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97例老年修复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燕一 刘洪臣 +3 位作者 郭贵华 张晔缨 曹均凯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修复患者口腔情况和修复状况。材料和方法:调查1197例老年修复治疗的病例,将每一病例的缺牙和修复情况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老年人平均缺失牙齿9.10颗,缺失最多的前3位牙齿足正颌第—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和下颌... 目的:了解老年修复患者口腔情况和修复状况。材料和方法:调查1197例老年修复治疗的病例,将每一病例的缺牙和修复情况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老年人平均缺失牙齿9.10颗,缺失最多的前3位牙齿足正颌第—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余留最多的前3位牙齿足下颌尖牙、下颌第一双尖牙和上颌尖牙。19.51%的病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19.51%的病例修复时需咬合重建或咬合抬高;21.84%的病例修复前存在食物嵌塞。结论:活动义齿是目前老年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以及防治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修复的特点。结果提示:应重视老年修复中牙体、牙周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保健与修复治疗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牙列缺损 修复治疗 活动义齿 咬合重建 食物嵌塞 颞下颌关节病
下载PDF
CBCT与螺旋CT对颞颌关节成像的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曹均凯 王照五 +4 位作者 石校伟 姜华 胡敏 刘洪臣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与螺旋CT对颞颌关节成像的比较,探讨CBCT影像与螺旋CT对颞下颌关节成像大体解剖结构的一致性;通过比较分析研究CBCT在颞下颌关节检查成像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1名成人通过严格的TMJ临床检查为健康关节志愿... 目的:通过锥体束CT(CBCT)与螺旋CT对颞颌关节成像的比较,探讨CBCT影像与螺旋CT对颞下颌关节成像大体解剖结构的一致性;通过比较分析研究CBCT在颞下颌关节检查成像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1名成人通过严格的TMJ临床检查为健康关节志愿者在同一时间行CBCT与螺旋CT扫描,并进行分析。结果:CBCT与螺旋CT二者重建的解剖形态影像基本一致。受检者的影像均可较清晰再现颞下颌关节结构形态及相对位置关系。结论:比较证实CBCT能准确反映颞下颌关节解剖形态,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CBCT 螺旋CT
下载PDF
上颌第二磨牙牙根根管数目的CBCT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石校伟 王照五 +5 位作者 刘荣森 李颖超 徐萍 周惠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三维影像对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分析,明确其变异性,指导临床根管治疗。方法:对来我院老年牙髓牙体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CBCT扫描与二次重建后,对上颌第二磨牙解剖结构...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三维影像对上颌第二磨牙的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分析,明确其变异性,指导临床根管治疗。方法:对来我院老年牙髓牙体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CBCT扫描与二次重建后,对上颌第二磨牙解剖结构观察分析。结果:CBCT检查老年患者265人,上颌第二磨牙435颗。在轴位影像和3D影像上根据牙根、根管以及牙根、根管的变异性共分为8种类型。单根单根管2.30%;1根2根管7.35%;1根3根管9.20%;2根2根管3.91%;2根3根管19.54%;3根3根管38.6%;MB217.5%;4根4根管2.29%。结论:上颌第二磨牙根的数目、根管的数目以及解剖形态变异性非常大,CBCT影像为临床根管治疗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二磨牙 牙根及根管数目 CBCT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兔牙槽骨缺损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4
作者 鄂玲玲 王东胜 +4 位作者 吴霞 吕燕 王家柱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37-140,171,共5页
目的:探讨新西兰白兔下颌骨门齿远中牙槽骨缺损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正常成年新西兰白兔(2.5kg)麻醉后,在其下颌骨门齿远中做10×4×3mm的缺损,术后0d及术后12w对缺损部位进行X线检查、苏木素伊红及甲苯胺蓝组织学... 目的:探讨新西兰白兔下颌骨门齿远中牙槽骨缺损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正常成年新西兰白兔(2.5kg)麻醉后,在其下颌骨门齿远中做10×4×3mm的缺损,术后0d及术后12w对缺损部位进行X线检查、苏木素伊红及甲苯胺蓝组织学染色。结果:X线及组织学染色显示,于新西兰白兔下颌骨门齿远中做10×4×3mm的缺损未伤及门齿及颏神经。术后12w,缺损处未见明显新生骨生成。结论:成功建立新西兰白兔下颌骨门齿远中牙槽骨缺损模型。本研究为探讨重建牙槽骨缺损及评估植骨材料在颌骨的成骨能力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中小型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模型
