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 被引量:566
1
作者 谷保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3-795,共13页
氮素在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什么是合理施氮,包括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时期,也包括与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措施的配合等。指出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的主要问题是施肥过程和施肥后的严重损失。依据农户调查所获得的田块尺... 氮素在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什么是合理施氮,包括施氮量、施氮方法和时期,也包括与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措施的配合等。指出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的主要问题是施肥过程和施肥后的严重损失。依据农户调查所获得的田块尺度施氮量,与田间试验合理施氮量对比分析表明,过量施氮田块占总调查田块的大约33%。依据区域尺度单位播种面积平均施氮量,与作物平均推荐施氮量对比分析表明,全国过量施氮面积占播种面积20%、合理面积占70%、不足面积占10%。总体而言,过量施氮现象还相当普遍,特别是在蔬菜和果树等经济作物上。本文提出了一种估算国家尺度氮肥需求量的方法,可估算出全国合理需氮量范围,称之为氮肥需求量估算法。用三种不同方法估算的我国1980~2010年间的氮肥需求量与实际氮肥使用量比较表明,如仍然依照现在的粗放施肥习惯,应该为现在的实际氮肥使用量,5年平均为N 27.9×106t左右,正好处于合理需氮量范围的中线。在改善施肥技术基础上,我国2006~2010年间5年氮肥平均使用量应该在N 19.6×106t左右;用五种方法预测的我国未来氮肥需求量表明,如果改善施肥技术,我国2020、2030、2050年合理氮肥需求量分别为N 21.0×106t、21.7×106t、23.1×106t;如施肥技术得不到实质性改善,依然粗放施氮,则氮肥需求量应处于合理使用量范围的中线,分别为N 30.4×106t、31.4×106t、33.4×106t。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粮食产量和氮肥施用量与美国和西欧的差异,我国农田有机肥和碳投入对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库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合理施氮 氮素损失 氮肥需求量估算法 氮肥需求预测
下载PDF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被引量:254
2
作者 张福锁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 应用作者近10年在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中氮肥转化与去向的研究资料,对施氮量、产量、氮肥利用、残留、损失关系进行分析;认为简单的氮肥利用率很难反映不同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状况;要准确反映氮肥利用状况,应综合考虑产量水平、氮肥利用、残留及损失的情况.论证了我国氮肥利用率具有很大的变幅,平常所说的30%~35%只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以此来说明我国氮肥损失量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必须研究解决既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量,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压力的氮肥施用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多么高的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氮肥 利用率 损失 污染 农业生产
下载PDF
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通气法 被引量:248
3
作者 王朝辉 刘学军 +1 位作者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5-209,共5页
本研究设计了原位测定田间土壤氨挥发的一种通气法 ,并通过回收率试验和田间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和传统的密闭法相比 ,通气法不仅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而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高 ,回收率为 99 5 1% ,变异系数仅为 0 77% ... 本研究设计了原位测定田间土壤氨挥发的一种通气法 ,并通过回收率试验和田间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和传统的密闭法相比 ,通气法不仅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而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高 ,回收率为 99 5 1% ,变异系数仅为 0 77% ;由通气法测定的田间不同施肥小区氨挥发的平均速率和总量分别介于N 0 0 7~ 0 87kg·hm-2 ·d-1和N 2 93~ 35 6 9kg·hm-2 ,明显高于密闭法。可见 ,通气法更适于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氨挥发 通气法 田间原位测定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土壤硝态氮的累积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19
4
作者 张福锁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1期24-28,共5页
