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被引量:187
1
作者 刘密 +8 位作者 严洁 易受乡 岳增辉 张国山 刘迈兰 孙国杰 王玲玲 胡玲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875-879,共5页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通效应 温补效应 机制 规律
下载PDF
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67
2
作者 吴焕淦 严洁 +5 位作者 余曙光 徐斌 马晓芃 穆敬平 刘慧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从灸材、灸量、艾灸的光热效应、艾灸的调节机制等方面综述灸法研究的现状,提出制约灸法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对灸法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灸法 灸用材料 灸量 量效关系 针灸疗法 红外辐射光谱 作用机制 述评
下载PDF
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64
3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2 位作者 胡玲 吴焕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从艾灸治病的特点、适应证和效应特点等方面阐释了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基础,艾灸以温热刺激为起始动因,以疏通经络为作用机制,以温促通是艾灸产生诸多治疗效应的主要机制。总结出艾灸温通作用存在强弱和缓急的差异,并对临床应用作了初步... 从艾灸治病的特点、适应证和效应特点等方面阐释了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基础,艾灸以温热刺激为起始动因,以疏通经络为作用机制,以温促通是艾灸产生诸多治疗效应的主要机制。总结出艾灸温通作用存在强弱和缓急的差异,并对临床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作用机制 中医基础理论
原文传递
艾灸温通温补概念的内涵分析 被引量:139
4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4 位作者 吴焕淦 胡玲 马晓芃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0-1003,共4页
分析艾灸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可以发现艾灸作用于人体腧穴,温热刺激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艾灸温热刺激所引起的多种临床效应,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温通:产生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效应的以温促通作用;②温补:产生扶阳补气、阳生... 分析艾灸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可以发现艾灸作用于人体腧穴,温热刺激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艾灸温热刺激所引起的多种临床效应,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温通:产生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效应的以温促通作用;②温补:产生扶阳补气、阳生阴长效应的以温达补作用,两者作用密切相关,互有影响。艾灸温通、温补的作用原理,有别于方药的本草学原理,具有独特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热刺激 艾灸效应 温通 温补
原文传递
艾灸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5
作者 兰蕾 +2 位作者 石佳 张国山 谭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616-2620,共5页
灸法能防病保健,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引热外行。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经络腧穴与艾灸物理化学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对上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并提出对灸法研究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艾灸机理 物理作用 化学作用 药效 经络 腧穴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67
6
作者 严洁 +2 位作者 林亚平 易受乡 邓沅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探讨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 ,以及胃肠激素在 F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 FD患者针刺前后各抽取血液 5 ml,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 (ML T)、胃泌素 (GAS)、... 目的 :探讨针刺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者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 ,以及胃肠激素在 F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 FD患者针刺前后各抽取血液 5 ml,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患者空腹血浆胃动素 (ML T)、胃泌素 (GAS)、生长抑素 (SS)含量。结果 :针刺足三里后 ,血浆 ML T含量明显上升 ,与针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SS含量明显降低 ,与针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FD患者基础血浆ML T明显低于健康者。结论 :针刺足三里对 FD患者胃肠激素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刺疗法 胃肠激素
原文传递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防御性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2
7
作者 严洁 +5 位作者 刘建华 李铁浪 李江山 易受乡 林亚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0-352,共3页
方法  采用电针家兔足阳明经头面“四白”穴 ,躯干“梁门”穴、下肢“足三里”穴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的防御性保护作用 ,以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  电针足阳明经不同部位经穴 ,均可使家兔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 ,胃... 方法  采用电针家兔足阳明经头面“四白”穴 ,躯干“梁门”穴、下肢“足三里”穴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的防御性保护作用 ,以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  电针足阳明经不同部位经穴 ,均可使家兔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 ,胃粘膜前列腺素E2 (PGE2 )及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含量增加 ,其中以“足三里”穴最为明显 (P <0 0 1) ,而电针“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则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电针足阳明经不同部位经穴 ,可能是通过胃粘膜组织中PGE2 与EGF发挥了对胃粘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证实了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损伤 电针疗法 足阳明经穴 防御性保护作用