下载PDF
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家柱 王照五 +4 位作者 许来青 杨洋 周惠 徐萍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估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回顾520例1040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影像,分析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采用Vertucci(1984)及其他学者提出的分类法对根管构...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估下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回顾520例1040颗下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影像,分析牙根形态和根管系统,采用Vertucci(1984)及其他学者提出的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结果:1040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牙1022颗(98.3%),双根牙18颗(1.7%)。双侧不对称分布的病例数115例,占总病例数的22.12%。根据Ver tucci1984年和Gulavibala et.al 2001年根管分型,根管Ⅰ型约占66.88%;Ⅱ型5.58%;Ⅲ型5.67%,Ⅳ型8.93%;V型10.14%;Ⅵ型1.21%;Ⅶ型0.47%;Ⅷ型0.09%;Ⅹ型0.83%;Ⅻ型0.19%。另外还发现5种多根管形态不在其分型范围。结论: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CBCT可用于对其解剖形态变异的评价从而为疑难根管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前磨牙 牙根形态 根管系统 锥形束CT
下载PDF
人与犬牙周膜干细胞的生长特性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贺慧霞 刘洪臣 +3 位作者 王东胜 鄂玲玲 王照五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9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培养、分离人与犬牙周膜干细胞(PLSCs),比较其生长特性,为相关体内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别从原代培养的人与犬牙周膜细胞中分离PLSCs,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细胞计数、集落形成检测、流式细胞仪等... 目的:培养、分离人与犬牙周膜干细胞(PLSCs),比较其生长特性,为相关体内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别从原代培养的人与犬牙周膜细胞中分离PLSCs,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细胞计数、集落形成检测、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比较人与犬PLSCs的细胞形态、生长曲线、集落形成率(CFR)及STRO-1+表达情况。结果:人与犬PLSCs形态相似,均为梭形,生长曲线也都呈"S"形。但CFR人PLSCs显著高于犬PLSCs(P<0.05),而且人牙周膜中STRO-1+细胞的表达率高于犬牙周膜中STRO-1+细胞(P<0.05)。结论:STRO-1+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可用于分离人和犬PLSCs,所分离的两种PLSCs的形态和体外生长模式相似,但细胞亚群增殖能力和表型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生长特性 免疫磁珠分选
下载PDF
铸造可摘式全牙列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病14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侯康林 宁江海 +3 位作者 梁军 邓斌 费勇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3-914,共2页
目的 分析铸造可摘式全牙列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病或牙周病合并牙列缺失的修复设计和制作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收集1995~1998年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门诊148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67例,年龄40~69岁,平均57岁。经过系统... 目的 分析铸造可摘式全牙列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病或牙周病合并牙列缺失的修复设计和制作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收集1995~1998年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门诊148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67例,年龄40~69岁,平均57岁。经过系统的牙周病基础治疗后,采用铸造可摘式全牙列牙周夹板进行治疗,有缺牙者同时修复缺失牙,治疗修复后随访观察1~3年。根据患者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结果,综合评价疗效,分为良好、进步、无效三个等级。结果 148例牙周病病例中,疗效良好140例(94.59%),进步6例(4.05%),无效2例(1.35%),总有效率为98.64%。结论 铸造可摘式全牙列夹板治疗牙周病或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是一种较佳的可逆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铸造技术 牙周夹 牙周疾病
