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被引量:181
1
作者 邬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5-232,共8页
用修改分维数、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方法,对科尔沁沙地不同沙漠化土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划分的人工固沙区、围封保护区和流动沙丘区三种沙地景观类型中,人工固沙区景观空间格局最复杂,修改分维数Dm为1.... 用修改分维数、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方法,对科尔沁沙地不同沙漠化土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划分的人工固沙区、围封保护区和流动沙丘区三种沙地景观类型中,人工固沙区景观空间格局最复杂,修改分维数Dm为1.5476;其次为围封保护区Dm为1.4975;流动沙丘景观格局最简单Dm为1.4205。在沙漠化发展过程中(从保护区景观到流沙区景观)Dm减少,景观格局趋向简单;在沙漠化逆转过程中(从流沙区景观到人工固沙区景观)Dm增大,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在不同的景观类型中,斑块格局因受不同的作用过程影响变化规律各异。在人工固沙区,由于人工固沙措施为主的作用过程的影响,斑块类型从固定沙丘(a)、半固定沙丘(b)、半流动沙丘(c)到流动沙丘(d),格局多样性逐渐趋向复杂(D和Dm依次增加);在围封保护区,由于受季节性放牧、樵采和植被自然恢复等过程的多重作用影响,斑块类型a和d的空间结构最为复杂,斑块修改分维数分别为1.4663和1.4435。此外,从本项研究所用的三种格局分析方法的结果来看,修改分维数Dm比分维数D和景观多样性指数H能更好地描述景观和斑块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格局 科尔沁 沙地
下载PDF
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与干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1
2
作者 刘志民 蒋德明 +1 位作者 高红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18-422,共5页
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研究是涉及植物的适应或进化、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方面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研究内容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按Grime的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分类、植物营养繁殖与干扰适应、种子形态学与干扰适... 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研究是涉及植物的适应或进化、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方面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研究内容的生态学研究领域 .按Grime的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分类、植物营养繁殖与干扰适应、种子形态学与干扰适应、土壤种子库与干扰适应、植物繁殖体传播和萌发与干扰适应论述了当今极受关注的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与干扰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 干扰 种子形态 营养繁殖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05
3
作者 邬建国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对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沙漠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沙漠化土地的出现频率和不同沙漠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 ,探讨了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种绝灭和定居特点 .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沙漠化过程是一... 对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沙漠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沙漠化土地的出现频率和不同沙漠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 ,探讨了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种绝灭和定居特点 .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沙漠化过程是一个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 ,沙漠化首先导致特有种的绝灭 ,其次为稀有种和普通种 .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类植物受沙漠化影响最大 ,而 1年生草本和半灌木类植物可存活于沙漠化过程各个阶段 .在沙漠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速率大于定居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 物种多样性 沙漠化 内蒙古 科尔沁地区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空间关联 被引量:137
4
作者 孙赫 梁红梅 +2 位作者 崔青春 陶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4-162,共9页
基于研究单元全部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碳排放计算模型,估算了中国31个省区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探讨了中国省级尺度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08... 基于研究单元全部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碳排放计算模型,估算了中国31个省区1990—2008年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探讨了中国省级尺度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08年,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量从9.67×108t持续上升至32.37×108t。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7.83%以上。