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96
1
作者 顾恒 曾凡钦 +12 位作者 郭在培 彭振辉 毕志刚 朱学骏 陈昆 郭庆 张谊之 闫乎铃 张美华 韩钢文 宝珠 刘训荃(指导) 王家璧(指导)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01-504,共4页
目的了解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外搽研究药物,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月以观察复发率。结果共有258例肛周及外生殖器尖锐... 目的了解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外搽研究药物,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月以观察复发率。结果共有258例肛周及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其中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组129例,安慰剂对照组129例。治疗后2、4、6、8周的痊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12.30%、32.79%、50%及60.66%,对照组分别为4.88%、14.63%、19.51%及26.02%,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疗后2、4、6、8周的有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36.89%、59.84%、68.03%及70.49%,对照组分别为13.82%、26.83%、32.52%及32.52%,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治疗组74例痊愈患者经随访1月后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5.4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给药部位局部不良反应包括:红斑60.94%、水肿31.26%、糜烂42.96%、溃疡4.68%、灼热20.32%、疼痛36.72%、瘙痒17.18%。无系统不良反应。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疗效好,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喹莫特乳膏 尖锐湿疣 欣利迪 临床疗效 安全性 随机研究 双盲研究 平行对照
原文传递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一种新命名的皮肤病 被引量:32
2
作者 姜祎群 曾学思 +5 位作者 薛燕宁 宋琳毅 宝珠 顾恒 徐秀莲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8-430,共3页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的患者11例,详细询问个人史及家族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部分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35.4岁,平均发病年龄2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背、指背、手腕出现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11/11),主要分布在掌指关节及其周围、指背、手背两侧和手腕屈侧,足背损害较轻,损害有明显的季节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和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结论: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现有的任何一种皮肤病均不吻合或无法归属于某种皮肤病,因此提出一种新的皮肤病病名——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肢端 对称性
下载PDF
118例志愿者紫外线最小红斑量值测定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丽英 陈昆 +2 位作者 宝珠 顾恒 郑家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测定118例志愿者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正常值。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模拟仪为光源,测定118例健康志愿者和非炎症性皮肤病患者UVA-MED和UVB-MED正常值。结果UVA-MED均值男性为55J/cm2(18 ̄95J/cm2)... 目的测定118例志愿者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的最小红斑量(MED)正常值。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模拟仪为光源,测定118例健康志愿者和非炎症性皮肤病患者UVA-MED和UVB-MED正常值。结果UVA-MED均值男性为55J/cm2(18 ̄95J/cm2),女性40J/cm2(15 ̄100J/cm2);UVB-MED均值男性31mJ/cm2(12 ̄95mJ/cm2),女性29mJ/cm2(8 ̄95mJ/cm2)。男性UVA-MED显著高于女性(P<0.05),UVB-MED两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光反应类型为Ⅲ型的受试者UVA-MED和UVB-MED均显著低于Ⅳ型(两种类型皮肤UVA-MED:在男性、女性均P<0.05;UVB-MED:在男性P<0.05,女性P<0.01)。女性的年龄与MED值无关;30 ̄49岁男性UVB-MED低于其他年龄组,UVA-MED与年龄无关。遮光部位测得的UVA-MED和UVB-MED与户外停留时间长短无关。结论皮肤光反应类型是决定MED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 男性 女性 红斑 正常值 皮肤 健康志愿者 结论 年龄组 类型
原文传递
0.005%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文献回顾 被引量:27
4
作者 任发亮 宝珠 +2 位作者 陈旭 黄丹 顾恒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回顾国内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文献,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和阅读卡泊三醇软膏自1995年开始国内应用至2011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和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单用卡泊三醇软膏的总有... 目的回顾国内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文献,总结其治疗效果。方法检索和阅读卡泊三醇软膏自1995年开始国内应用至2011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和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单用卡泊三醇软膏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3.3%(4周),75.8%(6周),45.1%(8周),77.6%(12周)。可统计的不良反应率为15.70%。偶见实验室指标异常。单用与他扎罗汀凝胶、哈西奈德乳膏、蒽林软膏、骨化三醇软膏相当,逊于他克莫司软膏、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联合、序贯、封包等方法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结论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联合、序贯、封包可优化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三醇 银屑病 寻常型