下载PDF
锥形束CT扫描时间对阻生第三磨牙临床诊断及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胡随馨 徐晨 +5 位作者 徐萍 田瑜 王家柱 王懿 张海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7-400,共4页
背景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给口腔科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相比传统X线检查,其累积辐射量增加,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的研究CBCT扫描时间对阻生第三磨牙临床诊断及空间分辨率的影响。方法收... 背景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在临床诊断中的广泛应用给口腔科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相比传统X线检查,其累积辐射量增加,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的研究CBCT扫描时间对阻生第三磨牙临床诊断及空间分辨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2月因阻生齿拔除需求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22~36岁患者30例,采用NewTom 5G的18 s eco(扫描时间2.4 s)、24 s Enhanced(标准模式,扫描时间4.8 s)两种模式拍摄CBCT,以右侧下颌第三磨牙(48)距下颌神经管最近的牙根根尖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垂直距离(n=30)及右侧上颌第三磨牙(18)距上颌窦窦底最近的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n=20)为测量指标,比较两种模式的准确性、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及空间分辨率。另采用CatPhan 600模体的CTP528模块,仅改变扫描时间,测量NewTom 5G的空间分辨率及模体所受辐射量。结果两种模式右侧下颌第三磨牙距下颌神经管最近的牙根根尖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垂直距离(P=0.738)及两组右侧上颌第三磨牙距离上颌窦窦底最近的牙根根尖距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P=0.2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8 s eco模式的辐射量(DLP1,CTDIvol1)是24 s Enhanced模式(DLP2,CTDIvol2)的一半[DLP1 vs DLP2:(24.78±4.86)mGy·cm vs(50.34±10.08)mGy·cm;CTDIvol1 vs CTDIvol2:(2.75±0.54)mGy vs(5.56±1.16)mGy。P均<0.001]。结论18 s eco模式和24 s Enhanced模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前者辐射量约为后者的一半,在不影响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对于阻生第三磨牙可使用18 s eco模式拍摄CBCT,以减少扫描时间及患者所受辐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第三磨牙 空间分辨率 下颌神经管 上颌窦 辐射
下载PDF
全口曲面断层片上颌牙根端低密度影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惠 王照五 +2 位作者 徐萍 石校伟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解决全口曲面断层上颌牙体根端水平状大片低密度影现象,提高牙体影像清晰度。方法:使用法国产trphy曲面断层机,囑患者做下颌中切牙前伸错,挺胸低头,舌体上提,将上下颌中切牙牙根冠相对长轴线进入垂直断层域后进行投照。结果:发现... 目的:解决全口曲面断层上颌牙体根端水平状大片低密度影现象,提高牙体影像清晰度。方法:使用法国产trphy曲面断层机,囑患者做下颌中切牙前伸错,挺胸低头,舌体上提,将上下颌中切牙牙根冠相对长轴线进入垂直断层域后进行投照。结果:发现上颌全牙列牙体或牙根部水平长条黑色低密度影的原因,是患者舌体小,口咽腔空容积大,降低了X射线阻射率,掩盖了上颌牙体根端影像。结论:采用下前牙错前伸,大低头、舌体上提摆位法,改变了X线穿过的路径,避开了口咽腔的低阻射区与上颌牙列根端影像的重叠,提高了全口牙曲面断层影像质量和临床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断层 上颌牙列 大片状低密度影
下载PDF
