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有限元转子模型减缩的旋转子结构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建军 马威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94-900,共7页
为了对3-D有限元转子模型进行减缩,利用Guyan减缩法的基本原理,结合转子动力学分析理论,提出了易于实际应用的减缩方法——旋转子结构法并利用ANSYS程序将其实现.利用该方法减缩了某涡扇发动机转子模型21%的自由度数.减缩模型前20阶最... 为了对3-D有限元转子模型进行减缩,利用Guyan减缩法的基本原理,结合转子动力学分析理论,提出了易于实际应用的减缩方法——旋转子结构法并利用ANSYS程序将其实现.利用该方法减缩了某涡扇发动机转子模型21%的自由度数.减缩模型前20阶最大固有频率百分误差为0.43%,除第17阶振型置信因子为0.98外,其余振型置信因子均为1,临界转速计算的最大误差为0.46%.计算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子结构 陀螺效应 3-D有限元 模型减缩 转子动力学
原文传递
带中介轴承的双转子系统振动耦合作用评估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杰 +1 位作者 江志农 冯坤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0-401,共12页
为了评估中介轴承对双转子系统的振动耦合作用,从临界转速位置振型变化、临界转速变化、模态振型与稳态不平衡响应的应变能分布变化、中介轴承受力变化等多角度,阐释双转子耦合振动的表现形式和关联关系,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或评估方法... 为了评估中介轴承对双转子系统的振动耦合作用,从临界转速位置振型变化、临界转速变化、模态振型与稳态不平衡响应的应变能分布变化、中介轴承受力变化等多角度,阐释双转子耦合振动的表现形式和关联关系,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或评估方法,并以典型燃气涡轮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为对象,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单转子的模态振型可能在双转子模态振型中表现为3种形式,一一对应出现、重复出现或耦合出现,对应的临界转速及应变能分布也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中介轴承受力在临界转速位置出现峰值,而应变能分布变化最大的转速位置与系统临界转速位置不一致,同时还受不平衡激励位置影响;各单元应变能占比变化量随转速变化曲线可详细分析特定不平衡激励下系统应变能分布变化情况。所提方法可为双转子-中介轴承系统的设计、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子 中介轴承 耦合作用 振型置信因子 应变能占比变化量
原文传递
滚动轴承不同损伤程度振动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明辉 +2 位作者 王浩 张文海 贺雅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3,147,共7页
轴承是各类机械设备广泛使用的支撑构件,它的状态决定着机械设备的运行周期。振动是实现轴承状态监测的主要手段,轴承出现故障时,通过振动信号分析可以确定故障部位,同时不同的损伤程度也会造成信号特征的变化。通过模拟实验研究轴承不... 轴承是各类机械设备广泛使用的支撑构件,它的状态决定着机械设备的运行周期。振动是实现轴承状态监测的主要手段,轴承出现故障时,通过振动信号分析可以确定故障部位,同时不同的损伤程度也会造成信号特征的变化。通过模拟实验研究轴承不同损伤程度下的信号特征变化规律,进而指导实际故障诊断过程中轴承损伤程度的识别。首先,预置滚动轴承内圈、外圈及滚动体不同程度的损伤;然后,开展不同损伤程度的故障模拟实验;最后,利用包络解调方法分析不同损伤程度下的实验数据,总结振动信号变化规律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包络分析 损伤程度 振动特征
下载PDF
支承非对称对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杰 +3 位作者 江志农 冯坤 胡明辉 张文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7-33,共7页
支承刚度非对称广泛存在于转子支承系统中,然而非对称支承对工程中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复杂影响规律尚不明确。为此,以典型发动机同向转动的双转子支承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发动机薄壁柔性机匣支承的特点,提出支承非对称系数指标,研... 支承刚度非对称广泛存在于转子支承系统中,然而非对称支承对工程中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复杂影响规律尚不明确。为此,以典型发动机同向转动的双转子支承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发动机薄壁柔性机匣支承的特点,提出支承非对称系数指标,研究了支承非对称存在与否及其变化对双转子支承系统临界转速、稳态不平衡响应、进动方向及进动轨迹的影响。