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逐日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37
1
作者 王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5-615,共11页
针对作物生长动力模型区域应用时对高精度格点逐日气象要素输入值的需要 ,以东北地区为例 ,选用克立格法 (Kriging)、以经纬度分布方向为权重的距离权重反比法 (IDW )及带高度梯度订正的距离权重反比法 (GIDW) 3种插值方法进行有限气象... 针对作物生长动力模型区域应用时对高精度格点逐日气象要素输入值的需要 ,以东北地区为例 ,选用克立格法 (Kriging)、以经纬度分布方向为权重的距离权重反比法 (IDW )及带高度梯度订正的距离权重反比法 (GIDW) 3种插值方法进行有限气象站点 4~ 1 0月逐日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并进行插值的统计量分析和估值的交叉验证。结果表明 ,对温度而言 ,GIDW方法估值精度较高 ,插值结果的平滑程度适中 ,插值结果分布趋势也较为接近实际站点的分布。对降水而言 ,IDW估值精度高于Kriging ,而且插值结果的平滑程度较小 ,更适合于日降水量的空间插值。GIDW、IDW估值精度较高的原因是研究中考虑到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量的经向、纬向梯度、海拔高度梯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采用了根据气象要素经纬度方向确定权重 ,以及根据气象要素高度梯度年内变化进行高度订正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象要素 空间插值方法 数值天气预报
下载PDF
近20年气候变暖对东北农业生产水热条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3
2
作者 王石 王馥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 1 961~ 2 0 0 0年 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 2 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 针对东北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对增温正效应关注较多 ,而对水热匹配等综合影响研究不够的情况 ,利用东北地区 1 961~ 2 0 0 0年 5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对近 2 0年东北气候变暖的特点 ,温度升高的同时大气干湿程度及水热匹配状况的变化等相关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东北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于冬季 ,2 0世纪 90年代变暖明显 ,南部大于北部 ;夏季增温幅度有限 ,不很稳定 ,仍时有温度偏低发生 ,并同时出现高温日数增多等极端异常气候事件 ;最低温度升高幅度大于最高温度的升高幅度 ,导致温度日较差变小 ,冬季更加明显 ;大气水分盈亏状况和水热状况在 1 0年时间尺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出现暖干化趋势 ,并由春季转至夏季 ,西部和南部比较明显 ,对农作物不利等结论。为克服盲目性 ,客观评估东北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业 水热条件 东北地区 气象资料 冬季 种植结构
下载PDF
基于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的低温冷害预报应用研究 被引量:90
3
作者 刘布春 王石 +3 位作者 卢志光 史学丽 宋永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625,共10页
在田间试验资料基础上 ,采用改进的发育模型和分区作物参数 ,结合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 ,并利用模型模拟了 1 2站 40年 ( 1 961~ 2 0 0 0年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天数为低温冷害指标 ,分析了历史... 在田间试验资料基础上 ,采用改进的发育模型和分区作物参数 ,结合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 ,并利用模型模拟了 1 2站 40年 ( 1 961~ 2 0 0 0年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天数为低温冷害指标 ,分析了历史低温冷害年及减产情况。模拟了典型冷害年和 40年气候平均的 0 .2 5°× 0 .2 5°网格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 ,探讨了与区域气候模式结合进行低温冷害预报的方法。主要结论有 :①玉米发育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玉米发育期和发育期对低温冷害的响应 ,以抽雄期延迟天数为冷害指标评估的历史冷害发生状况基本符合历史实况。②模型有一定的模拟玉米生长量对低温冷害响应的能力 ,但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数据校正品种参数 ,完善模型。③利用GIS技术 ,结合区域化的作物参数运行区域作物模型 ,是作物模型区域化应用的一种解决方案。④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解释性好 ,根据确定的冷害指标 ,以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结果驱动玉米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低温冷害 ,是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玉米 区域动力模型 低温冷害预报
下载PDF
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 被引量:55
4
作者 霍治国 陈林 +3 位作者 刘万才 薛昌颖 赵圣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73-1881,共9页