曲面体层机体层域测试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来青 王家柱 +5 位作者 徐晨 徐萍 石校伟 王煜慧 王照五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42-34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三台不同品牌型号的曲面体层机体层域宽度进行测试分析,找出以上机型体层域及其影像关系的基本规律,为曲面体层机购置和临床操作使用及图像的正确解读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采用蜡板、铅字标志制作体层域测量模板组... 目的:通过对我院三台不同品牌型号的曲面体层机体层域宽度进行测试分析,找出以上机型体层域及其影像关系的基本规律,为曲面体层机购置和临床操作使用及图像的正确解读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采用蜡板、铅字标志制作体层域测量模板组合模块,分别置于三台不同品牌型号(Kodak CS9000、Sirona Orthophos XG、Planmeca ProMax)的曲面体层机上,对所获取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曲面体层机切牙区体层域厚度分别约为10mm、20mm、17mm;尖牙区体层域厚度分别约为20mm、40mm、40mm;磨牙区体层域厚度分别约为50mm、80mm、90mm。三台不同型号的三组三个对称区域体层域厚度的平均值为前牙区15.6mm、尖牙区33.3mm、磨牙区73.3mm。结论:1、不同品牌及型号的曲面体层机体层域厚度不尽相同;2、同一曲面体层机前后不同部位体层域厚度不同,前牙区最薄,向远中至磨牙区逐渐变厚;3、体层域厚度越薄的曲面体层机,获取目标结构影像越清晰,但摆位操作难度增大。反之体层域厚的曲面体层机,投照摆位容易掌握,但目标影像相对模糊;4、曲面体层影像形变遵循物影与光源距离呈近大远小的规律:近探测器侧物像以横向变小形式存在,且不会消失;近光源侧物像会以放大的形式渐变消失;5、曲面体层机体层域厚度在同一张影像上具有放大和缩小解剖结构的双重性;6、三台不同品牌的曲面体层机体层域厚度的平均值基本可以反映目前不同品牌型号的曲面体层机体层域厚度:切牙区约15.6mm、尖牙区33.3mm、磨牙区73.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体层机 曲面体层摄影 体层域
下载PDF
压差式铸造机制作纯钛支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贵华 +1 位作者 邓斌 洪浩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6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制作 支架 纯钛 压差式铸造机
下载PDF
1135例曲面断层影像非临床要求疾病检出率的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校伟 王照五 +4 位作者 张贤华 周惠 徐萍 胡良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曲面断层非临床要求疾病检出率的统计学分析,证实临床上初诊病人及查体人群应用曲面断层检查的临床意义与必要性。方法:2002年至2006年来院口腔科实施曲面断层检查的1135名受检者,对年龄、性别、临床要求、影像显示结果进行... 目的:通过对曲面断层非临床要求疾病检出率的统计学分析,证实临床上初诊病人及查体人群应用曲面断层检查的临床意义与必要性。方法:2002年至2006年来院口腔科实施曲面断层检查的1135名受检者,对年龄、性别、临床要求、影像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消除年龄对检出率的影响,男、女两性别的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检出率(22.8%)低于女性检出率(30.4%)。2、各个年龄组对应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牙颌面部初诊病人及查体人群应用曲面断层检查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断层影像 非临床要求疾病 检出率
下载PDF
犬外周血基质细胞成骨诱导分化后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雪 刘洪臣 +4 位作者 王东胜 吴霞 苏方 王照五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成骨诱导培养前后,犬外周血基质细胞(dog peripheral blood stromal cells,dPBSCs)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dPBSCs,并进行成... 目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成骨诱导培养前后,犬外周血基质细胞(dog peripheral blood stromal cells,dPBSCs)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dPBSCs,并进行成骨诱导培养,14d后进行TEM观察。结果:经成骨诱导培养的dPBSCs光镜观察显示,形态由长梭形变为短梭形成骨细胞样形态,体积增大,细胞排列较杂乱;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器,还有大量的基质小泡、呈同心圆状或板层状的髓样体和空泡状结构,细胞间连接紧密,带有大量微绒毛样突起。结论:dPBSCs是一种具有成骨潜能的细胞,经成骨诱导培养后,其超微结构具有成骨细胞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基质细胞 超微结构 成骨分化 体外培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的曲面断层域测量摆位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萍 王照五 +2 位作者 石校伟 周惠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针对解决颌面部畸形及体位受限者,双侧下颌骨升支及颞下颌关节曲面断层检查与颈椎影像重叠问题。方法:将患者颏部置于颏托上,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咬合平面与地面平行。观察断层域深度标志线由前向后用尺子直线测量9cm至外耳孔,再由... 目的:针对解决颌面部畸形及体位受限者,双侧下颌骨升支及颞下颌关节曲面断层检查与颈椎影像重叠问题。方法:将患者颏部置于颏托上,矢状面与地面垂直,咬合平面与地面平行。观察断层域深度标志线由前向后用尺子直线测量9cm至外耳孔,再由颏托平面起至外耳孔高度小于10cm,进行投照,并与传统摆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现传统摆位下颌骨升支及髁状突与颈椎影像重叠者,选层测量摆位新技术获取影像均能避开重叠。结论:新的曲面断层域选层测量摆位法,可解决因颌面骨畸形及体位受限者,致下颌骨升支和髁状突与颈椎影像重叠现象,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曲面断层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曲面断层域 选层测量摆位
