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汉琉璃葬具与海昏侯的琉璃席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庄蕙芷
-
机构
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系
-
出处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4-12,共9页
-
文摘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园是近年来秦汉考古、艺术史的关注热点,刘贺与嗣子刘充国的墓葬内棺中各出土一床由琉璃片编缀而成的琉璃席,当时即颇引人注目。2017年山东青岛土山屯汉墓中也出土一床相似的琉璃席,接连三件相似的文物出土,使西汉的琉璃葬具等问题得到再次开展的空间。这些琉璃片上的纹饰,与过去出土的琉璃玉衣、面罩的琉璃片风格十分相似,应属同一类葬具。为了厘清海昏侯墓中使用琉璃席的原因,并了解琉璃葬具在西汉礼仪制度中的意义,本文先以战国时期的琉璃制品说明当时中国已有制作精美平板琉璃的能力。接着,再梳理西汉时期出土片状琉璃葬具的墓葬,对其形制、墓主人的身份加以整理,认为琉璃葬可能是西汉玉敛葬制度中较低等的一种葬具,并且,琉璃葬具可能也有等级之分。最后,再回到文献中对海昏侯刘贺废位之后的记载,以此说明为何海昏侯父子只能用次一等的琉璃席,而无权使用玉衣随葬。
-
关键词
琉璃席
琉璃葬具
玉敛葬
海昏侯墓
青岛土山屯汉墓
-
分类号
J527.4
[艺术—艺术设计]
K876.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卧游仙境:汉晋壁画墓中的山水题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庄蕙芷
-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出处
《中国美术研究》
2015年第1期70-77,83,共9页
-
文摘
山水画一直是我国传统绘画作品中最受喜爱的一类,这不仅是由于人性中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之情,更因为自古以来,山水、田园等画作成为我国人文化思想中最能抒发胸怀、寄托梦想之处。以往认为中国山水画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依据的是当时顾恺之等人提出的画论中,曾特别提到山水画的题材、布局与功能。然而,目前存留的早期相关画作数量甚少,难以探知早期的发展情形。拜考古发现之赐,近年出土的几座汉至北朝壁画墓中,也出现了几幅山水题材画作。这些画作是否能划入"山水画"的范围?本文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论、几幅当时画作(传世与出土)与仙境文学等,探讨早期山水画的功能与定义,再回头审视这几幅画作是否已合乎山水画的要求,从而论证中国早期山水画在汉代已经诞生。
-
关键词
山水画
壁画墓
画论
-
分类号
K879.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论汉代车马出行图的形式与墓室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庄蕙芷
-
机构
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史系
-
出处
《中国美术研究》
2016年第3期13-24,共12页
-
文摘
汉代车马出行图上承商周时期的真车马随葬,下接北朝以后逐渐形成规制的壁画题材,虽然许多先进学者已对车马出行图做过研究,但从图像的源流、分类以及与墓室结构的关系等问题来看,仍有可为之处。本文以汉代首善之都——司隶地区——为研究范围,整理出汉代的“车马出行图”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墓主前往祭祀场合”(又可分为仅有墓主人以及有墓主、陪客即宴饮场合等两类),第二类为“仪仗图”,第三类为“墓主升迁图”。第一类出现较早;第二类在汉代并不一定代表墓主人身份,但其形式成为北朝以后“仪仗图”的先声;第三类则以榜题为特色,展示墓主人一生的职场成就,但在汉代结束之后也随之消逝,可能转化成为墓志上的文字。车马出行图的形式与墓室结构关系方面,本文也发现:单室墓或带一耳室的墓葬,构图上也以单层、不分栏为主,车马出行图的种类相对简单:多室墓或带多耳室的墓葬构图较为复杂,题材种类也相对较多,除了格套与粉本的课题之外,很可能也与墓主的经济能力、当时举孝廉的习俗有关系。
-
关键词
车马出行图
仪仗图
墓主升迁图
汉代壁画墓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虚实之间:石室、洞天与汉晋墓室
- 4
-
-
作者
庄蕙芷
陶金
-
机构
台湾“中研院”科史会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中心
-
出处
《美术大观》
2022年第12期38-44,共7页
-
文摘
“洞天”是道教的重要地理观念,其最初见于魏晋之际的灵宝经中。在东晋时期的《真诰》中,以华阳洞天为代表的洞天范式得以形成:其是一处难以进入、饱含滋养生命实现超越并升上天穹的力量的,独立于人世之外的石质结构时空。本文认为,东汉“死后成仙”的概念发生后,石质墓葬成为“洞天”概念发想的基础。至东晋时期,洞天观念最终被置入道教“洞天”与“福地”的圣地范式之中,并成为奉道者死后受炼仙化的神圣场域。
-
关键词
洞天
升仙思想
汉墓
-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云间仙境:从汉代云气纹看北朝六角形龟背纹的溯源
- 5
-
-
作者
庄蕙芷
-
机构
台湾“中研院”科史会
台湾高雄餐旅大学通识中心
-
出处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期9-18,共10页
-
文摘
六角形龟背纹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物中经常出现,不少学者认为这是经由丝绸之路传来的西方纹饰。事实上,这些纹饰在汉代就已存在,常作为丧葬艺术中升仙场景的背景图案,属于天象图母题之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些图像已经几何化,不但融入西方常见的联珠纹,格子中也填入当时所流行的仙人神兽等具有西方风格的图像。本文借由梳理汉代文物中的云气纹变化过程,说明此纹饰主要来自中国本土的云气纹。
-
关键词
六角形龟背纹
云气纹
墓室壁画
丝绸之路
传播论
-
分类号
J522
[艺术—艺术设计]
K235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79.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