根据全国 1 2 0个气象站点小麦拔节~成熟期间的多年平均 (1 971~ 1 998)旬≥ 0 .1 mm雨日出现机率、旬降雨量、旬平均相对湿度、旬平均温度、旬日照时数和白粉病病害资料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划分为发生... 根据全国 1 2 0个气象站点小麦拔节~成熟期间的多年平均 (1 971~ 1 998)旬≥ 0 .1 mm雨日出现机率、旬降雨量、旬平均相对湿度、旬平均温度、旬日照时数和白粉病病害资料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划分为发生气候带 ( )和不发生气候带 ( )。 又分为常发气候亚带 ( A)、易发气候亚带 ( B)、次易发气候亚带 ( C)、偶发气候亚带 ( D)。 A分为冬小麦白粉病西南常发气候区 ( A1 )、冬小麦白粉病长江流域常发气候区 ( A2 )、冬小麦白粉病淮河流域常发气候区 ( A3 )共 3个区 ; B为冬小麦白粉病黄河流域易发气候区 ( B区 ) 1个区 ; C分为南方冬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1 )、北方春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2 )、北疆春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3 )、西藏南部冬春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4)共 4个区 ; D分为南方冬小麦白粉病偶发气候区 ( D1 )、北方春小麦白粉病偶发气候区 ( D2 )共 2个区。评述了不同气候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生态特征。该分区结果客观揭示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地域分布规律 ,是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小麦白粉病分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麦白粉病 发生地域分布 气候分区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遥感信息的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型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马玉平 王石 +3 位作者 张黎 侯英雨 王馥棠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卫星遥感估产和作物生长模拟在作物监测和产量预测方面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遥感估产难以揭示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内在机理,作物模拟在区域应用时初始值的获取和参数的区域化遇到很多困难。如何利用二者的互补性使其相互结... 卫星遥感估产和作物生长模拟在作物监测和产量预测方面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遥感估产难以揭示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内在机理,作物模拟在区域应用时初始值的获取和参数的区域化遇到很多困难。如何利用二者的互补性使其相互结合受到人们关注。该文在Wofost模型本地化和区域化的基础上,首次利用同化法的思路探讨了MODIS遥感信息与华北冬小麦生长模拟模型结合的可行性和方法,初步建立了潜在生产水平(水分适宜条件)下区域遥感-作物模拟框架模型(WSPFRS模型)。模拟结果显示:WSPFRS模型对区域尺度的出苗期重新初始化后,模拟的开花期、成熟期空间分布的准确性比Wofost模拟结果有所改进;利用遥感信息对区域尺度上返青期生物量重新初始化后,模拟贮存器官干重的空间分布更接近实际单产的分布,贮存器官干重的高值区与实际高产区基本相符。该研究将为下一步实际水分供应条件下基于遥感信息的冬小麦区域生长模拟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信息 模拟研究 生长模型 华北 麦区 作物生长模拟 作物生长发育 生长模拟模型 遥感估产 模拟结果 区域尺度 空间分布 MODIS 产量预测 作物监测 内在机理 产量形成 区域应用 相互结合 思路探讨 框架模型 适宜条件 生产水平
下载PDF
干旱对北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素艳 霍治国 +3 位作者 李世奎 卢志光 侯婷婷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对非灌溉与灌溉两种不同的背景,以水分平衡原理求得的自然水分亏缺率为轴线,以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为核心,分别从基于实际产量和生产潜力的两种不同途径,研究了北方地区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水平。建立了基于灌溉地区的冬小麦实际产... 对非灌溉与灌溉两种不同的背景,以水分平衡原理求得的自然水分亏缺率为轴线,以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为核心,分别从基于实际产量和生产潜力的两种不同途径,研究了北方地区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水平。建立了基于灌溉地区的冬小麦实际产量与自然水分亏缺率的相关关系,根据其敏感性的不同,确定出A、B两类不同干旱年型的自然水分亏缺率及其相应的实际减产率指标。结果表明:(1)水分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各地差别较大,光温生产潜力的减产率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减产率在陕西、山西和河南3省的概率分布呈由南向北增大的趋势,而在山东呈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增大的趋势,且整个北方冬麦区呈现较好的连片性和区域性。(2)根据自然水分亏缺率,划分出5种干旱年型:轻旱、中旱、重旱、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与其相应的缺水率分别为<20%,20~30%,30%~40%,40%~70%和>70%。A类不同干旱年型的实际减产率分别为<9%,9%~12%,12%~14%,14%~21%和>21%,该类指标适用于山东东部及中部的部分地区、陕西南部渭河一带、河北中部的部分地区;B类不同干旱年型的实际减产率分别为<9%,9%~15%,15%~21%,21%~40%和>40%,该类指标适用于本区的其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冬小麦 产量 风险评估 自然水分亏缺率
下载PDF
北方冬小麦产量灾损风险类型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42
7
作者 薛昌颖 霍治国 +4 位作者 李世奎 王素艳 侯婷婷 叶彩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0-625,共6页
根据风险分析原理,利用北方各县市冬小麦近5 0年的实际单产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冬小麦产量灾损风险评估和风险类型划分.以历年平均减产率、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不同减产率及其发生的概率和抗灾指数作为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指标.结果表明,... 根据风险分析原理,利用北方各县市冬小麦近5 0年的实际单产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冬小麦产量灾损风险评估和风险类型划分.以历年平均减产率、灾年减产率变异系数、不同减产率及其发生的概率和抗灾指数作为产量灾损风险评估指标.结果表明,产量灾损风险量化指标在北方冬麦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性和一定的连片性.在各风险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北方冬小麦产量灾损综合风险指数模式,提出了北方冬小麦产量灾损综合风险类型分类指标.根据分类指标将北方冬麦区划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类型,并进行了分类评述.分类结果表明,高风险类型主要分布在水土条件较差的陕、晋黄土高原地区和华北平原部分地区;中风险类型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部和河南南部以及太行山区;低风险类型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条件和农业生产水平较好的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和关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风险评估指标 产量灾损 风险类型 地理分布
