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动脉入路在脑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7
1
作者 沈榆棋 常晗 +4 位作者 张广见 李征 徐修鹏 林超 路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在脑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48例采用TRA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血管造影25例(52.1%),颅内动脉瘤治...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在脑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48例采用TRA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血管造影25例(52.1%),颅内动脉瘤治疗19例(39.6%),脑血管畸形4例(8.3%)。TRA行脑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使用6 F桡动脉鞘及6 F Envoy导引导管或5 F Simmons导管。观察记录TRA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X线摄影时间、手术相关卒中并发症、穿刺点局部并发症及术后患者桡动脉通畅性。结果48例患者TRA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0%;经桡动脉穿刺置鞘时间为(5.8±2.8)min,25例局部麻醉造影诊断患者术中X线摄影时间为(7.5±2.6)min,23例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术中X线摄影时间为(32.8±5.6)min。无患者出现手术相关的卒中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穿刺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皮下淤血。出院前48例患者桡动脉通畅性评估显示桡动脉血流皆通畅。结论TRA行脑血管介入诊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路 脑血管 介入
下载PDF
编织支架在颅内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常晗 路华 +2 位作者 林超 李征 沈榆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编织支架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介入手术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基底动脉1例,左侧椎动脉8例,右侧椎动脉6例。根据病人术前检查及术中造影评估,行单纯双支架重叠... 目的探讨编织支架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介入手术的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位于基底动脉1例,左侧椎动脉8例,右侧椎动脉6例。根据病人术前检查及术中造影评估,行单纯双支架重叠2例,单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结果本组完全栓塞11例,次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2例。术后即刻造影未见出血及载瘤动脉闭塞;术后1 d头颅CT无明显出血、脑梗死等异常情况。术后3~6个月,12例复查DSA示夹层动脉瘤处血管重塑良好、血流通畅,均未见复发。电话随访15例,症状完全好转12例,头痛轻度缓解2例,仍有头晕1例。术后3月mRS评分:0分13例,1分1例,3分1例。结论颅内编织支架(LEO及LVIS支架)在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未破裂 椎-基底动脉 编织支架 介入手术
下载PDF
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脑桥小脑角缺血性卒中进展致死二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榆棋 常晗 +2 位作者 李征 林超 路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0-183,共4页
延长扩张型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内弹力层广泛断裂,可伴管壁增厚多发夹层,内膜内外可见广泛血栓形成的动脉瘤样突起病变。为探讨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脑桥小脑角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笔者报道分析了2020... 延长扩张型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内弹力层广泛断裂,可伴管壁增厚多发夹层,内膜内外可见广泛血栓形成的动脉瘤样突起病变。为探讨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脑桥小脑角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笔者报道分析了2020年5—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2例延长扩张型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伴脑桥小脑角缺血性卒中患者数天内死亡的病例资料。1例患者死亡原因经影像学证实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另1例因病情进展迅速,死因未经影像学证实,仅通过症状及血压波动特点考虑患者的死因可能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结合文献报道,提示出现脑桥小脑角缺血症状和病情恶化可能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血栓进展致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前兆。临床医师应该对此提高警惕,争取尽早完善术前准备,及时手术,避免动脉瘤破裂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蛛网膜下腔出血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延长扩张型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改良颞肌重建术在颞肌下颅骨修补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修鹏 常晗 +3 位作者 季晶 路华 刘宁 李海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386-387,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颞肌重建术对额颞顶部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在颞肌下颅骨修补术中采用改良颞肌重建术的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病例资料。结果10例病人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0个月,9例病人对修补术后头颅外形... 目的探讨改良颞肌重建术对额颞顶部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在颞肌下颅骨修补术中采用改良颞肌重建术的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病例资料。结果10例病人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0个月,9例病人对修补术后头颅外形满意,耳前颧弓上方无局部隆起;1例病人对修补术后头颅外形基本满意。结论在额颞顶部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中对颞肌进行裁剪、重建,可显著降低耳前颧弓上方局部隆起的发生率,提高颅骨修补的美容塑形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颞肌重建 三维钛网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Simmons2导管同轴技术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榆棋 常晗 +4 位作者 张广见 李征 徐修鹏 郑兵 路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术中应用Simmons 2( SIM2)导管同轴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21年5-7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2例(37个动脉瘤)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术中应用Simmons 2( SIM2)导管同轴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于2021年5-7月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2例(37个动脉瘤)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采用SIM2(125 cm)导管同轴技术经桡动脉入路建立手术通道。其中目标血管包括右侧颈内动脉21处, 左侧颈内动脉11处, 右侧椎动脉3处, 左侧椎动脉2处;Myla分型Ⅰ型主动脉弓10例、Ⅱ型17例、Ⅲ型5例。