下载PDF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昆 郭在培 +8 位作者 毕志刚 宝珠 陈兴平 宝珠 张谊之 张美华 曾凡钦 江文 顾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局部外搽研究药物,用药后6 ̄8h用清水清洗,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个月以观察复发率。结... 目的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局部外搽研究药物,用药后6 ̄8h用清水清洗,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个月以观察复发率。结果共有231例肛周及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其中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组116例,安慰剂对照组115例。治疗后2、4、6、8周的痊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8.41%、30.84%、49.53%及61.68%,对照组分别为2.68%、7.14%、16.07%及24.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疗后2、4、6、8周的有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34.58%、60.75%、68.22%及74.77%,对照组分别为10.72%、18.75%、28.57%及32.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痊愈患者随访1个月后的复发率为10.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系统不良反应,仅有给药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以轻度和中度红斑为多见,发生率为34.55%。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疗效好,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咪喹莫特 乳膏治疗 双盲研究 外生殖器尖锐湿疣 随机 多中心 临床研究方法 咪喹莫特乳膏 局部不良反应 治疗组 统计学 临床疗效 平行对照 局部外搽 给药部位 安全性 复发率 对照组 组间差 组分 肛周 受试者 用药后 安慰剂
原文传递
环状肉芽肿43例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昆 顾恒 +1 位作者 鞠梅 宝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局限型、泛发型环状肉芽肿诱发因素、临床、组织学改变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局限型及19例泛发型环状肉芽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型中尤其是泛发型中部分患者病情与日晒明显相关.局限型皮损常局限于手、颈后、足背,小丘... 目的探讨局限型、泛发型环状肉芽肿诱发因素、临床、组织学改变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局限型及19例泛发型环状肉芽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型中尤其是泛发型中部分患者病情与日晒明显相关.局限型皮损常局限于手、颈后、足背,小丘疹排列成环状,直径1~2 cm,最大7 cm;泛发型皮损较小,0.5~1 cm,常泛发.组织学改变以栅状肉芽肿最多见,占61.9%,散在性组织细胞浸润次之,占38.1%,两者均以局限型较泛发型为多.局限型以避光、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冷冻、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口服维生素E、烟酰胺,顽固者口服小剂量氯喹可控制病情.泛发型以系统用药为主,氯喹、氨苯砜、糖皮质激素及异维A酸可取得满意疗效,但部分停药后易复发.结论日光照射可能在泛发型环状肉芽肿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组织学改变以栅状肉芽肿最多见;局限型以局部治疗为主,泛发型以系统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肉芽肿 诱发因素 组织学改变 治疗 局限型 泛发型
原文传递
69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顾恒 宝珠 +1 位作者 陈炜 邵长庚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6-378,共3页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以皱褶、易摩擦部位反复出现红斑、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迁延,治疗较为困难,现将我所近20年来资料较为完整的69例患者作一临床分析,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69例患者中,男5...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以皱褶、易摩擦部位反复出现红斑、水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迁延,治疗较为困难,现将我所近20年来资料较为完整的69例患者作一临床分析,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69例患者中,男55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3.93:1;年龄20~70岁,平均43.23岁;发病年龄3~60岁,平均29.09岁;病期8天至40,平均14.62年。有12例仅就诊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慢性 家族性 良性
原文传递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琴芳 杨夕芳 +2 位作者 陈昆 宝珠 顾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46-647,共2页