林地是主要的碳汇,其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90%以上。2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差异的影响,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显著,重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北部沿海地区,轻度碳排放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区。3全局自相关Moran′s I值从1990年的0.1558持续上升至2008年的0.2734,说明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在省级尺度上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4集聚中心和孤立点的空间转移存在较强的规律性。5局域自相关分析表明,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局部空间差异。碳排放强度高值集聚区和低值集聚区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锁定和路径依赖特征,体现为高值集聚区向沿海集中,低值集聚区向内陆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空间自相关 空间关联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固定沙丘植被物种多样性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5
5
作者 赵爱芬 李胜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应用1986年到1992年固定沙丘样方调查数据和同期降水量资料,对科尔沁沙地物种多样性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种丰富度对降水量变化的反响比较强烈,一个干旱年份可减少固定沙丘植物种丰富度,而随后的恢复却需要3年... 应用1986年到1992年固定沙丘样方调查数据和同期降水量资料,对科尔沁沙地物种多样性与年降水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种丰富度对降水量变化的反响比较强烈,一个干旱年份可减少固定沙丘植物种丰富度,而随后的恢复却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二者呈正相关。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D对降水量变化的反响大于H。群落均匀度指数C对降水量变化的反响不明显。从不同时期降水量变化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来看,生长期降水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大于年降水。在固定沙丘植被中,一年生植物种丰富度对降水量变化的反响最大,其次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灌木类植物种丰富度不受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在维持沙地物种多样性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降水量 固定沙丘植被 科尔沁地区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31种1年生植物萌发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刘志民 李雪华 +3 位作者 李荣平 蒋德明 曹成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48-653,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 1年生植物当年新采种子的萌发特点。在 3 1种植物中 ,7种植物包括大籽蒿、虎尾草、冠芒草、刺沙蓬、曼陀罗、龙葵、地锦的发芽率超过 80 % ,9种植物包括苍耳、水稗草、狗尾草、虱子草、沙...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 1年生植物当年新采种子的萌发特点。在 3 1种植物中 ,7种植物包括大籽蒿、虎尾草、冠芒草、刺沙蓬、曼陀罗、龙葵、地锦的发芽率超过 80 % ,9种植物包括苍耳、水稗草、狗尾草、虱子草、沙米、灰绿藜、野西瓜苗、太阳花、鹤虱的发芽率不足 10 %。 1~ 3 d开始发芽的 18种植物包括大籽蒿、黄蒿、虎尾草、毛马唐、画眉草、冠芒草、野大豆、黄花草木樨、网果葫芦巴、沙米、雾冰藜、碱地肤、刺沙蓬、苘麻、野西瓜苗、马齿苋、苋菜、地锦。超过 10 d基本不发芽的 5种植物包括苍耳、狗尾草、虱子草、灰绿藜、太阳花。发芽持续期小于 10 d的 12种植物包括毛马唐、水稗草、画眉草、沙米、雾冰藜、苘麻、野西瓜苗、益母草、马齿苋、龙葵、地锦、鹤虱 ;发芽持续期超过 2 1d的 6种植物包括大籽蒿、黄蒿、冠芒草、黄花草木樨、刺沙蓬、碱蓬。高发芽率植物的发芽进程线显示了 3种萌发格局 :速萌型 ,包括虎尾草、地锦、曼陀罗、龙葵 ;缓萌型 ,包括刺沙蓬 ;中间型 ,包括大籽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萌发 1年生植物 禾草 杂草 发芽持续期 荒漠化地区
下载PDF
荒漠绿洲区芦苇种群构件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关系 被引量:58
7
作者 赵文智 +1 位作者 李启森 何志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8-1146,共9页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 Pearson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河西荒漠绿洲区不同生境中芦苇种群构件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地下水埋深对芦苇种群的影响明显 ,主要体现在 :在湿地和地下水埋深小于 0 .5 m的生境中 ,芦苇种群表现...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利用 Pearson关联分析法研究了河西荒漠绿洲区不同生境中芦苇种群构件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地下水埋深对芦苇种群的影响明显 ,主要体现在 :在湿地和地下水埋深小于 0 .5 m的生境中 ,芦苇种群表现为高的种群密度、低的种群高度、低的地上生物量和高的地下生物量 ;在地下水埋深为 1 .5 m左右的生境中 ,芦苇种群地上生物量最高 ,生长最旺盛。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 ,垂直根茎生物量对芦苇种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加强 ,而水平根茎生物量对芦苇种群生物量的影响呈随机型 ,这可能是造成芦苇种群呈不连续、斑块状分布的主要原因。在地下水埋深 1 .5 m左右的生境中 ,芦苇的垂直根茎对种群生物量影响十分显著 ( P<0 .0 1 ) ;在地下水埋深 1 .5~ 4.0 m的生境中 ,影响显著 ( P<0 .0 5 ) ,但在地下水埋深 4m以上的生境中影响不显著 ,这表明在河西荒漠绿洲区 ,芦苇垂直根茎的最大水力提升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构件生物量 生境 地下水埋深 关联分析 荒漠绿洲区
下载PDF
