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GD与R8肽共修饰麦角甾醇联合顺铂脂质体在裸鼠体内的肿瘤靶向性及抑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娟 米完完 +3 位作者 王航利 张梦迪 黄绳武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372,共9页
目的对于Cyclo[Arg-Gly-Asp-D-Phe-Lys(Ac-CH_2-SH)](RGD)与R8肽共修饰麦角甾醇联合顺铂脂质体递药系统进行裸鼠体内靶向性及抗肺癌作用初步评价。方法第一步,对造模成功的A549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包封有近红外DiR荧光染料的RGD环肽与R8... 目的对于Cyclo[Arg-Gly-Asp-D-Phe-Lys(Ac-CH_2-SH)](RGD)与R8肽共修饰麦角甾醇联合顺铂脂质体递药系统进行裸鼠体内靶向性及抗肺癌作用初步评价。方法第一步,对造模成功的A549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包封有近红外DiR荧光染料的RGD环肽与R8肽修饰、单一RGD环肽修饰、单一R8肽修饰、不修饰麦角甾醇联合顺铂脂质体,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下不同时间点下观察脂质体的体内分布并评价其靶向性。第二步,连续给药14 d,观测小鼠体重、肿瘤生长情况,于第14天处死动物,取血,并摘取各小鼠瘤组织、脾脏、肺组织,以瘤重、抑瘤率、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脾脏指数、瘤组织及肺脏的病理组织改变为指标,初步评价各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抑瘤作用。结果靶向性结果表明,RGD与R8共修饰脂质体在荷瘤裸鼠肿瘤部位的荧光强度最高,高浓度下靶向性最为明显,其他几组的靶向作用均较弱。初步药效学结果表明,各给药组对于小鼠体重无明显变化,RGD与R8共修饰脂质体高、中剂量组有明显抑瘤作用,其中,高剂量组抑瘤作用最为显著,且血清中高表达TNF-α细胞因子,RGD与R8共修饰脂质体中、低剂量组脾脏指数较阳性药组显著升高。结论 RGD环肽与R8肽共修饰麦角甾醇联合顺铂靶向脂质体递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体内肿瘤靶向性及抗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甾醇 顺铂 脂质体 Cyclo[Arg-Gly Asp-D-Phe-Lys(Ac-CH2-SH)] R8肽 活体荧光成像 抑瘤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职业发展角度对师范类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期134-135,共2页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学习之余承担了许多学生管理、团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工作,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作为学生本身,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作为大学学生工作部门,需要主动思考学生干部早忙碌的工作之后,如何寻得一个...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学习之余承担了许多学生管理、团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工作,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作为学生本身,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作为大学学生工作部门,需要主动思考学生干部早忙碌的工作之后,如何寻得一个的就业出口和职业发展的问题。师范类的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比较集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去学校工作,他们职业发展的轨迹也相对比较平稳,在师范专业学生干部的培养和学生干部就业力与职业发展力之间探索有效的结合点,帮助学生干部在能力提升的同时,用这些能力更好地为自己的出路打下基础,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的空间和提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干部 师范类 学生管理 就业力 就业优势 职业发展力
下载PDF
麦角甾醇与顺铂联合用药协同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梅佳 黄挺 +4 位作者 米完完 王航利 张梦迪 黄绳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3-440,共8页
目的研究麦角甾醇(ERG)与顺铂联合用药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细胞对照组、ERG 15.75~252μmol·L^(-1)组、顺铂16.75~268μmol·L^(-1)组及ERG 15.75~252μmol·L^(-1)+顺铂33.5μmol·L^(-1)组,分别... 目的研究麦角甾醇(ERG)与顺铂联合用药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细胞对照组、ERG 15.75~252μmol·L^(-1)组、顺铂16.75~268μmol·L^(-1)组及ERG 15.75~252μmol·L^(-1)+顺铂33.5μmol·L^(-1)组,分别作用12,24,48和7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另设细胞对照组,ERG 31.5μmol·L^(-1)组、顺铂33.5μmol·L^(-1)组及ERG 31.5μmol·L^(-1)+顺铂33.5μmol·L^(-1)组,作用24 h后,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活化胱天蛋白酶3和活化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ARP-1)的表达。结果 ERG 15.75~252μmol·L^(-1)+顺铂33.5μmol·L^(-1)各浓度组细胞存活抑制率相较于ERG等浓度15.75~252μmol·L^(-1)及顺铂(33.5μmol·L^(-1))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ERG 31.5μmol·L^(-1)+顺铂33.5μmol·L^(-1)组出现凋亡样的细胞数量及凋亡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用(P<0.01)。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显著上调活化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ERG+顺铂组活化的PARP-1蛋白片段显著增加(P<0.01)。结论 ERG与顺铂两药联用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阻滞细胞G2/M期分裂,诱导并激活PARP-1依赖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甾醇 顺铂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A549细胞
