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 被引量:474
1
作者 辛涛 姜宇 +2 位作者 林崇德 保国 刘霞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28,共6页
以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潮。全面认识核心素养内涵有助于建立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历史演变,揭示东西方的人才观随着发展经历了由品德到能力再到素养的转变;探索核... 以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潮。全面认识核心素养内涵有助于建立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历史演变,揭示东西方的人才观随着发展经历了由品德到能力再到素养的转变;探索核心素养内涵的国际共识,得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以及共同性、发展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征;分析国际上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提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结构应包括主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最后探讨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党的教育方针、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 三维目标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 被引量:188
2
作者 保国 申继亮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4,共5页
以415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修订后的《青少年科学创造性测验》,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结果发现:(1)家庭SES、智力、内部动机与创造性之间有显著正相关。(2)作为环境因素,家庭SES对创... 以415名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为对象,采用修订后的《青少年科学创造性测验》,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结果发现:(1)家庭SES、智力、内部动机与创造性之间有显著正相关。(2)作为环境因素,家庭SES对创造性有显著预测作用,其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等于或高于智力和内部动机等个体因素的系数。(3)家庭SES对创造性既有直接影响,同时通过智力又有间接影响;智力和内部动机对创造性分别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创造性 智力 内部动机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下载PDF
STEAM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及其实施策略 被引量:117
3
作者 保国 高云峰 马玉赫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79,共5页
创新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它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在学校当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STEAM教育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该文首先概括了STEAM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而分... 创新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它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在学校当中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STEAM教育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该文首先概括了STEAM教育的基本理念,进而分析了这一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最后对STEAM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从开展实践、促进专长发展的角度,以及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具体策略包括开展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特别是利用群体创新空间开展基于具有"实景"和"大型"特点项目的学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教育 创新素养 实施策略
下载PDF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81
4
作者 赵俊峰 杨易 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82,共4页
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对36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相应地提高;(2)不同年级大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不完全一致,在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上,一年级学生优于其他年级,... 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对36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相应地提高;(2)不同年级大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不完全一致,在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上,一年级学生优于其他年级,而在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上一年级学生最低;(3)女大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4)文科大学生的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策略 发展
下载PDF
歧视知觉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82
5
作者 刘霞 赵景欣 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23,共8页
近年来,歧视研究领域中的"强势心理学"现象开始减弱,研究者们逐渐重视弱势群体自身对于歧视现象的知觉与反应。本文在整合歧视知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就歧视知觉的概念内涵、测量进行阐述;继而从"风险"... 近年来,歧视研究领域中的"强势心理学"现象开始减弱,研究者们逐渐重视弱势群体自身对于歧视现象的知觉与反应。本文在整合歧视知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就歧视知觉的概念内涵、测量进行阐述;继而从"风险"与"弹性"两个方面,分别探讨歧视知觉的消极影响效应与间接性的积极影响效应;最后从整合的视角,对歧视知觉影响效应的内在机制——拒绝认同理论进行讨论。未来歧视知觉领域的研究将会进一步细化群体成员资格;重视考察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的作用差异;加强探讨个体水平的中介变量的作用;更多关注儿童群体的歧视知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视知觉 影响效应 群体成员资格 拒绝认同模型
原文传递
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 被引量:63
6
作者 保国 申继亮 许晶晶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5-58,共4页
问题式学习,也称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即PBL,一般是指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些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其正式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一种让学... 问题式学习,也称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即PBL,一般是指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些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其正式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一种让学生面对情景性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去试图找到有意义的解答的教学策略”①。同时,PBL也是与当前所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一种教学模式②。PBL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自那以后,不断得到精炼和发展,到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包括医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工程教育、商业教育、社会工作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与此同时,也开始渗透至中小学教育中。由于PBL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技能非常有效③,因此它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便是“问题”在PBL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式学习 “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工作教育 PBL 1969年 中小学教育 现实生活 意义建构 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教学原则 神经病学 工程教育 商业教育 学科领域 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 情景性 医学院 加拿大
原文传递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研究 被引量:72
7
作者 申继亮 刘霞 +1 位作者 赵景欣 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与素质提升,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内部机制等问题进行... 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与素质提升,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自2004年以来,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内部机制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本文将对我们多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主要阐述三个方面的问题:留守与流动,哪种处境对儿童的发展更有利;流动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挑战,即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状况及其影响机制;留守环境下儿童的心理适应状况,以及改善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适应问题的影响机制。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人格 发展 培养
原文传递
元认知训练方法研究述评 被引量:34
8
作者 保国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43,共5页
元认知训练即对学生元认知知识、技能的教授、培养与开发 ,它以国内外诸多学者提出的有关理论作基础。根据适用范围及其与学科知识结合的程度 ,可以把元认知训练方法分为三类 :通用型方法、结合一般学科的方法和结合具体学科的方法 ,每... 元认知训练即对学生元认知知识、技能的教授、培养与开发 ,它以国内外诸多学者提出的有关理论作基础。根据适用范围及其与学科知识结合的程度 ,可以把元认知训练方法分为三类 :通用型方法、结合一般学科的方法和结合具体学科的方法 ,每一类方法都各有长处及局限性。对于未来的元认知训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 元认知训练 元认知训练方法 自我提问
下载PDF
跨学科创新视角下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 被引量:54
9
作者 高云峰 保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3,共7页
在跨学科创新视角下,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可以相互补充。创客教育是STEAM教育实施的有效手段,STEAM教育是创客教育的必要补充,二者结合可以对人才培养产生良好效果。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策略包括开设标准化入门... 在跨学科创新视角下,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可以相互补充。创客教育是STEAM教育实施的有效手段,STEAM教育是创客教育的必要补充,二者结合可以对人才培养产生良好效果。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策略包括开设标准化入门课程、学习以"创客三件套"为核心的系列创客课程,以及完成大型实景项目。在跨学科创新目标的引领下,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的融合必将能够为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积极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创新 创客教育 STEAM教育 融合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内涵及其落实 被引量:48
10
作者 保国 刘霞 余发碧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60,共6页