研究发现:支承非对称的存在会导致与之相关的振型所对应的正进动临界转速增大、反进动临界转速减小;部分支点在反进动临界转速附近出现响应峰值并且伴随着进动平面内振动相位的变化;转子进动更为复杂,同一个转子上正反进动同时出现,转子特定节点的进动轨迹也会随转速产生较为复杂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对称系数的增大会使得出现反进动的转速和位置区域总体增大,但在特定转速或特定位置反进动区域也可能变小;所得规律可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复杂支承条件下的动力学设计及特殊振动现象产生原因阐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子 非对称支承 不平衡响应 反进动 进动轨迹
下载PDF
3-D有限元转子系统动力减缩的部件模态综合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建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29-1934,共6页
为了对3-D有限元转子模型进行动力学减缩,提出基于部件模态综合的旋转子结构方法.该方法利用实模态振型矩阵减缩子结构自由度,不同转速下的减缩陀螺矩阵由转速系数乘以单位转速的减缩陀螺矩阵得到.与复模态减缩相比,避免了重复求解变换... 为了对3-D有限元转子模型进行动力学减缩,提出基于部件模态综合的旋转子结构方法.该方法利用实模态振型矩阵减缩子结构自由度,不同转速下的减缩陀螺矩阵由转速系数乘以单位转速的减缩陀螺矩阵得到.与复模态减缩相比,避免了重复求解变换矩阵的缺点,减缩精度优于基于Guyan减缩的旋转子结构法.利用该方法减缩了某航空发动机转子模型87%的自由度数.经比较,由Campbell图所得临界转速的最大误差为0.04%,稳态不平衡响应计算结果与原模型也几乎完全相同,使用的内存和计算时间均不到原模型的20%,验证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综合方法 陀螺效应 3-D有限元 模型减缩 转子动力学
原文传递
面向燃机多工况宽频域工作模态参数识别的随机子空间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庞陈意 +1 位作者 江志农 冯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5-236,311,共13页
面向燃气轮机工作状态下多工况、宽频域模态参数识别需求,在对典型燃机整机振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虑及测试数据类型、测点位置与方向的选取及不同运行工况影响,提出一种针对燃机整机工作模态参数识别的随机子空间方法。基于实测振动数据... 面向燃气轮机工作状态下多工况、宽频域模态参数识别需求,在对典型燃机整机振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虑及测试数据类型、测点位置与方向的选取及不同运行工况影响,提出一种针对燃机整机工作模态参数识别的随机子空间方法。基于实测振动数据,对典型燃机工作模态参数进行了自动划分识别。结果表明:通过分别控制行块数,充分挖掘位移、速度、加速度三种类型数据包含的不同频段模态参数信息并对识别结果择优合并,能够较好识别出数十倍于燃机工频的宽频域模态;合理选取测点位置和方向,能够得到关心频段内局部或整体模态;利用多转速运行工况数据,能够区分出受转速影响的整体模态。实现了对燃机整机振动宽频域范围内整体和局部模态、机匣和转子模态的识别,可为在此基础上的动力特性分析、整机动力学模型修正、结构振动状态评估、振动故障特征提取等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模态参数识别 随机子空间识别方法 宽频域 多工况
下载PDF
周期性碰摩激励作用下薄壁机匣支撑系统响应机理 被引量:5
7
作者 韩金昌 冯坤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75,共9页
针对发动机薄壁机匣支撑系统在碰摩激励作用下动力学响应复杂,基于机匣振动信号的碰摩故障特征识别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故障特征机理分析的数值仿真方法。通过建立薄壁机匣系统的等效动力学三维实体模型,将碰摩激励进行等效力... 针对发动机薄壁机匣支撑系统在碰摩激励作用下动力学响应复杂,基于机匣振动信号的碰摩故障特征识别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故障特征机理分析的数值仿真方法。通过建立薄壁机匣系统的等效动力学三维实体模型,将碰摩激励进行等效力学简化,利用瞬态动力学方法对周期性碰摩故障进行了数值仿真。在系统固有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机匣测点在碰摩激励作用下的时域、频域响应特征展开研究,得到了碰摩故障特征的产生机理。机匣位移振动信号主导频率为系统整体低阶固有频率,加速度振动信号主导频率为碰摩脉冲激励频率及其倍频,上述结论可作为碰摩故障发生的依据,为故障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机匣 碰摩 故障诊断 动力学响应 故障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显式有限元的转子不平衡与轴承故障耦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子臻 +1 位作者 邵化金 冯坤 《轴承》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3,16,共7页
