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桂钿先生之“董仲舒研究”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常会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4-31,共8页
周桂钿先生是秦汉思想史及董仲舒哲学研究的大家,在学术界、思想界和社会科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其潜心学术、孜孜不倦的学术态度及哲学精神令人钦敬。周先生在董仲舒研究的历程中,对董仲舒哲学进行了三次定性。学术范式对... 周桂钿先生是秦汉思想史及董仲舒哲学研究的大家,在学术界、思想界和社会科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其潜心学术、孜孜不倦的学术态度及哲学精神令人钦敬。周先生在董仲舒研究的历程中,对董仲舒哲学进行了三次定性。学术范式对董仲舒历史地位及评价影响巨大。周先生对董仲舒的理论贡献归纳、总结为大一统论、天人感应、独尊儒术。由孔子"富而后教"出发,结合新中国历史,周先生总结了"国家发展三阶段论"。周先生提出的"汉代新儒学"基本等同于"董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桂钿 董仲舒 学术范式 历史地位 理论贡献 现代价值
下载PDF
缺位的董仲舒与刘贺的思想世界
2
作者 王刚 常会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25-38,共14页
董仲舒及董学与刘贺的思想旨趣相交集,但在刘贺墓的出土资料中,这些不仅都付之阙如,而且在衣镜文中特意隐去董氏名号。这不是偶然,而是刘贺采取了有意为之的回避态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一则源于政治忌讳及高压态势,遵循“义不讪上... 董仲舒及董学与刘贺的思想旨趣相交集,但在刘贺墓的出土资料中,这些不仅都付之阙如,而且在衣镜文中特意隐去董氏名号。这不是偶然,而是刘贺采取了有意为之的回避态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一则源于政治忌讳及高压态势,遵循“义不讪上,智不危身”的董学原则成为题中应有之义;二则是学术内在的立场冲突及规则所导致。刘贺延承师门之风,加之本人对于“王道”及“礼义”的重视,根据“论必称师,而不敢专己”的原则,隐去董氏之名,甚至对所引董生文字降格和删芟,遂成为颇具学术理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刘贺 缺位 政治文化 学术立场
下载PDF
北京孔庙大成殿匾额楹联背后的故事 被引量:3
3
作者 常会 《民主》 2016年第10期43-47,共5页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孔的重要场所。大成殿是孔庙的主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而成。该殿五进九间,双层飞檐,四坡五脊,通高33米,黄色琉璃瓦,顶部正脊两端均装饰龙...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孔的重要场所。大成殿是孔庙的主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而成。该殿五进九间,双层飞檐,四坡五脊,通高33米,黄色琉璃瓦,顶部正脊两端均装饰龙形鸱吻,殿内金砖铺地,整体规制,与故宫太和殿无二。前宽敞月台,高于地面2米,由汉白玉雕云头石栏三面环绕,东西两端各有17级台阶,前级正中嵌有一块7米长、2米宽的大青石浮雕,石面上下雕有二龙戏珠,中间盘龙吞云吐雾、宝珠火焰、云水波涛、蔚为壮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庙 北京 故事 楹联 匾额 祭孔 皇帝
原文传递
董仲舒《春秋繁露》礼乐教化思想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常会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3期40-53,共14页
从"尊礼而重信"、"礼之所重者,在其志"、经礼和变礼、"礼乐之所为兴"四个方面,对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礼乐教化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在国家经济逐步繁荣的今天,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和决策者也审时度势,将... 从"尊礼而重信"、"礼之所重者,在其志"、经礼和变礼、"礼乐之所为兴"四个方面,对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礼乐教化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在国家经济逐步繁荣的今天,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和决策者也审时度势,将文化复兴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文化复兴的本质其实就是"富然后教",即重视教育和教化。董仲舒《春秋繁露》中的礼乐教化思想为我们今日之国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礼乐教化 现代价值
下载PDF
祭孔释奠“改制”思想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常会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9-17,共9页
祭孔释奠存在一个时代性问题。纵观祭孔释奠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和现代,不存在哪一个时代祭孔释奠跟前代完全相异,也不存在哪一个时代跟前代完全相同,具体包括跪拜礼、... 祭孔释奠存在一个时代性问题。纵观祭孔释奠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和现代,不存在哪一个时代祭孔释奠跟前代完全相异,也不存在哪一个时代跟前代完全相同,具体包括跪拜礼、乐章和服饰等方面,体现了祭孔释奠的时代变迁。其实早在西汉时期,董仲舒在其对汉武帝的上疏中便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问题。如果我们去除蒙在"改正朔,易服色"身上的种种神秘色彩,单就其思想之时代性而言,则我们现代之祭孔释奠亦是应该"改正朔,易服色"的。现代的祭孔释奠的改制应该遵循孔子"损益"的思想原则,既要强调其时代性,同时也不能完全摆脱古制,一味标新立异,从而真正做到礼乐和谐、文质彬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孔释奠 改制 时代性 儒学 礼仪 董仲舒 《春秋繁露》