近年来,临床上利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日渐增多;然而,根据以往紫外线治疗的经验,不同的初始计量及治疗过程中的增量方法对临床疗效以及紫外线的总累积剂量各不相同.为研究不同增量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我科于2003... 近年来,临床上利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日渐增多;然而,根据以往紫外线治疗的经验,不同的初始计量及治疗过程中的增量方法对临床疗效以及紫外线的总累积剂量各不相同.为研究不同增量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我科于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间对9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组,采用NB-UVB全身照射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治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 寻常性银屑病 全身照射治疗 临床疗效 银屑病患者 累积剂量 治疗过程 随机分组
原文传递
具有同性性接触的男性调查 被引量:13
9
作者 曹宁校 顾恒 +3 位作者 宝珠 陈炜 邵长庚 杜文东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0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 了解有同性性接触男性的与可能传播艾滋病、性病有关的性行为。方法 采用自拟的问卷对35例有同性性接触男性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被访者中口交发生率94.3%,肛交68.6%,吻肛28.6%;他们中71.4%有异性性接触。结论 口交和肛交在他... 目的 了解有同性性接触男性的与可能传播艾滋病、性病有关的性行为。方法 采用自拟的问卷对35例有同性性接触男性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被访者中口交发生率94.3%,肛交68.6%,吻肛28.6%;他们中71.4%有异性性接触。结论 口交和肛交在他们的性接触中占重要位置,应加强防病意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同性性接触者 艾滋病 性病 同性恋
下载PDF
慢性光化性皮炎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丽英 陈昆 +7 位作者 朱登平 宝珠 张小华 陈琴芳 郑治菊 杨夕芳 郑家润 李光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诱发因素、临床和光生物学特征以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男女比率11.29∶1,平均发病年龄57.1岁。20.9%有明确诱发因素,78.9%日晒可诱发或加重皮损。初次发病... 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诱发因素、临床和光生物学特征以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男女比率11.29∶1,平均发病年龄57.1岁。20.9%有明确诱发因素,78.9%日晒可诱发或加重皮损。初次发病多在春季,随病程延长,季节性逐渐消失。皮损分布于光暴露部位,急性发作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结痂,病情迁延后出现浸润肥厚的苔藓样丘疹(45.5%)、斑块(37.3%)。光生物学试验中77.9%患者中波紫外线最小红斑量(UVB-MED)降低,范围4~20mJ/cm2。95.3%患者长波紫外线MED(UVA-MED)降低,范围0.2~15J/cm2。光斑贴试验证实了14例患者的光敏物。避光和去除光敏物,急性发作期外用或口服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可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后部分患者自然缓解。结论光生物学试验是诊断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主要依据,避光和去除光敏物是治疗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临床分析 CAD 病因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中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对凋亡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旭 张青松 +7 位作者 鞠梅 任发亮 黄丹 齐蓓 陈崑 宝珠 李新宇 顾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的自噬对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来自于23岁健康男性环切术后包皮的原代培养,连续传代培养后取第3~10代的细胞进行实验。通过单丹酰戊二胺(MDC)染色...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的自噬对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来自于23岁健康男性环切术后包皮的原代培养,连续传代培养后取第3~10代的细胞进行实验。通过单丹酰戊二胺(MDC)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方法,确定不同剂量3-甲基腺嘌呤(3-MA)对自噬的抑制作用。UVB照射后立即加入0.5mmol/L3-MA孵育细胞4h作为自噬的抑制方法。Hoechst和碘化丙啶(PI)染色结合Annexin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PI标记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作为细胞凋亡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结果0.5mmol/L3-MA能明显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活性(饥饿诱导组自噬细胞阳性百分数为63.037%±5.876%,3-MA孵育后下降至34.425%±5.183%)。空白对照组、30、50、100mJ/cm。UVB照射组标记LC3绿色荧光信号逐渐增强,照射后立即对上述4组加入3-MA孵育4h则LC3蛋白表达差异不明显。0.5mmol/L3-MA对细胞活性影响最小。50mJ/cmzUVB照射下加入3-MA孵育较未加3-MA孵育细胞强Hoechst和强PI双染细胞增多;100mJ/cm2UVB照射后加3-MA孵育较未加3-MA孵育细胞强Hoechst和强PI双染细胞减少。AnnexinV—FITC和PI标记细胞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在50mJ/cmzUVB照射下,抑制自噬的细胞中晚期凋亡水平[(10.933±0.839)%]较未抑制细胞[(7.267±0.473)%]上升,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0,P〈0.05);而在100mJ/cmzUVB照射下,抑制自噬的细胞中晚期凋亡水平[(7.100±0.781)%]较未抑制细胞[(10.133±0.681)%]下降,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5)。结论50mJ/cm。UVB照射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通过抑制凋亡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而在100mJ/cm。UVB照射下发生的较高水平自噬可能诱导了自噬.I生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成纤维细胞 自噬 细胞凋亡 3-甲基腺嘌呤
