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盘水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其对工作投入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兴高 李琼 +5 位作者 韦安枝 邵军 万金 时勘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年第6期868-873,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源、压力水平及其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在六盘水市23家医院收集数据,采用质性编码、多元方差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西部地区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源包括政...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源、压力水平及其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方法: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在六盘水市23家医院收集数据,采用质性编码、多元方差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西部地区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源包括政策与舆论、工作负荷、单位管理、单位关系、医患关系、工作不可控性、发展阻碍和生活影响;②其整体压力处于中度水平(x^-=3.50),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负荷(x^-=3.81)和工作不可控性(x^-=3.70),而单位人际关系(x^-=2.94)、单位管理(x^-=3.29)和医患关系(x^-=3.39)压力较小;③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各维度的工作压力水平没有差异,但均高于社区乡镇医院(P<0.05);民营医院的单位管理与单位人际关系压力最低(P<0.05),其他压力介于二三级与社区乡镇医院之间(P<0.05);④药技与设备人员压力低于医生、护士及管理人员(P<0.05);⑤西部地区医务人员工作投入处于中度水平(x^-=3.63);⑥政策与舆论、工作负荷和工作不可控性压力可促进工作投入(β=0.16、0.20和0.09),单位人际关系有负向影响(β=-0.10)。结论:西部地区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源与东部地区具有一致性;工作压力和工作投入处于中度水平;二三级医院、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压力更高;工作负荷对工作投入有积极影响,单位人际关系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工作压力 工作投入 西部地区 压力管理
下载PDF
麻醉后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术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邱仁毅 邓莉 +3 位作者 葛兆 李仕勇 谢红春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02-403,共2页
目的观察、评价麻醉后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临床输血的最佳选择方式。方法选择50例ASA分级Ⅰ ̄Ⅱ级、术前Hc(t%)30 ̄50和Hb(g/dl)10 ̄16、预计术中有大出血的患者,入室在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咪唑安定强化麻醉... 目的观察、评价麻醉后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的可行性,探讨围手术期临床输血的最佳选择方式。方法选择50例ASA分级Ⅰ ̄Ⅱ级、术前Hc(t%)30 ̄50和Hb(g/dl)10 ̄16、预计术中有大出血的患者,入室在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咪唑安定强化麻醉或全身麻醉状态下,用等量的胶体(6%贺斯)或3倍于采血量的晶体(乳酸钠林格氏液)置换出病人自体血,于室温保存,当出血量达到血容量的15% ̄20%或术中活动性出血停止时输还自体血,观察Hct、Hb和Bp、HR、SpO2的变化。结果50术患者术中均未输注同型异体血,Bp、HR、SpO2均稳定在正常范围,无显著性变化;术前Hb、Hct与稀释后、自体血回输后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后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血回输术可避免输入同型异体血,大大节约库血,缓解血源紧张的社会压力,对有适应症的患者可作为围手术期输血的首选方式,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血液稀释 自体血回输
下载PDF
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娅 +2 位作者 吴婷 李祥勇 刘堂华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疼痛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并排除禁忌证的21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臭氧溶...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六盘水市首钢水钢总医院疼痛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并排除禁忌证的21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臭氧溶核组(n=10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阻滞组(n=113),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首先对病变椎间盘施行椎间盘造影,明确病变椎间盘后开始注射臭氧,首次注射臭氧2 ml时观察复制疼痛反应情况。联合阻滞组在常规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结束后,针尖继续穿刺到椎间隙后缘,进行窦椎神经阻滞。两组治疗结束后,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7 d、1和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行VAS加权值处理以评价各时点的疗效。结果联合阻滞组失访4例,臭氧溶核组失访2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臭氧溶核组比较,联合阻滞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阻滞组在治疗后7 d、1个月、6个月时的优良率分别为80.7%(88/109例)、81.6%(89/109例)、88.1%(96/109例),均高于臭氧溶核组治疗后各时点的优良率55.4%(56/101例)、60.4%(61/101例)、66.3%(67/10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臭氧溶核组术后6个月时的优良率[66.3%(67/101例)]、总有效率[74.2%(75/101例)]明显高于治疗后7 d时的优良率[55.4%(56/101例)]、总有效率[59.4%(60/101例)]。联合阻滞组内治疗后各时点优良率、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窦椎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源性疼痛 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 颈椎间盘窦椎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臭氧联合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19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邓云坤 +2 位作者 谢红春 邹煌 陈顺碧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80-81,共2页
1983年,Sjaastad等首次介绍了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颈源性头痛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1990年得到国际头痛研究会正式认可。尽管颈源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颈椎的增生性改变有... 1983年,Sjaastad等首次介绍了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 CEH),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颈源性头痛越来越被临床所接受,1990年得到国际头痛研究会正式认可。尽管颈源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颈椎的增生性改变有关,尤其是钩椎关节病变造成上中段神经根刺激引起颅神经疼痛发作,也有学者认为与枕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阻滞治疗 神经节 臭氧 现代医疗技术 椎关节病变 发病机制 神经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