植物对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8
作者 赵爱芬 赵雪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6,共4页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被人们认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植物修复技术不仅能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而且对更多品种污染的土壤修复有效,植物降解高分子有毒化合物的基础是根际环境及根际微生物,与无植物土壤不同.对根际区微生物降解和转...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被人们认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植物修复技术不仅能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而且对更多品种污染的土壤修复有效,植物降解高分子有毒化合物的基础是根际环境及根际微生物,与无植物土壤不同.对根际区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植物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降解.事实证明,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项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强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污染治理
原文传递
科尔沁沙地景观研究中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44
9
作者 张安定 +1 位作者 杨华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5-641,共7页
从研究区域取样尺度和分析尺度两个方面入手 ,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的尺度效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取样尺度的尺度效应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和统计分析来判断其变化趋势和范围。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景观中斑块数量 ( y)与取样面积 ( x)之间... 从研究区域取样尺度和分析尺度两个方面入手 ,对科尔沁沙地景观的尺度效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取样尺度的尺度效应可以通过回归分析和统计分析来判断其变化趋势和范围。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 ,景观中斑块数量 ( y)与取样面积 ( x)之间有很好的拟合关系 y=- 7.1 2 82 x+ 2 2 0 .31 ( R=0 .95 8>0 .70 8=α0 .0 1(10 ) ) ;最大斑块面积 ( y)和取样面积 ( x)二者的关系为 y=0 .0 0 4 x2 - 0 .0 0 96x+ 0 .3346( R=0 .947>0 .70 8=α0 .0 1(10 ) ) ,关系密切。取样面积对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分析显示 ,在取样面积最小为 0 .2 8的情况下 ,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为抛物线型 ,在取样面积约为研究区面积的一半左右时 ,景观多样性最高 ,为1 .931。不同取样面积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 1 .863(± 0 .0 75 )。从景观优势度指数的变化来看 ,呈倒抛物线型。在取样面积约为研究区面积的一半左右时 ,优势度最低 ,为 0 .467。不同取样面积的平均优势度指数为0 .5 34(± 0 .0 75 )。在取样面积不变的情况下 ,研究尺度的分析表明 ,沙地景观间隙度具有分形结构。间隙度与研究斑块的占有概率有关 ,占有概率越高 ,分维数越大。在研究对象占有概率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分布格局存在不同的景观间隙度 ,研究尺度越大 ,差别越大。相对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景观 斑块 景观多样性 景观间隙度 尺度效应 科尔沁沙地景观 景观生态学
下载PDF
景观格局在沙漠化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32
10
作者 赵爱芬 李胜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0-214,共5页
应用景观生态学中格局分析的一些方法对4种典型沙漠化土地景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和景观中斑块的格局通过影响边界长度和组合状况,进而影响沙漠化过程中的各种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其中,分维数的变化可以反映景观和斑块... 应用景观生态学中格局分析的一些方法对4种典型沙漠化土地景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和景观中斑块的格局通过影响边界长度和组合状况,进而影响沙漠化过程中的各种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其中,分维数的变化可以反映景观和斑块格局的变化,分维数越大格局越复杂,两者关系呈正相关;修改分维数可以反映景观格局的多样性和景观中斑块之间的相邻性,两者关系也呈正相关;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的数量化分析和描述,为研究沙漠化过程和景观格局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指出了景观格局在沙漠化危害程度判定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沙漠化土地 沙漠化过程
下载PDF
坝上地区沙漠化过程对景观格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用分维数、修改分维数和景观间隙度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坝上地区正兰旗南部70年代和80年代的沙漠化土地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70年代,潜在沙漠化土地和强烈发展中沙漠化土地格局的聚集度分别为1.49和1.12... 用分维数、修改分维数和景观间隙度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坝上地区正兰旗南部70年代和80年代的沙漠化土地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70年代,潜在沙漠化土地和强烈发展中沙漠化土地格局的聚集度分别为1.49和1.124,随着沙漠化的发展到80年代,上述两类型的格局趋向分散;而正在发展中沙漠化土地和严重沙漠化土地的聚集度增高,分别为1.437和1.048。在沙漠化的发展过程中,整个景观的格局和格局多样性趋向复杂,D和Dm分别从1.279和1.591增加到1.285和1.599;与此相反,不同沙漠化土地斑块的格局和格局多样性却趋向简单,D和Dm分别由1.259和1.584减少到1.194和1.414。此外,在沙漠化的发展过程中(从70年代到80年代),景观格局和格局多样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格局 分维数 景观间隙度 景观