下载PDF
民国初年关于祭孔问题的争议 被引量:2
6
作者 常会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58,共3页
自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从此走入所谓的经学时代(以儒学为国家统治思想),绵延两千余年而不绝。孔子也被累世追封,从汉平帝时加封"褒成宣尼公",到唐玄宗时加封的"文宣王",到宋真宗时加封"至圣文宣王"... 自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从此走入所谓的经学时代(以儒学为国家统治思想),绵延两千余年而不绝。孔子也被累世追封,从汉平帝时加封"褒成宣尼公",到唐玄宗时加封的"文宣王",到宋真宗时加封"至圣文宣王",再到元武宗时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由生时自称的"从大夫之后",一直被追封到王公的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宣王 祭孔 追封 弘治年间 汉平帝 罢黜百家 元武宗 明成 省都督 统治思想
下载PDF
作为“庙学”存在的儒学 被引量:1
7
作者 常会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庙学作为儒学、经学与道统的物质载体,作为古代教育、科举制度、祭孔讲经和礼乐教化之所,作为政统与道统、学统与从祀制度交汇之地,其历史意义重大。“庙学”这一概念由“庙”和“学”构成,实即古代孔庙和官学的一体化。唐代儒学制度化... 庙学作为儒学、经学与道统的物质载体,作为古代教育、科举制度、祭孔讲经和礼乐教化之所,作为政统与道统、学统与从祀制度交汇之地,其历史意义重大。“庙学”这一概念由“庙”和“学”构成,实即古代孔庙和官学的一体化。唐代儒学制度化,孔庙由国子学、太学逐渐推广至全国州、县学,“庙学合一”教育规制正式形成,并为宋元明清沿袭。“儒学”在近现代百年中经历了由古代学校“国学”到现代儒家学术思想义理的变化。古代“儒学”与“庙学”是一体的,“庙学”亦可称“儒学”,即作为实体存在的“儒学”,二者关系密切。庙学与儒家道统亦紧密相关,因孔庙本身就是儒家道统谱系的实体承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学 儒学 庙学合一 道统 复兴
原文传递
“中西会通视域下的儒家超越性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常会 《当代儒学》 2021年第1期263-280,共18页
儒家不仅是一套伦理学说,更有天人之际的终极关切,具有安身立命的功效,这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是,儒家的超越思想具有怎样的内涵与形态?与其他轴心文明的超越思想有何不同?牟宗三等提出的内在超越说是否足以概括儒家超越思想的特色?今... 儒家不仅是一套伦理学说,更有天人之际的终极关切,具有安身立命的功效,这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但是,儒家的超越思想具有怎样的内涵与形态?与其他轴心文明的超越思想有何不同?牟宗三等提出的内在超越说是否足以概括儒家超越思想的特色?今天的儒家应该如何重建其终极关怀?这些问题近来逐渐成为讨论热点。许多学者对于现代新儒家的内在超越说提出批评商榷,有的学者认为原始儒家的超越是一种神圣外在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伦理学说 终极关切 轴心文明 原始儒家 天人之际 牟宗三 安身立命
下载PDF
双向超越:论孔子思想的超越性
9
作者 常会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1期90-98,170,171,共11页
儒家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天人关系,《论语》中之天命、鬼神观念源于周代以来神圣之天,具有较强的外在超越性。孔子神圣之天包含了道德性、惩戒性与神秘性,且其天命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如道命、国命和人命等。这种天命、鬼神的外在超越,可... 儒家创始人孔子非常重视天人关系,《论语》中之天命、鬼神观念源于周代以来神圣之天,具有较强的外在超越性。孔子神圣之天包含了道德性、惩戒性与神秘性,且其天命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如道命、国命和人命等。这种天命、鬼神的外在超越,可与西方宗教神学外在超越相参照。孔子之道(天道)思想源于春秋以来重视的自然之天,具有超越性,同时它又通过德、仁内在于人之身心、道德实践和政治文明。就此意义上而言,孔子之道(天道)既是超越的,又是内在的,故可称之为内在超越,可与近现代西方哲学之内在超越相参照。孔子思想中既有天命、鬼神之外在超越,亦有道(天道)之内在超越,二者通过“德”一体贯通、紧密结合、不可偏废,并最终开辟出“仁”之人文新境,可称为“双向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超越性 内在超越 外在超越 双向超越
原文传递
董仲舒的礼乐教化思想及现代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常会 《中国儒学》 2016年第1期207-238,共32页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礼乐文化传统的国家,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乐并行,相须为用。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思想的重要载体。研究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继承、发展和弘扬优秀的礼乐文化传统,并与当下社会...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礼乐文化传统的国家,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乐并行,相须为用。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道德教化思想的重要载体。研究中国古代的礼乐文化,继承、发展和弘扬优秀的礼乐文化传统,并与当下社会现实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化作用,是学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和使命。中国的礼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追源溯流,探幽索微,将历代大儒之礼乐文化思想充分挖掘出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教化 中国 礼乐 文化 传统