下载PDF
灌溉降低华北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39
8
作者 薛昌颖 霍治国 +4 位作者 李世奎 卢志光 毛飞 王素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从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其缺水率模式。采用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基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及京津地区代表站点近40a(1961~2000年)冬小麦供需水的有关资料,估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干旱年型不同缺水... 从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其缺水率模式。采用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基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及京津地区代表站点近40a(1961~2000年)冬小麦供需水的有关资料,估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干旱年型不同缺水率出现的概率,分析了灌溉可降低的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生育期内的自然降水和底墒水只能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的1/3~2/3。如果没有灌溉,冬小麦全生育期缺水率20%以上出现的概率大都在80%以上,缺水率30%~40%的重旱年出现的概率高达30%;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相应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随之降低。如果在缺水的关键期适当补充3次水,总量在2025m^3/hm^2左右,则缺水率≥10%的风险概率可降到10%以下,而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可满足水分的需求;为节约用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除严重干旱年外,大部分地区一般只需灌3次水便可满足冬小麦稳产、高产的水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华北平原 干旱 缺水率 灌溉 风险概率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与发布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刘庚山 +1 位作者 王石 王建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5-753,共9页
依托全国气象部门观测台站通信网络 ,开展了基于WebGIS技术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与发布技术研究。根据气象行业标准和网络数据标准 ,对农业气象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 ,选用SQLServer 2 0 0 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网络共享数据库 ,利用... 依托全国气象部门观测台站通信网络 ,开展了基于WebGIS技术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与发布技术研究。根据气象行业标准和网络数据标准 ,对农业气象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 ,选用SQLServer 2 0 0 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网络共享数据库 ,利用IIS、ArcIMS(InternetMapServer)构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WebGIS平台。采用JavaScript、ArcXML和ActiveX编程方式 ,结合ArcGIS和ArcIMSManager地理信息软件和管理工具 ,开发服务端的相关应用软件。在客户端实现了从属性到空间和空间到属性的农业气象信息双向查询以及农业气象信息专题地图分析功能 ,为用户提供详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WEB IIS 编程方式 服务端 应用软件 网络数据 发布 农业气象 利用 标准化处理
下载PDF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吴门新 +9 位作者 侯英雨 毛留喜 王建林 吕厚荃 李轩 何延波 宋迎波 郭安红 赵秀兰 钱永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3-527,共15页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是基于C/S架构,研发的面向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灾害监测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子系统,是农业气象业务的基础性软件。系统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 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CAgMSS)是基于C/S架构,研发的面向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农业气象监测评价、作物产量预报、灾害监测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子系统,是农业气象业务的基础性软件。系统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气象业务技术,实现了全部子系统数据管理、模型运算、产品制作等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系统采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规范了农业气象各类业务数据,基于插件技术集成各项业务功能,实现多元数据、多指标、多模型在农业气象监测、评价、预报等领域的综合应用,提高了农业气象产品的定量化、精细化、客观化水平。系统于2012年投入业务应用,基于该系统制作的农业气象情报、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关键农时农事气象保障等服务产品,在指导全国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显提高了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和业务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gMSS 农业气象业务系统 农业气象数据分析 插件技术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冷害预测评估模型改进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石 马玉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8,共7页
