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PFNA内固定失效可见于诸多文献报道,但尚缺乏关于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的系统性报道。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背景:PFNA内固定失效可见于诸多文献报道,但尚缺乏关于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的系统性报道。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PFNA闭合复位治疗1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发生并发症,男9例,女4例;年龄45-82岁,平均(62.0±5.4)岁;根据AO/OTA分型:A1型4例,A2.1型1例,A3型8例;稳定性骨折5例(38.5%);不稳定性骨折8例(61.5%);均为新鲜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结果:128例中13例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在术中损伤股深动脉,2例股骨近端爆裂骨折,1例股骨前壁穿破,2例螺旋刀片向内穿透股骨头,2例螺旋刀片向外侧切出,2例骨折不愈合,3例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计划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关键。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空心钉固定与切除治疗痛性SaupeⅢ型二分髌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1月因二分髌骨就诊本院治疗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0例行空心钉固定(固定组),9例采用关节镜行副髌骨摘除(切除组)...[目的]比较空心钉固定与切除治疗痛性SaupeⅢ型二分髌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1月因二分髌骨就诊本院治疗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0例行空心钉固定(固定组),9例采用关节镜行副髌骨摘除(切除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固定组的切口长度显著大于切除组[(3.5±0.4) cm vs(1.8±0.3) cm, P<0.05],但前者在术后5 d VAS评分[(2.6±0.2) vs (3.6±0.1), P<0.05]和下地行走时间[(3.5±1.3) d vs (6.7±1.0) d, P<0.05]均显著优于后者(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36.1±2.5)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膝关节Kujala评分、Hungerford评分、膝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固定组在VAS评分[(1.6±0.5) vs (2.9±0.8), P<0.05]、Kujala评分[(92.1±3.2) vs (85.8±4.4), P<0.05]、Hungerford评分[(95.1±4.3) vs (87.5±5.4), P<0.05]及膝伸-屈ROM [(139.4±4.7)°vs(131.6±3.3)°, P<0.05]均显著优于切除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6、12个月,两组髌股K-L评级和Insall指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心钉固定治疗痛性二分髌骨,具有创伤小、直视下复位和固定可靠的优点,近期临床结果优于镜下切除术。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由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手术治疗的40例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用髋关节镜下复...[目的]探讨由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手术治疗的40例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用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镜下组),22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术(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镜下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98.0±7.6) min vs (72.8±6.0) min, P<0.05],但镜下组切口总长度[(36.27±4.3) mm vs (94.7±5.8) mm, P<0.05]、透视次数[(3.1±0.8)次vs (7.2±1.5)次, P<0.05]、术中出血量[(38.7±5.6) ml vs (245.5±39.6) ml, P<0.05]、住院时间[(7.1±1.2) d vs (9.0±1.8) d, P<0.05]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术后随访平均(41.4±10.4)个月,镜下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92.6±1.8) d vs (106.4±4.3) d,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镜下组VAS评分、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和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影像方面,相应时间点,两组间Garden指数、颈干角、T?nnis髋O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以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透视次数少、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辅助关节外放疗治疗晚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39例晚期PVNS患者的临床资...