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分离的787株致病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杨文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主要致病菌对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87株致病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显示较高的耐药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主要致病菌对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87株致病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显示较高的耐药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CNS)分别占 54. 7%和 70. 49%;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 10. 7%,有1. 8%耐万古霉素(VRE);革兰阴性菌对一代头孢菌素普遍产生较高的耐药率,对二代头孢的耐药大部分也在30%以上,对三代头孢的耐药在3.4 %~53%。结论应定期监测本地区细菌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避免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 致病菌 耐药性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中国不同年龄发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娅 李小峰 +30 位作者 黄慈波 王国春 栗占国 张卓莉 张晓 肖卫国 戴冽 王永福 胡绍先 李鸿斌 刘斌 孙凌云 张缪佳 曾小锋 赵岩 张烜 史群 张文 李梦涛 冷晓梅 侯勇 王迁 沈敏 苏金梅 徐东 费允云 李永哲 孙菲 孙媛媛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年龄发病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同。方法现况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国16家临床中心诊治、符合2002年p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患者,据发病年龄<...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年龄发病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同。方法现况调查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国16家临床中心诊治、符合2002年pSS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患者,据发病年龄<30岁,30~59岁,≥60岁将患者分为3组,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x2检验对不同年龄发病的pSS患者行组间对比。结果 pSS患者发病高峰期在40~49岁(32.3%),其次是50~59岁(24.9%)及30~39岁(21.3%),<30岁发病组及≥60岁发病组均占10.8%。与30~59岁发病组相比,<30岁发病组关节炎、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0~59岁发病组相比,≥60岁发病组女性比例低(P<0.05),出现症状至明确诊断的时间间隔短(P<0.05),口干发病率高(P<0.05),反复腮腺肿大出现率低(P<0.05),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比例低(P<0.05),间质性肺病发病率高(P<0.05),抗SSA、SSB抗体阳性率低(P<0.05)。与<30岁发病组比较,≥60岁发病组口干发病率高(P<0.05),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比例低(P<0.05),肝脏受累、间质性肺病发病率高(P<0.05),抗SSA、SSB抗体阳性率低(P<0.05)。结论随发病年龄增长,pSS患者肝脏受累、间质性肺病、关节炎的发生率增高,血白细胞计数降低、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阳性率则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发病年龄 临床特征
下载PDF
2016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现患率调查 被引量:24
3
作者 文细毛 任南 +17 位作者 吴安华 黄勋 范秋萍 杨芸 方旭 战榕 杨怀 李卫光 刘卫平 刘丁 鲜于舒铭 朱小玲 刘小丽 刘丽萍 魏秀凤 黄新玲 樊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3-659,共7页
目的了解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科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制定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3月15日—12月31日期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 588... 目的了解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科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制定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3月15日—12月31日期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 588所医院共调查住院患者1 057 361例,发现下呼吸道医院感染12 827例次,其中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2 275例次,占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17.74%。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大多分布在外科,达1 700例次(占74.73%),其次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372例次,占16.35%);外科系统中以神经外科患者现患率最高(2.34%),其次为胸外科(1.71%)。共分离出病原体1 163株,革兰阴性菌占83.66%;居前5位的病原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0.29%)、肺炎克雷伯菌(19.69%)、鲍曼不动杆菌(19.69%)、大肠埃希菌(6.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64.15%、8.00%、14.19%、29.14%、62.58%,非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76.03%、8.85%、15.51%、39.67%、70.1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低于非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后者为47.17%VS 6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以神经外科现患率最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绝对优势,且耐药严重,但部分菌株的耐药情况较非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稍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横断面调查 现患率 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下载PDF
常用抗菌药物作用特点及合理选择 被引量:19
4
作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1-543,共3页