下载PDF
分形模型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2
作者 邬建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42,共8页
1 前言分形模型(fractal models)是建立在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解释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方法[21,24]。纵观分形几何学的发展也不过2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数学家Mandelbrot[19~21]创立,由众多的... 1 前言分形模型(fractal models)是建立在分形几何学(fractal geometry)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解释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方法[21,24]。纵观分形几何学的发展也不过2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数学家Mandelbrot[19~21]创立,由众多的科学家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应用于研究自然界各种传统几何学难以解决的现象[7,9~11,13,17,28,37]。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科学界的主流刊物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推波助澜和大批的图书问世,使其与混沌理论(Chaos)和其它一些非线性理论得到广泛的应用[3,41]。分形几何学的核心是描述自然界各种不规则物体,如:云的形状、海岸线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分形模型
下载PDF
额济纳荒漠绿洲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赵文智 +1 位作者 何志斌 张智慧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9-566,共8页
荒漠绿洲的生态需水量主要指维持荒漠绿洲植被正常生长所需要消耗的水量.采用3S技术与野外生产力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生产力、蒸腾系数之间的关系方程,计算了额济纳荒漠绿洲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 荒漠绿洲的生态需水量主要指维持荒漠绿洲植被正常生长所需要消耗的水量.采用3S技术与野外生产力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生产力、蒸腾系数之间的关系方程,计算了额济纳荒漠绿洲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维持额济纳绿洲现状的需水量为1.53×10~8m^3,若使现有的植被恢复到目前最高生产力水平的生态需水量为3.49×10~8m^3.考虑到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河道输水损失、绿洲植被耗水、绿洲内农田用水和降水补充等,额济纳旗绿洲维持现状需要黑河下泄水量(狼心山)为1.93~2.23×10~8m^3之间,若使现有的植被恢复到目前最高生产力水平,需要黑河下泄水量(狼心山)为4.28~5.17×10~8m^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绿洲 NDVI 生产力格局 植被生态需水量
原文传递
沙蓬—流动沙丘先锋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胜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2年第4期63-70,共8页
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是流动沙丘的先锋植物。本文以内蒙东部奈曼旗沙地的沙蓬为样本,分析和研究了它的发芽规律,生长特点,生物量和其在群落中的地位。
关键词 沙蓬 先锋植物 流动沙丘 沙丘
下载PDF
人工调水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赵文智 李秋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87-1993,共7页
研究了围封禁牧条件下人工调控黑河水文过程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水实施的3a中,胡杨主要靠根蘖繁殖更新,种子繁殖几乎不存在。在没有放牧干扰的条件下,不同年份之间林窗内胡杨的根蘖繁殖差异明显,胡杨幼苗... 研究了围封禁牧条件下人工调控黑河水文过程对额济纳胡杨荒漠河岸林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水实施的3a中,胡杨主要靠根蘖繁殖更新,种子繁殖几乎不存在。在没有放牧干扰的条件下,不同年份之间林窗内胡杨的根蘖繁殖差异明显,胡杨幼苗个体密度平均为(213.9±112.5)株/100m2,其中1龄为(27.5±18.8)株/100m2,2龄为(113.8±67.7)株/100m2,3龄为(71.0±73.9)株/100m2。胡杨幼苗的丛密度平均为(108.3±56.0)丛/100m2,其中1龄为(19.2±13.9)丛/100m2,2龄为(59.0±37.8)丛/100m2,3龄为(29.8±22.8)丛/100m2。这种差异与当年的生态水文条件有关。划分的整体、大林窗、小林窗3种类型中,大林窗内2龄胡杨幼苗的根蘖繁殖更新受到了距样方最近和最远母树距离的影响。在生态水文条件较好的年份(2龄苗对应于2002年),在距母树较远的地方根蘖繁殖最容易发生。在其它林窗中,胡杨根蘖繁殖主要受林窗生境如环样方母树株数(Tn)、距样方最近母树距离(Nd)、距样方最远母树距离(Fd)和林窗面积(Ga)等因子的综合影响,任何一个因子的单独影响都不显著。总之,本研究的初步结论是黑河分水工程实施对胡杨的繁殖更新无疑是有利的,但前提是消除放牧等干扰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 分水 胡杨 繁殖 林窗
下载PDF
地形对草甸草原植被生产力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9
16
作者 吕世海 +1 位作者 冯朝阳 叶生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339-3348,共10页
