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箫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林克仁
常敦明
-
出处
《乐器》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8-30,共3页
-
文摘
一位探索者在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大森林中偶而发掘出一段有孔的半石化的骨管,傍晚他在守林人的木屋中摆弄着这根骨管并试图吹响它,骨管发出清脆而凄厉的高音在茫茫的夜空飘荡……次日一觉醒来,他发现木屋四周新添了许多奇怪的足迹,赤裸的脚留下的印迹酷似人类却比常人长大。循迹而寻之,奇怪的足迹消失在林中厚厚的落叶中……这是现代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情节。
-
关键词
中国
民族乐器
中国箫
箫
远古骨箫
-
分类号
TS953.22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笛膜的采集及使用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常敦明
-
出处
《乐器》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4-15,共2页
-
文摘
堂、松、清,脆的竹笛声,历史上不少人作过许多赞美的描述。一支竹笛能够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除去优质的竹材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技术之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笛膜的功能。笛膜的产地、水质、气候、采集、粘贴和保养都与竹笛的音色切切相关。
-
关键词
笛膜
采集
使用
民族乐器
-
分类号
TS953.22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箫艺漫谈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常敦明
常阳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乐器》
2020年第11期14-16,共3页
-
文摘
箫,中国古老乐器之一。当华夏先民把河南贾湖和浙江河姆渡的骨笛和骨哨吹响之后,箫也开始了它的漫长之旅。最早是单管,类似一支芦苇或一支竹管,经过风吹而发出单音,后来由多个长短和粗细不同的管子而吹出不同的声音,这就是被人们所认识的排箫的鼻祖。人们发现在单管上开几个孔,并在上端开上吹孔,这就使这个吹孔经过风吹产生声音,跟随着人们用手指进行开闭音孔便产生了在同一支管子上发出声音不同和音量大与小的发音体。
-
关键词
发音体
音孔
骨哨
吹孔
排箫
河姆渡
不同的声音
-
分类号
J632.13
[艺术—音乐]
-
-
题名柏木——中国笛箫制作新材料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常敦明
蒋国基
-
出处
《乐器》
2008年第9期22-23,共2页
-
文摘
本文是由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和著名笛箫制作师常敦明提供的文稿。多年来,作为笛子演奏家的蒋国基与笛箫制作师常敦明经常合作,制作出许多新颖的、不同材质的笛萧乐器。1996年初、蒋国基与常敦明合作试制出世界最长的巨笛,填补了民族吹管乐器的低音吹管乐的空白部分,同年被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1998年,蒋国基捐巨笛参加元宵联欢晚会为中央领导做了精彩演出。巨笛除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外,亦取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此次,他们两位搭档再次合作,又推出了以柏木为材料的笛子新品、为中国笛子家族中又增添了一位新的成员。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民族乐器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惟其如此,中国的民族乐嚣的百花园才能异草竟发,奇花飘香。我们希望在演奏家与制作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民族乐器事业会更加蓬勃发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
关键词
笛子
制作
新材料
中国
柏木
演奏家
管乐器
合作
-
分类号
J632.1
[艺术—音乐]
-
-
题名杂谈中国箫笛的今昔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常敦明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乐器》
2019年第6期30-32,共3页
-
文摘
1951年,我15岁从江苏省扬中县到上海周来有笛箫制作社当学徒,屈指一算已经有69载。我到上海后师傅说:"20世纪四十、五十年代乐器市场十分清淡,生产笛子的作坊也非常冷清。我们这些人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到上海自产自销笛子,为了混口饭吃。"他又说:"进入五十年代后,笛子的市场日益兴旺起来,我才找徒弟来帮做笛子。"
-
关键词
笛子
中国
上海
扬中县
江苏省
市场
乐器
作坊
-
分类号
J632.11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