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鳢(斑鳢♀×乌鳢♂)内脏类结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6 位作者 王庆 梁慧丽 王芳 潘德博 石存斌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9-1125,共7页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系统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舒伯特气单胞菌。采用16S rRNA基因、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分离菌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舒伯特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均最高,达99%以上;分离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舒伯特气单胞菌聚为一族,进一步确认分离株为舒伯特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鱼后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从发病鱼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确认舒伯特气单胞菌是杂交鳢内脏类结节病的致病菌。药敏实验发现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14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2种药物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舒伯特气单胞菌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渔用疫苗发展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28
2
作者 吴淑勤 陶家发 +5 位作者 巩华 任燕 刘礼辉 陈总会 赖迎迢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4年第1期1-13,共13页
分析了国内外渔用疫苗产品研发与应用现状,目前全球超过140种疫苗获得生产许可,中国渔用疫苗相关研究涉及病原27种(类)。未来水生动物疫苗佐剂、抗原载体技术、规模化生产工艺和水产免疫基础等方面将成为研究热点,浸泡口服、多联多价疫... 分析了国内外渔用疫苗产品研发与应用现状,目前全球超过140种疫苗获得生产许可,中国渔用疫苗相关研究涉及病原27种(类)。未来水生动物疫苗佐剂、抗原载体技术、规模化生产工艺和水产免疫基础等方面将成为研究热点,浸泡口服、多联多价疫苗及区域差异化免疫方案等将成为重要的技术需求,渔用疫苗将为水产动物疫病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用疫苗 制备技术 佐剂 生产工艺 水产免疫基础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停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 被引量:28
3
作者 潘厚军 刘晓勇 +6 位作者 王庆 孙慧武 刘瑞明 付小哲 刘雨果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1-904,共14页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和心脏中各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纯化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分别为AeBF070904、AbHT070912,对分离菌进行了菌株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分别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全自动细菌测定...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和心脏中各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纯化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分别为AeBF070904、AbHT070912,对分离菌进行了菌株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分别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全自动细菌测定卡API20STREP和ID32STREP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均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对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链球菌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与停乳链球菌同源性最高达97.3%,在系统进化树上与停乳链球菌聚为一簇,进一步确认2个分离株均为停乳链球菌。从人工感染后发病鱼的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确认停乳链球菌是西伯利亚鲟的致病菌。2个分离株对西伯利亚鲟、杂交鲟及剑尾鱼均有致死毒性,37℃培养的细菌毒力比28℃培养的细菌毒力强。2个分离株均对青霉素、诺氟沙星等7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2种药物耐受;对红霉素中等敏感;对卡那霉素等8种药物菌株之间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停乳链球菌 致病性 细菌鉴定 16S RRNA基因序列 药物敏感
下载PDF
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学 被引量:20
4
作者 石存斌 +2 位作者 潘厚军 付小哲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6,共8页
应用病理组织学、活体压片和电镜技术,运用H.E常规染色法和Ziehl—Neelsen抗酸杆菌染色法对患疑似诺卡氏菌病的乌鳢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乌鳢的肾脏、肝脏、头肾、脾脏、肌肉、表皮、鳃丝、鳃弓、心脏、肠道、卵巢等器官内... 应用病理组织学、活体压片和电镜技术,运用H.E常规染色法和Ziehl—Neelsen抗酸杆菌染色法对患疑似诺卡氏菌病的乌鳢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乌鳢的肾脏、肝脏、头肾、脾脏、肌肉、表皮、鳃丝、鳃弓、心脏、肠道、卵巢等器官内部有大量的慢性肉芽肿结节,直径多为1~2mm。典型结节基本结构可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膜,中央干酪样坏死组织中有大量呈长杆状或分枝状的诺卡氏菌。结节活体压片观察到大量的长杆状或分枝状菌体。电镜观察到结节中有大量杆状菌体,未见病毒颗粒;菌体长3.5~6.5μm,宽0.45~6.8μm。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肾小管细胞变性和坏死,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脾淋巴细胞增生和淤血;肝脂肪变性;鳃上皮肿胀,鳃丝棒状化;心肌细胞肿胀,断裂,溶解;肌纤维水泡变性,肿胀,断裂,溶解,坏死;表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有炎性细胞浸润,诺卡氏菌对机体的主要器官造成严重病理损伤。对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可为临床诊断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诺卡氏菌病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动态病理变化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杜雄伟 于博 +3 位作者 李叶 吴淑勤 石存斌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2-25,共4页
