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营血虚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浩翔 杨雷 +4 位作者 梁薛辰 李兆勇 贺美宇 杨少锋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1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营血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加甲钴胺片,观察组予桂枝新加汤口服,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 目的:观察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营血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加甲钴胺片,观察组予桂枝新加汤口服,疗程均为2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比较2组疼痛视觉评分法(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治疗结束时,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与治疗结束时比较,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结束时,2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与治疗结束时比较,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3.3%,对照组76.7%,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新加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营血虚证临床疗效良好,且远期效果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营血虚证 桂枝新加汤 疼痛 中医证候评分
原文传递
从营卫论治雄激素性脱发
2
作者 彭湘宁 +1 位作者 张予晋 王军文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520-523,共4页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非瘢痕性慢性脱发性疾病,虽不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但常常因其损容性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雄激素性脱发的病机较多,但观其患者症状、体征,结合其病史往往发现其存在营卫不调的表现,故笔者试从营卫的角度... 雄激素性脱发是一种非瘢痕性慢性脱发性疾病,虽不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但常常因其损容性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雄激素性脱发的病机较多,但观其患者症状、体征,结合其病史往往发现其存在营卫不调的表现,故笔者试从营卫的角度阐述雄激素性脱发的发病机制,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 黄芪桂枝五物汤 雄激素性脱发
原文传递
杨少锋教授治疗颈椎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浩翔 张晨阳 +2 位作者 彭熙文 杨少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6期68-70,共3页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及上肢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杨少锋教授认为颈椎病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其发病多有外感风寒湿邪等诱因,证见畏寒肢冷、头项强痛等,应用桂枝附子汤温阳散寒,益气止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桂枝附子汤 颈椎病 经方新用 风寒湿痹
下载PDF
JAK/STAT通路介导免疫缺陷大鼠CD4^(+)T细胞分化的研究
4
作者 谢小丽 张予晋 +5 位作者 谭瑶 卜佑青 钱珍珍 王军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206-1214,共9页
目的基于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与免疫缺陷性疾病中CD4^(+)T细胞占比减少的相关性,探讨免疫缺陷大鼠CD4^(+)T淋巴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 目的基于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与免疫缺陷性疾病中CD4^(+)T细胞占比减少的相关性,探讨免疫缺陷大鼠CD4^(+)T淋巴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大鼠(24只)和模型大鼠(24只),采用环孢素制备免疫缺陷模型。每组随机选6只验证造模效果,将剩余36只大鼠分为正常组、低鲁组、高鲁组、模型组、模型低鲁组、模型高鲁组,每组6只。低鲁组和模型低鲁组分别注射1.75 mg·kg^(-1)鲁索利替尼,高鲁组和模型高鲁组分别注射3.5 mg·kg^(-1)鲁索利替尼,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1.75 mg·kg^(-1)生理盐水,隔日1次,共注射6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计算大鼠脾脏和胸腺指数,HE染色法观察脾脏和胸腺病理改变,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细胞因子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脾脏组织中酪氨酸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T盒家族转录因子表达蛋白(T-box family transcription factor expression protein,T-bet)、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4(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4,STAT4)、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和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protein-3,GATA3)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胸腺指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IL-2、IFN-γ和IL-12表达量下降(P<0.01),IL-10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高鲁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胸腺和脾脏指数、IL-2、IFN-γ显著下降(P<0.05),而GATA3、STAT6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IL-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 JAK/STAT信号通路 Th1/Th2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4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4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6
下载PDF
追风透骨胶囊治疗骨痹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5
作者 张晨阳 +4 位作者 沈浮 杨雷 王浩翔 彭熙文 杨少锋 《湖南中医杂志》 2022年第6期129-134,共6页
目的:评价追风透骨胶囊治疗骨痹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 目的:评价追风透骨胶囊治疗骨痹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追风透骨胶囊治疗骨痹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Cochrane 5.1手册筛选文献并独立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10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追风透骨胶囊治疗骨痹的总有效率[OR=4.18,95%,CI=(2.80,6.24),P<0.00001]、治愈率[OR=2.41,95%CI=(1.50,3.04),P<0.0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SMD=-1.35,95%CI=(-1.52,-1.19),P<0.00001]、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MD=-21.48,95%CI=(-23.74,-19.22),P<0.00001]、复发率[OR=0.17,95%CI=(0.05,0.60),P=0.006]均优于常规治疗。结论:追风透骨胶囊能提高骨痹的临床疗效,降低VAS、WOMAC评分及复发率。但纳入文献质量偏低,尚需设计大样本、多中心及更严谨的临床试验以加强证据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痹 追风透骨胶囊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一种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的研发与临床疗效观察:基于“动静结合”理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浩波 李兆勇 +5 位作者 陈龙 段嘉豪 孙怿铖 向彦蓉 杨少锋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8期75-80,共6页
目的:基于动静结合理论研发一种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新型光敏树脂材料及3D打印技术,设计研发一种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选取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包括男性32例、女性28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基于动静结合理论研发一种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新型光敏树脂材料及3D打印技术,设计研发一种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选取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包括男性32例、女性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佩戴可控式胸腰椎外固定支具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佩戴普通支具保守治疗,均治疗12周。收集并整理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1月后、2月后、3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部功能评分(ODI)。拍摄治疗前、治疗3月后的胸腰椎正侧位片并计算对比伤椎Cobb角。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VAS评分、ODI功能障碍评分、伤椎Cobb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ODI功能障碍评分、伤椎Cobb角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出的可调控式新型胸腰椎支具与普通支具对于疼痛缓解疗效相当,但是,可调控式新型胸腰椎支具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缩短卧床治疗时间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表明这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新型胸腰椎外固定支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动静结合理论 可控式 胸腰椎外固定支具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