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诊疗指南 被引量:170
1
作者 王伊龙 赵性泉 +19 位作者 刘新峰 曾进胜 许予明 赵钢 徐安定 樊东升 陈康宁 何俐 彭斌 董强 黄家星 刘亚 罗本燕 汪昕 缪中荣 刘丽萍 王春雪 荆京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6期481-491,共11页
1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及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的定义及产生背景1.1定义NICE指发病后未遗留显... 1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及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的定义及产生背景1.1定义NICE指发病后未遗留显著残疾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包括以下3类人群: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 脑血管病 指南
下载PDF
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流脑损害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2
2
作者 董为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蛋白激酶C(PKC)与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密切关系,且证明可调节一氧化氮(NO)合酶的活性。灯盏花素可抑制PKC的活性,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作用和机制需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 目的蛋白激酶C(PKC)与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密切关系,且证明可调节一氧化氮(NO)合酶的活性。灯盏花素可抑制PKC的活性,其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作用和机制需深入研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流模型,对缺血脑组织NO含量、局部脑血流量(rCBF)、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脑梗塞体积进行测定。结果灯盏花素对缺血脑组织NO的产生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改善缺血脑组织的rCBF和显著降低MPO活性。结论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与NO的变化无关,其主要是通过抑制PKC、增加rCBF和降低缺血脑组织内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浸润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灯盏花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 被引量:47
3
作者 丁美萍 王拥军 +29 位作者 王春雪 毕齐 刘鸣 刘丽萍 刘春风 刘新峰 许予明 李焰生 肖波 吴士文 何俐 汪昕 张旭 张苏明 陈康宁 罗本燕 赵钢 赵性泉 贺茂林 徐安定 高山 高连波 崔丽英 彭斌 董强 程焱 曾进胜 褚晓凡 樊东升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7期565-575,共11页
卒中已成为中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尽管脑血管病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但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复发率和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对减少复发和残疾至关重要。血脂异常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 卒中已成为中国人口死亡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尽管脑血管病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但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复发率和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对减少复发和残疾至关重要。血脂异常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可控危险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指导神经科医师的临床实践,本刊组织我国部分神经科专家,在参考旧版《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基础上[1],全面复习他汀相关最新文献,结合中国国情和临床现状,制定更新版《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并附以研究证据等级及推荐强度(表1[2]),以期指导神经科医师合理地使用他汀类药物,科学地防治缺血性卒中/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治疗 卒中 缺血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36
4
作者 叶建宁 邓志宽 +3 位作者 李强 王桂碧 谷月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8期3838-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共98例,男53例,女45例,年龄42~79岁,平均56.7岁,其中脑梗死49例,脑出血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共98例,男53例,女45例,年龄42~79岁,平均56.7岁,其中脑梗死49例,脑出血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病程3~40h。应用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芬兰)以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并采用十七项版本的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分别于入院后2,3,4周进行评定。并按照患者评分情况分入无抑郁症组(3次评分均≤17分)、轻度抑郁症组(任何一次24>评分>17分)、重度抑郁症组(任何一次评分≥24分者)。并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HAMD评分均在17分以下,其血清CRP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脑卒中组急性期抑郁障碍发病率为51%(50/98),但无抑郁症组患者其HAMD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2.055,P=0.043)。脑卒中各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增高,无抑郁症组(6.51±3.44)mg/L、轻抑郁症组(14.66±4.14)mg/L及重抑郁症组(19.35±4.52)mg/L与正常对照组(6.51±3.44)mg/L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分别t=3.025,P=0.026;t=11.260,P=0.000;t=16.432,P=0.000)。随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增加,HAMD评分逐渐增高,血清CRP含量增高程度更明显,轻抑郁症组及重抑郁症组与无抑郁症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清 C反应蛋白 抑郁症 脑出血
下载PDF
前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与一氧化氮的关系 被引量:25
5
作者 叶建宁 高广正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深入研究一氧化氮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四血管闭塞复制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类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抑制剂治疗组及对照组海马CA1区一氧化氮浓度及CA1区锥体细胞密度的变化。... 目的:深入研究一氧化氮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四血管闭塞复制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类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抑制剂治疗组及对照组海马CA1区一氧化氮浓度及CA1区锥体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6h海马CA1区一氧化氮浓度犤(3.83±0.90)μmol/L犦即开始升高犤缺血前为(0.93±0.08)μmol/L犦,至3d达到高峰犤(8.99±0.90)μmol/L〗;左旋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能降低各时相点的一氧化氮水平,氨基胍能降低再灌注后6~24h的一氧化氮水平;但两种NOS抑制剂均不能防止再灌注后3d发生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其中L-NAME加重了神经元的损害,而氨基胍可明显地减轻神经元损害,有神经保护作用。结论:前脑缺血海马CA1区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与缺血/再灌注后的一氧化氮水平增高有关,特别是选择性诱导性NOS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海马CA1区 神经元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葡萄糖毒性与脑缺血性损害 被引量:27