为分析转子不平衡与轴承故障耦合振动特征及产生机理,在对转子不平衡与轴承故障耦合状态下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虚位移原理的增广拉格朗日法建立轴承运动控制方程,运用LS-DYNA建立转子-轴承系统二维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故障耦... 为分析转子不平衡与轴承故障耦合振动特征及产生机理,在对转子不平衡与轴承故障耦合状态下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虚位移原理的增广拉格朗日法建立轴承运动控制方程,运用LS-DYNA建立转子-轴承系统二维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故障耦合状态下轴承振动加速度、转子轴心运动轨迹,探明了转子不平衡-轴承缺陷耦合故障冲击响应特征及转子轴心运动轨迹突变机理,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转子不平衡与轴承外圈故障耦合状态下,轴承座测点位置故障特征频率被转频调制,冲击幅值随转频变化;转子轴心轨迹呈椭圆形,且缺陷位于轴承承载区时,转子轴心轨迹存在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转子-轴承系统 不平衡 故障 耦合 显式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多体接触瞬态动力学支承不同心模拟分析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柏长青 +1 位作者 耿斌斌 胡明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88,共8页
以典型带中介轴承的发动机高压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多体接触瞬态动力学的发动机转子支承不同心故障等效模拟分析方法,建立了高压转子-轴承-局部支承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在轴承受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接触运动状态非线... 以典型带中介轴承的发动机高压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多体接触瞬态动力学的发动机转子支承不同心故障等效模拟分析方法,建立了高压转子-轴承-局部支承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在轴承受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接触运动状态非线性模拟和支承结构柔性化,研究了单个滚珠、滚珠与轴承外圈、轴承外圈与支承结构的瞬态接触力、力矩以及支承结构振动响应,得到不同心故障特征的产生机理和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压紧区、松脱区以及单个滚动体与内外圈的相对位置变化产生的复杂相互作用是滚动体接触力复杂频率成分产生的直接原因;全部滚珠与外圈的瞬态接触力合力及合力矩是产生不同心故障特征的激励源;轴向振动工频及倍频是不同心故障的典型特征;轴向和径向2倍频、3倍频相对工频幅值的大小可表征不同心故障的严重程度。本文所得结果可为燃机不同心故障分析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支承不同心 不同心激励 多体动力学
下载PDF
温致材料属性变化对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吴易柳 +2 位作者 王杰 冯坤 江志农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6-128,共13页
为探究不同工况下温度场变化进而导致材料属性变化对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提出将不同工况温度、转速变化与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联合分析方法。通过发动机性能方程、相似性原理及稳态热分析方法拟合得到稳定工况双转子温度场,... 为探究不同工况下温度场变化进而导致材料属性变化对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提出将不同工况温度、转速变化与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联合分析方法。通过发动机性能方程、相似性原理及稳态热分析方法拟合得到稳定工况双转子温度场,将温度场与转子结构有限元模型联合,推导了双转子系统有限元刚度矩阵受温度场影响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典型发动机双转子支承系统热-固联合分析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双转子系统在不同工况温度场下固有频率、模态振型、稳态不平衡响应及应变能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工况升高,典型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固有频率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临界转速随之下降,最大下降幅度接近10%;在涡轮位置不平衡量作用下,受临界转速变化等影响,涡轮支承位置最大工作转速附近平均不平衡响应幅值较常温下增大近3倍,温致材料属性变化对双转子动力特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子 稳态热分析 材料属性变化 转子动力特性 应变能