对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结果显示 :剑尾鱼感染发病呈急性过程 ,感染后 10~ 15h为发病死亡高峰期 ;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全身溶血性贫血和广泛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感染发病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 5~... 对剑尾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结果显示 :剑尾鱼感染发病呈急性过程 ,感染后 10~ 15h为发病死亡高峰期 ;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全身溶血性贫血和广泛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感染发病死亡时间主要集中在 5~ 2 4h ,感染部位和鳃最先受到损伤 ,最终因各器官结构破坏、功能衰竭和窒息而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嗜水气单胞菌 病理变化
下载PDF
草鱼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高彩霞 任燕 +7 位作者 王庆 曾伟伟 李莹莹 王英英 石存斌 张德锋 方珍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09-415,共7页
从贵州兴义某水库网箱养殖的患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中分离出菌落大小、形态一致的细菌,编号为GZ09007。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通过扩增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 从贵州兴义某水库网箱养殖的患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中分离出菌落大小、形态一致的细菌,编号为GZ09007。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通过扩增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株具有act、aer、lip、exu、fla、ser等毒力相关基因,不具有alt、ast、gca T和ahy B等毒力相关基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草鱼、鲫、团头鲂和鳙均具有强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7.45×10~5、1.27×10~5、1.76×10~5和5.36×10~4 CFU·(g·B·W)^(-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对萘啶酸、恩诺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等12种药物敏感,对新霉素、呋喃唑酮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耐受。研究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GZ09007是引起此次草鱼发病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维氏气单胞菌 鉴定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草鱼肠道中香港海鸥型菌的选择性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5
7
作者 潘厚军 吴淑勤 +5 位作者 李宁求 石存斌 李凯彬 巩华 陶家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13,共7页
从广东省某市池塘采集商品规格(体重2 0~2 5kg)的草鱼(Ctenoharyngodonidellus),利用加有头孢哌酮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对其肠道中细菌进行选择性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12尾草鱼的肠道中,5尾可分离到具有以下特征的细菌:两端生鞭毛,菌... 从广东省某市池塘采集商品规格(体重2 0~2 5kg)的草鱼(Ctenoharyngodonidellus),利用加有头孢哌酮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对其肠道中细菌进行选择性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12尾草鱼的肠道中,5尾可分离到具有以下特征的细菌:两端生鞭毛,菌体弯曲似海鸥状,革兰氏染色阴性,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尿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还原硝酸盐,不发酵、氧化或同化葡萄糖、甘露醇等15种常见的糖醇类,细菌形态、生化特性与报道的香港海鸥型菌相似,阳性率为41 7%。但在肌肉中未分离到此菌。进行分离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登录的4株香港海鸥型菌序列的同源性为99 7%~99 9%。由菌的培养特征、形态特点、理化特性、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多元鉴定的结果表明,从草鱼肠道中选择分离的细菌为香港海鸥型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对奥格门丁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与报道的香港海鸥型菌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草鱼 选择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口服PELA-OmpK微球疫苗的示踪及免疫效果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小江 任燕 +3 位作者 石存斌 李宁求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7-844,共8页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后,制备成PELA-OmpK微球。