原文传递
董仲舒与朱熹“天命观”的比较研究--以《论语集解》和《论语集注》为参照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会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13,共12页
天命观问题是历代中国哲人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在不同时代,天命观又存在着重大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论语集解》与《论语集注》中有关天命的文本分析,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天命观之不同,并进而揭示汉学与宋学对于天命的不同理解。《论... 天命观问题是历代中国哲人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而在不同时代,天命观又存在着重大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论语集解》与《论语集注》中有关天命的文本分析,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天命观之不同,并进而揭示汉学与宋学对于天命的不同理解。《论语集解》受汉代天人关系说特别是董仲舒?三统说?的影响,其关注的是?三统说?起源发展的历史,关注的是朝代和国家兴旺更替的根本原因以及改正朔、易服色的具体内容。朱熹接续和发展子思、孟子及二程?诚?的思想,用其精深的理学本体论来解天命,其天命或天道也即子思、孟子的?诚?,或者如程子所言的?忠恕之道?的?忠?,认为它是?事物所以当然之故?。这体现了宋学和汉学在天命观上的巨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朱熹 天命观 比较
下载PDF
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养生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会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9-34,共6页
董仲舒从个人循天道养生的角度,提出了“人其天之继欤”的著名思想,而其中所阐发的“中和养生”思想,更是非常深刻,发人深省。他指出,人因循上天之道,以便存养其身体,这就是道。董仲舒根据公孙之养气之说“君子怒则反中而自说以和;喜则... 董仲舒从个人循天道养生的角度,提出了“人其天之继欤”的著名思想,而其中所阐发的“中和养生”思想,更是非常深刻,发人深省。他指出,人因循上天之道,以便存养其身体,这就是道。董仲舒根据公孙之养气之说“君子怒则反中而自说以和;喜则反中而收之以正,忧则反中而舒之以意,惧则反中而实之以精”,指出君子无论喜怒忧惧,都必须返回到中,从而达到和、正、意、精的良好养生效果。董仲舒还从意、神、气三者密切关系出发,对于其“养气说”进行了很好的阐发。他又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对养生之道进行了充分理论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春秋繁露》 养生哲学 中和
下载PDF
孔子“晚而喜《易》”新论
13
作者 常会 《中国儒学》 2013年第1期58-68,共11页
关于孔子'晚而喜《易》',历来有所争议。孔子对《易经》(简称《易》)的态度,在历史上也是扑朔迷离。那么,孔子的'晚而喜《易》',是说孔子晚年才喜欢上《易经》,才开始真正研究《易经》呢?还是孔子早年就已经开始研究《... 关于孔子'晚而喜《易》',历来有所争议。孔子对《易经》(简称《易》)的态度,在历史上也是扑朔迷离。那么,孔子的'晚而喜《易》',是说孔子晚年才喜欢上《易经》,才开始真正研究《易经》呢?还是孔子早年就已经开始研究《易经》,只是到晚年更加热爱《易经》?如果是前者,那么孔子习《易》的时间应该较晚,那么他关于《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前者 态度 有所 新论 争议
原文传递
学宫文化的历史及时代价值
14
作者 常会 《国际儒学论丛》 2018年第2期85-122,共38页
所谓学宫文化的历史,其实就是古代的国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礼乐教化需要一个固定场所,就譬如现在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举行宗教仪式需要教堂或寺庙一样。中国古代的礼乐教化场所主要就是在国学、府州县学,包括书院等,笼统可以称作... 所谓学宫文化的历史,其实就是古代的国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礼乐教化需要一个固定场所,就譬如现在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举行宗教仪式需要教堂或寺庙一样。中国古代的礼乐教化场所主要就是在国学、府州县学,包括书院等,笼统可以称作学宫。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宫文化予以论述和探讨,即学宫的历史起源、学宫的历史发展和学宫的历史价值。孔庙、学宫、书院祭孔讲经,其核心是尊师重教,尊孔重儒,庙学合一,其形式是礼乐教化。追溯学宫文化,回顾祭孔释奠,就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宫文化 历史 时代价值
下载PDF
中道超越与儒学历史根源的考察——《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学术研讨会文章选登
15
作者 赵法生 李洪卫 +5 位作者 王绪琴 李旭 卢盈华 吴晓番 常会 沈鸿慎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5期22-48,共27页