原文传递
轴承周期冲击激励下发动机薄壁支承结构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耿斌斌 +3 位作者 王辰 江志农 胡明辉 贺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8,99,共8页
燃气涡轮发动机轴承故障频发,然而,轴承故障信号经过复杂的薄壁结构传至机匣表面衰减严重,致使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轴承故障诊断难度增大。为此,从轴承故障特征产生机理出发,在薄壁支承系统固有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周期冲击激励与振动... 燃气涡轮发动机轴承故障频发,然而,轴承故障信号经过复杂的薄壁结构传至机匣表面衰减严重,致使基于振动信号分析的轴承故障诊断难度增大。为此,从轴承故障特征产生机理出发,在薄壁支承系统固有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周期冲击激励与振动响应时频域关联分析,阐释了轴承冲击激励下,复杂薄壁支承结构测点的响应特征。相关结论可以为基于共振解调的轴承故障诊断提供参考,对具有薄壁支承结构的燃气轮机轴承故障预警或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支承结构 轴承故障 响应机理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转子支承系统临界转速概率分析的随机响应面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志农 +1 位作者 冯坤 王建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85-90,114,共7页
为分析不确定因素影响下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概率分布规律,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响应面的转子支承系统临界转速概率分析方法。该方法从临界转速与转子系统力学不确定参数的隐式函数关系入手,使用临界转速的随机响应面替代Campbell图,避开了使... 为分析不确定因素影响下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的概率分布规律,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响应面的转子支承系统临界转速概率分析方法。该方法从临界转速与转子系统力学不确定参数的隐式函数关系入手,使用临界转速的随机响应面替代Campbell图,避开了使用Campbell图直接进行临界转速概率分析的困难。对典型双转子支承系统临界转速概率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系统 临界转速 概率分布 不确定分析 随机响应面
下载PDF
含轴承间隙的转子非对称支承等效力学特性模拟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冯坤 王旌硕 +1 位作者 江志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38-146,共9页
轴承间隙与支承非对称广泛存在于旋转机械系统中,是转子振动跳跃、偏移、反进动等复杂振动特性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工程中对两者耦合影响下的复杂振动机理阐释不清,相关的等效力学模拟方法也各有局限。为此提出一种含轴承间隙的非对称... 轴承间隙与支承非对称广泛存在于旋转机械系统中,是转子振动跳跃、偏移、反进动等复杂振动特性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工程中对两者耦合影响下的复杂振动机理阐释不清,相关的等效力学模拟方法也各有局限。为此提出一种含轴承间隙的非对称支承结构等效力学特性模拟分析方法。通过支承结构的周向分解,解决了现有等效力学模拟方法难以同时模拟轴承间隙与支承非对称的问题。通过对典型发动机转子系统的分析对所提方法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轴承间隙与支承非对称共存时,系统会同时表现频率分离,振动跳跃与偏移现象,并且轴承间隙与支承非对称的影响相互耦合。所提模拟方法为工程中此类复杂振动问题产生机理的深入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非对称 轴承间隙 转子系统 非线性
原文传递
薄壁机匣发动机轴承位置不平衡响应矢量逆推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坤 朱振桥 +3 位作者 王辰 胡明辉 耿斌斌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9-95,共7页