微球粒径小于10μm,且94%粒径小于5μm,平均粒径为... 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后,制备成PELA-OmpK微球。微球粒径小于10μm,且94%粒径小于5μm,平均粒径为2.8μm。蛋白包裹率达79.4%。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口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TRITC)荧光素标记的OmpK-PELA微球后,第1天在其后肠观察到大量红色荧光微球,第3天荧光微球数量明显减少,第7天荧光微球基本消失。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口服PELA-OmpK组在斜带石斑鱼后肠组织黏膜层可见较强的棕黄色阳性着色。口服PELA-OmpK组血清抗体效价(峰值210)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溶液组(峰值24)与对照组(P<0.05),低于注射组(峰值212)(P<0.05);口服PELA-OmpK组的黏液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组(P<0.05)。初次免疫30d后用活菌攻击,口服PELA-OmpK组的相对保护率(62.5%)显著高于口服OmpK蛋白组(12.5%)(P<0.05);低于注射组(87.5%)(P<0.05)。结论为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PELA作为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A 口服疫苗 微球 示踪 免疫效果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对剑尾鱼的致病性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雄伟 +3 位作者 王晓辉 石存斌 吴淑勤 于博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53-56,11,共4页
选用 GYK_1、Q_1、B_7三株毒力不同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 GYK_1、Q_1、B_7三株菌之间毒力存在明显差异:以GYK_1毒力最强,Q_1毒力次之,B_7毒力最弱。感染发... 选用 GYK_1、Q_1、B_7三株毒力不同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 GYK_1、Q_1、B_7三株菌之间毒力存在明显差异:以GYK_1毒力最强,Q_1毒力次之,B_7毒力最弱。感染发病鱼呈现接种部位溃疡、腹水、败血等明显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全身溶血性贫血和广泛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剑尾鱼 组织病理学 致病性 人工感染试验 溶血性贫血 组织学变化 组织细胞 毒力 溃疡 接种 发病 腹水
下载PDF
云斑尖塘鳢肿大细胞病毒属虹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庆 曾伟伟 +5 位作者 刘春 李凯彬 潘加雄 石存斌 吴淑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0-1156,共7页
2009年10月,广东顺德地区一云斑尖塘鳢养殖场暴发不明病因疾病,发病尖塘鳢体长15—18 cm不等,死亡率约85%,濒死尖塘鳢从池塘底层游至水面,呈现游动失衡状态直至死亡。死亡尖塘鳢腹部膨大,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肿大,有出血斑点,从内... 2009年10月,广东顺德地区一云斑尖塘鳢养殖场暴发不明病因疾病,发病尖塘鳢体长15—18 cm不等,死亡率约85%,濒死尖塘鳢从池塘底层游至水面,呈现游动失衡状态直至死亡。死亡尖塘鳢腹部膨大,剖检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肿大,有出血斑点,从内脏器官肝脏、脾脏和肾脏未分离到致病菌。病鱼内脏组织研磨过滤除菌后,腹腔注射20尾尖塘鳢,7d后开始出现死亡,10d后全部死亡,对照组无死亡。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感染鱼的病理切片显示肝脏、脾脏和肾脏出现大量肿大细胞,超薄切片经电子显微镜观察,肝脏、脾脏和肾脏观察到大量病毒颗粒。电镜下病毒呈六边形,直径约135 nm,形态与虹彩病毒相似。针对虹彩病毒主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感染鱼的DNA作为模板,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利用NCBI的Blast搜索,结果显示扩增序列与肿大细胞病毒属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闪电丽鱼虹彩病毒(DGIV)和条石鲷虹彩病毒(RBIV)MC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8%、98.1%和94.7%。利用MCP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导致云斑尖塘鳢发病死亡的病毒为肿大细胞病毒属虹彩病毒,暂命名云斑尖塘鳢虹彩病毒(MSG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尖塘鳢 虹彩病毒 肿大细胞病毒 MCP
下载PDF
养殖乌鳢结节病的病原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石存斌 潘厚军 +4 位作者 付小哲 段圣和 梁裕昕 吴淑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384-7386,7397,共4页
[目的]分析了解乌鳢结节病的病原。[方法]以患病乌鳢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乌鳢结节病的病原性质;通过基本生理生化特性、16 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对乌鳢结节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组... [目的]分析了解乌鳢结节病的病原。[方法]以患病乌鳢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乌鳢结节病的病原性质;通过基本生理生化特性、16 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对乌鳢结节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典型结节的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内含坏死的组织细胞和白细胞,其间有大量呈长杆状或分枝状菌丝;从病鱼的肾脏、肝脏等多个组织及腹水中均分离培养出细菌,用分离菌株作回归感染,证实分离菌株为乌鳢结节病的病原菌;通过对病原菌的基本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 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初步确定乌鳢结节病的病原为诺卡氏菌属的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结论]该研究为乌鳢结节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结节病 病原 鱼师诺卡病菌