原文传递
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中自噬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青松 鞠梅 +3 位作者 陈崑 李新宇 宝珠 顾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2-574,共3页
目的 研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光老化模型中细胞自噬功能的变化.方法 通过UVB多次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同时设立不用UVB照射的对照组.用β-半乳糖苷酶法测定未照射的对照组及光老化组细胞的老化程... 目的 研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光老化模型中细胞自噬功能的变化.方法 通过UVB多次照射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模型,同时设立不用UVB照射的对照组.用β-半乳糖苷酶法测定未照射的对照组及光老化组细胞的老化程度,并分别测定两组细胞的自噬体表达水平.结果 经UVB重复照射后的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大多变形、扭曲,部分细胞死亡.光老化组与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50.60%±5.04%、14.58%±2.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老化组与正常对照组自噬体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4.91%±4.59%、68.45%±8.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模型形态明显异常,生长基本停滞,老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而自噬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皮肤衰老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重型种痘样水疱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顾恒 钱恒林 +1 位作者 宝珠 李光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03-205,T001,共4页
9例重型种痘样水疱病患者均为日晒后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溃疡等,反复发作,渐致畸形。5例有手部畸形,表现为1、2、3指关节强直或屈曲、错位;2例指骨部分吸收破坏;5例耳廓部分缺损;2例鼻梁塌陷,软骨部分... 9例重型种痘样水疱病患者均为日晒后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溃疡等,反复发作,渐致畸形。5例有手部畸形,表现为1、2、3指关节强直或屈曲、错位;2例指骨部分吸收破坏;5例耳廓部分缺损;2例鼻梁塌陷,软骨部分破坏吸收;1例下唇瘢痕挛缩,门齿外露;4例有角膜混浊。实验室检查均可排除卟啉代谢障碍性疾病,光试验对UVA反应异常。因患者均有不同部位的畸形,故称为重型种痘样水疤病,并认为夏令痒疹、夏令水疱病、种痘样水疱病、重型种痘样水疱病是由光所致的谱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痘样 水疱病 光照性皮炎 畸形
原文传递
抗氧化剂与紫外线相关性皮肤病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昆 宝珠 郑家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紫外线长期辐射后导致的氧化压力可诱发皮肤光老化、免疫抑制、皮肤肿瘤等紫外线相关性疾病。抗氧化剂可维持机体抗氧化内环境的稳定性,对上述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综述多种抗氧化剂防治紫外线相关性疾病的体内及体外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抗氧化剂 紫外线 皮肤病 维生素 谷胱甘肽
下载PDF
低剂量X线治疗皮肤血管瘤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宝珠 顾恒 +6 位作者 钱恒林 李光中 柳朋生 汪惠珍 曹宁校 张荣林 邓宝丽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用相对低剂量浅层X线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1008例。经过1~20年的随访研究,结果1008例患者中治愈958例(95.04%);显效42例(4.17%);无效8例(0.79%)。皮损完全消退最短1个月,最长35个月,平... 用相对低剂量浅层X线治疗儿童皮肤血管瘤1008例。经过1~20年的随访研究,结果1008例患者中治愈958例(95.04%);显效42例(4.17%);无效8例(0.79%)。皮损完全消退最短1个月,最长35个月,平均9.25个月。经统计学处理,证明2岁以前接受治疗者较2岁以后治疗的疗效为佳。所有病例均未发现任何放射性损伤。结果说明低剂量X线治疗血管瘤治愈率高,安全可靠,无痛苦,无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皮肤肿瘤 X线疗法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慢性光线性皮炎的光斑贴试验和斑贴试验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丽英 宝珠 +2 位作者 陈昆 顾恒 郑家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确定(光)接触性变应原在慢性光线性皮炎(chronicactinicdermatitis,C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依照英国光学皮肤病研究组推荐的光斑贴试验方案以及常规斑贴试验方案,以PhilipsTL20W/09N为光源,采用标准光斑贴和斑贴试剂盒,对56例CAD、4... 目的确定(光)接触性变应原在慢性光线性皮炎(chronicactinicdermatitis,C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依照英国光学皮肤病研究组推荐的光斑贴试验方案以及常规斑贴试验方案,以PhilipsTL20W/09N为光源,采用标准光斑贴和斑贴试剂盒,对56例CAD、42例多形性日光疹(polymorphiclighteruption,PLE)和25例头面部慢性湿疹患者进行了光斑贴和斑贴试验。结果56例CAD患者中光斑贴试验阳性26例占46.43%,斑贴试验阳性32例占57.14%,二者均为阳性18例占32.14%,明显高于PLE患者中的相应比率。CAD患者斑贴试验变应原阳性率接近头面部慢性湿疹,且阳性变应原出现频率和次序基本相同,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秘鲁香脂、对苯二胺、氯化钴和硫酸镍。CAD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为芳香混合物和秘鲁香脂,两者占斑贴试验阳性反应的百分数分别为44%和32%,光斑贴试验则分别为15.38%和17.95%。结论(光)接触性变应原与CAD发病密切相关。CAD患者应避免接触斑贴和光斑贴试验中呈阳性反应的变应原及其可引起交叉反应的相关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斑贴试验 光线性 皮炎 Philips 芳香混合物 多形性日光疹 慢性湿疹患者 AD患者 试验方案 阳性反应 变应原 light 相关化合物 CAD 出现频率 对苯二胺 交叉反应 接触性 头面部 皮肤病 试剂盒 PLE 阳性率 硫酸镍 氯化钴