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资料,揭示中国氮肥用量在地区之间和作物之间分配的不平衡现象.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和城郊地区氮肥施用量远高于西北部地区,经济作物远高于粮食作物,氮肥短缺和过量施用并存.中国北方某些地区土壤剖面硝态氮的... 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研究资料,揭示中国氮肥用量在地区之间和作物之间分配的不平衡现象.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和城郊地区氮肥施用量远高于西北部地区,经济作物远高于粮食作物,氮肥短缺和过量施用并存.中国北方某些地区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大量累积对水体环境构成了某种程度的威胁.由于大田作物获得较高产量的'平均适宜施氮量(N 150~180 kg/hm2)'与氮素环境安全指标尚有一定距离,中国完全可以实现水体环境安全和农业高产优质的双重目标.氮肥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不合理大量施用氮肥造成的.因此,中国应制定施肥技术标准和法规,鼓励农民降低氮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土壤 硝态氮 累积 环境 氮肥
下载PDF
基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82
5
作者 刘学军 赵紫娟 +1 位作者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122-1128,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肥一次基施对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吸氮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高肥力土壤上减少基肥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高肥力土壤上冬小麦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明显 ,而施用氮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吸氮量。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 ,当施氮量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 时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 1 6 .0 %、1 4 .5 %和1 3.5 % ,表明多达 84 %~ 86 .5 %以上的基肥氮未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 ,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氮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残留于 0~ 1 m土体中 ,当施氮量分别为 75、1 1 2 .5和 1 5 0 kg/ 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83.3%、4 6 .0 %和 5 8.8% ,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 0 .5 %、38.9%和 1 9.0 %。由此可见 ,在高肥力土壤上应严格控制基肥氮的用量或不施基肥 ,否则将造成氮素资源的大量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施氮肥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分析 被引量:199
6
作者 刘学军 +2 位作者 邹国元 王朝辉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93-1499,共7页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 ,而氮肥的损失率和土壤残留率有升高的趋势。以尿素作氮源将肥料混施入 0~ 10cm土壤或撒施后立即灌水的条件下 ...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 ,而氮肥的损失率和土壤残留率有升高的趋势。以尿素作氮源将肥料混施入 0~ 10cm土壤或撒施后立即灌水的条件下 ,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氨挥发的累积损失量分别为每公顷 12 .8(N0 )、2 2 .0(N12 0 )、33.0 (N2 4 0 )和 6 4 .5kgN(N36 0 ) ,氨挥发损失率依次为 3.8%、4 .2 %和 7.2 %。用乙炔抑制 土柱培养法测定的冬小麦生育期氮肥的反硝化损失量每公顷小于 1kgN ,氮肥的硝化 反硝化损失率仅为 0 .2 1%~ 0 .2 6 %或痕量。夏玉米季硝化 反硝化总损失量为每公顷 1~ 14kgN ,相当于当季施氮量的 1%~ 5 %。在北京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 ,氮素的气体损失不超过总施氮量的 10 % ,氮肥的主要损失途径是淋洗出 0~ 10 0cm土体 ,在下层土壤中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氮素 损失途径分析 氨挥发 反硝化 硝态氮
下载PDF
我国烤烟生产中的氮素管理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205
7
作者 李春俭 张福锁 +9 位作者 李文卿 赵正雄 习向银 石秋梅 晁逢春 路永宪 陶芾 秦燕青 江荣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1-337,共7页