考虑到东北气候变暖和玉米种植范围扩大的事实,利用大量的长期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东北玉米模型作物发育参数的时空变异特点,进行了玉米模型发育参数的区域划分,得到了反映发育特性的晚熟、偏晚熟、中熟、中早熟和早熟5个品种的熟性类... 考虑到东北气候变暖和玉米种植范围扩大的事实,利用大量的长期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东北玉米模型作物发育参数的时空变异特点,进行了玉米模型发育参数的区域划分,得到了反映发育特性的晚熟、偏晚熟、中熟、中早熟和早熟5个品种的熟性类型区。改进了模型发育参数,采用以年代平均发育期间累积CHU为指标的变化的发育参数,克服了气候变暖对发育参数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根据作物生育过程的前后连续性和气象条件影响的复杂多样性,建立了考虑抽雄期延迟、抽雄以后热量条件和储存器官干重变化的动态、综合冷害指标,取得了有益的进展。改进后的模型和冷害指标对东北地区玉米延迟性冷害的历史拟合准确率达到95.6%,技巧评分89.5%,较原有单一指标对冷害的历史拟合率和预报检验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可应用于东北区域玉米冷害的预测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冷害预测 模型 改进 东北地区
下载PDF
软件设计模式在农业气象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卫建国 毛留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40,共10页
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与变化的需求,农业气象业务系统架构、数据管理、产品制作等方面仍然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应用先进的软件设计模式与开发技术,该文提出了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采用的以策略模式为主、工厂方法模... 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发展与变化的需求,农业气象业务系统架构、数据管理、产品制作等方面仍然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应用先进的软件设计模式与开发技术,该文提出了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采用的以策略模式为主、工厂方法模式为辅的设计方式,以适应运行时用户不同功能选择和功能不断扩充的需求,提高软件的复用效率,进一步形成通用、规范的应用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集约化的系统设计模式。文章重点讨论了该模式下的总体框架模型、数据控制模型、数据服务模型、数据组件封装模型、插件管理与专业模块复用模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基于ArcMap的农业气象评价系统和Oracle的农业气象数据库应用系统研发的两个实例,说明以动态库插件技术和数据组件封装技术的开发与业务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系统开发 软件设计模式
下载PDF
基于升尺度方法的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型初步研究 Ⅰ.潜在生产水平 被引量:18
13
作者 马玉平 王石 +1 位作者 张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7-705,共9页
作物生长模型是在田间尺度上开发的,而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长信息更受决策部门的关注。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需要解决升尺度连接(Scalingup)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本文利用以经纬度为权重的IDW空间插值法对气象数据和与温度有... 作物生长模型是在田间尺度上开发的,而区域尺度上的作物生长信息更受决策部门的关注。作物模拟从单点研究发展到区域应用需要解决升尺度连接(Scalingup)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本文利用以经纬度为权重的IDW空间插值法对气象数据和与温度有关的作物参数进行空间插值;根据华北冬小麦的品种地带性分布特点进行了冬小麦品种参数的气候生态类型分区;利用冬小麦适宜播期温度指标,通过对实际温度的空间插值获得了播种日期的空间分布,初步解决了作物模型的升尺度问题。利用不同气候生态区域的代表站点资料对欧洲作物模型WOFOST进行了参数的适应性调整,较好地模拟了华北地区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生长模拟验证的误差基本在允许范围之内。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潜在生产(水肥适宜)水平下华北冬小麦区域生长模拟模型,区域模拟检验表明,模拟发育期与实测发育日期的空间分布大致相符,模拟产量和实际产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吻合。以上结论表明,本研究采用升尺度方法建立区域作物生长模型是可行的。本文可为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区域作物生长模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模型 升尺度 冬小麦 华北
下载PDF
