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宫腔镜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蓓
王位
+1 位作者
庄
秋
婵
王祥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期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后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并评估临床必要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增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非抗...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期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后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并评估临床必要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增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非抗菌素组(49例)和抗菌素组(41例)。非抗菌素组在行宫腔镜检查术前不用抗菌药物,抗菌素组在宫腔镜检查术前30 min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术后主要指标(术后发热、感染和疼痛的情况)和次要指标(抗菌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腹胀、头晕、头痛、腹泻、呕吐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主要指标的发热情况和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子宫出血、盆腔炎、盆腔脓肿、宫颈炎/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发生。抗菌素组有2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两组患者术后次要指标腹胀、头晕、头痛、腹泻、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宫腔镜术后的感染发生率,在做好围术期管理和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情况下,临床中对于低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不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抗菌素预防
术后感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早期二次宫腔镜诊治宫腔镜术后粘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蓓
庄
秋
婵
王祥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6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估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IUA)、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后患者出现IUA的发生率,并评价二次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术后IUA中的功效。方法550例诊断为IUA、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的术后自愿接受二次宫腔镜检查的育龄患者为研究...
目的评估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IUA)、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后患者出现IUA的发生率,并评价二次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术后IUA中的功效。方法550例诊断为IUA、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的术后自愿接受二次宫腔镜检查的育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二次宫腔镜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IUA评分。结果IUA患者中宫腔镜确诊IUA 32例(32.3%),其中镜下松懈28例(87.5%);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宫腔镜确诊IUA 21例(13.1%),其中镜下松懈10例(47.6%);黏膜下肌瘤患者中宫腔镜确诊IUA 59例(20.3%),其中镜下松懈32例(54.2%)。IUA、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术后确诊IUA患者术后3个月IUA评分分别为(5.42±2.63)、(3.21±2.34)、(3.79±2.35)分,均低于术前的(9.15±1.25)、(9.86±1.48)、(9.62±1.5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50例患者中,有7例在初次手术中出现了水电解质紊乱,均为使用葡萄糖膨宫液而出现低钠血症,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无需重症监护。无子宫穿孔病例发生。结论IUA是宫腔镜术后的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早期二次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新发生的IUA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宫腔镜
宫腔粘连
宫腔镜松解
宫腔镜切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抑癌基因XAF1和BNIP3表达及其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远菊
王祥珍
+2 位作者
杨建芳
杨静
庄
秋
婵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8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XAF1和BNIP3表达及其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40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标本,其中宫颈癌组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3级组织(CIN2-3组)32例,宫颈皮内瘤样病变1级组织(CIN1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XAF1和BNIP3表达及其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40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标本,其中宫颈癌组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3级组织(CIN2-3组)32例,宫颈皮内瘤样病变1级组织(CIN1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3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各组中XAF1和BNIP3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宫颈组、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3%、6.6%、37.5%、60.4%,正常宫颈组与CIN1组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1组与CIN2-3及宫颈癌组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BNIP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6.7%、20.0%、43.8%、68.8%,正常宫颈组与CIN1组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1组与CIN2-3及宫颈癌组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X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76.7%、40.6%、10.4%,宫颈组与CIN1组XAF1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2-3组及宫颈癌组XAF1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的BNIP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3.3%、70.0%、43.8%、14.6%,正常宫颈组与CIN1组BNIP3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1组与CIN2-3组、宫颈癌组比较,BNIP3蛋白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XAF1蛋白与BNIP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XAF1及BNI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所致的XAF1及BNIP3表达失活,可能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甲基化
启动子区域
BNIP3基因
XAF1基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蓓
王位
+1 位作者
庄
秋
婵
王祥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5期145-149,共5页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高级妇科医师对疑诊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或复杂性)患者进行宫腔镜临床诊断与最后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从而评估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准确性。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时间从2019年1月—12月,入组标准为:绝经后出...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高级妇科医师对疑诊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或复杂性)患者进行宫腔镜临床诊断与最后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从而评估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准确性。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时间从2019年1月—12月,入组标准为:绝经后出血;经超声诊断的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前或绝经后)。所有患者采用6 mm的宫腔镜,高级医师凭经验作出临床诊断,同时取子宫内膜做病理诊断。结果在142名患者中,高级医师对96名患者做出了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或复杂性)的临床诊断,其中57例得到病理结果证实(59.4%,P=0.0001);病理检查另外发现3例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48.2%、58.1%和86.4%。对于术前有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敏感性更高。结论高级妇科医师使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中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绝经后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宫腔镜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蓓
