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岱年先生哲学方法论的内在结构及逻辑展开
1
作者 张新国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7-75,共9页
张岱年先生提出,逻辑包括传统逻辑(演绎法)、归纳法和辩证法三种基本类型,三者各有其适用范围,相互补足又相互否定,且辩证法含容归纳,归纳法包含演绎。演绎法、归纳法与辩证法又呈逐级递进式的三级逻辑方法构型。在此基础上,张先生又指... 张岱年先生提出,逻辑包括传统逻辑(演绎法)、归纳法和辩证法三种基本类型,三者各有其适用范围,相互补足又相互否定,且辩证法含容归纳,归纳法包含演绎。演绎法、归纳法与辩证法又呈逐级递进式的三级逻辑方法构型。在此基础上,张先生又指出哲学尚有逻辑之外的“专门方法”或“特有方法”,即“哲学的慧观”,并将此融会到其哲学方法论体系之中,建构了以逻辑之际的哲学方法和逻辑以外的直觉法为核心的内在结构复杂、逻辑展开严密的哲学方法论系统。另外,张先生把存诚、善疑、能辟等精神修养范畴作为哲学方法运用之基础,以此完成了他的哲学方法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哲学方法论 逻辑 直觉法
下载PDF
朱熹哲学的义利观
2
作者 张新国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3-29,共7页
“义利之辩”是朱熹关注经验世界道德价值准则的重要切入点。“义”与“利”并非互相矛盾的存在,在超越视角下的“义利”是“一体不二”的存在;在限定立场下的“义利”则需要分判好坏。但是浙江地区流行的“义理与利害只是一事”的看法... “义利之辩”是朱熹关注经验世界道德价值准则的重要切入点。“义”与“利”并非互相矛盾的存在,在超越视角下的“义利”是“一体不二”的存在;在限定立场下的“义利”则需要分判好坏。但是浙江地区流行的“义理与利害只是一事”的看法让朱熹担忧“义”会在世人追逐“利”的过程中被忽视,故而他的义利观倾向于“以醇儒自律”,即以求仁义为理论基点。因此,朱熹的义利观在不同视域下所展现出的理论形式并不相同,这正是他为解决经验世界中复杂的“义利之辩”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义利之辩 源流互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