下载PDF
艾叶挥发油对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曹谨玲 陈剑杰 +2 位作者 李丽娟 黄志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79-3486,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艾叶挥发油(AAE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以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设置对照组[添加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基]、LPS组(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不同浓度AAEO组(分别添... 本试验旨在研究艾叶挥发油(AAE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抗炎作用。以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设置对照组[添加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培养基]、LPS组(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不同浓度AAEO组(分别添加5、10、20μg/mL的AAEO,预处理1 h,再添加1μg/mL LPS的培养基),每组设置3个重复孔,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以及TNF-α、IL-1β、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显著(P<0.05)。与LPS组相比,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NO、TNF-α、IL-6和MCP-1含量以及IL-6和iN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10、20μg/mL AAEO组RAW264.7细胞IL-1β含量和IL-1β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AAEO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mRNA表达以及调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分泌起到缓解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AAEO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脂多糖 RAW264.7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两株草鱼源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主要表型特征及致病力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任燕 高彩霞 +6 位作者 曾伟伟 王庆 王英英 李莹莹 尹纪元 石存斌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是严重危害草鱼的一种病原。本研究从电镜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细菌游动能力、胞外产物活性、细胞黏附性、对草鱼致病力和毒力基因等方面,比较草鱼源A.veronii菌株GZ09007和FS12001的表型特征和... 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是严重危害草鱼的一种病原。本研究从电镜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细菌游动能力、胞外产物活性、细胞黏附性、对草鱼致病力和毒力基因等方面,比较草鱼源A.veronii菌株GZ09007和FS12001的表型特征和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两株细菌菌体均呈短杆状或弧形、两端钝圆,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单鞭毛。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结果显示菌株均为A.veronii,两株细菌均具有游动能力,胞外产物具有溶血活性、溶蛋白活性和脂肪酶活性,但GZ09007的游动能力、溶血活性、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强于FS12001 (p<0.05)。GZ09007对EPC、CIK细胞黏附性弱,FS12001的细胞黏附性强,两株细菌的细胞黏附性差异显著(p<0.05)。菌株GZ09007具有aerA、act、lip、ser、exu、fla毒力基因,但未检测到ast、alt、gcaT、ahyB等毒力基因;菌株FS12001具有aerA、act、alt、ast、lip、ser、ahyB、exu毒力基因,但未检测到gcaT、fla毒力基因。两株细菌均可以造成草鱼发病死亡,GZ09007对草鱼的LD_(50)为5.6×10~6cfu,而FS12001的LD_(50)则高于1.5×10~8cfu。表明GZ09007为强毒株,FS12001为弱毒株。推测A.veronii胞外产物的溶血活性和溶蛋白活性在其感染和致死草鱼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A.veronii菌株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毒力 表型 致病性
下载PDF
加州鲈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绮梨 +2 位作者 张德峰 任燕 石存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474,共10页
【目的】明确引起佛山市三水某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育种基地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体表出血和溃烂的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患病加州鲈的肝脏、... 【目的】明确引起佛山市三水某水产种苗有限公司育种基地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体表出血和溃烂的病原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患病加州鲈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革兰氏染色和磷钨酸负染后,使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及其染色特性;通过ATB Expression生化鉴定仪和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基于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经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进一步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对组织细胞的损伤,同时以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病加州鲈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株(180803bj_jzl),为周鞭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Biolog微生物系统自动鉴定其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的可能性高达99.4%;基于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均显示,分离菌株180803bj_jzl与弗氏柠檬酸杆菌聚类为一支,与GenBank已公布弗氏柠檬酸杆菌参考菌株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均在99.00%以上,gyrB基因序列相似性则在91.00%以上。