6
作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57-59,共3页
脑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急性起病形式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 TIA)和缺血性卒中(Ischemis Stroke, IS)。脑缺血是直接导致死亡和长期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与TI... 脑缺血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急性起病形式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 TIA)和缺血性卒中(Ischemis Stroke, IS)。脑缺血是直接导致死亡和长期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与TIA和IS的发病密切相关, 且进一步加重缺血后的脑损害。动物实验研究证明了加重脑缺血损害的主要因素是高血糖产生的葡萄糖毒性, 而且研究了其发生的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高血糖是增加TIA、 IS发病率、缺血性脑血管病致残率、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毒性 脑缺血性损害 临床研究 动物实验 高血糖
下载PDF
高血糖与脑缺血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阳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3期217-219,共3页
大量回顾性临床研究表明,高血糖是脑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动物实验研究不仅证明高血糖能加重脑缺血所致的各种脑损伤,而且还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这对加深我们对高血糖加重脑损伤的认识,指导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改进防... 大量回顾性临床研究表明,高血糖是脑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动物实验研究不仅证明高血糖能加重脑缺血所致的各种脑损伤,而且还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这对加深我们对高血糖加重脑损伤的认识,指导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改进防治方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 脑缺血 血糖 危险因素 致病机制
下载PDF
症状性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勇 +4 位作者 郑健 李黔宁 邓志宽 黄华 谷月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6-698,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方法,评价颈、椎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颈部血管超声、全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回顾。结果(1... 目的探讨颅外段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方法,评价颈、椎动脉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颈部血管超声、全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回顾。结果(1)颈部血管听诊发现血管杂音95例(89.6%),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排序依此为高脂血症83例(78.3%)、高血压62例(58.5%)、糖尿病49例(46.2%)、长期饮酒44例(41.5%)、吸烟41例(38.7%)和高尿酸血症23例(21.7%);(2)本组患者DSA发现单纯颅外段颈动脉狭窄40例,单纯椎动脉起始部狭窄30例,颅外段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合并存在36例,共检出狭窄血管169条;(3)104例患者血管内成功植入支架123枚,术后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10%~20%,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3例(2.88%),92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脑梗死。结论血管内介入诊疗技术在症状性颈、椎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椎动脉 血管狭窄 卒中 支架植入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勇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6期458-460,共3页
脑血管病死亡率已上升到疾病死因的第二位,脑卒中或中风(Stroke)发病率达150~200/10万,其中约80%为缺血性中风(脑血栓、脑栓塞等).仅重庆市每年就新增中风患者2~3万人(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现代医学已证实约1/3的脑中风是由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病死亡率已上升到疾病死因的第二位,脑卒中或中风(Stroke)发病率达150~200/10万,其中约80%为缺血性中风(脑血栓、脑栓塞等).仅重庆市每年就新增中风患者2~3万人(中国卫生统计提要).现代医学已证实约1/3的脑中风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国外两个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已经表明,颈动脉狭窄同侧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机率约90~95%,且易发生进行性卒中[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 中风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 进行性 栓子脱落 同侧 重庆
下载PDF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成勇 李朝武 +2 位作者 涂明义 聂海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年第1期30-31,55,共3页
目的: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意义。方法:根据DSA、颈动脉B超及头颅CT检查结果,将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25例、易损斑块组22例及中间组17例,另选择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 目的:观察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意义。方法:根据DSA、颈动脉B超及头颅CT检查结果,将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25例、易损斑块组22例及中间组17例,另选择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Hcy水平。结果: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及中间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间组及易损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易损斑块组的Hcy水平显著高于中间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增加颈动脉斑块易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下载PDF