下载PDF
基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研究 被引量:75
8
作者 吴焕淦 翁志军 +8 位作者 刘慧 张建斌 余曙光 马晓芃 沈雪勇 王晓梅 吴璐一 黄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505-2514,2520,共11页
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 艾灸治疗痛症从古有之,抗炎免疫是现代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艾灸镇痛及其抗炎免疫作用已被中医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对其效应机制的研究多从温热刺激穴位(区)启动着手,研究发现皮肤穴位(区)中嘌呤受体(P2受体)和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TRP)在艾灸效应的启动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机体疼痛、炎性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这种调节效应发生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各个环节,对诸多介导的疼痛的镇痛/致痛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艾灸嘌呤"这一概念可以概括目前研究发现的艾灸镇痛与抗炎效应,实验研究已发现艾灸能够对腹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异常兴奋性具有调节作用;临床中通过脑功能成像(f MRI)技术研究发现,艾灸和针刺在调控缓解期CD腹痛患者异常的脑灰质密度以及静息状态下异常的脑功能活动方面,镇痛效应的发挥存在着"共同响应脑区"和"差异响应脑区";温热刺激能够在丘脑内侧和腹内侧核绕开对低阈值的下行易化系统的激活而实现对高阈值激活的下行抑制系统选择性激活,这种艾灸的内源性的调节作用可能在CD痛觉及炎性反应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将围绕"艾灸嘌呤"这一机制方向来展开更为深入的艾灸镇痛与抗炎研究。艾灸抗炎免疫研究发现,艾灸能通过HPA轴提高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的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效应大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存在,艾灸通过外周穴位(区)和中枢响应,激活抗炎通路,调节免疫应答,在实现抗炎作用的同时实现了镇痛效应。文章围绕"穴位(区)启动-中枢响应-靶器官效应"对艾灸镇痛与抗炎免疫机制进行回顾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抗炎免疫与镇痛 皮肤启动 中枢响应 靶器官调节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胃电及脑肠肽的影响 被引量:64
9
作者 严洁 +3 位作者 易受乡 林亚平 邓元江 张泓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通过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胃电及脑肠肽影响的观察 ,进一步探讨足三里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 :对 2 4只健康成年大鼠胃内埋置电极记录胃电 ,观察电针对胃电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抽取血液 1 5mL和胃窦组织 ,采用放免分... 目的 :通过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胃电及脑肠肽影响的观察 ,进一步探讨足三里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 :对 2 4只健康成年大鼠胃内埋置电极记录胃电 ,观察电针对胃电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抽取血液 1 5mL和胃窦组织 ,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和胃窦内的P物质、胃动素(MLT)、胃泌素 (GAS)含量的变化。结果 :电针“足三里”后大鼠胃电慢波高活动相平均振幅变化率和慢波高活动时程/周期比值 ,以及快波峰簇数差值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胃窦内脑肠肽物质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结论 :电针“足三里”可使胃电活动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穴 大鼠 胃电生理 脑肠肽 胃泌素 胃肠运动功能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胃运动、P物质和胃动素的影响 被引量:56
10
作者 易受乡 林亚平 +2 位作者 严洁 杨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为了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的调整作用是否与脑肠肽有关。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剌四白组、天枢组、足三里组、非穴组,以乙醇灌胃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气囊法测量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变化率,采用放免... 目的为了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的调整作用是否与脑肠肽有关。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剌四白组、天枢组、足三里组、非穴组,以乙醇灌胃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气囊法测量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变化率,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大鼠胃窦及延髓内SP,MTT含量。结果模型组胃运动频率和波幅呈抑制状态,其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变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显著差异(-4.7±10.3vs-19.4±17.2.P<0.05;1.8±14.1 vs -51.6±29.0,P<0.01),针剌四白、天枢、足三里穴使胃运动恢复,其波幅(%)较模型组比较分别为-6.5±23.3,1.5±20.1,6.9±25.2vs-51.6±29.0,P<0.01)。针剌非穴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末出现明显差异。与此同时胃窦、延髓内SP,MTL含量出现相应变化,模型组胃窦SP含量(pg·ML^(-1))低于对照组(41±11vs56±13,P<0.05),针剌天枢、足三里后胃窦S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58±13和61±13vs41±11,P<0.05)。模型组延髓SP含量高于正常组,针剌组则均低于模型组。模型组胃窦、延髓内MTL含量(Pg·mL^(-1))均低于对照组,针剌足三里其延髓MTL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59±10vs47±13,P<0.05).三穴比较针剌四白穴主要影响胃窦MTL含量,针刺天枢主要影响胃窦SP含量变化,针剌足三里穴既使胃窦SP升高又使延髓MTL含量升高。结论针剌足阳明经对胃运动的调整作用有脑肠肽参与,但上述三穴对胃运动的影响所涉及的脑肠肽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肠活动 针灸效应 P物质 胃泌素类
下载PDF
艾灸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热休克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9