王位
庄
秋
婵
王祥珍
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妇科
出处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16517)。
文摘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期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后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并评估临床必要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增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非抗菌素组(49例)和抗菌素组(41例)。非抗菌素组在行宫腔镜检查术前不用抗菌药物,抗菌素组在宫腔镜检查术前30 min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术后主要指标(术后发热、感染和疼痛的情况)和次要指标(抗菌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腹胀、头晕、头痛、腹泻、呕吐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主要指标的发热情况和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子宫出血、盆腔炎、盆腔脓肿、宫颈炎/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发生。抗菌素组有2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两组患者术后次要指标腹胀、头晕、头痛、腹泻、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宫腔镜术后的感染发生率,在做好围术期管理和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情况下,临床中对于低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不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
宫腔镜手术
抗菌素预防
术后感染
Keywords
Hysteroscopy
Antibiotic preventi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分类号
R713.4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期二次宫腔镜诊治宫腔镜术后粘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蓓
庄
秋
婵
王祥珍
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6期39-42,共4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A2016517)。
文摘
目的评估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IUA)、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后患者出现IUA的发生率,并评价二次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术后IUA中的功效。方法550例诊断为IUA、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肌瘤的术后自愿接受二次宫腔镜检查的育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二次宫腔镜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IUA评分。结果IUA患者中宫腔镜确诊IUA 32例(32.3%),其中镜下松懈28例(87.5%);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宫腔镜确诊IUA 21例(13.1%),其中镜下松懈10例(47.6%);黏膜下肌瘤患者中宫腔镜确诊IUA 59例(20.3%),其中镜下松懈32例(54.2%)。IUA、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术后确诊IUA患者术后3个月IUA评分分别为(5.42±2.63)、(3.21±2.34)、(3.79±2.35)分,均低于术前的(9.15±1.25)、(9.86±1.48)、(9.62±1.5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50例患者中,有7例在初次手术中出现了水电解质紊乱,均为使用葡萄糖膨宫液而出现低钠血症,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无需重症监护。无子宫穿孔病例发生。结论IUA是宫腔镜术后的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早期二次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新发生的IUA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二次宫腔镜
宫腔粘连
宫腔镜松解
宫腔镜切除
Keywords
Second-look hysteroscopy
Intrauterine adhesions
Hysteroscopic lysis
Hysteroscopic resection
分类号
R713.4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抑癌基因XAF1和BNIP3表达及其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王远菊
王祥珍
杨建芳
杨静
庄
秋
婵
机构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宝安中心医院妇科
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妇科
出处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8期9-14,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XAF1和BNIP3表达及其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40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标本,其中宫颈癌组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3级组织(CIN2-3组)32例,宫颈皮内瘤样病变1级组织(CIN1组)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3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各组中XAF1和BNIP3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宫颈组、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3%、6.6%、37.5%、60.4%,正常宫颈组与CIN1组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1组与CIN2-3及宫颈癌组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BNIP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6.7%、20.0%、43.8%、68.8%,正常宫颈组与CIN1组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1组与CIN2-3及宫颈癌组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X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76.7%、40.6%、10.4%,宫颈组与CIN1组XAF1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2-3组及宫颈癌组XAF1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CIN1组、CIN2-3组、宫颈癌组的BNIP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3.3%、70.0%、43.8%、14.6%,正常宫颈组与CIN1组BNIP3蛋白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1组与CIN2-3组、宫颈癌组比较,BNIP3蛋白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XAF1蛋白与BNIP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XAF1及BNIP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所致的XAF1及BNIP3表达失活,可能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甲基化
启动子区域
BNIP3基因
XAF1基因
Keywords
Cervical tum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Methylation
Promoter region
BNIP3 gene
The XAF1 gene
分类号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蓓
王位
庄
秋
婵
王祥珍
机构
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妇科
出处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5期145-149,共5页
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A2016517)。
文摘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高级妇科医师对疑诊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或复杂性)患者进行宫腔镜临床诊断与最后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从而评估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准确性。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时间从2019年1月—12月,入组标准为:绝经后出血;经超声诊断的子宫内膜增厚(绝经前或绝经后)。所有患者采用6 mm的宫腔镜,高级医师凭经验作出临床诊断,同时取子宫内膜做病理诊断。结果在142名患者中,高级医师对96名患者做出了子宫内膜增生(单纯性或复杂性)的临床诊断,其中57例得到病理结果证实(59.4%,P=0.0001);病理检查另外发现3例子宫内膜癌或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增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48.2%、58.1%和86.4%。对于术前有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敏感性更高。结论高级妇科医师使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中准确性较高。
关键词
宫腔镜
绝经后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Keywords
hysteroscopy
postmenopause
endometrial cancer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分类号
R71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宫腔镜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随机对照研究
杨蓓
王位
庄
秋
婵
王祥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早期二次宫腔镜诊治宫腔镜术后粘连的效果观察
杨蓓
庄
秋
婵
王祥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抑癌基因XAF1和BNIP3表达及其异常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研究
王远菊
王祥珍
杨建芳
杨静
庄
秋
婵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的准确性评价
杨蓓
王位
庄
秋
婵
王祥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