合理选择应用抗菌药物,不仅要明确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明确病原体、明确感染部位,更应熟悉了解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以及每一种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此外还应考虑到:药物的毒副反应、特殊人群(如老年... 合理选择应用抗菌药物,不仅要明确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明确病原体、明确感染部位,更应熟悉了解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以及每一种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此外还应考虑到:药物的毒副反应、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抗菌药物的选择等。本文将仅就常用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病原体 抗菌药物 抗菌谱 抗菌活性 药效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继发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娅 李小峰 +30 位作者 黄慈波 王国春 张学武 张卓莉 张晓 肖卫国 戴冽 王永福 胡绍先 李鸿斌 刘斌 孙凌云 张缪佳 曾小峰 赵岩 张烜 史群 张文 李梦涛 冷晓梅 侯勇 王迁 沈敏 苏金梅 徐东 费允云 李永哲 孙菲 孙媛媛 张奉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继发间质性肺病(IL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国16家临床中心诊治的pSS患者行现况调查,其中368例患者行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据CT结果将患者分为ILD组和无ILD组,采用...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继发间质性肺病(IL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于我国16家临床中心诊治的pSS患者行现况调查,其中368例患者行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据CT结果将患者分为ILD组和无ILD组,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对2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建立Loge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临床、生化及免疫指标等因素与ILD间的相关性。结果@368例患者中有ILD者106例(28.8%)。ILD组入选年龄及发病年龄均大于无ILD组[(55±11)岁和(48±11)岁,(49±12)岁和(43±11)岁;均P〈0.01]。②ILD组仅24.5%的患者有呼吸系统症状,较之无ILD组,呼吸困难发生率增高(7例占8.5%和17例占2.7%,P〈0.01),干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S继发ILD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小结节影、磨玻璃影、网格样改变。合并肺动脉高压5例,无ILD组0例。③ILD组更常出现口干、涎腺受损、肝功能异常[分别为96.2%(102例)和89.7%(235例),98.8%(84/85)和90.8%(167/184),37.7%(40例)和25.2%(66例);均P〈0.05]。抗核抗体滴度≥1:80[86.8%(92/106)和73.9%(193/261),P〈0.01)]及血清IgA增高者[21.0%(21/100)和10.9%(26/239),P〈0.05]也明显高于无ILD组。④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抗核抗体阳性(OR=9.672,95%CI1.866.50.119,P=0.001)、血清Iga增高(OR=4.997,95%CI1.076~23.207,P=-0.033)为pSS患者出现ILD的相关因素。结论ILD是pSS的常见系统损害。发病年龄大、病程长的pSS患者继发ILD增多,抗核抗体阳性及血清IgA水平增高是pSS发生ILD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肺疾病 间质性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逄崇杰 +1 位作者 田彬 胡志东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6期360-361,共2页
目的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方法用E试验检测临床分离的4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MIC。结果在4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中,金葡菌35株,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 目的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方法用E试验检测临床分离的4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MIC。结果在48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中,金葡菌35株,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为5株和8株。未发现有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以及中介的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下载PDF
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抗Jo-1抗体综合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魏蔚 郑文杰 +3 位作者 吕星 曾小峰 唐福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08-411,共4页
目的分析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抗Jo-1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抗Jo-1抗体阳性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9例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抗Jo-1抗体综合征的肺... 目的分析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抗Jo-1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抗Jo-1抗体阳性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9例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抗Jo-1抗体综合征的肺部及肺外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患者多以咳嗽、发热、气短等症状起病,肺部症状可出现于肌肉和皮肤表现之前,导致漏诊或误诊,胸部CT能够较及时发现肺间质病变;与非肺部表现起病的其他病例比较,除典型DM皮疹外,其余肺外临床特征如炎性肌病、多关节炎/关节痛、发热、技工手、雷诺现象等均无统计学差异;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以肺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抗Jo-1综合征患者常以非特异性肺部症状起病,应注意间质性肺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治疗后磷酸肌酸激酶(CK)值的变化可能与疾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表现 首发症状 抗Jo-1抗体综合征 临床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SARS患者的低钙血症 被引量:9
8
作者 何庆 郑宝忠 +3 位作者 逄崇杰 戴晨琳 邱明才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2,共2页
2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入院时血清钙水平 (2 .13± 0 .0 8)mmol/L低于正常。SARS患者低钙血症发病率为 60 .0 %。重症SARS患者低钙血症发生率 (88.9% )明显高于普通SARS患者(4 3 .8% ,P <0 .0 5 )。
关键词 SARS 低钙血症 诊断标准 统计学分析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液系统损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周晓洁 周蕾 《新医学》 2010年第9期628-630,共3页
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是多种因素促发身体免疫应答异常,产生持续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导致全身多系统出现病变。血液系统常累及,易误诊为单纯血液疾病,该文对SLE患者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贫血 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 造血系统
下载PDF