整机动平衡相较传统工艺动平衡可大幅提高整机不平衡振动控制效率;由于发动机振动测点位于薄壁机匣支承结构表面,无法直接测得轴承位置的不平衡响应矢量,使整机动平衡难度增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匣外部测振信号的轴承位置不平衡响应... 整机动平衡相较传统工艺动平衡可大幅提高整机不平衡振动控制效率;由于发动机振动测点位于薄壁机匣支承结构表面,无法直接测得轴承位置的不平衡响应矢量,使整机动平衡难度增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匣外部测振信号的轴承位置不平衡响应矢量逆推方法;虑及薄壁机匣支承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结合试验获得测点振动响应与轴承位置不平衡激励之间的影响函数矩阵;利用该函数矩阵及机匣外部振动测点实测响应逆推轴承位置不平衡响应矢量。通过对典型双转子发动机高保真机匣系统的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实现发动机转子不平衡矢量逆推以及整机振动控制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机匣 不平衡响应矢量 逆推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消声系统地震冲击响应分析
15
作者 季振林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2年第4期51-55,共5页
为满足某些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场合的使用要求,需要在研究冲击作用下柴油机排气消声系统的结构响应,确保系统在地震等突发冲击作用下的可靠性。运用ANSYS/LS-DYNA分析软件,计算了某柴油机排气消声系统在核电站运行基准地震(OBE)和安全... 为满足某些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场合的使用要求,需要在研究冲击作用下柴油机排气消声系统的结构响应,确保系统在地震等突发冲击作用下的可靠性。运用ANSYS/LS-DYNA分析软件,计算了某柴油机排气消声系统在核电站运行基准地震(OBE)和安全停堆地震(SSE)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在地震冲击作用下,排气消声系统满足抗震要求,没有特殊的应力集中,整体结构设计基本合理。通过应力分布情况给出了结构设计的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排气消声系统 地震 冲击响应 应力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体接触瞬态动力学的轴承故障与转子不平衡耦合分析
16
作者 史守州 冯坤 +2 位作者 李宁 吕东旭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以典型带中介轴承的燃气轮机高压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复杂运动与接触状态下轴承、高压转子、柔性支承耦合多体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滚动轴承-高压转子-局部薄壁支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单个滚动体、所有滚动体与轴承外圈瞬... 以典型带中介轴承的燃气轮机高压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复杂运动与接触状态下轴承、高压转子、柔性支承耦合多体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了滚动轴承-高压转子-局部薄壁支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单个滚动体、所有滚动体与轴承外圈瞬态接触力以及薄壁支承结构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轴承外圈故障与转子不平衡耦合状态下,轴承外圈故障特征频率被转频调制,其两侧存在差值为转频的边频带;不平衡量的位置离故障轴承越近,幅值调制现象越明显,转子转频和轴承外圈故障特征频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燃气涡轮发动机 柔性多体动力学 不平衡 耦合分析 特征频率
下载PDF
基于多体接触瞬态动力学不对中故障模拟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宁 +2 位作者 马波 史守州 冯坤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33-147,共15页
提出一种基于多体接触瞬态动力学的转子系统不对中故障等效模拟分析方法,通过偏移(偏转)驱动转速,模拟各部件非线性接触运动产生不对中激励,分析了模拟方法的力学等效性。以典型电机-泵系统为对象,建立了多体动力学模型,获得了高次谐波... 提出一种基于多体接触瞬态动力学的转子系统不对中故障等效模拟分析方法,通过偏移(偏转)驱动转速,模拟各部件非线性接触运动产生不对中激励,分析了模拟方法的力学等效性。以典型电机-泵系统为对象,建立了多体动力学模型,获得了高次谐波及相应相位特征,研究了螺栓与半联轴器、滚动体与内外圈的瞬态接触力及箱体振动响应,得到了高次谐波特征产生机理及联轴器两侧振动相位特征。通过试验测试,验证了模拟分析方法模拟主要故障特征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单个螺栓与半联轴器间的瞬态接触力是产生不对中故障特征的激励源;箱体振动响应频谱中除产生1、2倍频外,还产生3、4倍频等高次谐波;平行(角度)不对中时联轴器两侧径向2倍频(1倍频)相位差为180°(0°)左右,且随不对中量增大呈递减(递增)趋势;箱体振动仿真及测试结果的故障特征频率大小一致,各特征频率幅值相对大小、幅值随不对中量变化规律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轴器不对中 电机-泵系统 频谱分析 振动相位 多体动力学