下载PDF
复方健肾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平 米完完 +3 位作者 王航利 张梦迪 黄绳武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6期37-43,I0002,共8页
目的建立复方健肾颗粒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0版药典对于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主要从性状、薄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对复发健肾颗粒进行质量评价,其中以黄芪甲苷、腺苷对照品和熟地、黄精对照药材进行制剂... 目的建立复方健肾颗粒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0版药典对于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主要从性状、薄层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方面对复发健肾颗粒进行质量评价,其中以黄芪甲苷、腺苷对照品和熟地、黄精对照药材进行制剂的鉴别研究;建立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和腺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熟地、黄精、蝉花的薄层斑点清晰,圆整,阴性制剂无干扰。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符合要求。定量分析黄芪甲苷在2.70~9.45μg范围内的回归方程为:log(Y)=1.419log(X)+4.0412,R2=0.9993,平均回收率100.45%,RSD为2.81%。复方健肾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限度为0.0356%,定量分析腺苷在浓度0.628~7.536μg/mL范围内的回归方程为:Y=74.354x+14.256,R2=0.9993,平均回收率97.71%,RSD为1.95%。复方健肾颗粒中腺苷含量限度为0.005%。结论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操作简单、方便,适用于复方健肾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健肾颗粒 质量评价 薄层色谱 黄芪甲苷 腺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滋阴降糖方提取工艺评价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梦迪 +1 位作者 王航利 黄绳武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94-2899,共6页
目的:以传统提取指标(有效部位含量)和药效学两种不同的指标,分别对滋阴降糖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较优工艺所得的提取物进行细胞药效学比较,以期得到较为合理且易于药效发挥的提取评价指标。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 目的:以传统提取指标(有效部位含量)和药效学两种不同的指标,分别对滋阴降糖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较优工艺所得的提取物进行细胞药效学比较,以期得到较为合理且易于药效发挥的提取评价指标。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总黄酮含量;以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槲皮苷、葛根素含量;将药效学综合评分与3种化合物(盐酸小檗碱、槲皮素、葛根素)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建立药效学综合评分指标;分别以有效部位含量和药效学综合评分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溶剂倍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优选,对优选出的较优工艺所得提取物进行细胞药效学比较。结果:以有效部位含量为指标的较优提取工艺为黄连与其他药材分开醇提,黄连的较优醇提工艺为20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每次1.0 h,其他药材的较优提取工艺为35倍量65%乙醇,提取3次,每次1.0 h;以药效学综合评分为指标的较优提取工艺为30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2.0 h。以有效部位含量和药效学综合评分指标优选的较优工艺所得提取物分别对INS-1细胞修复作用:10.13%±3.62%、18.75%±3.75%;INS-1细胞保护作用:17.32%±1.58%、20.08%±0.43%;HepG2葡萄糖摄取的效果为:3.38±0.36 mmol/L、3.19±0.29 mmol/L。结果显示在INS-1细胞修复及保护实验中两种方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药效学综合评分为指标进行提取优化的方法相对较好。结论:以药效学综合评分为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的方法可行,且具有相应的优势,为提取工艺优选中指标的选择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有效部位 细胞药效学 传统提取指标 药效学综合评分
下载PDF
《青韵》
6
作者 《陶瓷研究》 2019年第3期129-129,共1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