草原植被生产力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地形作为影响植被生产力(NPP)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已有的草原遥感监测研究中没有被充分重视。以USGS和GLCF共享MODIS和DEM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呼伦贝尔辉河湿地保护区草甸... 草原植被生产力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地形作为影响植被生产力(NPP)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已有的草原遥感监测研究中没有被充分重视。以USGS和GLCF共享MODIS和DEM数据为数据源,选取呼伦贝尔辉河湿地保护区草甸草原核心区为研究对象,在地面光谱生物量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采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2000—2012年的NPP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对草甸草原植被生产力分布格局有显著的影响。在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3个地形因子中,海拔高度引起的NPP变化幅度最大,坡度次之,坡向最小。在总体特征上,海拔高度每升高10m,生产力增加4.78 g/m2;坡度每增加1°生产力增加-1.42 g/m2;N坡向植被生产力水平最高(184.8 g/m2),西南(SW)坡向最低(173.3 g/m2)。从不同地形因子的分布面积特点判断,地形对草甸草原NPP的影响尺度介于土壤环境异质性和草场类型异质性之间。不同生产力水平年份对生产力分布格局的影响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同,在中等生产力水平年份NPP变幅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化高程 地面光谱模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黄河口海岸线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34
17
作者 崔步 +2 位作者 陈雅琳 董琼 张睿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8-109,119,共3页
本文以1976年至2002年间18景多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与配准,并运用近红外波段的水体反射辐射率明显单一并低于其他地物的特性提取了逐年河口海岸的平均高潮线,另外经GIS叠加分析计算等... 本文以1976年至2002年间18景多时相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与配准,并运用近红外波段的水体反射辐射率明显单一并低于其他地物的特性提取了逐年河口海岸的平均高潮线,另外经GIS叠加分析计算等获取了海岸线时空变化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了海岸线的演变过程,并根据河口来水来沙等条件提出了防止海岸蚀退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海岸线 遥感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奈曼沙区植被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赵文智 刘志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0-44,共5页
本文应用土壤水能量的概念——土水势,分析了奈曼沙地几种固沙植被,结果表明在干旱的8~10月在年降水量仅366毫米的奈曼沙区,在无地下水和灌溉补给的情况下,樟子松、小叶杨、小叶锦鸡儿、木岩黄芪人工植被不断恶化其自身的立地水分状况... 本文应用土壤水能量的概念——土水势,分析了奈曼沙地几种固沙植被,结果表明在干旱的8~10月在年降水量仅366毫米的奈曼沙区,在无地下水和灌溉补给的情况下,樟子松、小叶杨、小叶锦鸡儿、木岩黄芪人工植被不断恶化其自身的立地水分状况,很难长期维持其稳定性。而差把嘎蒿并未严重恶化自身的立地水分状况,群落的演替受立地水分状况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曼沙区 土壤 水分状况 人工植被
原文传递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分形特性 被引量:29
19
作者 屈建军 +3 位作者 董光荣 王熙章 陆锦华 钟德才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1-365,共5页
以分维为工具,以分维数为中介参数刻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星状沙山多单独分布,其沙山高度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及复合型星状沙山小,一般多在100~200m之间,形态相对简单,因而其分维数较小(D=1 0424... 以分维为工具,以分维数为中介参数刻画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典型区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该区星状沙山多单独分布,其沙山高度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及复合型星状沙山小,一般多在100~200m之间,形态相对简单,因而其分维数较小(D=1 042462)。综合型星状沙山,为在巨大的沙山体上迭置有次一级的星状沙丘,其规模小于复合型星链状沙山,高度多达200~300m,该类型沙山形态结构较星状沙山复杂,因而其分维数高于星状沙山(D=1 119346)。复合型星链状沙山,是构成该区域高大沙山的主体,其相对高度大于300m,平均为309 43m,最高可达465m,沙山形态结构颇复杂,在其巨大的沙山体上迭加有许多相同类型的次一级沙丘及古沙丘,规模也较综合型星状沙山大,因而其分维数最大(D=1 148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高大沙山 风沙地貌 分形特性 形态特征 分维数
下载PDF
区域沙漠化研究中的沙漠化数量表征 被引量:29
20
作者 高玉葆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在区域尺度的沙漠化研究中,沙漠化的数量表征可以从沙漠化程度和沙漠化过程二个方面来表示,沙漠化程度是区域内不同沙丘类型的加权作用的总和,用公式DGi=(Mi+k1SMi+k2Fi)/Ai来计算。沙漠化过程是描述沙漠化程度的变化速率,即单位时间内... 在区域尺度的沙漠化研究中,沙漠化的数量表征可以从沙漠化程度和沙漠化过程二个方面来表示,沙漠化程度是区域内不同沙丘类型的加权作用的总和,用公式DGi=(Mi+k1SMi+k2Fi)/Ai来计算。沙漠化过程是描述沙漠化程度的变化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的沙漠化程度的变化速率,用公式DP=(DGi+n-DGi)/n来计算。其中权重k值的确定是区域沙漠化研究的核心,因为k值的大小影响到区域沙漠化程度的高低。研究的结果表明,k值与沙漠化程度呈正关联。但是,其引起的变化小于不同沙丘类型面积变化引起的沙漠化程度的变化。因为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区域尺度上的沙漠化程度和过程,主要反映了不同沙丘类型的面积信息,权重k值仅仅是对其进行了校正。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k值与沙漠化程度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对k值的异议引起的沙漠化程度和过程的差别,可通过k值曲线及时地纠正或重新计算。此外,在不同沙丘类型面积确定的情况下,用k值曲线可表示出所研究地区沙漠化程度和沙漠化过程的变化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沙漠化 数量表征 沙漠化程度 沙漠化过程 沙丘 k值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