成人多发性肌炎和(或)皮肌炎多器官损害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千子 王国春 +20 位作者 刘湘源 张江林 穆荣 左晓霞 李小峰 武丽君 李洪斌 王晓非 赵东宝 林进 胡绍先 赵铖 詹锋 周彬 王轶 柴克霞 宫怡 罗莉 戴冽 王永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成人多发性肌炎(PM)和(或)皮肌炎(DM)主要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和特点,并确定与其相关的特异性因素。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回顾性收集2007至2012年在全国22个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387例成人PM... 目的分析成人多发性肌炎(PM)和(或)皮肌炎(DM)主要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和特点,并确定与其相关的特异性因素。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回顾性收集2007至2012年在全国22个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387例成人PM和(或)DM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387例患者,其中PM460例(33.2%)和DM927例(66.8%),女:男=2.4:1。发病年龄(47±14)岁。其中1031例(74.3%)出现器官损害。肺部损害(44.6%)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关节炎(32.3%)、消化道损害(21.9%)及心脏损害(20.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肺部损害与年龄/〉40岁(P〈0.01)正相关,与肌痛(P〈0.05)负相关。关节炎与发热(P〈0.05)、体重下降(P〈0.05)及雷诺现象(P〈0.01)正相关,与肌无力(P〈0.05)负相关。消化道损害与体重下降(P〈0.05)、雷诺现象(P〈0.01)和肌无力(P〈0.05)正相关。心脏损害与体重下降(P〈0.05)及四肢肿胀(P〈0.05)正相关。结论成人PM和(或)DM器官损害发生率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尽早发现其器官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关节炎 多器官损害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与血液系统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明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8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与血液系统损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SLE合并血液系统损害患者49例(损害组),另选26例SLE无血液系统损害患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2、IL-6、IL-10、TNF-α水平。结...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与血液系统损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SLE合并血液系统损害患者49例(损害组),另选26例SLE无血液系统损害患者(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2、IL-6、IL-10、TNF-α水平。结果损害组外周血IL-6、TNF-α水平分别为(22.47±10.86)、(64.82±24.86)pg/mL,对照组分别为(17.53±8.55)、(50.14±22.95)pg/mL,P均<0.05。损害组单纯贫血者IL-10为(45.67±14.32)pg/mL,低于对照组(58.31±19.59)pg/mL,P<0.05;两系损害者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24.44±10.60)、(67.72±27.88)pg/mL,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损害组IL-6、IL-10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65、-0.049,P均<0.05)。结论 Th2细胞因子在SLE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血小板损伤;Th1细胞因子在这方面处于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液系统损害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雌激素在干燥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文闻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6年第6期245-248,共4页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好发于女性。雌激素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性激素,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雌激素与SS相关性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雌激素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昕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合并感染的SLE患者的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性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SL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合并感染的SLE患者的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病情活动性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SL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1.4%,感染发生的常见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条件致病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多因素分析表明激素冲击治疗、年龄、应用广谱抗生素、住院时间延长、病情活动性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感染是SLE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特殊治疗方法、病情活动以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与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可以改善SLE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娜 李宝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对SLE患者(n=102)、疾病对照组(n=60)和正常对照组(n=40)外周血血清中抗C1q抗体进行检测。102例SLE分为疾病活动组(60例)和疾病稳...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诊断和病情活动性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对SLE患者(n=102)、疾病对照组(n=60)和正常对照组(n=40)外周血血清中抗C1q抗体进行检测。102例SLE分为疾病活动组(60例)和疾病稳定组(42例),并按LN判定标准分为LN组(50例)和非LN组(52例)。比较各组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和水平,并与SLE患者实验室指标、活动性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为64.7%,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均P<0.05)。在SLE活动组,抗C1q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SLE稳定组(P<0.01)。LN组患者的血清抗C1q抗体的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的SLE患者(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分别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GLO、lgG、ESR、CRP和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白细胞、补体C3、C4、白蛋白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抗C1q抗体检测对SLE及LN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价值。检测抗C1q抗体的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病情活动,为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更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抗C1Q抗体 疾病活动
下载PDF
雌激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7
15
作者 董笑影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5年第12期533-536,共4页
雌激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早已被重视,在患者妊娠期间,随雌激素水平增高而病情加重。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雌激素与其他性激素、细胞因子、雌激素受体和凋亡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和妊娠期活动度增加的可能原因作一综合介绍。