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石 +1 位作者 刘庚山 王建林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WebGIS技术,开展了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利用SQL Server200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全国农业气象网络共享数据库。利用ArcIMS(Internet Map Server)4.0平台构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WebGIS服务器,实现了客户端的农业气... 应用WebGIS技术,开展了网络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利用SQL Server200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全国农业气象网络共享数据库。利用ArcIMS(Internet Map Server)4.0平台构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WebGIS服务器,实现了客户端的农业气象空间和属性数据交互查询和专题图分析功能。探讨了针对Internet网上发布需要的产量动态预报解决方案。基于WebGIS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技术将使农业气象信息直接、迅速、便捷、有效地传输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 农业气象 信息服务技术 WebGIS应用系统
下载PDF
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县级产量预测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少杰 吴门新 +2 位作者 何延波 李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1-160,共10页
冬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开展县级冬小麦产量预测对粮食宏观调控和农业精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从县级产量预测角度出发,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 冬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开展县级冬小麦产量预测对粮食宏观调控和农业精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从县级产量预测角度出发,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技术提出了冬小麦县级产量预测方法,使用CNN卷积神经网络对Sentinel-2遥感数据进行冬小麦种植区的分析和提取,将得到的种植区分布数据与MODIS EVI数据和耕地分布数据进行了融合,利用BP神经网络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产量特征提取和预测并选取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样本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作为精度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冬小麦县级产量预测方法在山东省2014-2016年冬小麦县级产量验证集中R^(2)达到0.87以上,MAE低于269.48 kg/hm^(2),RMSE低于346.56 kg/hm^(2),93%的县单产相对误差小于9%,试验结果平均值与中位数的偏差小于1.2%;在河南省2015-2019年冬小麦县级产量验证集中R^(2)达到0.96以上,MAE低于304.84 kg/hm^(2),RMSE低于418.14 kg/hm^(2),91%的县单产相对误差小于9%,试验结果平均值与中位数的偏差小于1.6%,方法所构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率、鲁棒性和泛化性,可以实现县级尺度下的冬小麦产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产量 预测 机器学习 冬小麦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春季涝渍害灾损风险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洪颜 张佩 +1 位作者 徐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52-1158,共7页
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0年(3~5月)逐日气象资料,利用冬小麦春季涝渍害的监测指数模型和灾损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历史反演,分析了春季涝渍害的发生和灾损风险区划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春季涝渍害频发于沿江... 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0年(3~5月)逐日气象资料,利用冬小麦春季涝渍害的监测指数模型和灾损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历史反演,分析了春季涝渍害的发生和灾损风险区划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春季涝渍害频发于沿江及以南地区,且30%以上年份造成冬小麦减产。冬小麦春季涝渍害灾损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南高北低,年代际变化显著。其中,10 a尺度下以1960年代涝渍害灾损高风险范围最大,分布在鄂东、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江苏的江淮西部地区,其次是1970年代和1990年代,2000年代高风险区范围最小,仅零星分布在江南局部地区;30 a尺度下各年代际涝渍害灾损风险呈高值区南缩减小、低值区逐渐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春季涝渍害 灾损风险 年代际变化
原文传递
抗病毒药物对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陆海英 +2 位作者 于岩岩 斯崇文 李俊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物对肝组织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影响。方法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接受48周的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和24周的干扰素治疗,随访24周。检测治疗前、后肝组织HBVDNA和cccDN... 目的 探讨抗病毒药物对肝组织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影响。方法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接受48周的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和24周的干扰素治疗,随访24周。检测治疗前、后肝组织HBVDNA和cccDNA水平;检测治疗前、后及停药24周时的血清HBVDNA和ALT水平。比较C、B基因型HBV感染患者肝组织HBVDNA和cccDNA水平。结果治疗结束时,序贯治疗、拉米夫定治疗和干扰素治疗组患者肝组织HBVDNA分别为(4.7±1.1)log10、(4.6±1.5)log10和(5.6±1.5)log10,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cccDNA分别为(3.4±1.3)log10、(3.8±1.1)log10和(5.0±1.5)log10,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17例患者出现了HBeAg血清学转换,其肝组织cccDN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HBeAg阳性患者(3.0log10比1.6log10,P〈0.05)。