[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辅助关节外放疗治疗晚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39例晚期PVN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行滑膜全切和TKA,术后辅助关节外放疗(放疗组),另外19例单纯行滑膜全切和TKA (未放疗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5 d疼痛VAS评分、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平均时间(36.0±2.2)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HSS、KSS功能评分和KSS临床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放疗组的VAS评分[(1.7±0.5) vs (2.6±0.6),P<0.001]、HSS评分[(93.6±2.2) vs (87.1±2.1),P<0.001]、KSS功能评分[(93.3±2.0) vs (87.3±1.9),P<0.001]、KSS临床评分[(93.9±1.4) vs (87.7±1.8),P<0.001],以及膝伸屈ROM [(144.4±6.1)°vs (136.9±3.8)°,P<0.001]均显著优于未放疗组。至末次随访,放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未放疗组(0%vs 21.1%,P=0.047)。影像方面,术后两组髌上囊积液厚度及髌上滑膜厚度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放疗组髌上囊积液厚度[(1.4±0.5) mm vs (2.6±0.7) mm,P<0.001]及髌上囊滑膜厚度[(0.9±0.2)mm vs (1.8±0.5) mm,P<0.05]均显著小于未放疗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骨密度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破坏的膝关节PVNS患者行TKA,术后辅助放疗,能有效预防复发,安全性好,近期临床效果较未辅助放疗好。展开更多
目的:更好的理解老年人在行走时躯干冠状面的稳定性,及其与跌倒风险的联系。方法:12例健康老年人和12例健康年轻人在步行机上分别以1.0km/h、2.0km/h、3.0km/h、4.0km/h、5.0km/h 5个步速行走以观测他们的躯干运动。在确定步宽、步幅时...目的:更好的理解老年人在行走时躯干冠状面的稳定性,及其与跌倒风险的联系。方法:12例健康老年人和12例健康年轻人在步行机上分别以1.0km/h、2.0km/h、3.0km/h、4.0km/h、5.0km/h 5个步速行走以观测他们的躯干运动。在确定步宽、步幅时间、局部动态稳定性和躯干冠状面运动幅度的同时,测量身体重心(centre of mass,Co M)投影到足部放置位置的距离(d Co M)和躯干运动与足跟着地时间的时序差别(d Time)。另外,测量髋最大外展肌力,受试者自述过去一年中跌倒次数。结果:老年人的髋外展肌力(1.0±0.05)N/kg比年轻人小,躯干局部动态稳定性降低,步宽(0.18±0.08)m增大,步幅(1.20±0.25)s减小,此外,老年人的d Co M(0.11±0.05)m比年轻人大,而d Time(0.42±0.13)s比年轻人短。老年人的髋外展肌力、步宽、步幅时间、d Co M、d Time均和跌倒次数相关联。结论:老年人在行走时步宽更大,步幅时间更短,而且d Co M也比年轻人大,这可能是为了稳定冠状面的平衡而采取的一种策略。老年人髋外展肌肌力降低,使d Time缩短,损害了冠状面的平衡,从而导致跌倒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PFNA内固定失效可见于诸多文献报道,但尚缺乏关于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的系统性报道。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原因、手术技巧及应对策略,旨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应用PFNA闭合复位治疗12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发生并发症,男9例,女4例;年龄45-82岁,平均(62.0±5.4)岁;根据AO/OTA分型:A1型4例,A2.1型1例,A3型8例;稳定性骨折5例(38.5%);不稳定性骨折8例(61.5%);均为新鲜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结果:128例中13例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在术中损伤股深动脉,2例股骨近端爆裂骨折,1例股骨前壁穿破,2例螺旋刀片向内穿透股骨头,2例螺旋刀片向外侧切出,2例骨折不愈合,3例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制定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计划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关键。
文摘[目的]比较空心钉固定与切除治疗痛性SaupeⅢ型二分髌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0年1月因二分髌骨就诊本院治疗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0例行空心钉固定(固定组),9例采用关节镜行副髌骨摘除(切除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固定组的切口长度显著大于切除组[(3.5±0.4) cm vs(1.8±0.3) cm, P<0.05],但前者在术后5 d VAS评分[(2.6±0.2) vs (3.6±0.1), P<0.05]和下地行走时间[(3.5±1.3) d vs (6.7±1.0) d, P<0.05]均显著优于后者(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36.1±2.5)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膝关节Kujala评分、Hungerford评分、膝伸-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固定组在VAS评分[(1.6±0.5) vs (2.9±0.8), P<0.05]、Kujala评分[(92.1±3.2) vs (85.8±4.4), P<0.05]、Hungerford评分[(95.1±4.3) vs (87.5±5.4), P<0.05]及膝伸-屈ROM [(139.4±4.7)°vs(131.6±3.3)°, P<0.05]均显著优于切除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6、12个月,两组髌股K-L评级和Insall指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心钉固定治疗痛性二分髌骨,具有创伤小、直视下复位和固定可靠的优点,近期临床结果优于镜下切除术。