创新素养被列入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之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视域,对各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所提出的创新素养指标及其内涵进行了梳理,同时结合当代心理学领域对创造性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研究,提出创新素养主要涵... 创新素养被列入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之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视域,对各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所提出的创新素养指标及其内涵进行了梳理,同时结合当代心理学领域对创造性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研究,提出创新素养主要涵盖创新人格、创新道德素养等在内的创新品格,以及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在内的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创新素养,应从课程改革、教学设计和教师发展等多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创新素养
下载PDF
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与发展特征研究 被引量:46
11
作者 申继亮 王鑫 保国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3,共6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及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共476人为被试,对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和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由自信心、好奇心、探索性、挑战性和意志力五个维度组成;...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及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共476人为被试,对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结构和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由自信心、好奇心、探索性、挑战性和意志力五个维度组成;(2)青少年创造性倾向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呈现倒V型,初中一年级是创造性倾向发展的关键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创造力 创造性倾向 发展
下载PDF
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 被引量:39
12
作者 保国 雷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27,共5页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回顾了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研究,对以往文献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未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回顾
下载PDF
国内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6
13
作者 保国 王芳 +1 位作者 刘霞 康义然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8-72,共5页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近20年来国内流动儿童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从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结果等方面对其中103篇流动儿童心理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提出了以往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未来开展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应借鉴积极心理学的... 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近20年来国内流动儿童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从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结果等方面对其中103篇流动儿童心理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提出了以往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未来开展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应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思路,转换视角,包括:(1)全面考虑流动儿童的参照群体;(2)关注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发展;(3)重视流动儿童的积极情绪体验与积极人格特质;(4)开展对流动儿童认知领域能力的研究;(5)增加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追踪研究;(6)尝试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干预训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心理 积极心理学 研究视角
原文传递
北京市流动儿童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温颖 李人龙 保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4期188-192,共5页
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状况及其与在京时间、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因素的关系。采用安全感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以及自编北京市儿童教育与生活现... 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状况及其与在京时间、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因素的关系。采用安全感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以及自编北京市儿童教育与生活现状调查问卷对北京市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二年级440名流动儿童、216名城市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低于城市儿童,校际差异显著,城市儿童和公办校流动儿童的安全感和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打工校流动儿童;(2)流动儿童内部,小学五年级的安全感显著高于初中二年级,男生的安全感显著低于女生,小学五年级的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初中二年级;(3)流动儿童进京时间和父亲受教育程度可以显著预测流动儿童安全感;(4)流动儿童安全感可以显著预测其学校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安全感 学校归属感
下载PDF
核心素养的“教”与“评”--以创新素养为例 被引量:22
15
作者 保国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0,共4页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具备两个基本的特性:第一,核心素养是可教的;第二,核心素养是可评的。为什么说核心素养是可教可评的?核心素养从“落地”到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又该如何“教”和“评”?
关键词 创新素养 “教” 教育教学实践
原文传递
模糊容忍性: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7
16
作者 保国 申继亮 许晶晶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311-315,共5页
模糊容忍性是个体或群体面对一系列不熟悉的、复杂的、或不一致的线索时,对模棱两可的环境刺激信息进行知觉和加工的方式。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章回顾了模糊容忍性的概念界定和研究历史,认为当前研究现状集中于模糊容忍性的测量及其... 模糊容忍性是个体或群体面对一系列不熟悉的、复杂的、或不一致的线索时,对模棱两可的环境刺激信息进行知觉和加工的方式。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章回顾了模糊容忍性的概念界定和研究历史,认为当前研究现状集中于模糊容忍性的测量及其与组织、文化、个体认知和其他人格变量之间的关系方面。其中,模糊容忍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文章据此给出了未来开展该领域研究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容忍性 模糊情境 创造性
下载PDF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17
17
作者 保国 王黎静 +1 位作者 徐丽 刘霞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82,共8页
以658名儿童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 以658名儿童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流畅性和独特性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开放性可以调节创新效能感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开放性高时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开放性低时该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教育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创造性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创造性思维 创新自我效能感 开放性 小学生
原文传递
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能力及其培养与训练 被引量:12
18
作者 保国 廖承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能力包括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活动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及元认知监控三方面,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意识。探讨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有助于改变教... 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能力包括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活动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及元认知监控三方面,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意识。探讨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角色,促使他们从"教书匠"向"全能型"教师转变,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能力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不自觉到自动化、从快速增长到逐渐稳定的过程,其培养与训练可以采用传授元认知知识、学会批判反思、现场指导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 元认知能力 课堂教学元认知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
下载PDF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自尊:社会支持与流动时间的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邓小晴 保国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8-54,共7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3名流动儿童为对象考察了其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流动时间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歧视知觉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低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2)在社会支持方面,公立学校...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3名流动儿童为对象考察了其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流动时间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歧视知觉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低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2)在社会支持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3)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二者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时间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对于流动时间达3.5-10.5年的儿童,歧视知觉对自尊的负向预测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自尊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保国 许晶晶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77,共7页
以346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与大学生创造性倾向总分或其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 以346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威廉姆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与大学生创造性倾向总分或其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得分相关显著;分层回归显示,在控制年级和性别因素后家庭环境仍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得分,其中娱乐性、知识性、亲密度和独立性是四个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造性倾向 家庭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