停药24周,18例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其cccDNA基线值明显低于停药后出现病毒反跳患者(P〈0.05)。肝组织cccDNA的变化与肝组织HBVDNA的改变正相关(P〈0.05);治疗结束时,肝组织cccDNA水平与血清HBeAg滴度正相关(P〈0.01)。C基因型与B基因型HBV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HBVDNA和cccDN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8周的拉米夫定-干扰素序贯治疗和拉米夫定治疗对肝组织cccDNA抑制作用强于24周的干扰素治疗。肝组织cccDNA低水平患者易获得较好的抗病毒疗效。HBV基因型对肝组织cccDNA含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共价闭合环状DNA 拉米夫定 干扰素
原文传递
农业气象产量预测业务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馥棠 王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94-299,共6页
农业气象产量预测业务系统(TheAgrometeorologicalYieldForecastingOperationalSystem,简称AYFOS)使用QuickBASIC、MS-C和汇编语言混合编写而成,采用下... 农业气象产量预测业务系统(TheAgrometeorologicalYieldForecastingOperationalSystem,简称AYFOS)使用QuickBASIC、MS-C和汇编语言混合编写而成,采用下拉式和弹出式中文菜单提示、彩色光(亮)条选择的人机界面,提供在线帮助.系统软件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灵活,容错性好,产品图文并茂.系统功能齐全,包括数据管理、组建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思路记忆、模型实时预测与预测集成、产品输出管理和系统维护等主要功能模块.系统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软件特色,是一套比较客观、规范、通用的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产量预报 业务系统 计算机 软件
下载PDF
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俊梅 张璐 +14 位作者 杜庆玮 穆彩琴 任玉莲 胡蕾平 申戈 路遥 邱国华 孙庆丰 吴云忠 杨民 李明慧 谢尧 成军 徐道振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73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按病因、发病性质分组,回顾性分析肝功、肾功、电解质、PTA等生化指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腹腔感染等合并症情况,... 目的回顾性研究73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总结73例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按病因、发病性质分组,回顾性分析肝功、肾功、电解质、PTA等生化指标,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水、腹腔感染等合并症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上述因素与预后关系。结果(1)73例重型肝炎中单独HBV感染占65.75%,酒精性肝病5例(6.85%),药物性肝损伤6例(8.22%),戊型肝炎2例(2.74%),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2.74%),重叠病因7例(9.59%),其他因素3例(4.11%);按发病速度、严重程度和基础肝病情况分亚急性12例(16.43%),慢性肝炎基础上11例(15.07%),肝硬化基础上重型肝炎50例(68.49%);无肝性脑病表现占41.10%,有肝性脑病表现占58.90%;(2)重型肝炎死亡率,以酒精性肝病和重叠因素基础上为66.67%,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占50%,HBV相关重型肝炎死亡率为18.75%;73例重型肝炎总体病死率为28.77%,其中肝硬化组死亡率(40%)高于非肝硬化组(4.3%),P=0.0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无肝性脑病重型肝炎死亡率3.33%,有肝性脑病组死亡率46.51%,肝性脑病Ⅲ、Ⅳ期死亡率72.73%;(3)独立样本t检验筛选出可能与死亡相关的9个因素,分别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血肌酐、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血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肝性脑病,血肌酐水平是重型肝炎死亡的危险因素,ALB为保护性因素。核苷酸类似物的应用,是重型乙型肝炎死亡率低至18.75%的丰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肾综合症 肝性脑病 白蛋白 凝血酶原
原文传递
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的输入技术 被引量:14
20
作者 成兆金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2-355,共4页
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AgMODOS)已正式在全国业务应用。但全国各省市之间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有关规定存在理解与执行上的差异,构成了对系统软件应用的障碍。文章针对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的业务应用,提出了在观测、记载... 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AgMODOS)已正式在全国业务应用。但全国各省市之间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有关规定存在理解与执行上的差异,构成了对系统软件应用的障碍。文章针对农业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的业务应用,提出了在观测、记载输入方面统一的一些建议,供全国各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使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ODOS 农业气象 测报 输入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