总结分析手术通路建立的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动脉瘤的治疗情况。结果 32例患者的37个动脉瘤均成功建立手术通道并完成栓塞治疗。术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同轴导管系统疝入主动脉弓、动脉瘤破裂、急性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事件。37个动脉瘤术后即刻评估, 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7个、Ⅱ级14个、Ⅲa级6个。术后第3天1例患者头颅CT显示右侧颞叶出血灶, 给予药物治疗。术后3~6个月随访, 32例患者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 其中0分29例, 1分3例;23例患者的25个动脉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 其中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21个、Ⅱ级4个, 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TRA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术中采用SIM2导管同轴技术建立手术通道的技术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经桡动脉入路 同轴技术
原文传递
同期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起始段中重度狭窄合并远端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张广见 常晗 +5 位作者 沈榆棋 李征 徐修鹏 林超 蔡一凡 路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观察同期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ICA)起始段中重度狭窄合并远端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同期采用血管内治疗的18例ICA起始段中、重度狭窄(19处狭窄)合并远... 目的观察同期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ICA)起始段中重度狭窄合并远端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同期采用血管内治疗的18例ICA起始段中、重度狭窄(19处狭窄)合并远端动脉瘤(21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治疗ICA狭窄, 术中造影评估后同期治疗合并的远端动脉瘤。观察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8例患者的19处ICA起始段狭窄和21个动脉瘤均成功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 19处ICA狭窄的残余狭窄率均<40%;21个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2个、Ⅱ级栓塞7个、Ⅲ级栓塞2个。除1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一过性右上肢肌力减退(Ⅲ级), 并于第3天恢复正常外, 其余患者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术后随访4~36个月(中位数为12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0例、1分6例、2分1例、3分1例。13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 显示13处ICA起始段的残余狭窄率均<40%, 未见支架内狭窄发生;14个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3个, Ⅱ级栓塞1个。结论同期血管内治疗ICA起始段中、重度狭窄合并远端动脉瘤的患者, 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操作 同期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超 常晗 +4 位作者 沈瑜琪 李征 陈骅 刘宁 路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TC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TCCF病例资料,均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弹簧圈或Onyx栓塞(球囊辅助组)58例,Willis覆膜支架栓塞(覆膜支架组)3...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TC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TCCF病例资料,均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弹簧圈或Onyx栓塞(球囊辅助组)58例,Willis覆膜支架栓塞(覆膜支架组)39例。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颅内杂音、球结膜水肿和搏动性突眼恢复良好(恢复率均>80%)。两组病人眼球运动障碍术后恢复相对较差,球囊辅助组恢复率为53.33%(16/30),覆膜支架组为57.14%(12/21)。与球囊辅助组相比,覆膜支架组治疗费用较高(P<0.0001)、住院时间长(P=0.018),且出现颅内新发梗死灶7例(P=0.016)和非颅内出血6例(P=0.011)。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TCCF的有效方法,但Willis覆膜支架围手术期并发症较高、住院费用多、住院时间长,不建议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颅脑损伤 介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修鹏 常晗 +4 位作者 赵鹏展 李海林 季晶 刘宁 路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98-600,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收治的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男性,62岁,有高血压、糖尿病、脑... 目的探讨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收治的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男性,62岁,有高血压、糖尿病、脑缺血发作史;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运动性缄默伴小便失禁;头颅CT检查示右侧脑室前角及胼胝体膝部脑梗死,DSA及MRA检查确诊为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经内科保守治疗及康复锻炼,患者双下肢无力及小便失禁无好转。结论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病例非常罕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的确诊方法;应尽早明确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闭塞 脑梗死 发病机制 诊断
下载PDF
复合手术在硬脑膜动静脉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常晗 沈榆棋 +3 位作者 李征 林超 陈骅 路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复合手术治疗的1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术后3~6个月造影随访,其中8例未见复发,1例小脑半球凸面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见一支供血动脉再通,但...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复合手术治疗的1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术后3~6个月造影随访,其中8例未见复发,1例小脑半球凸面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见一支供血动脉再通,但血流速度缓慢。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未发生再出血。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结论复合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疗效确切,术前影像融合及术中实时造影可精确定位,降低手术风险,实时判断手术效果,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复合手术 疗效
下载PDF
母鸡吃蛋的秘密
10
作者 常晗 《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2006年第5期11-11,共1页
今天,我去鸡窝拾鸡蛋的时候,发现母鸡在啄食鸡蛋,便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说:“可能是母鸡饿了吧?”我半信半疑地问: “这,可能吗?”这时,爸爸说: “母鸡缺钙时会产下‘软壳蛋’,而且还会啄食刚生的蛋。”我觉得有道理。
关键词 母鸡 鸡蛋 软壳蛋 鸡窝 缺钙 秘密 中心小学 发现 道理 可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