文摘[目的]探讨由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手术治疗的40例Garden Ⅲ-Ⅳ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8例采用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镜下组),22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空心钉固定术(传统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镜下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98.0±7.6) min vs (72.8±6.0) min, P<0.05],但镜下组切口总长度[(36.27±4.3) mm vs (94.7±5.8) mm, P<0.05]、透视次数[(3.1±0.8)次vs (7.2±1.5)次, P<0.05]、术中出血量[(38.7±5.6) ml vs (245.5±39.6) ml, P<0.05]、住院时间[(7.1±1.2) d vs (9.0±1.8) d, P<0.05]均显著优于传统组。术后随访平均(41.4±10.4)个月,镜下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传统组[(92.6±1.8) d vs (106.4±4.3) d, 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Harris]评分、髋伸-屈ROM、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镜下组VAS评分、Harris评分、髋伸-屈ROM和髋内旋-外旋ROM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影像方面,相应时间点,两组间Garden指数、颈干角、T?nnis髋O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镜下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以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透视次数少、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文摘[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辅助关节外放疗治疗晚期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39例晚期PVN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0例行滑膜全切和TKA,术后辅助关节外放疗(放疗组),另外19例单纯行滑膜全切和TKA (未放疗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5 d疼痛VAS评分、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平均时间(36.0±2.2)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HSS、KSS功能评分和KSS临床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放疗组的VAS评分[(1.7±0.5) vs (2.6±0.6),P<0.001]、HSS评分[(93.6±2.2) vs (87.1±2.1),P<0.001]、KSS功能评分[(93.3±2.0) vs (87.3±1.9),P<0.001]、KSS临床评分[(93.9±1.4) vs (87.7±1.8),P<0.001],以及膝伸屈ROM [(144.4±6.1)°vs (136.9±3.8)°,P<0.001]均显著优于未放疗组。至末次随访,放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未放疗组(0%vs 21.1%,P=0.047)。影像方面,术后两组髌上囊积液厚度及髌上滑膜厚度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末次随访时,放疗组髌上囊积液厚度[(1.4±0.5) mm vs (2.6±0.7) mm,P<0.001]及髌上囊滑膜厚度[(0.9±0.2)mm vs (1.8±0.5) mm,P<0.05]均显著小于未放疗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骨密度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破坏的膝关节PVNS患者行TKA,术后辅助放疗,能有效预防复发,安全性好,近期临床效果较未辅助放疗好。
文摘目的:更好的理解老年人在行走时躯干冠状面的稳定性,及其与跌倒风险的联系。方法:12例健康老年人和12例健康年轻人在步行机上分别以1.0km/h、2.0km/h、3.0km/h、4.0km/h、5.0km/h 5个步速行走以观测他们的躯干运动。在确定步宽、步幅时间、局部动态稳定性和躯干冠状面运动幅度的同时,测量身体重心(centre of mass,Co M)投影到足部放置位置的距离(d Co M)和躯干运动与足跟着地时间的时序差别(d Time)。另外,测量髋最大外展肌力,受试者自述过去一年中跌倒次数。结果:老年人的髋外展肌力(1.0±0.05)N/kg比年轻人小,躯干局部动态稳定性降低,步宽(0.18±0.08)m增大,步幅(1.20±0.25)s减小,此外,老年人的d Co M(0.11±0.05)m比年轻人大,而d Time(0.42±0.13)s比年轻人短。老年人的髋外展肌力、步宽、步幅时间、d Co M、d Time均和跌倒次数相关联。结论:老年人在行走时步宽更大,步幅时间更短,而且d Co M也比年轻人大,这可能是为了稳定冠状面的平衡而采取的一种策略。老年人髋外展肌肌力降低,使d Time缩短,损害了冠状面的平衡,从而导致跌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