PAS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鲁远君 +2 位作者 吕向洋 文治成 贺传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PAS)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分析135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AS组...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PAS)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分析135例初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AS组,分别在入院后第2天及治疗后1个月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酶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结果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4.887,P=0.013);PAS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t=9.323,P=0.000);治疗1个月后PAS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3.326,P=0.004);对照组(t=1.670,P=0.212)、PAS组(t=0.978,P=0.449)治疗1个月后血浆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颈动脉IMT(t=2.987,P=0.031)及斑块积分(t=3.562,P=0.009)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AS组治疗1个月后颈动脉IMT(t=10.210,P=0.000)及斑块积分(t=8.756,P=0.000)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治疗1个月后PAS组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341,P=0.034;t=2.792,P=0.021)。结论 AS疗法(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及PAS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PAS疗法优于AS疗法;PAS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治疗作用,而对血浆Hcy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PAS疗法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勇 郑健 +4 位作者 李玲 李黔宁 卢丽 王进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8期2030-2032,共3页
目的了解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促进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和连线测验等神经心理学量表,对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3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 目的了解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促进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词语流畅性测验和连线测验等神经心理学量表,对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31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组)和14例无颈动脉狭窄患者(无狭窄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持续反应数(Rp)、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和符号-数学模式测验(SDM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Rp、VFT、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存在认知损害,以认知转换、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损害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病 认知 执行功能
下载PDF
神经病学教学中素质培养及互动式教学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医学教育探索》 2005年第5期295-296,共2页
探讨在临床神经病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动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神经病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大鼠脑组织NO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董为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6期326-329,共4页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 ( MCAO)模型 ,依 Hb O2 - NO法测定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脑组织内 NO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 NO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结果 :缺血 3小时受损脑组织 NO水平即增高 ,再灌流后...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 ( MCAO)模型 ,依 Hb O2 - NO法测定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脑组织内 NO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 NO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结果 :缺血 3小时受损脑组织 NO水平即增高 ,再灌流后 NO逐步升高 ,而持续性缺血状态下 NO则表现降低后再升高的变化。虽然两组 NO在 7天时均有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缺血前水平。认为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情况下 NO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与缺血脑组织的缺氧及产生 NO所需底物供应缺乏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流 一氧化氮 大鼠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及支架治疗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勇 +1 位作者 李黔宁 谷月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作用及支架治疗效果。方法对18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其中48例适合介入治疗的VBI患者实施脑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CAS)。结果131例VBI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致狭窄76例、椎动脉起始部扭曲34例、颈椎横突孔骨性狭窄所致椎动脉狭窄2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18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病变中,包括锁骨下动脉狭窄9例、基底动脉狭窄8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9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4例。在DSA诊断基础上对适合血管内治疗的48例患者实施了CAS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2个月随访,48例患者均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新发后循环供血系统脑梗死。结论DSA对VBI患者的病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因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的VBI行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可能是今后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路明 王若丹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脑血管狭窄患者85例,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40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5例。选... 目的探讨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代谢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纳入脑血管狭窄患者85例,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40例,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5例。