11
作者 易受乡 彭艳 +3 位作者 彭娜 严洁 林亚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59-263,271,F0002,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等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析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HSP70 mRNA)与上述效应的关系,探讨艾灸促进胃粘膜损伤修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束缚对照组...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等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析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HSP70 mRNA)与上述效应的关系,探讨艾灸促进胃粘膜损伤修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束缚对照组、模型组、艾灸“足三里”-“梁门”穴组和艾灸非穴对照点组。束缚水浸应激法制备胃溃疡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胃粘膜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含量,RT-PCR法测定HSP70 mR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束缚水浸应激法造模后可致胃粘膜损伤指数升高,胃粘膜TGFα-含量下降,PCNA下降,细胞凋亡指数、HSP70 mRNA增加(P<0.05或P<0.01)。艾灸“足三里”“梁门”可降低胃粘膜损伤指数,增加胃粘膜TGFα-含量,促进HSP70 mRNA和PCNA的表达,降低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梁门”对应激性胃溃疡的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了TGFα-合成,刺激胃粘膜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而这一过程可能与艾灸诱导HSP7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胃溃疡 艾灸 HSP70 mRNA 细胞凋亡 PCNA
下载PDF
艾灸温热效应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2
作者 刘密 彭艳 +4 位作者 严洁 易受乡 林亚平 岳增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76-78,共3页
艾灸是针灸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颇为流行,《孟子·离娄上》载:“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灸具有针、药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早在《灵枢-官能》篇就有“针所... 艾灸是针灸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颇为流行,《孟子·离娄上》载:“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灸具有针、药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早在《灵枢-官能》篇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热效应 生物物理学
下载PDF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6
13
作者 严洁 +3 位作者 邓元江 易受乡 林亚平 周国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4-267,共4页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7日后 ,均能使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后 ,胃液及胃粘膜PGE2 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 ) ,血清NO与模型组、电针“足三里”外 2cm组比较亦见明显增高 (P <0 0 5) ;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以及空白组胃粘膜EGF与未经电针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0 0 1 )。提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不同节段的腧穴均对胃粘膜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中以“足三里”最满意 ,说明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阳明经穴 胃粘膜损伤 细胞保护
下载PDF
针刺足阳明经不同穴点对胃窦面积影响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44
14
作者 严洁 +3 位作者 黄必群 林亚平 易受乡 阳仁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7-169,共3页
针刺健康人足阳明经不同部位的12个穴点,观察针刺前后各3分钟胃窦面积的变化,比较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功能影响的相对特异性及其经络腧穴上下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在对胃窦面积影响明显的8个穴点中,四白>足三里>内庭>梁丘>冲... 针刺健康人足阳明经不同部位的12个穴点,观察针刺前后各3分钟胃窦面积的变化,比较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功能影响的相对特异性及其经络腧穴上下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在对胃窦面积影响明显的8个穴点中,四白>足三里>内庭>梁丘>冲阳>髀关>上巨虚>四白下。提示同一经脉的穴位对相关脏腑的影响具有相对的特异性。而头面四白穴及下肢下端内庭,均能使胃窦面积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经穴位 针灸效应 胃窦
下载PDF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健康人血浆胃动素及胃泌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15
作者 严洁 +2 位作者 林亚平 易受乡 刘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2001年第2期69-70,共2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 :对 5 0例健康人针刺前后各采血 5 m 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果 :针刺四白、足三里穴后 ,血浆胃动素的含量明显升高 ,与针前相比差异有显著... 目的 :进一步探讨足阳明经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 :对 5 0例健康人针刺前后各采血 5 m 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浆胃动素、胃泌素的含量。结果 :针刺四白、足三里穴后 ,血浆胃动素的含量明显升高 ,与针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针刺四白旁对照点后血中胃泌素明显升高 ,与针刺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针刺足阳明经穴位可使血浆胃动素含量上升 ,与胃运动增强呈平行关系 ,提示胃运动增强有胃动素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阳明经 胃动素 胃泌素 针刺
原文传递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VAS评分头痛强度及MSQ评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3
16