在诸多营养元素中,氮素既是土壤中最不稳定的元素,也是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最为重要的元素。为追求产量,在我国目前的烤烟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的现象较为普遍。施氮量过高往往造成烟叶品质下降。生产中普遍推荐的肥料施用技术所提供的氮... 在诸多营养元素中,氮素既是土壤中最不稳定的元素,也是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最为重要的元素。为追求产量,在我国目前的烤烟生产中氮肥施用过量的现象较为普遍。施氮量过高往往造成烟叶品质下降。生产中普遍推荐的肥料施用技术所提供的氮素与烟株生长的需氮规律不吻合。生长后期土壤氮素矿化使得烟株生长过程中的氮素营养难以控制,并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目前对于造成烟叶中烟碱含量升高的真正原因没有正确认识。结合我们的研究,本文就我国烤烟生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通过努力达到烤烟生产中的氮素营养平衡,烟叶的化学成分趋于协调,并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植株硝酸盐速测 土壤氮素矿化 烟碱 烤烟
下载PDF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效应及氮素平衡研究 被引量:195
8
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61-1368,共8页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显著减产 ,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 ,夏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 2 2 5kg·ha-1,比常规施氮 (90 0kg·ha-1)少施 6 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总输入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氮素输出项中 ,作物携出量并不随输入量的增加有显著的变化 ,从而导致施氮量很高时氮素盈余量也很高。在高量施氮条件下 (≥ 2 4 0kg·ha-1) ,氮盈余主要以残留Nmin积累在土壤剖面中 ,氮素表观损失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 氮素平衡 肥效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57
9
作者 李鑫 +2 位作者 张丽娟 万云静 刘树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4,共6页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静态箱法对不同施肥方式(撒施后翻耕、条施后覆土、撒施后灌水)下的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中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撒施后灌水处理明显促进了氨挥发,其最大...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静态箱法对不同施肥方式(撒施后翻耕、条施后覆土、撒施后灌水)下的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中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撒施后灌水处理明显促进了氨挥发,其最大氨挥发速率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氨挥发累计达2.465kgN.hm-2.不同施肥方式下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峰值出现时间也不同.施肥后第2天,撒施后灌水处理达到峰值,为193.66μg.m-2.h-1,而条施后覆土处理在施肥后第5天才出现峰值,为51.13μg.m-2.h-1,且其排放峰值在3种施肥方式中最低.撒施后灌水处理的氧化亚氮累积净排放量达121.55gN.hm-2,显著大于撒施后翻耕和条施后覆土处理.撒施后翻耕和条施后覆土处理能有效抑制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损失,是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氨挥发 氧化亚氮排放
下载PDF
氮肥有效率的概念及意义——兼论对传统氮肥利用率的理解误区 被引量:157
10
作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1-933,共13页
自氮肥发明和施用以来,人们一直想通过氮肥利用率来度量氮肥施用效果。传统氮肥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占施用肥料氮的百分率,而没有反映氮肥对土壤氮消耗的补偿效应。由于概念和算法本身缺陷,加之对结果解析和理解不够,在文献和... 自氮肥发明和施用以来,人们一直想通过氮肥利用率来度量氮肥施用效果。传统氮肥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占施用肥料氮的百分率,而没有反映氮肥对土壤氮消耗的补偿效应。由于概念和算法本身缺陷,加之对结果解析和理解不够,在文献和日常交流中产生了许多误区。为此,国内外研究者尝试了许多改进算法,虽涉及到氮肥在后茬作物上的残效,但并未触及到残留肥料氮对土壤氮消耗补偿效应这一核心问题。本文根据土壤-作物体系氮素主要流动通量,及肥料氮-土壤氮-作物吸氮"三氮"之间关系,提出了氮肥有效率的概念和算法,其核心是将残留肥料氮作为补偿土壤氮消耗的有效部分。文章分析了国内15N示踪试验资料,认为我国现有农田管理水平的氮肥有效率在50%-60%,损失率在40%-50%之间,损失率很高。采取改进氮肥和农艺管理措施,我国未来将氮肥有效率提高至70%-90%,是完全有可能的。氮肥有效率拓展了氮肥效应理念,在解析氮肥对作物增产、维持土壤氮肥力的真实效果,对环境的实质影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有效率 传统氮肥利用率 补偿效应 肥料氮 土壤氮 作物吸氮
下载PDF
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及利用 被引量:149
11
作者 牛新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62-1479,共18页