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无脑血管狭窄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和分析各组血浆HCY水平和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结果①脑血管狭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中位数[11.00(8.05~15.00)μmol/L]高于对照组[8.40(5.50~10.9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颅内动脉狭窄组[11.75(8.10~15.25)μmol/L]和颅外动脉狭窄组[9.00(8.00~14.05)μmol/L]HCY水平均升高(P<0.05)。②在脑血管狭窄组和对照组中,MTHFR C677T基因突变TT纯合子的HCY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6.00(11.93~17.30)μmol/L]、[12.90(8.90~14.05)μmol/L],高于CC无突变纯合子者的[9.00(8.00~12.80)μmol/L]、[8.60(5.10~11.05)μmol/L],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CY血症(OR=2.686,95%CI:1.051~6.869,P=0.039)、高血压(OR=2.431,95%CI:1.226~4.822,P=0.011)是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MTHFR C677T基因型多态性不是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909)。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MTHFR C677基因型突变是影响HCY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与脑血管狭窄无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 多态性 脑血管狭窄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与心身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达四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351-1352,共2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大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明了,因为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室异常的依据,综合医院的内科医生往往采取对...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大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明了,因为缺乏形态学和实验室异常的依据,综合医院的内科医生往往采取对证治疗,特别是IBS的症状与心理障碍所表现的躯体化症状常混为一体,造成医生对疾病判断及治疗无统一共识,从而使得患者躯体不适症状持续,疾病久治不愈,为此而反复就医,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本文从心身角度对IBS的临床特征和心身治疗学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心身治疗 功能性肠道疾病 躯体化症状 患者生活质量 内科医生 大便性状 大便习惯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hs-CRP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吕向洋 孙可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90-493,共4页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carotid ultrasound)、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测定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探讨不同hs-CRP水平对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 目的通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carotid ultrasound)、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血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测定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探讨不同hs-CRP水平对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证实的114例单侧颈部血管狭窄病变,行头颅CT以明确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中有无梗死灶。通过血hs-CRP水平测定,将病例分为hs-CRP水平升高组和正常组,分析两组中梗死灶发生率的差异。通过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值计算狭窄程度,将狭窄程度分为≤50%,50%~70%及≥70%三个级别,分析狭窄程度与病变同侧梗死灶发生的相关性,同时分析相同狭窄程度时不同hs-CRP水平与发生梗死灶的相关性。结果 hs-CRP升高组51例,其中有梗死灶的为37例;hs-CRP正常组病例共63例,其中有梗死灶的为33例;两组间梗死灶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72.55%对52.38%P=0.028)。颈动脉狭窄程度≤50%有62例,50%~70%有36例,≥70%有16例,三个级别狭窄程度中梗死灶的发生率分别为59.68%、63.89%、62.50%,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狭窄程度≤50%的62病例中,hs-CRP升高26例,正常36例,分别有20例和17例发生梗死灶,梗死灶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76.92%对47.22%,P=0.019)。结论针对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病例,hs-CRP升高组在狭窄侧颈动脉供血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较hs-CRP正常组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敏C反应蛋白 脑梗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缺血性脑损害 被引量:11
19
作者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6年第8期333-336,共4页
一氧化氮在血管、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其作用具有双重性;在病理因素刺激下一氧化氮可过量长时间释放,产生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作用;在缺血性脑损害时其作用更为复杂,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将有利于脑缺血治疗学的... 一氧化氮在血管、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其作用具有双重性;在病理因素刺激下一氧化氮可过量长时间释放,产生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作用;在缺血性脑损害时其作用更为复杂,对其作用机制的认识将有利于脑缺血治疗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缺血性脑损害
下载PDF
以脑干压迫症状为表现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临床和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段大志 曹曦 +1 位作者 何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2例典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VBD具有时间顺序占位效应,面肌痉挛、低钾、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2例典型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VBD具有时间顺序占位效应,面肌痉挛、低钾、三叉神经痛、眩晕发作、肢体偏瘫相继发生,VBD具有进展性。结论VBD症状多样,具有时间顺序,面肌痉挛可能是较早出现的症状。部分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症状可能仅仅是VBD脑干压迫的结果,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低钾麻痹 三叉神经痛 眩晕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