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过线技术固定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睿 雷霆 +2 位作者 段茗一 刘蕈萁 张杭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98-1302,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中,界面螺钉及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过线技术固定韧带胫骨端的强度差异。方法将20个新鲜冷冻猪胫骨随机分为两组(n=10),制备ACL重建模型;其中,实验组移植物采...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中,界面螺钉及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过线技术固定韧带胫骨端的强度差异。方法将20个新鲜冷冻猪胫骨随机分为两组(n=10),制备ACL重建模型;其中,实验组移植物采用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过线技术固定,对照组采用单纯界面螺钉固定。将两组标本固定于高频动态力学试验系统M-3000,通过往复试验及负载-失效测试,观测移植物长度变化(位移)及极限负荷、刚度。结果往复试验结果示实验组位移为(3.06±0.58)mm、对照组为(2.82±0.4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1,P=0.529)。负载-失效测试结果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刚度分别为(95.39±13.63)、(91.38±14.28)N/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1,P=0.321);实验组极限负荷为(743.15±173.96)N,高于对照组(574.70±74.43)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P=0.016)。结论 ACL重建术中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过线技术固定胫骨端的强度明显优于单纯界面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韧带重建 界面螺钉 骨隧道过线技术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倒刺线环扎固定技术对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的疗效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何青松 雷霆 +2 位作者 安子豪 徐文南 张杭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中采用倒刺线环扎固定的可行性以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1月将96例(96膝)符合选择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采用自体肌腱行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中采用倒刺线环扎固定的可行性以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1月将96例(96膝)符合选择标准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均采用自体肌腱行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重建术,其中试验组采用倒刺线环扎固定残端,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固定残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膝关节稳定性(KT-1000检测)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lo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IKDC及Lyshlom评分)、本体感觉情况(被动角度重复试验)以及Cyclops病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对照组4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26~47个月,平均36.6个月;试验组4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26~48个月,平均35.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KT-1000检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试验组及对照组本体感觉比较,以及每组内术后1年和2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MRI复查显示,术后6个月、1年及2年时试验组Cyclops病变发生率分别为0、4.44%(2/45)、4.44%(2/45),对照组分别为13.6%(6/44)、13.6%(6/44)、20.5%(9/44);术后6个月及2年两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22),术后1年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结论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中采用倒刺线环扎固定残端能够降低术后Cyclops病变的发生率,但是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保残重建 倒刺线环扎固定 Cyclops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