原文传递
全转速系数矩阵降维重构的燃机不平衡量逆推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辰 +2 位作者 江志农 胡明辉 冯坤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1-331,共11页
整机动平衡可大幅提高燃气涡轮发动机动平衡效率,但由于全转速范围内整机系统动力特性复杂,且结构的特殊性仅能够在机匣外表面测振,传统动平衡方法难以实现整机动平衡。为此,考虑全转速区间整机系统结构振动特性及分布式不平衡量的影响... 整机动平衡可大幅提高燃气涡轮发动机动平衡效率,但由于全转速范围内整机系统动力特性复杂,且结构的特殊性仅能够在机匣外表面测振,传统动平衡方法难以实现整机动平衡。为此,考虑全转速区间整机系统结构振动特性及分布式不平衡量的影响,通过仿真或试验获得全转速范围内各测点振动响应与各叶盘不平衡量间的响应系数矩阵,建立等效不平衡量逆推方程组。依据不平衡位置-转速-测点振动间的敏感性关系对全转速系数矩阵进行降维重构,获得优选配平位置、测点及转速的重构方程组,求得转子配平位置的等效不平衡量。典型双转子燃气涡轮发动机整机系统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实现燃气涡轮发动机整机动平衡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发动机 转子不平衡 全转速 降维重构 逆推
原文传递
电磁轴承支承的船舶推进轴系纵向振动变刚度控制方法研究
19
作者 韩金昌 +2 位作者 张能 熊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9-276,共8页
船舶推进轴系纵向非定常激励激发壳体结构振动和辐射噪声,严重影响航行隐蔽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电磁轴承支承特性主动可控优势,首先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轴承支承的推进轴系结构,然后推导了含推力电磁轴承结构及控制参数的轴系纵向振动... 船舶推进轴系纵向非定常激励激发壳体结构振动和辐射噪声,严重影响航行隐蔽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电磁轴承支承特性主动可控优势,首先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轴承支承的推进轴系结构,然后推导了含推力电磁轴承结构及控制参数的轴系纵向振动频率方程,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纵向激励频率的变刚度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推力电磁轴承可变等效刚度范围内,增大控制器比例系数,可有效提高轴系一阶纵向固有频率,对高阶纵向固有频率影响不大;轴系在不同转速下工作时可以选用不同比例系数,实时调节轴系纵向振动传递特性,有效减小纵向激励向壳体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轴系 电磁轴承 变刚度控制 纵向振动 动力学 减振降噪
下载PDF
盘结构行波共振非接触式激励方法与试验验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进 +2 位作者 梁吉鹏 王鹏辉 洪良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91-302,共12页
为研究静止和旋转条件下盘结构行波共振激励条件,以典型旋转轮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行波共振理论和电涡流激振的盘结构行波共振非接触激励方法。并以两点激励下轮盘静止和1500r/min转速时,二节径行波共振激励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和... 为研究静止和旋转条件下盘结构行波共振激励条件,以典型旋转轮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行波共振理论和电涡流激振的盘结构行波共振非接触激励方法。并以两点激励下轮盘静止和1500r/min转速时,二节径行波共振激励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与仿真结果相比,试验测得的二节径前、后行波共振频率误差最大为5.1%,相位差最大误差在12°左右。结果表明:对于单一固有频率所对应的振型,当激振力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激振力向量与模态振型向量平行,即可激起最大的纯净的行波共振;对于重频模态振型,需同时满足激振力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相等,激振力向量与想要激起的模态振型向量平行,与其他模态振型向量正交,才能激起最大的纯净的行波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轮盘 振动模态 行波共振 非接触激励 试验验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