关键词 雌激素 系统件红斑很疮 细胞因子 捌亡
下载PDF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关允 李宝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行肾活检的6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的关系及与LN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1)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行肾活检的6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的关系及与LN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1)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临床指标)存在关系(OR=3.48,P<0.05),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抗Ds-DNA抗体协同时也与LN相关(P<0.05)。(2)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组与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阴性组相比较,Ⅴ型LN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组有更高的发生频率(分别为75.0%和32.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结论: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和活动性LN可能具有一定的联系,且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Ⅴ型LN也存在一定联系,此结论对临床医生判断是否有LN活动及可能的LN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性肾炎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病理学
下载PDF
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蕾 董笑影 +2 位作者 李宝全 石秋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2,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 4例男性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 (RA组 )的血清雌二醇 (E2 )、睾酮 (T)、硫酸脱氢表雄酮 (DHEAS)水平 ,并与 3 0例健康男性 (对照组 )作对照。结果发现患者血清 T、DHEAS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P<...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3 4例男性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 (RA组 )的血清雌二醇 (E2 )、睾酮 (T)、硫酸脱氢表雄酮 (DHEAS)水平 ,并与 3 0例健康男性 (对照组 )作对照。结果发现患者血清 T、DHEAS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P<0 .0 0 1) ,而 E2 水平虽低于对照组 ,但无显著差异 (P>0 .0 5 )。提示雄激素减低在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性激素 男性 测定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彭 魏蔚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并发肺动脉高压(CTD-PAH)的临床特点。方法:112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结缔组织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CTD-PAH组)与97例结缔组织病未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CTD组)进行对比,并对一些临床及实验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雷...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并发肺动脉高压(CTD-PAH)的临床特点。方法:112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结缔组织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CTD-PAH组)与97例结缔组织病未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CTD组)进行对比,并对一些临床及实验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雷诺现象、多关节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间质病变、血沉(ESR)、C3、C反应蛋白(CRP)、循环免疫复合物(CIC)、ANA、抗U1RNP抗体阳性在CTD-PAH组与CTD组的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P<0.05),其中雷诺现象、肺间质病变、心包积液、抗U1RNP抗体阳性、CIC升高在两组多因素分析中有意义(P<0.05)。结论:雷诺现象、心包积液、肺间质病变、抗U1RNP抗体阳性、CIC升高与CTD-PAH关系密切,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肺动脉高压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血小板生成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蕾 +2 位作者 于新立 瞿文 陈且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血小板生成素(TPO)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SLE患者、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血清TPO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及血小板生成素(TPO)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SLE患者、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血清TPO水平。结果:SLE组血清TPO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AA组(P<0.05)。SLE组血清TPO水平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血沉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TPO水平升高,并与体内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SLE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生成素 贫血 红细胞生成障碍性 先天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家良 袁双龙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507-509,共3页
目的:了解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1例SLE患者(合并感染组30例、病情活动组33例、病情稳定组2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E... 目的:了解无血栓形成或栓塞情况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感染和病情活动时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测定91例SLE患者(合并感染组30例、病情活动组33例、病情稳定组28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血沉(ESR)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合并感染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病情活动期患者(均P<0.01),病情活动组与病情稳定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1);(2)合并感染组和病情活动组D-二聚体与ESR均成呈正相关(P<0.01,P<0.05);(3)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以作为非特异性炎症指标用于SLE炎症活动、感染和临床疗效的评估,感染和炎症活动可能影响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或栓塞诊断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