本文对近30多年来我国有机肥料资源与利用资料进行了统计概算,分析了我国有机肥料基础资源量估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统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有机肥料基础资源每年约57亿t实物量,其中畜禽粪尿约38亿t(鲜),人粪尿约8亿t(鲜),秸秆约10亿t(风... 本文对近30多年来我国有机肥料资源与利用资料进行了统计概算,分析了我国有机肥料基础资源量估算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统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有机肥料基础资源每年约57亿t实物量,其中畜禽粪尿约38亿t(鲜),人粪尿约8亿t(鲜),秸秆约10亿t(风干),绿肥约1亿t(鲜),饼肥约0.2亿t(风干)。折合N约3000万t、P_2O_5约1300万t和K2O约3000万t,N+P_2O_5+K_2O养分总量约7300万t。然而,我国有机肥料资源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经济、政策、技术及推广等多方面。有机肥料资源收集、贮存和加工过程中养分损失严重,不仅导致其利用率低,也成为农业源环境污染的根源。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加强有机肥料资源收集、加工和施用各个环节的技术开发和相关设施的标准化建设是目前解决其利用问题的关键。坚持政府补助的优惠鼓励政策,推行市场主体参与运行管理,建立有机肥料资源收集、加工和利用的完整产业与利益链条是有机肥料资源化高效利用的社会、经济和政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资源 有机肥料养分含量 有机肥料利用 粪尿资源 秸秆资源 绿肥 饼肥
下载PDF
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128
12
作者 张颖 刘学军 +3 位作者 张福锁 邹国元 胡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33-1639,共7页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自动收集仪在华北平原9个监测点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为28.0kg/(hm。·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平均分别为3.76mg/L... 利用量雨器和湿沉降自动收集仪在华北平原9个监测点通过2a的试验,研究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沉降的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混合沉降的平均值为28.0kg/(hm。·a),降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量平均分别为3.76mg/L和1.85mg/L。不同地区比较。北京大气氮素沉降为32.5kg/(hm^2·a),明显高于山东和河北两省的23.6kg/(hm^2·a)。北京各监测点的大气氮素沉降也存在明显空间变异,东北旺、房山的氮素沉降水平较高,延庆、顺义的氮素沉降水平较低。大气氮素沉降的年内分布不均,60%的沉降集中在降水较丰沛的6—9月份。氮素的输入与降雨量呈乘幂型正相关(r^2=0.67),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以铵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2.0倍;城市生态系统中以硝态氮的沉降为主,铵态氮的沉降量是硝态氮的0.79倍。在东北旺试验点近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在等量降雨量条件下湿沉降输入的氮素(18-20.6kg/hm^2)明显低于混合沉降(26.3kg/hm^2),湿沉降的氮素输入仅占后者的73%,而混合沉降中的超量部分主要来自铵态氮,表明干沉降尤其是降尘带入的铵态氮也是华北平原大气氮素沉降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氮素沉降 湿沉降 华北平原 北京地区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北京郊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去向研究 被引量:115
13
作者 潘家荣 +1 位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270,共7页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 采用田间微区1 5N示踪试验研究了肥料氮在冬小麦、夏玉米当季和后茬的去向。结果表明 ,在供试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 ,N 12 0kg hm2 的施肥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产量 ,再增加氮肥施用量作物产量不再增加 ;其氮肥利用率和残留率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N 36 0kg hm2 ,损失率则远低于后者 ;在一季作物生长后仍有 2 0 .9%~4 8 4 %肥料氮残留于 0~ 10 0cm土层 ,这些残留的肥料氮在后茬的利用率不足 8% ,至施肥后第 2或第 3茬作物 ,仍有部分肥料氮残留于土壤。在低施氮量时 ,肥料氮以NO-3 N残留的量很低 ,在高施氮量时 ,残留氮除以有机态、微生物态氮形式存在外 ,以NO-3 N形式存在的比例也很高 ;在氮素损失途径中 ,淋洗损失可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郊区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氮肥 肥力管理 生产条件 利用率 残留率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环境承受力分析 被引量:104
14