人工回归感染7 d内的累积死亡率达60%,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加州鲈的症状基本相同;其肝脏组织中央静脉和肝窦有红细胞淤积,肝细胞质内有大量空泡,呈散在变性坏死;脾脏的白髓与红髓分界不清,脾窦和脾小血管内有嗜铁血红素中心;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毛细血管分离,呈球拍状,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只残存少量鳃小片骨架。分离菌株180803bj_jzl对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头孢氨苄和阿莫西林等15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弗氏柠檬酸杆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剑尾鱼硫酸铜急性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石存斌 +2 位作者 潘厚军 李凯彬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7期82-85,共4页
通过对实验动物化的剑尾鱼进行急性硫酸铜中毒实验,在观察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后,对实验96h期间死亡鱼与96h后仍存活的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主要眼观病变为肝脏水肿和白色坏死点;鳃丝肿胀,黏液分泌增多;肾脏肿胀,充血。... 通过对实验动物化的剑尾鱼进行急性硫酸铜中毒实验,在观察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后,对实验96h期间死亡鱼与96h后仍存活的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主要眼观病变为肝脏水肿和白色坏死点;鳃丝肿胀,黏液分泌增多;肾脏肿胀,充血。显微病变为肝细胞水泡变性,严重坏死;鳃小片上皮细胞肿胀,脱落严重;有的鳃小片发生融合,整个鳃丝呈棒状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间质有充血或网织细胞增多,细胞间噬铁血红素细胞增多;肝胰腺的胰腺细胞的酶原颗粒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硫酸铜 急性中毒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草鱼头肾发生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雷雪彬 +3 位作者 石存斌 付小哲 王亚军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0-850,共11页
为研究草鱼头肾的组织发生发育,应用组织学技术,对1~103 dph(day post hatching)的草鱼头肾进行观察分析,描述了头肾的组织结构变化及免疫球蛋白M(IgM)阳性细胞及过碘酸雪夫氏(PAS)阳性细胞的发生和分布。结果显示,6 dph,出现头肾原基... 为研究草鱼头肾的组织发生发育,应用组织学技术,对1~103 dph(day post hatching)的草鱼头肾进行观察分析,描述了头肾的组织结构变化及免疫球蛋白M(IgM)阳性细胞及过碘酸雪夫氏(PAS)阳性细胞的发生和分布。结果显示,6 dph,出现头肾原基,原基中原肾管分化形成的肾小管之间出现散在的干细胞。7 dph至16 dph,造血干细胞逐渐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免疫细胞数量逐渐增加;17 dph至103 dph,肾小管逐渐退化至完全消失,网状内皮系统支持下的淋巴造血组织构成头肾的主要部分。40 dph肾上腺细胞团开始出现。65 dph与成鱼头肾的组织结构接近,作为淋巴—肾上腺组织存在。PAS阳性细胞最早在7 dph出现;IgM阳性细胞最早出现于17 dph;之后,IgM阳性细胞及PAS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分布于整个头肾组织。研究表明,65 dph草鱼头肾在组织上发育基本成熟;头肾作为草鱼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可以分为3个阶段:无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只具有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以及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细胞组织结构逐步发育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头肾 组织发生 免疫组织化学 PAS阳性细胞
下载PDF
PELA-OmpK微球疫苗的部分特征及其对鲫鱼的口服免疫效果 被引量:11
17
作者 任燕 张小江 +4 位作者 陶家发 赖迎迢 石存斌 吴淑勤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研究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备的微球疫苗的部分特性及其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用可生物降... 目的研究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备的微球疫苗的部分特性及其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PELA,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包裹OmpK,制备微球疫苗,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计算蛋白包裹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形貌。取鲫鱼随机分为3组:微球疫苗组、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两组采用疫苗或蛋白拌饲投喂方式口服免疫,投喂3 d,间隔7 d,再投喂3 d加强免疫;对照组投喂不含疫苗的饲料。加强免疫4周和8周后,经腹腔注射20 LD50的Vh EcGS020802株攻击,记录各组鱼死亡数,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制备的PELA-OmpK微球疫苗中OmpK蛋白的包裹率达78%。微球粒径小于12μm,且90%微球的粒径小于5μm。4℃保存10 d微球表面光滑、圆整;保存30 d PELA微球降解,粒径较大的微球表面出现空洞;保存60 d可见大量碎片,微球表面毛糙松散,出现多个空洞。微球疫苗加强免疫鲫鱼4周和8周后,对活菌攻击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和48%,而口服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鱼全部死亡。结论用PELA包裹裸疫苗制备成微球疫苗,对抗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ELA用作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微球疫苗 口服免疫