近几年来,在当代哲学研究和中国哲学学科领域中儒学“超越性”问题的讨论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尤其是对牟宗三等所提出的“内在超越”的反思性考察和对“外在超越”的倡导成为一时之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 近几年来,在当代哲学研究和中国哲学学科领域中儒学“超越性”问题的讨论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尤其是对牟宗三等所提出的“内在超越”的反思性考察和对“外在超越”的倡导成为一时之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法生研究员则提出了“中道超越”的概念,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这个概念的阐发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相关问题的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界争鸣。藉此,本刊联合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阳明学与现代儒学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关于赵法生著作《儒家超越思想的起源》的学术研讨会,现选登研讨会部分与会者发言(整理稿)以飨读者。除以下相关论文的作者之外,参加并主持了学术研讨活动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韩星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齐鲁学刊》编辑部杨春梅教授。希望借此专题的发表进一步深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动学术界对该问题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研讨活动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学术热点 历史根源 内在超越
下载PDF
儒家“庙学合一”教育规制的形成及历史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常会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0,共8页
中国古代是先有大学,包含了教育、祭祀、政治和伦理多种功能;后有孔庙,主祀孔子,并及于四配、十二哲、历代先贤先儒。自汉代以后,儒学逐步经学化、制度化,祭孔讲经亦逐步常态化、制度化。东晋国学"增造庙屋","庙学合一&q... 中国古代是先有大学,包含了教育、祭祀、政治和伦理多种功能;后有孔庙,主祀孔子,并及于四配、十二哲、历代先贤先儒。自汉代以后,儒学逐步经学化、制度化,祭孔讲经亦逐步常态化、制度化。东晋国学"增造庙屋","庙学合一"教育规制雏形初具。唐贞观四年(630年),诏州县学皆立孔子庙;唐高宗时,又敕州县未立庙者速事营造。从此,孔庙开始遍及天下,正式形成了"庙学合一"教育规制,并相沿至清末。"庙学合一"教育规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国学教育结合亦颇具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学合一 教育规制 祭孔讲经 历史价值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的三重义涵
17
作者 常会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8期153-153,共1页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之复杂难解,受制于“中国哲学”一词的三重义涵。首先,它既是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又是代表“思想传统”的中国哲学。其次,作为“思想传统”的中国哲学,既是作为“义理”的中国哲学,又是作为“社会教化...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之复杂难解,受制于“中国哲学”一词的三重义涵。首先,它既是作为一门“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又是代表“思想传统”的中国哲学。其次,作为“思想传统”的中国哲学,既是作为“义理”的中国哲学,又是作为“社会教化”的中国哲学。最后,作为“社会教化”的中国哲学,既是一种“道德教化”的中国哲学,又是具有一定“宗教教化”功能的中国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化 现代学科 道德教化 三重 合法性问题 宗教教化 哲学
原文传递
还有哪些汉字富有价值
18
作者 常会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3-33,共1页
笔者以为,当前最具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体}吾的应该包括天、地、人、德、忠、信、仁、礼、孝、悌、和、廉、耻、勇几个字。天、地、人。在《周易》中称为“三才”,三才各有其道:“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 笔者以为,当前最具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体}吾的应该包括天、地、人、德、忠、信、仁、礼、孝、悌、和、廉、耻、勇几个字。天、地、人。在《周易》中称为“三才”,三才各有其道:“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说卦》)。天、地、人三才合一,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三才” 汉字 《周易》 《易》 “王”
下载PDF
莫忘回望“触奸柏”
19
作者 常会 《民主》 2015年第8期61-61,共1页
北京孔庙大成殿月台前右方,有一株苍劲高耸的柏树名曰"触奸柏"。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他平时专横跋扈、欺压百姓、残害忠良、作恶多端。当他路经该树下,狂风骤起,柏树枝摇动,吹掉他的乌纱帽,使其仓皇逃走。后人认为柏树... 北京孔庙大成殿月台前右方,有一株苍劲高耸的柏树名曰"触奸柏"。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他平时专横跋扈、欺压百姓、残害忠良、作恶多端。当他路经该树下,狂风骤起,柏树枝摇动,吹掉他的乌纱帽,使其仓皇逃走。后人认为柏树有知,能辨忠奸,称此树为"触奸柏"或"辨奸柏"。据说,这株古柏为元代国子监祭酒许衡所植(国子监彝伦堂前"复苏槐"相传亦为其所植),至今已700多年,仍枝繁叶茂,挺拔苍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孔庙 彝伦堂 祭孔 首善之地 积贫积弱 至圣先师 巍然耸立 神圣殿堂 浩然正气 忠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