作者 钟茜 张福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93,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的环境承受力。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是112和180 kg/hm2。氮肥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生理利用率表现出抛物线的趋势。在农户习...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的环境承受力。结果表明,冬小麦和夏玉米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是112和180 kg/hm2。氮肥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生理利用率表现出抛物线的趋势。在农户习惯施氮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是10%和6%,每千克氮肥分别增产2和3千克。灌水和集中降雨是引起土壤硝态氮明显下移的主要因素。氮素平衡计算的结果表明,低施氮量时,氮素盈余以残留Nmin为主,高量施氮则以表观损失为主。将收获后0—90 cm土壤中的硝态氮的量控制到150kg/hm2,可以在兼顾环境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产量;此时冬小麦季的施氮量是122 kg/hm2,产量(干物重)达到最高产量4331 kg/hm2;夏玉米季的施氮量是145 kg/hm2,产量(干物重)是7965 kg/hm2,达到最高产量的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夏玉米 氮素 环境承受力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NO_3^-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被引量:89
15
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8-546,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中NO- 3 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结果表明 ,尿素施入旱地土壤后 ,硝化作用一般在 7d之内完成 ,NH+ 4 N只在施肥后的短期内保持较高浓度 ,其它时期NH+ 4 N含量基本在 1~ 3mgkg- 1 范围内 ,土壤...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中NO- 3 N在土壤剖面的累积及移动 ,结果表明 ,尿素施入旱地土壤后 ,硝化作用一般在 7d之内完成 ,NH+ 4 N只在施肥后的短期内保持较高浓度 ,其它时期NH+ 4 N含量基本在 1~ 3mgkg- 1 范围内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NH+ 4 N一般也低于 4mgkg- 1 ,NH+ 4 N的含量不能反映土壤有效氮的水平。土壤剖面中的NO- 3 N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低施氮量条件下 (N <12 0kghm- 2 ) ,NO- 3 N主要在 0~ 40cm土层内移动 ,但当施氮量高于N 2 40kghm- 2 时 ,冬小麦季即有相当数量的氮移出 0~ 10 0cm土体。NO- 3 N在土体中的移动存在着很大的年际变化 ,在干旱年份 ,即使夏玉米季 ,NO- 3 N向深层移动的可能性也很小。试验年份中 ,除 1999年夏玉米季发生了较严重的气体损失以外 (该季节特别干旱 ) ,其余季节损失的肥料氮主要以NO- 3 N的形式在深层土壤剖面中累积 ,这在两个试验点的结果相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 NO3^-N 土壤剖面 养分累积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北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被引量:92
16
作者 王朝辉 刘学军 +1 位作者 张福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9-365,共7页
采用通气法测定了北方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土壤的原位氨挥发。结果表明 ,与冬小麦施用基肥相比 ,夏玉米追肥后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很快升高 ,但挥发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 ,最大氨挥发速率亦低于冬小麦。冬小麦拨节期追肥 ,氨挥发速率... 采用通气法测定了北方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土壤的原位氨挥发。结果表明 ,与冬小麦施用基肥相比 ,夏玉米追肥后土壤的氨挥发速率很快升高 ,但挥发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 ,最大氨挥发速率亦低于冬小麦。冬小麦拨节期追肥 ,氨挥发速率低且呈波动变化 ,未出现高峰值。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 ,冬小麦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 1 2 0、2 4 0、36 0 kg时的累计挥发量分别为 4 .4、6 .9、1 3.0、38.4 kg N/hm2 ,夏玉米为 8.4、1 5 .1、2 0 .0、2 6 .1 kg N/hm2。按我国北方冬小麦 /夏玉米播种面积 1 86 4 .4万 hm2 计 ,每年由氨挥发向大气排放的氮素达 2 3.8~ 1 2 0 .2万 t,其中 1 7.2~ 96 .4万 t来自氮肥 ,相当于氮肥投入的 2 .1 %~ 9.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土壤氨挥发 田间原位测定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1
17
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91,共5页
