第1~7外显子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血清学试验显示2例患者正定型... 目的探究临床上2例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且疑似O型的患者血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分析患者ABO血型,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上的弱抗原,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ABO基因第1~7外显子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血清学试验显示2例患者正定型均为O型,血清中有弱的抗-B抗体存在。吸收放散试验证明其红细胞上有弱的B抗原,疑为Bel亚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例患者分别为ABO^(*)BEL.03/ABO^(*)O.01.02和ABO^(*)BEL.03/ABO^(*)O.01.01。结论2例患者均为Bel亚型。临床中遇到正反定型不符且疑似O型的血型样本应引起足够重视,避免此类亚型的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亚型 基因测序
下载PDF
circRNA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定丰 琪明 牧启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通过非经典反式剪切形成3′端和5′端首尾相连的环状单链RNA。circRNA具有多样性、普遍性、稳定性、特异性及保守性等特点。circRNA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大部分circRNA参... 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特殊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通过非经典反式剪切形成3′端和5′端首尾相连的环状单链RNA。circRNA具有多样性、普遍性、稳定性、特异性及保守性等特点。circRNA的作用机制复杂多样,大部分circRNA参与转录和转录后基因表达的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circRNA与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关系研究仍处起步阶段,circRNA不仅可运用于AML诊断和分型,还可用于AML疗效监测和风险评估。该文就circRNA的特征、生物功能及其对AML发病机制、亚型诊断和预后影响作用及检测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发病机制 预后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