下载PDF
特大金属异物锥形束CT的影像重建1例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照五 +2 位作者 徐萍 石校伟 周惠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16-317,共2页
患者,32岁,主诉2009年3月28日,当地人用枪击中右侧耳屏前,当时短暂的昏厥史,随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颈静脉正常,气管居中,四肢活动自如。
关键词 金属异物 锥形束CT 影像重建
下载PDF
利用高压蒸汽清洗增强涂布分离剂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斌 费勇山 +1 位作者 侯康林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48-248,250,共2页
关键词 分离剂 蒸汽清洗 涂布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义齿质量 高压 口腔修复工艺 工作效率 常规方法 操作过程
下载PDF
犬头颅侧位X线测量片投照定位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照五 +2 位作者 石校伟 徐萍 周惠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制实验用活体杂种犬的头颅侧位X线测量片定位设备与投照技术。方法:活体杂种犬麻醉后俯卧于摄影台,使用德国西门子产(ORTHOPANTOMOG RAPHR10)X线头颅测量定位系统,将自制的犬头颅定位器与之连接,一端固定在x线定位耳塞上,另一端... 目的:研制实验用活体杂种犬的头颅侧位X线测量片定位设备与投照技术。方法:活体杂种犬麻醉后俯卧于摄影台,使用德国西门子产(ORTHOPANTOMOG RAPHR10)X线头颅测量定位系统,将自制的犬头颅定位器与之连接,一端固定在x线定位耳塞上,另一端固定在犬头颅左右双侧面部的颧骨最突起处。结果:头颅定位侧位X线曝光投照,可以获取标准的活体杂种犬头颅测量用定位侧位影像。结论:使用特制的定位器,获取标准的犬头颅侧位影像,为颌面整形外科实验提供标准的测量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犬 侧位测量片 定位器
下载PDF
锥形束CT影像非目标检查区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萍 王照五 +2 位作者 石校伟 周惠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讨论对颌面部行锥形束CT有目的检查的同时,注意观察非目的检查区异常影像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QR DVT 9000 New Tom锥形束CT(简称锥形束CT),在口颌面部成像的基础上,在轴位、冠状、矢状、任意位重建影像上,建立座标点,并进行定位... 目的:讨论对颌面部行锥形束CT有目的检查的同时,注意观察非目的检查区异常影像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QR DVT 9000 New Tom锥形束CT(简称锥形束CT),在口颌面部成像的基础上,在轴位、冠状、矢状、任意位重建影像上,建立座标点,并进行定位定性测量。结果:发现在2764例受检患者中,分别有种植牙、颞下颌关节、茎突测量、埋伏牙定位、牙体牙髓病变、颌骨肿瘤、共分六种有目的检查组成。其中非目的检查区发现影像异常者四例,分别为舌体静脉瘤结石、舌下腺导管结石、左下颌升支前内侧金属异物及面后静脉区血管瘤结石影像。结论:使用锥形束CT对颌面部进行有目的检查诊断的同时,应提高全面评价其他组织内异常影像的意识,警惕遗漏非目标检查区异常影像信息的观察,并评估其性质,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非目标检查 异常影像
下载PDF
X线平片加大垂直角投照法诊断上颌前磨牙双根作用的评价
19
作者 姜华 石校伟 +3 位作者 徐萍 周惠 王照五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X线平片加大垂直角投照法鉴别上颌前磨牙双根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上颌牙需做CT检查的患者31例,上颌前磨牙患牙共109颗。在CT三维重建影像上测量患牙牙根的实际径值及在水平角...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探讨X线平片加大垂直角投照法鉴别上颌前磨牙双根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上颌牙需做CT检查的患者31例,上颌前磨牙患牙共109颗。在CT三维重建影像上测量患牙牙根的实际径值及在水平角38.5°和垂直角为45°时的牙根投影值并对比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上颌前磨牙根尖实际宽度(3.74±0.22)mm与投影宽度(3.69±0.16)mm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牙根中1/3水平截面颊舌向实际宽度(7.87±0.66)mm与CT投影测得值(7.95±0.52)mm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锥形束CT为上颌前磨牙双根鉴别X线平片加大垂直角投照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磨牙 双根鉴别 垂直角 投照法
下载PDF
特大茎突锥形束CT的影像重建与测量1例报道
20
作者 周惠 石校伟 +2 位作者 徐萍 王照五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55-256,共2页
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接诊,患者,男性、35岁。主诉30年前无明显原因发现左下颌肿物,近半年进行性肿大明显来院就诊。查体:面部两侧对称,左下颌下部肿物,约2.5×2cm大小,质硬,皮温不高,界限清楚,无黏连,
关键词 锥形束CT 茎突 重建 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