原文传递
CO_2激光治疗肛门内尖锐湿疣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曹宁校 顾恒 +2 位作者 宝珠 张小华 张荣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对20 例肛门内CA 患者, 应用肛周5 点麻醉法进行CO2 激光治疗,并且进行了半年以上的随访。除1 例外,其余患者均有肛交史。患者的创面愈合期为3 ~6 周, 均有暂时性的肛门狭窄和排便疼痛, 一般经2 ~3 个月完全恢复。... 对20 例肛门内CA 患者, 应用肛周5 点麻醉法进行CO2 激光治疗,并且进行了半年以上的随访。除1 例外,其余患者均有肛交史。患者的创面愈合期为3 ~6 周, 均有暂时性的肛门狭窄和排便疼痛, 一般经2 ~3 个月完全恢复。20 例患者, 9例1 次治愈, 11 例2 次激光治疗后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肛门内 激光疗法 二氧化痰激光
下载PDF
CO_2激光治疗肛门内尖锐湿疣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宁校 张荣林 +7 位作者 鞠梅 陈昆 宝珠 陈琴芳 张小华 郑志菊 杨夕芳 顾恒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肛门内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对197例肛门内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肛门5点法麻醉下的CO2激光治疗,并进行末次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1次临床治愈率38.1%,患者单纯肛门内1次临床治愈率86.3%。所有患者的创面愈合期... 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肛门内尖锐湿疣的效果。方法对197例肛门内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肛门5点法麻醉下的CO2激光治疗,并进行末次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1次临床治愈率38.1%,患者单纯肛门内1次临床治愈率86.3%。所有患者的创面愈合期为3~6周。患者有暂时的术后疼痛、肛门狭窄和排便疼痛,一般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仅发生2例术后尿潴留。结论采用5点麻醉激光治疗肛门内尖锐湿疣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较少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肛门 激光
下载PDF
慢性光线性皮炎紫外线作用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丽英 陈昆 +2 位作者 顾恒 宝珠 郑家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0-412,共3页
目的测定慢性光线性皮炎(CAD)紫外线作用光谱。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模拟器为光源,测定131例疑诊和13例已确诊CAD患者的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最小红斑量(MED)。结果131例患者中,85例确诊为CAD。85例患者中89.41%UVA-MED... 目的测定慢性光线性皮炎(CAD)紫外线作用光谱。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模拟器为光源,测定131例疑诊和13例已确诊CAD患者的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最小红斑量(MED)。结果131例患者中,85例确诊为CAD。85例患者中89.41%UVA-MED降低,范围1-20 J/ cm2;69.41%UVB-MED降低,范围2.8-20mJ/cm2;30.58%单一UVA-MED下降,10.59%单一UVB-MED 下降。13例以前已经确诊为CAD的患者,重新测定MED发现,3例发病时MED在正常范围,9例作用光谱发生了改变。结论LVA在CAD作用光谱中占有重要地位CAD的作用光谱具有波动性,光敏感性增强可从一个波段变化至另一波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线性皮炎 紫外线作用 光谱 CAD 皮肤试验 光过敏疾病
原文传递
红皮病性银屑病193例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竹生 林麟 +13 位作者 崔盘根 曾学思 陈志强 贾虹 李和莲 孙建方 弓娟琴 刘训荃 顾恒 曹元华 杨雪源 周展超 刘维达 宝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目的分析红皮病性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案的疔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我院收治的193例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3例中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发病年龄38岁,自既往其他类型银屑病转化为红皮病性银屑病... 目的分析红皮病性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案的疔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我院收治的193例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3例中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发病年龄38岁,自既往其他类型银屑病转化为红皮病性银屑病的平均时间为13年。伴有脓疱23例(局限性17例、泛发性6例),关节痛21例。入院时异常化验结果主要包括外周血白细胞升高94例.白蛋白下降71例,肝功能异常32例。诱因主要为药物、感染、精神因素、局部药物刺激等。雷公藤多甙、阿维A、阿维A联合雷公藤多甙、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的有效率分别为62.01%、73.68%、76.59%、76.92%。结论雷公藤多甙、阿维A、甲氨蝶呤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有效,但其潜在的不良反应限制其长期应用。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注意其疗效,还须考虑其不良反应,以个性化治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药用制剂 总结性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