采用 196 5年Bremner提出的土壤有机氮分级方法 ,对 15年有机肥与化肥定位试验中的耕层土壤有机氮组成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氮组成有显著影响。与单施氮磷化肥相比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显... 采用 196 5年Bremner提出的土壤有机氮分级方法 ,对 15年有机肥与化肥定位试验中的耕层土壤有机氮组成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氮组成有显著影响。与单施氮磷化肥相比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酸解性氮与非酸解性氮的含量 ;但在酸解性氮中 ,氨基糖氮显著下降 ,而酸未知氮极显著增加。与不施氮相比 ,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酸解性氮与非酸解性氮的含量 ;在酸解性氮中 ,氮肥显著提高了氨态氮的含量但降低了氨基糖氮的含量 ,氨基酸态氮和酸未知氮的含量增加不显著。相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土壤 有机氮 非酸解性氮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中氮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9
18
作者 刘学军 张福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58-462,共5页
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种植体系中减量施N对作物N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原有高量施N处理 (N2 40 和N3 60 )相比 ,在冬小麦季减半施N未引起产量和吸N量的变化 ,但在原有低量施N处理(N12 0 )下减半施N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吸N量 ;... 研究了冬小麦 夏玉米种植体系中减量施N对作物N利用与平衡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原有高量施N处理 (N2 40 和N3 60 )相比 ,在冬小麦季减半施N未引起产量和吸N量的变化 ,但在原有低量施N处理(N12 0 )下减半施N显著降低了小麦产量和吸N量 ;在夏玉米季 ,在上季减半施N的基础上停止施N后作物产量和吸N量均比原固定施N处理显著下降 .N平衡计算结果表明 ,减量施N条件下 0~ 1m土壤N残留和表观损失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原有施N量处理 ,作物N利用率显著提高 ,但在 1~ 2m层次中累积的硝态氮却不因减量施N而下降 ,说明这一土层的硝态氮可能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由此可见 ,在前茬高施N量下减少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 硝态氮残留 氮利用 氮平衡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01
19
作者 刘新宇 +3 位作者 张丽娟 李鑫 袁丽金 刘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6-303,共8页
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N 150 kg/hm2的施肥量已达到较高产量,再增加氮肥用量小麦产量不再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有所增加,氮肥的... 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肥力水平和生产条件下,N 150 kg/hm2的施肥量已达到较高产量,再增加氮肥用量小麦产量不再增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有所增加,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持续下降,而生理利用率则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低施氮条件下,小麦主要吸收土壤氮的比例高于化肥氮;在高施氮条件下,小麦吸收土壤氮的比例下降。冬小麦收获后,仍有26.7%4~0.6%的氮肥残留在0—100 cm土层中,17.4%2~4.8%的氮肥损失。残留在土壤剖面中的氮肥主要分布在表土层。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总平衡由亏缺转为盈余;土壤根区硝态氮也由播前消耗转为在播前的基础上累加,两个小麦品种表现为相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去向 氮素平衡 15N
下载PDF
氮素管理的指标 被引量:102
20
作者 谷保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1-296,共16页
用什么指标(indicators或indexes)来衡量不同尺度或生产体系氮素管理的优劣,是提高氮素管理水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在氮素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方法和指标,以客观评价和改进氮素管理水平,为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评判标... 用什么指标(indicators或indexes)来衡量不同尺度或生产体系氮素管理的优劣,是提高氮素管理水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国际上在氮素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方法和指标,以客观评价和改进氮素管理水平,为生产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评判标准。本文系统介绍了国际上氮素管理指标的概念、含义、计算方法及对结果的解析,包括:(1)氮素投入、收益与环境效应的关系;(2)氮素收支(budget)、氮素平衡(balance)和氮素盈余(surplus);(3)氮素利用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4)氮素利用率与氮素输入、输出及盈余的关系;(5)旱地作物收获后土体硝态氮允许残留量(Residual nitrate-N)。在此基础上,汇总了我国在不同尺度、不同土壤-作物体系氮素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我国典型农田的氮素管理指标,为实现优良的氮素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平衡 氮素盈余 氮素利用率 氮素管理 氮素损失 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