作者 章海凤 +1 位作者 刘密 刘未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强度及近期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量表计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强度及近期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量表计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每次治疗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偏头痛强度、VAS评分、MSQ量表计分等指标变化,判断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S计分、头痛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有明显近期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针刺非经非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刺 特定穴 VAS评分 MSQ评分
下载PDF
艾灸温补作用的理论探源 被引量:53
17
作者 刘密 +4 位作者 严洁 易受乡 吴焕淦 孙国杰 胡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166-2168,共3页
从温补学说的形成;温补乃治虚之本;温补之法,莫过于灸法;温补中阳、脾胃之要;温、通、疏三法的灵活应用等5个方面,对艾灸温补作用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和探源。希望对今后能更好的研究和探讨艾灸温补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关键词 MOXIBUSTION WARMING and invigouating EFFECT
下载PDF
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细胞内钙的影响 被引量:51
18
作者 王超 田岳凤 +4 位作者 周丹 杨孝芳 林亚平 严洁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及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为针刺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及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为针刺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电针合谷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电针组于冠脉结扎前后各电针20 min(30 Hz/100 Hz,2~4 mA)。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NO、NOS的含量,在Fluo-3/AM染色后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NOS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电针心包经"内关"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组织NO、NOS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电针肺经"列缺"穴及电针大肠经"合谷"穴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内关"穴可上调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水平,降低Ca2+超载,且这种效应存在经脉(穴)与脏腑间的相对特异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内关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钙离子 经脉脏腑相关
原文传递
电针与手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效应差异研究 被引量:49
19
作者 岳增辉 李良 +3 位作者 姜京明 陈乐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2-586,共5页
目的:比较电针与手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3例)和手针组(31例)。两组均采用Bobath易化技术康复和药物治疗,均穴取偏瘫侧曲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等,留针30min,手针组... 目的:比较电针与手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3例)和手针组(31例)。两组均采用Bobath易化技术康复和药物治疗,均穴取偏瘫侧曲池、合谷、阳陵泉、三阴交等,留针30min,手针组在留针期间行手法运针1min,电针组在手针针刺基础上行电针疗法。运用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troke Impairment Assessment Set,SIAS)评定脑卒中后整体功能状况,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IAS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1),且电针组优于手针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Glu的含量及Glu/GABA值均降低(均P<0.01),血清GABA的含量均升高(均P<0.01),且电针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手针组(P<0.01,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0.9%(30/33),手针组为83.9%(26/31),电针组疗效优于手针组(P<0.05)。结论:在手针基础上加用电针可提高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的Glu、GABA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瘫痪 针刺疗法 电针
原文传递
针刺内关与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4
20
作者 易受乡 林亚平 +3 位作者 严洁 杨昱 田岳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 :为了比较针刺内关与缺血预处理 (I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家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比较IP、针刺内关穴、针刺足三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电图STⅡ 、血清肌酸激酶 (CK)、心肌组织丙二醛 (... 目的 :为了比较针刺内关与缺血预处理 (I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家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比较IP、针刺内关穴、针刺足三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电图STⅡ 、血清肌酸激酶 (CK)、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及乳酸脱氢酶 (LDH)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STⅡ 明显抬高 (P <0 0 1) ,CK及MDA也升高 (P <0 0 1)。与模型组比较IP及针刺内关组STⅡ 抬高幅度减小(P <0 0 1) ;CK释放减少 ,其中针刺内关与模型比较P <0 0 5;MDA生成减少 (P <0 0 1)。结论 :预处理与针刺内关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其作用机制均与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有关。提示采用针刺 (非缺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IP MDA CK 针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