原文传递
高体魳类结节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石存斌 +2 位作者 任燕 王芳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6-943,共8页
实验使用组织病理学、活体压片和电镜技术,运用H.E常规染色法和美兰染色法对患有疑似类结节病的高体魳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和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高体魳肾脏和脾脏有大量白色小结节,直径大约1 mm;活体压片,观察到脾脏和肾脏中有散在短杆... 实验使用组织病理学、活体压片和电镜技术,运用H.E常规染色法和美兰染色法对患有疑似类结节病的高体魳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和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高体魳肾脏和脾脏有大量白色小结节,直径大约1 mm;活体压片,观察到脾脏和肾脏中有散在短杆状细菌和大量呈团块状聚集的细菌结节;光学显微镜下,肾脏和脾脏有大量细菌聚集形成的嗜碱性结节,肾间质淤积的血液中也有大量细菌;透射电镜观察到肾脏和脾脏中有些巨噬细胞在吞噬细菌,有些菌体聚结成团形成结节,未见病毒颗粒。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到两端极染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鞭毛,长0.8~2.6μm,宽约0.6~1.2μm。患病高体魳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脾淤血和淋巴细胞增生;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依组织病变、病原形态和特性,患病高体为类结节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体 类结节病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军曹鱼淋巴囊肿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石存斌 +3 位作者 马红 潘厚军 余德光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3-979,共7页
应用病理组织学和电镜方法,对患疑似淋巴囊肿病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军曹鱼的皮肤囊肿组织由一些淋巴囊肿细胞集合体组成,这些囊肿细胞排列紧密,直径为10~150/μm,细胞呈圆形、锥形... 应用病理组织学和电镜方法,对患疑似淋巴囊肿病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军曹鱼的皮肤囊肿组织由一些淋巴囊肿细胞集合体组成,这些囊肿细胞排列紧密,直径为10~150/μm,细胞呈圆形、锥形不规则状;细胞外有一层厚的囊膜;细胞质内散布有大量的嗜碱性包涵体,且多数集中在细胞的边缘部分;电镜观察到囊肿细胞质中有大量二十面体的病毒粒子,病毒颗粒直径220nm。据此确认该病为病毒性淋巴囊肿病。其他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有:在心脏、肝脏、脾脏和头肾中也存在囊肿细胞,心肌纤维水肿;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巨噬中心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脾淋巴细胞增生,脾髓质出血;肝脂肪变性;鳃上皮肿胀。根据观察结果可以认为,该病毒不仅损伤鱼的皮肤,致使病鱼外观异样而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而且对鱼的内脏和免疫器官也造成严重的致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淋巴囊肿病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的构建及制备条件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宁求 余露军 +6 位作者 付小哲 刘礼辉 林强 石存斌 黄志斌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54-1762,共9页
菌蜕具有完整细菌表面抗原结构,可诱导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成为疫苗制备的候选之一,为了探讨鳗鲡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疫苗的可行性,实验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噬菌体PhiX174裂解酶基因(Lysis E)的温控表达载体,转化迟缓爱德华氏菌... 菌蜕具有完整细菌表面抗原结构,可诱导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成为疫苗制备的候选之一,为了探讨鳗鲡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疫苗的可行性,实验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噬菌体PhiX174裂解酶基因(Lysis E)的温控表达载体,转化迟缓爱德华氏菌,成功制备其菌蜕,并对菌蜕形态、溶菌动力学、裂解效率以及制备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菌蜕表面形成溶菌孔道,细胞因内容物流失而发生明显的皱缩;构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诱导后1 h开始裂解,5 h后裂解基本完成,裂解效率为99.99%,冷冻干燥后重悬涂布平板,未检出活菌,电镜观察表明冻干前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构建的迟缓爱德华氏菌分别在OD600值为0.4和0.6进行诱导,其裂解过程和裂解效率没有明显区别;分别用LB、BHI、NB 3种培养基进行比较研究,其中LB培养基制备的菌蜕细胞较完整、裂解完全,是制备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最优培养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并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为鳗鲡爱德华氏菌病疫苗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 迟缓爱德华氏菌 菌蜕 条件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